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07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单元测试题.docx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单元测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单元测试题.docx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利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2.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位老师:

中国的隋唐和欧洲.其中向中国的隋唐“拜师学艺”指的是(  )

A.幕府制度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工业革命

3.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

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

C.建立法西斯专政D.战后社会改革

4.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根据以下信息判断,它是哪一宗教(  )

①它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②它的经典是《古兰经》③它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

④它是我国今天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共同信仰。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5.“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6.形成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奠定了西欧骑士制度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

A.大化改新B.亚历山大东征

C.丕平献土D.查理•马特改革

7.1075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在与罗马教皇的斗争失利后,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忏悔,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最终才获得了格里高利七世恩赐的一个赦罪的吻,这就是历史上的“卡诺莎之辱”.它充分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

A.基督是救世主B.国王软弱无能

C.王(国王)权高于教(教皇)权D.教(教皇)权高于王(国王)权

8.与如图资料卡上信息相符合的内容是(  )

A.雅典伯利克里改革B.日本大化改新

C.俄国农奴制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

9.唐朝进入全盛时,世界上还有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这个国家是(  )

A.印度B.埃及C.巴比伦王国D.阿拉伯帝国

10.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  )

A.农奴制改革B.彼得一世改革

C.查理•马特改革D.大化改新

11.中古欧洲社会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查理•马特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B.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D.法兰克等国君主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12.“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

A.种姓制度B.共和制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D.联邦制

13.如图是麦加大清真寺,每天都有不少穆斯林面朝寺中克尔白神庙的方向朝拜,他们信仰的是(  )

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

14.“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是(  )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5.“他收了12名弟子,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他诅咒剥削者,说他们的灵魂要升入天堂‘比骆驼穿针眼还难’”.这里的“他”是指(  )

A.释迦牟尼B.耶稣C.穆罕默德D.三藏法师

16.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城市自治权B.人身自由权C.特许经营权D.男女平等权

17.“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材料中的这种现象说明(  )

A.教皇的统治深入人心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C.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D.国王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18.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

A.雅典B.亚历山大帝国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

19.人类早期文明大多兴起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大河流域主要文明成果归属错误的是(  )

A.尼罗河流域﹣金字塔B.两河流域﹣伊斯兰教

C.印度河流域﹣种姓制度D.黄河流域﹣甲骨文

20.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加强

B.封建主日渐贪婪,加强对市民的剥削

C.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形成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21.如图,是某帝国的扩张路线图,伴随其扩张而传播的宗教是(  )

A.佛教B.基督教C.犹太教D.伊斯兰教

22.在西欧中世纪时,天文学家哥白尼因发表“日心说”从而受到罗马教廷的宗教审判,被活活烧死.这种现象实际上体现了(  )

A.罗马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罗马教皇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

C.在中世纪的精神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D.西欧等级制度的森严

23.如图再现的是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为皇帝加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情景说明了(  )

A.教会占有大量土地B.教会加紧对人民的精神统治

C.教皇有至高无上的权力D.国王成为傀儡

24.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

“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B.封建贵族阶层C.市民阶层D.工业无产阶级

25.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关于其兴起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发展B.资本主义的兴起

C.法国琅城市民的斗争D.市民阶级的形成

 

二.材料题(共6小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诏书规定:

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第四,兵制方面,京师设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公民服兵役,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

﹣﹣《世界古代史资料选辑》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国的什么改革?

(2)上述材料反映的改革是该国向哪国学习而进行的?

(3)诏书是谁颁布的?

时间是何时?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改革在该国历史上具有怎样深远的影响?

(5)通过对该国这次改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或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简表

时间

7世纪中期

主要

内容

经济上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材料二:

下图

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埋藏的某些国家和地区: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三: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金钱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

米兰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

材料四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

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

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持和恢复的。

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改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有何启示?

(2)材料二反映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回答琅城市民取得城市自治权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方式?

(4)根据材料四分析,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

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8.材料:

8世纪,在法兰克南部海岸的一个贸易集市上,两个苏格兰人不停吆喝着:

“嗨!

哪一位需要知识,请到我这里来取!

”“喂,伙计,别只盯着商品,拿些知识吧!

”逛集的人们出于好奇,纷纷聚集过来。

一位老汉盯着他俩空无一物的双手,困惑不解地问:

“知识是什么东西?

它到底在哪儿?

”苏格兰人正郑重地答道:

“知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藏在我的胸中,比任何东西都值钱。

”老汉笑着说:

“哦,原来如此啊!

它对我可一点用处都没有。

”其他围观者发出一阵哄笑,随即四散离去。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欧什么时期的历史景象?

(2)当时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是谁?

(3)当时百姓几乎都目不识丁,甚至许多官吏都是文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9.阅读下列材料

某宗教信徒有五条义务,也是五条基本信条:

(1)念诵“除了安拉,再没有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2)每日必须按规定仪式祈祷;(3)每年在规定的月份斋戒;(4)缴纳天课即施舍财物;(5)到麦加朝拜。

请回答:

(1)述材料是什么宗教规定的教义?

该宗教产生于何地?

其创始人是谁?

(2)该教在麦加传播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

为什么要“到麦加朝拜”?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古欧洲有句谚语: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

法兰克宫相丕平把他夺取意大利中部的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的地区,送给了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丕平加冕,为他的权力增添了一层神圣的光环。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哪一制度?

(2)材料一中,位于社会最底层的是哪一阶级?

材料一所体现的制度以什么为纽带?

(3)材料二中,由“丕平献土”可以看出教皇获得土地的方式是什么?

除此之外,教皇还通过什么方式占有大量土地?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当时教会和国王的关系怎样?

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怎样?

31.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首席执行官梭伦在大多数公民的支持下推行改革,确定公民权利,开启了民主改革之路。

此后又经历了多次改革,该国的民主政治终于获得确立。

材料二:

面对日趋严重的国内外形势给朝野带来的强烈冲击,646年6月,天皇终于颁布改新诏书,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材料三:

面对变化了的形势,公元8世纪初,某人推行土地分封制度的改革。

这场改革后,西欧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材料四:

(如图)

(1)材料一所述的改革发生在哪一个国家?

后来在谁当政时国家达到全盛?

他对这个国家的民主文化的发展做出过哪些贡献?

他是材料四所示的人物  (填字母)

(2)材料二所反映的改革名称是什么?

写出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

这次改革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某人”指的是谁?

材料中显示的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以上材料反映的改革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利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日本大化改新的准确识记.

【解答】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仿行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故选B.

【点评】注意大化改新内容、意义的识记.

 

2.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