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德育教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2174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思想与德育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儒家思想与德育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儒家思想与德育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儒家思想与德育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儒家思想与德育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儒家思想与德育教育.docx

《儒家思想与德育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思想与德育教育.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儒家思想与德育教育.docx

儒家思想与德育教育

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我国学校德育的价值

  摘要:

儒家德育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其中有很多丰富的宝贵资源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儒家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学校德育的价值问题,来探讨学校德育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

儒家德育思想;学校;价值

  中国古代的儒家德育思想是世界德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们继往开来,迎接新世纪诸多挑战,构建我国当代学校德育可资借鉴的一个重要宝库。

如果做宏观整理,我们可以发现儒家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学校德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校德育目标的价值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对教育所有培养的受教育者在品德方面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在德育上“施工”的“蓝图”。

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离不开德育目标问题。

但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目标建设并不尽人意。

  1.我国学校德育目标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校德育目标不讲层次,不讲“序”。

忽视德育目标的程序性和现实性,不是循序渐进、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是设立一个个可行的、有序的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达到,没有根据自身任务要求和层次提出相应的德育目标,只有抽象的大致相同的培养目标。

这种德育目标不具体,不明确的状况,实际上淡化了目标意识,软化了学校德育工作。

如“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

这是对广大干部、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的共同要求。

但对中小学学生,对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和不同个体学生,层次上有何不同,理论上研究不多,在实际工作中更容易被忽视。

导致学校德育实施这些目标的内容、方法、途径基本雷同。

于是,小学、中学、大学的德育目标、内容虽各有自己的系统,但重复的东西太多,缺乏层次性,构不成整体系列,严重影响了学校德育的实效。

  2.儒家德育思想德育目标方面可借鉴的价值

  儒家的德育目标是有原则,有规律的。

《大学》中提出道德学习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以修身为中心,以道德认识为起点,以道德信念的建立和道德自觉性的培养为根本要求,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由此可见儒家德育思想在道德教育上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而且在自身修养上孔子提出了追求“仁人君子”的高尚理想和人格境界。

给人一种追求的不竭动力。

所以在现今学校德育目标的确定上,要借鉴儒家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从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出发,不同的时期设置不同的德育规范与目标,这些目标要贴进学生实际,具体化有可操作性,且不同时期之间要注意衔接性、连贯性。

  

(二)对学校德育过程的价值

  学校德育过程,即学校德育内容的实施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学校既要跟学生讲清楚德育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要求,以及怎样去做,又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习惯,进而内化为良好的道德素质。

空洞说教、灌输规范来解决道德认知问题,知而不动情,动情而不能践行,都难于使学校德育真正有实效。

  1.我国学校德育过程存在的问题

  当前德育课实效性比较低靡的原因,从根本说是在德育目标实施过程中,重视解决“知”的问题,而不重视道德品质和观念的形成。

具体表现在以文为本,重知识、轻养成。

现在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忽视把学生作为生命个体进行教育。

重视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以考试得高分为目标,只解决知不知的问题、会不会的问题,却不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

从而使道德与现实生活割裂、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导致知行不一,形成人格缺陷,故造成一部分学生知行分离、言行不一。

因此,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应当在强化道德实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方面下功夫。

  2.儒家德育思想德育过程方面可借鉴的价值

  关于教学内容的实施(即教学过程)孔子明确提出应划分为学、思、习、行等四个阶段。

前两个阶段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后两个阶段则是知识外化的过程即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要“躬行践履”。

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观点纳入教学过程的教育家。

学思结合,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过程。

在第一、二阶段中,孔子要求学生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在第三、四阶段则要求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践履躬行。

儒家德育在探讨道德理论与道德践履的知行关系时,特别强调知行的辨证统一,并把“力行”、“躬行”作为道德修养的重心。

儒家德育认为,一个人仅仅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并不算是有道德,只有身体力行道德规范,才算真有道德。

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儒家还力倡将道德践履与个体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融德育与个体的日常生活之中,主张个体修德要通过觉悟和践履等方式或方法以便做到“内得于己”,强调践履在修德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思想可概括为“生活即德育的思想”。

  (三)对学校德育方法的价值

要完成和落实学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效果一直不佳,与所采用的德育方法不无关系。

因此,探讨儒家德育方法的价值,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看到问题之所在,从而加快我国学校德育方法的改进。

  1.我国学校德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偏重于道德规范的填鸭。

我国中学德育课程中的传统灌输模式,以教材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主方式,注重知识记诵。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注重讲授、示范、规劝、批评,主要发挥教师的讲授作用,过分强调道德对学生的制约作用,把学生单纯地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的接受者,置于服从教育者的地位,完全不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无法透过多种选择以作判断,不注重青少年的接受心理,不注重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把青少年作为被塑造的客体,这样造成与目前青少年主体的核心价值相背离,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且直接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2.儒家德育思想德育方法方面可借鉴的价值

  儒家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学思并重、因材施教、身教示范等科学的道德教育方法。

儒家重视道德中的学思并重,主张学与思应结合起来。

“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认为学习是人掌握道德知识和提高道德修养的基础,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应该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才会使教育得到良好的收效。

