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报告调整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2367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报告调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报告调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报告调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报告调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报告调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报告调整版.docx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报告调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报告调整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报告调整版.docx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报告调整版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报告

1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

1.1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经济时代走向服务经济时代,衍生出新的经济发展格局。

第三产业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战略性产业,已成为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政府于2007年3月19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服务业发展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

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在当今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因此,如何综合评价和准确衡量一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问题。

我国对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研究有很多,例如郭万山,叶天勇(1996)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各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从产业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等4个不同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黄京鸿等(2001)根据1997年统计数据,对我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状况,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划分了五个分类区域。

李淑芳(2005)以第三产业发展理论为依据,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和内部行业结构发展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影响各省区直辖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总结我国不同第三产业发展的特征和启示。

胡霞(2005)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1年中国各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和分析。

李苗苗,姜照华(2010)以2008年的数据,确定了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做出了综合评价。

1.2研究的现实意义

由统计年鉴和第三产业发展研究可以看出:

虽然我国第三产业总体发展较快,并且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各地区产业结构,经济水平等差异导致我国各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极不均衡。

然而,要改善并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对不同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准确的综合评价。

基于此,我们通过对所选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衡量和对比,试图建立一套可供参考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用于综合评价和衡量不同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提高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缩小地区差距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2研究方案设计

2.1研究目的

在对我国19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引起各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差距的原因和因素,建立完善准确的第三产业综合评价体系,最后针对性地提出缩小第三产业发展差距、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2.2研究方法

整个研究过程主要借助于SPSS17.0软件,另外加入了其他统计软件(如Clementine)的功能进行补充研究。

具体包括:

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信息熵法,灰关联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

2.3研究过程

(1)通过查找文献,确定初始指标;

(2)通过描述分析,对指标进行初步了解;(3)因子分析,提炼综合因子;(4)用不同方法确定权重,计算综合得分及排名;(5)聚类分析,对19个样本城市进行合理分组。

(6)判别分析,对有异议的城市分组进行反判。

3数据分析

3.1描述性分析

3.1.1评价体系指标选取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分析,最终选取指标为:

X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度检验的近似卡方值比较大,且P值为0.000<0.05,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从因子分析的共同度中,我们取大于85%的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故删除了指标X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速度(%)。

表3因子分析的解释总变量

提取因子因子个数

初始因子解的情况

提取后的因子对总方差的解释情况

旋转后的因子解

特征根

解释总方差比(%)

累计解释方差比(%)

特征根

解释总方差比(%)

累计解释方差比(%)

特征根

解释总方差比(%)

累计解释方差比(%)

1

5.32

66.45

66.45

5.32

66.45

66.45

4.93

61.64

61.64

2

1.35

16.90

83.35

1.35

16.90

83.35

1.50

18.71

80.35

3

1.10

13.70

97.05

1.10

13.70

97.05

1.34

16.70

97.05

4

0.16

2.00

99.04

 

 

 

 

 

 

5

0.04

0.56

99.60

 

 

 

 

 

 

6

0.02

0.27

99.88

 

 

 

 

 

 

7

0.01

0.10

99.97

 

 

 

 

 

 

8

0.00

0.03

100.00

 

 

 

 

 

 

分析表3,我们觉得取3个因子比较满意,对总方差的解释度达到97.05%,能较好的反应原始数据的信息。

表4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指标

FACT_1

FACT_2

FACT_3

X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68

.801

.107

X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190

.023

.049

X3---第三产业人均增加值(元)

.131

.196

-.017

X4---第三产业人均固定投资额(元)

.252

-.213

.018

X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031

-.245

.646

X7---人均GDP(元)

.219

-.077

.018

X8---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030

.135

.736

X9---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237

-.146

.042

由表4得到:

由表3得到:

我们选择旋转后因子比例为80%以上的结果发现,因子1主要解释了发展结构水平,因子2主要解释了发展规模水平,因子3主要解释了发展速度水平,得到表5。

表5旋转后因子提取结果

指标

发展结构水平

发展规模水平

发展速度水平

X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0.98

 

X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0.96

 

 

X3---第三产业人均增加值(元)

