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不完全竞争市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2568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 不完全竞争市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07 不完全竞争市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07 不完全竞争市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07 不完全竞争市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07 不完全竞争市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 不完全竞争市场.docx

《07 不完全竞争市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 不完全竞争市场.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7 不完全竞争市场.docx

07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对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

不完全竞争市场包含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三种类型。

本章主要说明三种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一节完全垄断市场上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1、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情况叫垄断。

垄断简单地说就是独家销售。

2、完全垄断形成的原因

(1)专利

专利是指政府赋予发明人对其发明创造(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在一定时期内的独占权。

专利在鼓励发明创造、促进技术信息交流、避免重复研究、推广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没有专利,人们便没有足够的动力来从事发明创造,不利于增加社会福利。

但专利产品的价格比较高,为了使发明创造真正造福于全人类,必须规定一个合适的专利期限。

专利期限的确定原则是MR=MC。

(2)政府对经营权的特许与控制

政府对许多产业实施准入限制,授予某个企业在某个行业享有经营的垄断权,作为回报,该企业同意限制它的价格和利润。

(3)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是指某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出由一家厂商生产比两家或更多家厂商生产所耗费的平均成本低。

自然垄断厂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固定成本很高,但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成本却相对很低。

因此规模的扩大将使长期平均成本递减。

(4)对原材料的控制以及其他形式的行业“进入壁垒”,例如进入的高成本(巨额广告费用)等等。

二、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垄断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垄断厂商对市场价格具有最大的或完全的控制力:

减少销售量可以抬高市场价格,增加销售量可以压低市场价格。

2、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与总收益曲线

(1)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决定了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且位于需求曲线的左下方:

厂商增加产量降低价格时,不仅新增加的产量按较低的价格销售,而且原先的产量也按较低的价格销售,使得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如果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那么,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相等;边际收益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是需求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的一半。

设线性的反需求函数为:

P=a-bQ,其中,a、b为常数,且a>0、b>0。

总收益函数和边际收益函数分别为:

TR=PQ=aQ-bQ2;MR=

(2)垄断厂商的总收益曲线:

由于边际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厂商的总收益曲线便是一条抛物线。

三、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TR=P·Q,∴MR=

需求价格弹性Ed=

<0,从而有:

MR=

1、当∣Ed∣>1时,MR>0,TR递增。

意味着厂商降低价格、增加销售量将增加总收益。

2、当∣Ed∣=1时,MR=0,TR达到极大。

3、当∣Ed∣<1时,MR<0,TR递减。

意味着厂商提高价格、减少销售量将增加总收益。

四、垄断厂商的均衡

1、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1)短期均衡条件:

MR=MC且AR>AVC

由于规模既定,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情况与竞争厂商一样,也有盈利(AR>SAC)、收支相抵(AR=SAC)与亏损(AVC

(2)垄断厂商没有短期供给曲线

垄断厂商根据MR=SMC的原则决定产量。

由于

,当市场需求变动引起

变动时,MR可能不变,从而SMC不变,最终产量不变。

于是在不同的价格下可能有相同产量:

产量与价格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因此,垄断市场不存在供给曲线。

图形说明。

2、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在长期不仅可以收支相抵,也可获得利润。

因为其他厂商不能进入能获得利润的垄断行业。

五、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

1、差别价格(pricediscrimination)或价格歧视的含义

所谓差别价格,是指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就相同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

2、实行差别价格的条件

(1)厂商必须是垄断者,能够控制市场价格;

(2)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形状的需求曲线或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的消费者由于偏好、收入等因素的不同,在既定的价格下,对同种商品的需求往往不同),购买一定量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不同。

(3)厂商了解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形状或需求价格弹性,即了解不同消费者购买一定量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以便对愿意支付较高价格的消费者索取较高的价格,对只愿意支付较低价格的消费者索取较低的价格,获得最大利润。

(4)厂商能有效地区分不同的消费者或分割市场。

厂商如不能有效区分消费者,分割市场,顾客可能会集中于低价市场采购,或者低价市场的顾客很可能会将购得的产品转向高价市场出售套利。

3、差别价格的形式

(1)一级差别价格:

是指垄断厂商根据消费者购买每单位产品愿意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来确定每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

在一级差别价格下,每单位产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消费者剩余为零:

所有的消费者剩余都变成了生产者剩余。

一级差别价格常用于服务行业,因为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排除了被人倒卖的可能性。

(2)二级差别价格:

是指按购买量的多少来确定不同的价格:

在较少的购买量范围内索取较高的价格,超额购买部分则索取较低的价格。

在二级差别价格下,一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化成了生产者剩余。

二级差别价格下的最低价格一定等于边际成本:

