必修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36+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2713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36+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必修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36+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必修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36+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必修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36+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必修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36+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36+5.docx

《必修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36+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36+5.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36+5.docx

必修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36+5

必修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综合练习

1.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

A.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困B.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D.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

2.下列图片能说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的是(  )

A.黑色星期四时的华尔街 B.美国失业者在焦急等待

C.资本家倾倒剩余的牛奶  D.廉价卖车

3.1930年华纳公司赔本800万美元、雷电华影业公司赔本550万。

……美国观众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次越来越低,从1929年的每周800万人次一下子落到1931年的每周500万人次以下。

为了保持平衡,美国各大电影公司不得不裁减人员和少拍影片。

导致这一现象的大环境是(  )

A.互联网的发展B.经济危机

C.电视艺术的迅速发展D.经济“滞胀”

4.1929~1933年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贝克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B.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资本家的残酷剥削D.生产绝对过剩导致危机

5.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2008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

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

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B.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C.以邻为壑,转嫁危机D.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6.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

“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B.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

C.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发展D.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制造“华北事变”

7.20世纪30年代美国纽约曾流行一首儿歌: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其不能够反映出的情况是(  )

A.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B.华尔街股市崩溃引发了经济危机

C.胡佛总统采取的政策恶化了经济危机D.表现了美国人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8.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

“我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这说明美国(  )

A.只有走法西斯道路B.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失灵

C.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D.胡佛信任新政府

9.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

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

”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②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曾说:

“(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1.罗斯福上任的头四个月里,工业生产指数就由59上升到100,股票债券爬出了低谷,小麦、玉米和其他产品的价格也都开始回升,饱受大萧条折磨的农民又多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

罗斯福新政中直接针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问题的措施主要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用行政手段调控农业D.依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12.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

“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

”他是在(  )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称赞林肯作出的伟大贡献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13.罗斯福在新政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

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

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  )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B.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

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4.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的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

悼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评价说:

“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中社论把罗斯福誉为“民主巨星”的依据是(  )

A.罗斯福进行了民主改革,使得美国的民主制度更加健全

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危险

C.罗斯福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政策,向社会主义靠拢

D.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15.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出现了新变化。

新变化包括

(  )

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④知识经济兴起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6.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了改革和调整,普遍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这表明(  )

A.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B.资本主义向民主社会主义过渡

C.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D.经济的计划性加强

17.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中写道: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最优先是发展经济。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日本政府全面接手并主管企业的生产与发展

B.日本政府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

C.日本企业需要合作才能优先发展社会经济

D.日本政府对企业的高积累实践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18.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在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二战以后,经历了三次大调整。

这三次调整的共同影响是(  )

A.引发了工业革命的兴起B.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引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20.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下列关于“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措施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②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推进社会福利制度 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④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20世纪80年代后,美、英等国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1.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

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

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互联网的诞生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现代科技的发展

22.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主对年轻的新婚夫妇说:

“分期支付,你负责打扮新娘,我来布置新房。

”后来殡仪馆也登出广告:

“分期支付,人死了,我们来料理后事。

”从历史长河看,美国经济生活中的这种做法导致的实际结果主要是(  )

A.刺激了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B.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C.促使市场持续的虚假繁荣D.加快了资金周转,激活了资产

23.阅读下列有关美国历史发展的图片和漫画,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②富人的钱财来源于疯狂的股票投机 ③漫画生动体现了经济危机来临前美国的社会状况 ④处于悬崖上危机四伏的是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代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4.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美国每天大批市民挤在股票交易所内,

人们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今天又涨了多少?

”在1929

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票交易所,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

A.与昨日相同B.一路上扬

C.时涨时跌D.不涨反而狂跌

25.下面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出现的几种情景,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图中矛盾的现象说明了(  )

农场主销毁过剩牛奶  排队领救济的队伍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 ③反映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直接引起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D.③④

26.胡佛在1928年的竞选演说中夸口说,如果他当选总统,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可是不久却出现了下图中的情况。

其原因不包括(  )

胡佛村       无家可归的人

A.胡佛太过于相信“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思想

B.胡佛认为市场机制能自动调节经济活动

C.胡佛认为美国制度完美无瑕

D.胡佛认为政府应该把失业、救济等问题解决好

27.伯恩斯在《罗斯福:

狮子与狐狸》中这样描述:

“渐渐地,国家的信用机构变得奄奄一息了。

危机四处弥漫,但那是一种怪异的令人麻木的危机……它比一支入侵的军队还要可怕:

它无处不在,却又无影无踪,因为它位于人们心中。

它,就是恐惧。

”这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  )

A.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B.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

C.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和摩擦加剧

28.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入再次分配给穷人。

下列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的法令中,包含上述主张的有(  )

①《紧急银行法》 ②《社会保险法》 ③《农业调整法》 ④《联邦紧急救济法》

A.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9.“我们不要荆冠,不要金十字架。

”1896年的人民党漫画(见右图),

被缚者为劳工,为其束上荆冠者为马克·汉纳(当时的大实业家兼共和

党领袖)。

罗斯福新政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30.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

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记的商品,而没有该标记

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

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作一份贡献

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蓝鹰标记

31.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

其初衷在于(  )

A.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32.右图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曲线图,当“滞胀时

期”来临后,各国采取的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

A.自由竞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D.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

33.英国人称“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

这指的是(  )