  教育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是儒家教育思想中极具价值的一个方面。

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注重个性差异,根据不同性格、不同情况的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这一思想可以说是极具科学性和借鉴价值的。

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个体状况,因人而异,有效开展道德教育。

同时儒家还主张教育者应以身示范,为人师表,通过自己的品格和德行感染、影响、教育自己的学生,发挥典范的作用,进行生动的教育。

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道德教育中应注重榜样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此促进和提高道德教育实效。

因此,几千年前的儒家德育思想对今天学校德育方法的选择仍有着极大价值。

  (四)对学校德育内容的价值

  儒家道德传统中包含着丰富的优秀道德教育内容,譬如,重义轻利、人格修养、天人合一等优秀传统道德观念对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丰富我国现代学校德育内容体系不无裨益。

  1.我国学校德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和市场经济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正处于观念形成与观念混乱相交织的阶段,许多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注重功利、讲求实惠、缺乏理想、过分强调物质利益,出现了“前途前途,有钱即图”,“理想理想,有利即想”的拜金主义倾向,从而导致唯利是图、利己主义、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等思想行为的滋长。

近年来,社会公德淡薄、公共生活无序已成为转型期社会的一大道德难题。

我们似乎陷入了一种怪圈,人们都在埋怨社会道德风气不好,却又都在参与制造和助长不好的道德风气。

在现代社会,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已不是个人的生活小事,公共卫生状况已成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道德状况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儒家德育思想德育内容方面可借鉴的价值

  

(1)儒家“重义轻利”的原则

  儒家思想中对于义利关系问题的讨论曾提出过各种不同的主张和观点,但占主导地位的是见利思义,重义轻利,以义制利的原则。

孔子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反对因求利而失义,因追求个人私利而做出对别人、对公家不义的事情。

他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对于“利”要有一种理性的约制,不苟取,不妄得,不受不义之财。

儒家并非一概反对追求物质利益,只是把道德人格的价值放在远远高于世俗物质利益价值之上,认为决不能为了物质利益而牺牲自己的道德人格。

这种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它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和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它对于批判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种道德意识对于我们当代学校德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有着重要的价值。

  

(2)儒家的人格修养的价值

  在儒家看来,“仁”是一个理想的人格,是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高目标。

人们只要按照“仁”的要求办事,就会达到“天下有道”的理想社会。

仁者“爱人”,这是“仁”的核心范畴。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孔子说:

“不知礼,无以立”,强调礼仪;又要求弟子: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具有明确的关心社会群体,尊重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

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公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五)对学校德育途径的价值

  学校德育途径是对受教育者实施道德教育影响的渠道,即道德教育的组织形式。

只有采取恰当的道德教育途径,才能有效地运用道德教育方法,落实道德教育内容,实现道德教育目标。

因此,我国学校德育有必要在德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借鉴儒家德育途径的基础上,解决自身现存问题,开辟有效的学校德育途径。

  1.我国学校德育途径存在的问题

  在德育途径中,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沟通联系和组织协调配合,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互相冲突,形成教育上的分力与反作用力,最终影响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表现在学校内部存在思想品德教育与各科教学的分离,除了班主任和德育老师,科任老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根本不注意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因而削弱了学校德育自身的合力。

而家庭教育和社会现实中的消极因素,更是无情地冲垮了学校德育为受教育者们苦心构筑的道德之堤。

家庭德育功能减弱,不少家长重智轻德,对孩子心理、人格乃至品德很少过问。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作用日益增强,“莫过于海陆空电波把各种各样、各色各样的正统文化、亚文化、低俗文化、大众文化等等以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态势包抄家庭的上上下下、孩子的方方面面”。

而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尚未健全的时期,还不具有很强的分析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诱惑,这就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而实际上当前家庭与社会教育都未能作到密切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学校道德教育功能。

  2.儒家德育思想德育途径方面可借鉴的价值

  中国儒家道德教育除了道德修养是属于自我教育系统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是教育的基本方面,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完整的教育系统。

儒家德育途径中,最为重要的是学校的道德教育。

孟子说: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儒家也很重视对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

孔子认为“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所以应该对儿童尽早实行道德教育,抓住儿童“心未滥而先喻教,则化易成”的时机,使其习与性成,从小事、琐事做起,由小见大,逐步加深和提高要求,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优化家庭环境,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

至于社会教育,主要体现在社会风尚的教育方面。

而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在儒家教育家看来,主要应是统治者对民众实施道德教化。

总之,儒家道德教育的施行注重了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的结合,共同培养人的良好德行,这些经验对我国当代学校德育途径建设仍很重要。

  以上我们分析了儒家道德思想对我国当代学校德育的价值,包括在德育目标方面、德育过程方面、德育内容方面、德育方法方面、德育途径方面儒家德育思想都有独到的见解,对我国当代学校德育有着珍贵的价值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继承和借鉴我国传统德育思想中的瑰宝,发挥儒家德育思想的价值,构建我国当代学校德育体系,是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凯麟,曹刚:

《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牟钟鉴:

《儒学价值的新探索》,齐鲁书社,2001。

》,齐鲁书社,。

  [3]苗润田:

《解构与传承孔子、儒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齐鲁书社,2002。

  [4]邵龙宝,李晓菲著:

《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同济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