,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就可以增加利润。

因为在二级差别价格下,销售量的增加,不会降低以前产量的价格,仅仅使新增销售量的价格降低。

因此,新增一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就是销售该单位产品所得到的边际收益,

意味着

,此时,厂商增加产量就能增加利润。

随着产量的增加,价格会降低。

故二级差别价格下的最低价格一定等于边际成本。

二级差别价格常用于电力、煤气等可以方便地记录与计量客户消费量的行业。

有时厂商按消费者购买时间的先后实行不同的价格(例如航空公司即时乘机的机票价格最高。

美国航空公司第二天的达拉斯—丹佛的票价为1220美元,而提前21天预定的价格为194美元)也可以归到二级差别价格之中。

代表厂商利益的发言人为这种价格歧视辩护说:

“如果旅客提前订票,我们就知道我们能得到的收益。

但我们也希望向那些即时乘机的旅客提供机会,并抓住我们将失去的那种能够获得经济收益的机会。

因此,即时订票的人要支付额外的费用。

(3)三级差别价格的含义、特征与应用领域

三级差别价格,是指垄断厂商把整个销售市场分成若干个小市场,先按照MRA=MRB=…MRn…=MR=MC原则,把产量分配到各个分市场(

)。

然后根据各个分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来制定相应的价格。

需求价格弹性越大,价格越低:

根据MRA=MRB,则有:

,∴若PB、EdB既定,则|EdA|越大,PA越低。

第二节垄断竞争市场上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1、行业内厂商数量很多:

厂商规模很小,厂商的行为互不影响,即每个厂商都可以不考虑其他厂商的行为而独立地决策。

2、行业内各厂商生产的产品在质量、形状、产地、销售方式与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

同类产品的差别必然造成竞争性与垄断性并存:

(1)产品的同类性导致竞争性

产品的同类性

产品之间一定的替代关系

厂商对产品的价格没有完全的控制力:

某个厂商提高产品的价格,会使得一些消费者购买其他厂商的产品

竞争性:

竞争程度与产品的替代程度正相关。

(2)产品的差异性导致垄断性

产品的差异性

不同厂商的产品不能完全替代

消费者对某个厂商的产品有一定的偏好,厂商对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

厂商提高产品的价格,偏好该厂商场产品的消费者仍然购买

垄断性:

垄断程度与产品差异程度正相关。

3、厂商能够自由地进出行业。

4、各经济主体具有完全信息。

二、产品集团或生产集团

1、产品集团或生产集团的含义

所谓生产集团就是垄断竞争行业中产品非常相似、差别很小的厂商的总和。

在一个垄断竞争行业中,可以有很多生产集团。

2、引进生产集团概念的必要性

引进生产集团概念是为了找到典型厂商或代表性厂商,简化行业均衡的分析。

当一个行业中存在众多厂商时,我们总是首先分析典型厂商的均衡,然后再分析行业均衡。

例如,在完全竞争行业,各厂商的产品完全相同

各厂商的成本曲线与需求曲线也完全相同。

为了分析行业均衡,可以任选一个厂商作为代表性厂商或典型厂商来分析其均衡情况,其他所有厂商的均衡情况与该典型厂商相同。

这样可以从厂商均衡轻而易举地导出行业均衡。

在垄断竞争条件下,行业内厂商很多,各厂商的产品存在差别,各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成本状况也不尽相同,没有一个厂商可以作为整个行业的代表性厂商。

为了分析行业的均衡情况,只有逐个分析各厂商的均衡情况。

由于厂商数量很多,这种分析非常麻烦。

而且,由这种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没有指导意义。

为了克服上述局限性,便提出了生产集团这个概念。

生产集团内各个厂商的产品的差别微不足道,可以将生产集团内各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成本状况看成是相同的,于是可以任选一个厂商作为典型厂商来代表生产集团内的其他所有厂商,分析其均衡情况。

然后就可以从厂商均衡导出生产集团的均衡。

因此,在垄断竞争市场,厂商均衡不是同行业均衡相对,而是同生产集团均衡相对。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1、垄断竞争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的左下方。

2、主观需求曲线与客观需求曲线

(1)主观或预期的需求曲线

生产集团内,典型厂商变动产品价格而其他厂商的价格保持不变时,该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叫主观需求曲线。

主观需求曲线是典型厂商变动价格的动机,也叫预期需求曲线。

(2)客观的或实际的需求曲线

生产集团内,典型厂商变动产品价格而其他厂商也同样变动价格时,该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叫客观需求曲线。

