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993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2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分层、结构示意图||,不同元素的规律)

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知道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内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数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我们又知道了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探究新知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板书]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读图并计算】再次读图3-9并计算原子半径大约是原子核半径的多少倍?

【抽生回答】原子核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

【讲解】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计算就会得出原子核的体积就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假设一个原子有一座一百多层的摩天大厦那么大||,那么原子核就相等于楼体中间的一个小小的门把||。

如果把原子比做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

可见原子核比整个原子小得多||。

所以||,相对来说||,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视频】电子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过渡】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会不会碰着呢?

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呢?

是不是象行星绕太阳那样旋转呢?

[回答]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有规律的||。

【讲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象行星围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现在发现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离核越近能量越低||。

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讲解]展示PPT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进行分析讲解||。

【过渡】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

请看图3-11

【讲解】小圈及小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过渡]我们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是在一定的轨道中绕着原子核运动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几种特殊元素的原子结构||。

看看他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

[板书]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同学都知道哪些稀有气体元素呀?

[回答] 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

[鼓励]很好||,回答正确||。

[过渡]通过PPT展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从刚刚我们看到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同学们觉得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给学生十分钟时间分组讨论||,并点名个别同学起来回答||。

[讲解]稀有气体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

最外层电子数8个(氦2个)达到稳定状态||。

[板书]稀有气体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

最外层电子数8个(氦2个)达到稳定状态||。

[过渡]学习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板书]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过渡]通过PPT展示部分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从刚刚我们看到的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同学们觉得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

[讲解]金属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板书]金属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过渡]学习了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板书]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过渡]通过PPT展示部分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从刚刚我们看到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同学们觉得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又有哪些特点?

[讲解]非金属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等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板书]非金属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等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总结]我们学习了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完成下面的表格来总结一下||。

[板书]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结论

金属元素

(一般小于4)

易(失去)电子

(易)发生化学反应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大于等于4)

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

(等于8(氦等于2))

(稳定结构)

(难)发生化学反应

板书设计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没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区域;

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1234567;

3.离核越近能量越低;

4.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二、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结论

金属元素

(一般小于4)

易(失去)电子

(易)发生化学反应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大于等于4)

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

(等于8(氦等于2))

(稳定结构)

(难)发生化学反应

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节课不足之处:

本节课反映出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不多||,对常见的化学现象注意不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例子||,还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考虑问题、描述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现象想象微观世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1.电子的排布规律

【观看视频】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阅读】P54第二段

【过渡】为什么有些电子有的排在第一层?

有些排在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讲解】俗话说:

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同一个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远近不一样||,是因为电子能量不一样||,有的能量低||,有的能量高||。

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电子层上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电子层上运动||。

这好比小时候你爸爸把你抱在怀里||,大一些你爸爸把你牵在手上||,再大一些爸爸则说:

孩子||,咱们到外面去玩||。

长大了||,你就会离开父母走天涯||,闯世界||。

又如排座位||,个子低的离讲台近||,即能量低的离核近;个子高的离讲台远||,即能量高的离核远||。

【过渡】懂得了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我们可以用图示来简明、方便表示原子的结构||,这就是原子结构示意图||。

【过渡】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

请看图3-11

【讲解】小圈及小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提问】观察图3-12||,在这些原子中第一层电子数不超过几?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几?

【抽生回答】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提问】观察图3-12||,锂、铍、钠、镁、铝等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几个?

【抽生回答】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

【提问】继续观察图中氮、氧、氟、磷、硫、氯的等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几个?

【抽生回答】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

【提问】继续观察图中氦、氖、氩等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有什么特点?

【抽生回答】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He为2个电子)||。

【提问】稀有气体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抽生回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非常稳定||。

【讲解】我们把像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He为2个电子)这样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相对稳定结构是所有原子都向往的结构||,就象过日子人们总希望过那种太平、稳定的日子||。

【提问】刚才我们讲了相对稳定结构是所有原子都向往的结构||,金属原子最外层一般少于4个电子||,是一种不稳定结构||,要趋向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启发】以钠原子为例||,说明金属元素的原子如何形成稳定结构?