A.英国提供人民充分的自由B.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皇家军队为国民提供安全保障D.大规模国有化政策实施

34.右图是一幅关于西方福利制度的漫画,从图中可以得到

的正确信息是(  )

A.福利制度的过度保护,导致激励效应降低

B.社会福利规模的扩大,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C.福利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D.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35.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36.在微软员工的办公室,有这样的小立方体。

据说,每当员工有一个专利申请成功,微软就会向其颁发一个这样的纪念品……由此可以说明(  )

①微软公司鼓励员工进行发明创新 ②美国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得到认可和发展 ③“新经济”有时可以和第三产业划等号 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37.阅读下列图文资料:

材料一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方案。

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

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

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

材料二 在彼此对抗的集团中,德、日、意……显出其不利地位。

它们一方面竭力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另一方面则宣扬对外扩张的理论。

……德、日继意大利之后于30年代初公开建立法西斯专政,企图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就当时情况,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效果会更好些?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严重经济危机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宣称:

“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繁荣。

”胡佛政府还对大公司和大企业提供财政援助,并降低其所得税。

胡佛宣称救济工人是慈善团体的事情,而不是联邦政府的责任,拒绝采取任何救济工人的措施。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实行新政。

下台总统胡佛及其追随者大力攻击新政是“敲美国富人竹杠”,是“社会主义异端”,并在1936年底的总统选举中,竭力阻止罗斯福连选连任。

材料三 1936年底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为批驳胡佛等人的攻击,罗斯福发表讲话说:

“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即罗斯福政府)挽救了它。

”总统选举结果,罗斯福又以绝对性优势获胜,连任第33任总统。

请回答:

(1)联系材料一和《全国工业复兴法》,比较罗斯福、胡佛对工人的政策的不同。

(2)从罗斯福、胡佛上述不同的政策中可以看出,两人在克服经济危机时的基本思想有何不同?

罗斯福的基本思想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的什么发展趋势?

(3)联系材料三,材料二中胡佛攻击罗斯福的理由能否成立?

为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在1936年底总统选举中胡佛失败而罗斯福得以连任的原因?

39.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变化。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摇篮到坟墓”——瑞典的国家福利体系

养老金:

65岁以上的瑞典公民享受养老金,金额以其一生收入的多少和纳税情况评算。

养老金的来源则由雇主和雇员各支付一半。

父母保险及儿童护理:

产妇休假可领取产假补贴,孩子入托费90%由国家负担,16周岁前可领取儿童补贴。

医疗保险:

瑞典公民都享受公费医疗,超出规定金额部分可享受50%~90%的补贴。

失业补贴:

瑞典失业者都可以领取失业救济。

金额为原工资的75%。

材料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险支出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说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有何特点?

(2)从材料二看,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是建立在怎样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3)“福利国家”建成后,有人宣称:

“为每日的面包而斗争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也有人认为:

“高福利和经济增长势不两立。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看法。

4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

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演说

材料三 1938年,一位美国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时说:

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地分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商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

……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贷货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洛克《今日美国的问题》

请回答:

(1)面对经济危机的情况,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与胡佛政府的政策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

为什么?

(3)在罗斯福新政期间,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开始发生什么变化?

试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41.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

历史上,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强大必须依靠其制度创新,特别是像英国这种规模的国家要想争当世界第一,就必须始终掌握领先的法宝,必须在一些关键性领域引领世界潮流,制度创新能力由此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经济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

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问题,多数人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

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状态……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

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

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丘吉尔   艾德礼

请回答:

(1)在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

请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其表现和实现途径。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

(3)1945年7月,艾德礼取代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

依据材料三指出艾德礼大选获胜的原因及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C 6.A 7.B 8.C 9.B 10.D 11.C 12.D 13.C 14.B 15.A 16.D 17.B 18.B 19.B 20.A 21.D 22.C 23.C 24.D 25.B 26.D 27.A 28.C 29.B 30.C 31.C 32.C 33.B 34.A 35.D 36.C 

37.

(1)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出现了法西斯势力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的势头。

关系:

因果关系。

(2)措施:

因为经济危机具体来说是由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造成的,所以政府应该干预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尽可能地扩大市场。

同时,还要减少贸易壁垒,避免因争夺市场或殖民地而形成某些政治或经济集团,给世界带来不安与恐怖。

38.

(1)胡佛拒绝采取措施救济工人;罗斯福在《全国工业复兴法》中专门规定了保障工人权利的条款。

(2)胡佛的基本思想是政府不干预企业的经营,维护大企业的利益;罗斯福的基本思想是国家干预经济,但尽量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趋势。

(3)不能成立。

因为罗斯福虽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但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保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财产,因而他不是“社会主义异端”。

(4)胡佛和罗斯福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但罗斯福在此前提下,注意保障人民的利益,因而他能获得广泛的支持,得以连任。

39.

(1)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2)高财政支出。

(3)缓解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解决了温饱问题。

财政支出扩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

40.

(1)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政府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改变胡佛政府所奉行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2)不能。

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变化:

由国家不干预经济到主动干预经济,参与生产、流通、分配等经济过程,成为管理者、保护者、经营者。

原因: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垄断组织的建立,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的自由放任原则已不能适应日益严重的经济竞争和解决经济危机。

41.

(1)表现:

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或君主立宪制)。

实现途径: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实现。

(2)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困;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阶级矛盾激化。

(3)承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赢得民心。

有利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

(4)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民为本、保护人民利益;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