客观需求曲线是典型厂商变动价格的结果,也叫实际需求曲线:

在同一生产集团内,各厂商的产品、成本状况与需求曲线相同,当一家厂商觉得有必要变动价格时,其他厂商也一定会变动价格。

(3)主观需求曲线比客观需求曲线平坦的原因

若其他厂商价格不变,某厂商单独降低价格,那么,不仅能增加自己原有顾客的购买量,而且还能将其他厂商的部分顾客吸引过来。

于是该厂商的销售量会大幅度增加。

反之,若该厂商单独提高价格,不仅减少自己原有顾客的销售量,而且还会将自己原有的部分顾客推给其他厂商,该厂商的销售量会大幅度减少。

一定的价格变动会引起更多的需求量的变动,故主观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

1、垄断竞争厂商实现均衡的方法

垄断竞争厂商实现均衡的方法有变动价格、增加产品差别与增加销售费用三种。

第一种方法为价格竞争,后两种方法叫非价格竞争。

下面仅说明垄断竞争厂商如何变动价格以获得最大利润。

2、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当主观需求曲线与客观需求曲线的交点同MR曲线(与主观需求曲线相对应)与SMC曲线的交点位于同一产量水平时,垄断竞争厂商就达到短期均衡(图形略)。

因为此时,MR=SMC,典型厂商已经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没有调整价格与产量的必要。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也有三种不同的状况:

即盈利(AR>SAC)、收支相抵(AR=SAC)、与亏损(AVC

实际上,由于规模不能调整,任何厂商的短期均衡均有这三种状况。

3、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当主观需求曲线与客观需求曲线的交点同MR曲线(与主观需求曲线相对应)与LMC曲线的交点位于同一产量水平上,并且在该产量上,主观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时,垄断竞争厂商就达到长期均衡。

因此,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且AR=LAC。

因为MR=LMC,垄断竞争厂商的规模既定不变;AR=LAC,则生产集团内的厂商数量不变。

显然,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也是收支相抵(图形略)。

 

第三节寡头市场

一、寡头市场的特征

1、厂商规模巨大而数量很少

势均力敌的几家厂商,控制了整个市场的销售量,他们对市场价格有比较大的控制力。

2、各厂商的行为相互影响,单个厂商行为变动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寡头垄断厂商的行为相互影响。

每一个厂商的价格和产量的变动都会影响其竞争对手的价格和产量的变动,而竞争对手的价格和产量的变动,又会反过来影响自己的销售量和利润水平。

因此,某个厂商变动价格与产量的结果如何,取决于竞争对手的反应。

由于竞争对手的反应方式多种多样,具有不确定性,该厂商决策变动的结果也必然多种多样,具有不确定性。

每个厂商在做出新的决策时,都必须考虑其竞争对手对该决策可能产生的各种不同的反应。

二、寡头市场没有统一的模型

1、竞争对手不同的反应方式,导致厂商决策变动的结果不同,从而模型也不同

由于竞争对手的反应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厂商行为变动的结果便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从而行业的均衡情况也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因此,厂商行为变动的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寡头市场上的模型也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寡头市场没有统一的能够说明各寡头如何决定其产量与价格的模型。

在创立或介绍某一寡头模型时,首先必须对厂商如何变动决策、对手如何反应做出规定。

2、寡头市场没有统一的模型的其他原因

(1)各寡头的产品既可相同也可以不同。

若各寡头的产品完全相同,这些寡头就叫纯粹寡头;若行业内各寡头的产品有一定差别,这些寡头就叫差别寡头。

(2)各寡头可能各自独立行动,也可能彼此勾结。

(3)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可能只有两家厂商(双头垄断),也可能有更多的厂商(多头垄断)。

三、非勾结性的寡头模型

1、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由法国数理经济学家古诺(AugustinCurnot,1801—1877),在1838年出版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一书中创立,该模型也称为“双头模型”。

(1)古诺模型的假定:

第一,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它们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

第二,生产成本为零;

第三,市场需求曲线线性;

第四,A、B两个厂商都认为对方对自己产量(决策)的变动没有反应,即双方在进行产量变动时,都认为不论自己选择什么样的产量水平,对方的产量既定不变。

这是最重要的假定。

(2)两寡头的需求曲线

在寡头垄断市场,各寡头的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竞争对手对自己决策变动的反应方式。

在古诺模型中,两寡头都认为对方对自己变动产量的决策的没有反应,即假定对方的产量是固定不变的。

因此,两寡头面对的需求曲线就是左移对方产量的距离以后的市场需求曲线,即任一厂商面对的需求量,就是市场需求量减去对方产量以后的剩余部分。

(3)厂商与行业的均衡产量:

产量的调整过程

在古诺双头模型中,均衡状态下,A、B两厂商的产量都为

Qc,行业的总产量为

Qc(Qc为竞争市场产量,因为在Qc上,存在完全竞争厂商决定产量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P=0=MC):

A厂商的产量在调整过程中不断减少:

即:

最后的产量为:

因为小括号中的数字为一个形如

的无穷级数,其极限的和为

则A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B厂商的产量调整过程为:

即:

B厂商最后的均衡产量为:

(4)反应函数

反应函数是指古诺模型中的某一厂商的均衡产量是对方产量的函数。

它描绘了一个厂商对另一个厂商产量变动的反应方式:

当B厂商的产量增加时,A厂商的产量必然减少。

设古诺模型中的两厂商的成本为零,市场需求Q0=QA+QB,市场价格P=a-bQ0=a-b(QA+QB)。

TRA=aQA-bQA2-bQAQB,MRA=MCA=0=(aQA-bQA2-bQAQB)=a-2bQA-bQB得反应函数:

QA=

;同理,QB=

(5)古诺模型的推广

在只有两家厂商时,行业产量:

令P=a-bQ0=MC=0,此时的产量为竞争产量

令寡头数量为n,则:

行业产量

=

Qc,各寡头产量=

Qc。

显然,厂商越多,寡头市场的产量越接近竞争市场产量。

故竞争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厂商数量众多。

2、斯威齐模型

(1)斯威齐模型说明的主要内容

斯威齐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于1939年提出的用来说明寡头垄断市场价格刚性的寡头垄断模型。

市场价格不随供求的变动而变动称为价格刚性。

价格刚性分完全价格刚性与局部价格刚性两种。

完全价格刚性是指价格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变,而局部价格刚性是指价格仅仅在一定条件下不变。

这里所说的价格刚性是指局部价格刚性:

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价格却保持不变。

(2)斯威齐模型假定

斯威齐模型假定,某寡头垄断厂商预期竞争对手对自己变动价格的反应是跟着降价而不跟着涨价,即寡头垄断厂商的预期比较悲观:

认为如果自己降价,其他厂商会跟着降价,以维持他们的市场份额;而自己涨价时,其他厂商却不跟着涨价,以扩大他们的市场份额。

(3)寡头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需求曲线是折断的,从而边际收益曲线也折断。

(4)结论:

存在价格刚性

在两条边际成本曲线MC1和MC2之间,边际成本可以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动而变动,但在同一产量水平上,边际成本始终等于边际收益,故厂商的价格保持不变,即价格具有刚性(图形)。

(5)斯威齐模型的不足

第一,没有说明初始的价格是怎么被决定的。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说明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因为价格的决定过程实际上就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过程。

第二,典型厂商对竞争对手对自己变动价格的反应方式的预期过于悲观,不符合现实。

实际上,当一家厂商提高价格时,其他厂商也往往仿效,不会不跟着涨价。

四、勾结性寡头市场模型

寡头垄断规模巨大,实力雄厚。

如果相互之间展开竞争,不仅得不到更多利润,而且往往两败俱伤。

于是,他们常常联合起来,互相勾结以取得更大利润。

寡头厂商之间的勾结可能是公开的(或正式的),也可能是非公开的(或隐蔽的)。

1、公开的勾结:

卡特尔

(1)卡特尔的定义:

是指为了维持较高价格通过明确的正式协议公开地勾结在一起的一群厂商。

(2)卡特尔的主要任务

一是为各成员厂商的产品制定统一的较高的价格。

卡特尔制定统一价格的原则是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

如果行业中所有厂商都加入了卡特尔,那么,卡特尔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同完全垄断厂商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是一样的:

使卡特尔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二是在各成员厂商之间分配与较高的产品价格对应的较少的行业产量:

为了维持较高的价格,各厂商的产量必须进行限额,而不能任意生产。

卡特尔分配产量定额的原则是使各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相等,并且与卡特尔均衡产量水平的边际成本相等。

即MCA=MCB=……=MCN=MC=MR。

上述的产量分配方式,是一种理想的分配方式,现实中很难实现。

实际上卡特尔产量在各厂商之间的分配受到各厂商原有的生产能力、销售地区与谈判能力的影响。

同时,卡特尔各成员厂商还可以通过广告、信用、服务等非价格竞争手段拓宽销路、增加产量。

(3)卡特尔具有不稳定性的原因

当卡特尔所有其他成员厂商都把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而某个厂商单独降低价格时,该厂商面临一条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