(就像坐席一样||,如果某桌只坐了一个人||,则最难吸引到人||,而且这个人容易离开座位去找坐得快满的桌子坐||。

【总结】金属的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提问】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一般都多于4个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要趋向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启发】以氯原子为例||,说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如何形成稳定结构||。

(一桌只能坐8个||,如果已经坐了7个||,那一桌最容易吸引一个人||。

【总结】非金属的原子易得到电子||。

【归纳】⑴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为2个电子)||,是相对稳定结构||,性质较稳定||。

⑵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⑶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易得电子||。

2.离子的形成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为2个电子)||,是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原子和非金属的原子都要趋向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下面我们通过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来进一步了解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是如何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形成化合物的||。

【视频】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提问】在这个化学变化中钠原子和氯原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视频】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过渡】在形成氯化钠的过程中“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这时他们还呈电中性吗?

(生答:

不呈电中性||。

)这时原子带上电荷||,这种带电荷的原子叫什么?

【阅读】课本“离子”的定义||。

【抽生回答】这种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

【讲解】“钠原子”因失去一个电子而带上了一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Na+||,“氯原子”因得到一个电子而带上了一个单位负电荷||,表示为Cl-||。

【提问】根据离子的电性||,离子可分为哪两类?

【抽生回答】离子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阴离子||。

【提问】Na+、Cl-离子符号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

【阅读】P55脚注

【抽生回答】Na+表示1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Cl-表示1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右上角的“+”“-”表示电性||。

【讲解】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我们一日三餐都离不了的NaCl||。

【分析与板书】

【讲解】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作用形成氯化钠||,可见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由此构成的粒子又多了一位新成员||,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三)相对原子质量

【引入】原子虽然小||,但它也有质量||。

不同种类的原子||,其质量也不同||,请同学们在教材中查找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

【抽生回答】1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Kg||,1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6Kg||。

【结合上述讲述】这样小的数字||,无论书写、读数、记忆和使用都极不方便||。

以千克为单位表示原子的质量||,就像以吨为单位来表示一粒芝麻的质量一样||,非常不方便||,所以国际上一致同意采用相对质量即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

【看图】看图3—14||。

【讲解】如果我们把氢原子的质量看着“1”||,那么碳原子的质量就是多少?

(生答:

12)||,我们就把12叫做碳原子的相对质量||。

【启发】我们用类似的方法来衡量原子的质量||,也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标准||。

这个标准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看教材56页第一段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阅读】课本第56页——相对原子的质量||。

阅读时注意思考:

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计算的?

【抽生回答】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约1.67×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符号为Ar)

【提问】“一种碳原子”是哪种碳原子?

【阅读】P56脚注

【讲解】碳原子有以下几种:

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碳12||,含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叫碳13||,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叫碳14||,这里的碳原子是碳12原子

【提问】选用的标准是什么?

【抽生回答】选用的标准是碳12原子质量的1/12||,碳12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它的质量的1/12约是1.67×10-27Kg||。

【提问】“它”指什么?

【抽生回答】选作标准的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1.67×10-27Kg||。

【提问】如何比较?

【讲解】用原子的实际质量去除以选作的标准||,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可表示为:

【视频】相对原子质量||。

【例题】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6kg||,计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讲解】氧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于16||,相当于氧原子的质量等于碳12原子质量1/12的16倍

【练习】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kg||,计算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讨论】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有何区别?

【抽生回答】由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我们可以看出||,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意义是不同的||,数值也不相同||。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而“原子质量”指的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一般以“克”或“千克”为单位||。

【讲解】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可在153页的附录Ⅱ中查到||。

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用近似值||,可在62页表3-4查阅||。

【练习】在表3-4中查出氢、碳、氧、钠、氯五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1

0

1

1

6

6

6

12

8

8

8

16

11

12

11

23

17

18

17

35.5

【观察】阅读上表||,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抽生回答】①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

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观察】观察表3-2||,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抽生回答】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

【讲解】根据相对原子的质量计算方法||,可计算出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为1.007、1.008||,都大约等于1||。

【提问】观察表3-2||,电子的质量与质子或中子质量有什么关系?

【抽生回答】电子的质量大约是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

【提问】原子的质量主要应该集中在原子的那一部分?

【抽生回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讲解】若在1立方厘米的体积内充满原子核||,质量为107吨即1000万吨||。

【阅读】P56“资料卡片”:

张青莲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交流读后感】为作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骄傲||,并立志向张青莲教授学习||,为国争光||。

三、达标检测

1.填表: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质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H

1

Mg

12

24

Fe

26

54

2.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6gB.16C.2.657×10-26kg

3.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通过核反应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相对原子质量为289的超重元素原子||,该原子内质子数为||,中子数为||,核外电子数为||。

学完本课题你有哪些收获?

四、小结:

学完本课题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课本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