0.88

 

 

X4---第三产业人均固定投资额(元)

0.98

 

 

X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0.84

X7---人均GDP(元)

0.99

 

 

X8---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0.96

X9---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0.99

 

 

3.3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层次分析法(AHP),模糊评判法,评分系统确定权重法,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权重确定方法,信息熵法及离差最大化法等。

考察各地区综合预警系统权重的确定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我们使用信息熵法及灰关联度法来确定第三产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如下。

3.3.1信息熵法

熵的概念最初产生于热力学,它被用来描述运动过程中的一种不可逆现象,后来在信息论中用熵来表示事物出现的不确定性。

基于信息熵的权重确定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对于某一多属性问题,构造决策矩阵

,并利用适当的方法把它规范化为

步骤2、计算矩阵

,得到列归一化矩阵

,其中

步骤3、计算属性Xj输出的信息熵

时,规定

=0。

步骤4、计算属性权重向量

,其中

 

利用信息熵法确定的权重具体结果如下表6所示。

表6信息熵法确定权重

指标

X1

X2

X3

X4

X5

X7

X8

X9

权重(%)

7.21

11.59

9.11

19.83

6.61

15.65

10.46

19.55

3.3.2灰关联法

设X={X0,X1…,Xm}为灰关联因子集,X0为系统特征行为序列,Xi为相关因素为序列,X0(k)(k=1,2,…,m),Xi(k)分别为X0与Xi的第k个点的数,即

步骤1:

求初值像,即用每个序列第一个数据去除其他各个数据后得到新的序列

其中i=0,1,2,…,m

步骤2:

求差序列

步骤3:

求灰关联度

称r(X0(k),Xi(k))为X0和Xi的灰关联系数r(X0,Xi)为X0对Xi的灰关联度

ρ一般取0.5,0≤ω≤1。

步骤4:

权重

 

本报告中,X={X0,X1…,X9},其中x0为第三产业增加值,{X1…,X9}为所确定的指标体系。

利用灰关联度法确定的权重具体结果如下表7所示。

表7灰关联法确定权重

指标

X1

X2

X3

X4

X5

X7

X8

X9

权重(%)

11.65

12.25

13.53

12.41

11.33

15.20

11.60

12.03

3.4综合排名

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的基础上,分别用信息熵法和灰关联法确定的权重计算综合得分,并对综合得分代表的不同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排序。

表8综合排名

信息熵法

灰关联法

城市

综合得分

排名

城市

综合得分

排名

深圳

88.21

1

深圳

84.10

1

沈阳

82.00

2

沈阳

83.76

2

北京

81.81

3

北京

82.20

3

广州

79.98

4

广州

80.48

4

大连

78.10

5

大连

78.70

5

天津

76.45

6

长春

78.27

6

上海

76.40

7

青岛

76.59

7

长春

75.81

8

天津

76.47

8

厦门

74.75

9

西安

76.45

9

南京

74.72

10

上海

76.02

10

西安

74.32

11

南京

75.43

11

青岛

73.53

12

济南

73.74

12

济南

73.12

13

武汉

73.73

13

杭州

72.06

14

厦门

73.27

14

武汉

71.98

15

杭州

72.62

15

哈尔滨

70.30

16

哈尔滨

71.19

16

成都

69.69

17

成都

68.88

17

宁波

67.90

18

宁波

68.33

18

重庆

64.29

19

重庆

65.43

19

由表8所示的两种综合排名可以看出:

(1)两种综合排名中,深圳、沈阳、北京、广州、大连都居于前五位,同时哈尔滨、成都、宁波、重庆都居于后四位,这说明两种方法下确定的综合得分相对客观准确,符合实际情况。

(2)两种排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中间城市的排序上,其中信息熵法权重确定的综合得分中上海、厦门、天津等这些一线城市排名较靠前,而西安、青岛、武汉等这些二线城市排名较靠后,这种排序更比较符合客观事实。

因此我们在后面的聚类分析中选取信息熵法权重下确定的综合得分及排名。

3.5聚类分析

聚类过程中我们发现:

成都、重庆、宁波很快就聚在一组,深圳和北京也都是自成一组,只有中间部分分歧比较大,是根据不同的分组数来决定的。

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分4组。

即:

第一组包括:

成都、重庆、宁波;第二组包括:

上海、杭州、青岛、南京、武汉、大连、沈阳、济南、哈尔滨、长春、西安、厦门、广州、天津;第三组包括:

深圳;第四组包括:

北京。

表9各组城市指标分析

分组

指标

N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1

X1

3

40.36

46.51

42.61

3.39

X2

3

32.46

44.90

37.12

6.78

X3

3

3.73

11.20

6.89

3.87

X4

3

4495.49

67633.05

45192.36

35306.57

X5

3

9.90

12.40

11.10

1.25

X7

3

18025.00

69997.00

40965.00

26516.16

X8

3

10.10

14.30

12.17

2.10

X9

3

27.86

54.41

39.07

13.75

2

X1

14

37.94

59.02

46.46

6.07

X2

14

39.59

58.97

48.03

6.51

X3

14

7.00

29.94

13.55

6.52

X4

14

5865.50

355925.71

114420.55

104087.47

X5

14

10.10

17.10

14.35

1.93

X7

14

26259.00

81233.00

52732.52

15855.74

X8

14

9.70

16.50

13.72

2.34

X9

14

36.27

68.28

54.64

10.78

3

X1

1

51.04

51.04

51.04

.

X2

1

45.80

45.80

45.80

.

X3

1

12.97

12.97

12.97

.

X4

1

35199486.54

35199486.54

35199486.54

.

X5

1

12.50

12.50

12.50

.

X7

1

89814.00

89814.00

89814.00

.

X8

1

12.10

12.10

12.10

.

X9

1

78.00

78.00

78.00

.

4

X1

1

73.25

73.25

73.25

.

X2

1

74.95

74.95

74.95

.

X3

1

17.97

17.97

17.97

.

X4

1

80426.75

80426.75

80426.75

.

X5

1

11.70

11.70

11.70

.

X7

1

63029.00

63029.00

63029.00

.

X8

1

9.00

9.00

9.00

.

X9

1

77.30

77.30

77.30

.

由表9所示,第一组中除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外其他指标均值均最小,说明该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确实比较低。

第三组中重点指标第三产业人均固定投资额,人均GDP和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均值均最大,说明该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整体较高。

而第四组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和第三产业人均增加值的均值最大,但由于这三个指标的权重相对小一些,所以第四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要低于第三组。

第二组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均值最大,但其他指标的均值要略小于第三组、第四组,说明第二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高于第一组,但是要低于第三组和第四组。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第一组,第二组,第四组,第三组。

3.6判别分析

由表8所示,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深圳、沈阳和北京,但是在分组中,深圳和北京分别为一组,而沈阳却和大多排名中间的城市聚为一类。

我们认为这样的现象存在异常,希望通过对沈阳进行判别,来确定其最终应分在哪一类。

我们把表8中沈阳的分组栏中的数去掉,也就是其分组未确定。

通过SPSS17.0软件做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沈阳还是被归到第2组中,所以我们决定还是保持初始聚类的结果。

基于此方法,我们还可以对其他城市进行归组分析。

4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根据表5和表6可以看出:

影响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结构水平,其次是发展速度水平,最后是发展规模水平。

因此城市在发展第三产业时应着重合理规划和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形成最佳的发展规模,保证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通过信息熵法得到的权重可知,各指标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

第三产业人均固定投资额、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人均GDP、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第三产业人均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所以各个城市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从加大第三产业固定投资,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等方面出发,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由于影响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是第三产业人均固定投资额,人均GDP,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所以对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应该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工作放在提高城市总体经济水平上,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提高人均GDP,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第四,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发展的特别好,因此各城市应根据自身实际找出不足,重点发展和提高相对较薄弱的方面,促使第三产业综合全面发展。

第五,虽然每个城市的经济状况和基础设施状况均有差异,但不同城市可以通过我们提供的第三产业综合评价方法对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衡量,明确自身所处位置,认清自身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各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切实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5附件

我国19个城市第三产业指标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