价格的微量下降可以大大地增加销售量,进而极大地增加总收益和利润。

于是任一厂商都有足够的动机违背卡特尔对价格的规定,私自降低价格,增加产销量。

一旦某一厂商这样做时,其他厂商必然仿冒,最终导致卡特尔的解体。

因此,卡特尔具有不稳定性。

2、非公开的勾结:

价格领导

由于公开的勾结性协议在有些国家被认为是非法的(例如美国,美国的大多数卡特尔协议都被1890年颁布的谢尔曼法认定是非法的),因此寡头垄断厂商更多的是采取隐蔽的、非公开方式互相勾结。

各个厂商共同默认一些“行为准则”,如削价倾销是违背商业道德的,应相互尊重对方的销售范围等等。

价格领导是非公开勾结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1)价格领导的含义

价格领导是指行业的价格由某家厂商率先制定,然后其他厂商均按此价格销售产品。

(2)价格领导的类型

价格领导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支配型价格领先制、晴雨表型价格领先制与低成本型价格领先制。

支配型价格领导是指生产规模特别巨大,在行业中具有支配力量的大厂商,在保证行业中其他厂商能够生存的情况下,根据自己利润最大化的需要来确定价格。

其他小厂商按此价格销售,并按照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原则确定均衡产量。

在这种情况下,小厂商可以出售它们愿意提供的一切产品,市场需求量与小厂商产量的差额由支配型厂商补足。

晴雨表型价格领导是指掌握较多信息、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市场行情的厂商首先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其他厂商则以此价格为基础,制定相应的价格。

晴雨表型厂商并不一定是行业中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厂商,但他熟悉市场行情,了解市场需求状况与生产成本的高低,所以它制定的价格能够为其他厂商所接受。

低成本型价格领先制是指行业价格由成本最低的厂商的价格决定,其他厂商则按这一价格销售产量。

对其他厂商来说,行业价格不是最优价格,但由于成本较高,自己的最优价格总是大于行业价格。

如果按最优价格而不是按行业价格销售,自己的销售量将大大减少,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较高成本的厂商按非均衡价格销售产品,实际上是牺牲一部分利润以避免与低成本厂商进行价格竞争可能造成的更大损失。

五、成本加成定价

1、成本加成定价的含义

在实际生产中,许多寡头不是按MR=MC原则来制定价格,而是按成本加成方式来制定价格。

成本加成定价是在估计的平均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赚头,确定价格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方法是,先估算产量。

产量通常是厂商生产能力的某一百分比,一般在

之间。

然后算出平均成本,最后按厂商的预期目标与实际情况估算一个利润率r。

该利润率与平均成本之乘积就是单位产量的利润AC·r,通常叫加成或赚头。

即:

P=AC(1+r)。

2、成本加成定价的优点

成本加成定价法可以使价格相对稳定,价格不随产量变动而频繁变动,从而避免了价格竞争给各寡头垄断厂商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

另外操作也比较简单,不需要去计算很难计算的边际成本。

3、成本加成定价中的加成原则

厂商如果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反方向确定加成的多少,即Ed越大,加成越小,Ed越小,加成越大,则成本加成定价法在长期中比较接近按MR=MC原则制定价格的方法,能使厂商获得最大利润:

若规模报酬不变,则:

LAC=LMC,于是:

,则有:

P=LAC(1+r)。

由于

,显然,Ed越大,加成r越小,Ed越小,加成r越大。

六、博弈论

1、博弈论的含义与要素

(1)博弈论的定义

博弈论(GameTheory)又称对策论或游戏论,它是研究在利益与决策方面具有相互依存或相互制约关系的各决策主体如何决策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论。

(2)现代博弈论的产生与发展

1944年,约翰·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和奥斯卡·摩根斯特恩(O·Morgen·Stern)联合出版《博弈论和经济行为》(TheoryofGamesandEconomicBehavior),标志着现代博弈论的产生。

1994年,约翰·纳什(JohnF.Nash)、约翰·海萨尼(JohnC.Harsanyi)和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Selten),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三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3)博弈的基本要素

一个完整的博弈至少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局中人、策略集合以及报酬或“支付”。

局中人是指参加博弈的决策主体。

局中人是“理性”的,有能力在一组可能的策略集合中做出合理的选择。

在博弈中,局中人的数量常常是固定的;策略集合是指局中人可能选择的策略集合;局中人在采取一定的策略以后,所得到的收益,被称为“支付”。

支付通常用货币或效用来度量。

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假定局中人了解不同决策的报酬高低,以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