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2651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docx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docx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

必修2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

★熟记等式:

===核外

1、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相同的元素按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中的位置:

周期=数;主族=

口诀:

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

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的和名称

3、元素和判断依据:

①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②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的难易及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4、: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的一种原子。

①==+:

A==Z+N

②:

相同而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

(同一元素的各种不同,相同)

二、

1、影响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越多,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

增多,吸引力增大,使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

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与的关系:

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数=8—最外层电子数(无负)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

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

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三、

含有的化合物就是;只含有的化合物才是。

用表示出下列物质:

CO2、N2、H2S、CH4、Ca(OH)2、Na2O2、H2O2等如:

NaOH中含与,NH4Cl中含与,Na2O2中含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

一、与热能

1、在任何的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

当物质发生时,断开反应物中的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

2、常见的和

常见的:

①所有的燃烧与。

②酸碱。

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特殊:

C+CO22CO是)。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的如:

C(s)+H2O(g)CO(g)+H2(g)。

②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B)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二、与电能

1、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化学能→热能→→电能缺点:

、低效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

清洁、高效

2、原理

(1)概念:

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3)(4)自发的氧化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

较活泼金属-ne-=金属

负极现象:

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作正极,正极发生,

溶液中+ne-=单质

正极的现象:

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向:

()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离子的迁移方向:

流向原电池正极,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

负极:

失电子,发生,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

得电子,发生,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的书写方法:

(i)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因此书写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v(B)==

①单位:

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的因素:

内因:

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

①温度:

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

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

③浓度:

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

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

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

(1)的特征:

逆、动、等、定、变。

①逆:

研究的对象是。

②动:

,达到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

达到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

即v正=v逆≠0。

④定:

达到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

当条件变化时,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不变(前提:

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练习]1、用铁片与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

A.不用,改用98%B.加热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

2、下列四种X溶液,均能跟盐酸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C)

A.10℃20mL3mol/L的X溶液B.20℃30mL2molL的X溶液

C.20℃10mL4mol/L的X溶液D.10℃10mL2mol/L的X溶液

3、对于2SO2+O2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原子(D)

A.只存在于O2中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O2和SO2中D.存在于O2、SO2和SO3中

4、对的叙述,错误的是(D)

A.任何都有一定的限度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5、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A、B、C的浓度相等

C.A、B、C的分子数比为1:

3:

2D.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一、的概念

1、定义:

含有的化合物为(碳的氧化物、碳酸、、碳的等除外)

2、特性:

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

烃—:

仅有碳和氢两种(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

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

、坑气

2、:

CH4:

以为中心,四个为顶点的(键角:

109度28分)

3、:

①氧化反应:

(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

(又叫氯仿,又叫,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结构)

4、: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的物质(所有的都是)

5、: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但具有不同(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的溶沸点比较:

数不同时,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书写:

会写和的

三、乙烯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

石油的(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

,分子中含,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

(1)氧化反应: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活泼。

(2):

乙烯可以使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水等发生。

CH2=CH2+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3):

四、苯

1、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

2、苯的结构:

C6H6(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

不能使酸性褪色

(2)

①+Br2+HBr

的作用:

与溴反应生成做;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

+HONO2+H2O

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做催化剂和。

(3)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3H2(也可以和氯气加成生成,一种农药)

五、乙醇

1、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加;如何得到:

加,蒸馏

2、结构:

CH3CH2OH(含有:

3、化学性质

(1)乙醇与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

CH3CH2OH+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氧化反应

CH3CH2OHCH3COOH

六、乙酸(俗名:

醋酸)

1、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净的乙酸又叫,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

CH3COOH(含,可以看作由和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

①乙酸能使变红

②乙酸能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

(酸脱,醇,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和,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