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完整自测题答案 最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939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完整自测题答案 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完整自测题答案 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完整自测题答案 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完整自测题答案 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完整自测题答案 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完整自测题答案 最新.docx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完整自测题答案 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完整自测题答案 最新.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完整自测题答案 最新.docx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完整自测题答案最新

第一章  概述

一、填空题:

1、根据研究的问题来源及假设的种类,研究类型大致可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三大类型。

2、决定科学方法的要素包括:

研究对象、物质手段、思维形式和方法、理论工具这四个要素。

3、模拟方法的基础是模型与原型之间的相似,具体研究可进行数学模拟、物理模拟和功能模拟三种模拟。

4、科学方法论作为科学方法的系统理论,大体上包括四个层次:

各种技术手段,操作规程、具体学科门类的共有方法、各门学科共有的方法、哲学方法。

5、假设具有的两个特点:

以科学理论与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性、具有推测的性质。

6、科学抽象中的逻辑方法包括:

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

7、科学抽象中的非逻辑方法包括:

理想化方法、模型方法、类比方法。

8、“三论”方法包括: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9、应用系统方法的原则包括:

整体性原则、关联原则、动态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有序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定量化原则、模型化原则。

10、系统理论方法包括:

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理论、突变论。

二、名词解释:

1、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验证,具有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个领域中事物现象的本质特性,必然联系或运动规律的理性认识,知识体系。

2、科学研究-------是指用正确反映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系统知识去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

3、科学方法------是使科学研究正确进行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

4、假设------是对于一定范围的事物、现象的本质、规律或原因的一种推测性的说明方式。

5、科学实验------源于生产实践,是从生产中分离出来的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是为了预定的认识目的,在严密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客体进行研究的一种手段。

6、科学观察------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方法。

7、数学方法------是指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客观事物及其过程,并对之进行推导、演算和分析,以解决种种心理科学问题。

8、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是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创造过程,科学方法论就是研究科学方法的专门学科。

9、分析------就是把事物总体分解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地抽取其个别属性、方面、部分,进行单独研究。

10、黑箱方法------是指不打开黑箱以直接考察其内部结构,只利用外部观测、试验,通过考察对象的输入输出信息及其动态过程,来定量地认识研究对象的功能和行为方式,以及探索其内部结构和机理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联系。

答:

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含义和职能不同。

技术是“为了同一目的而共同协作所形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根本职能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和利用,着重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际任务;而科学是系统的知识理论,是发现目前早已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规律,科学提供应用理论,而技术则是创造发明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之手段或规则,是将理论变成现实。

很多情况下技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是科学的结果。

2、简述科学的特点。

答:

科学的特点是:

客观性、实践性、理论性、逻辑系统性、真理性、发展性。

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

答:

(1)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

(2)具有高度的继承性和创造性;(3)具有极强的探索性。

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

答:

科学研究的类型有:

(1)探索性研究。

包括:

文献调查、经验调查、典型情况或个案分析;

(2)叙述性研究。

包括:

调查性研究、关系性研究、发展性研究;(3)因果性研究。

包括:

实验研究(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和非实验研究。

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

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

(1)准备阶段。

包括:

①确定选择研究问题;②陈述研究假设;

(2)研究设计。

包括:

③设计研究进程;④确定研究对象;⑤选择研究工具和方法;(3)搜集资料。

包括:

⑥进行研究观测;(4)整理分析。

包括:

⑦整理分析资料;⑧撰写研究报告。

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

答:

(1)按应用范围分:

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2)按科学研究阶段划分:

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如:

观察法、调查法、查阅文献法、分析法);进行实验和观测,获得资料的方法(量表法、心理物理学法、诊断法、个案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加工,建立理论的方法(如:

归纳法、类比法、模型法);(3)按研究方法的性质划分:

定性研究法和定量研究法。

四、论述题:

1、怎样划分教育科学研究类型恰当,谈谈你的想法。

参考观点:

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类型与其它科学研究的类型大抵相似,大致可以分为:

(1)探索性研究。

包括:

文献调查、经验调查、典型情况或个案分析;

(2)叙述性研究。

包括:

调查性研究、关系性研究、发展性研究;(3)因果性研究。

包括:

实验研究(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和非实验研究。

2、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程序的认识。

参考观点:

科学研究的的程序大致是:

(1)准备阶段。

包括:

①确定选择研究问题;②陈述研究假设;

(2)研究设计。

包括:

③设计研究进程;④确定研究对象;⑤选择研究工具和方法;(3)搜集资料。

包括:

⑥进行研究观测;(4)整理分析。

包括:

⑦整理分析资料;⑧撰写研究报告。

3、(略)

4、谈谈你对教育科学方法论的认识。

参考观点:

科学方法的系统理论有四个层次:

(1)各种技术手段,操作规程

(2)具体学科门类的共有方法(3)各门学科共有的方法(4)哲学方法。

科学问题的处理方法是:

(1)发现并抓住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2)对问题进行分类。

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1)假设与理论;

(2)实验与观察(3)科学抽象。

包括:

非逻辑方法(理想化方法、模型方法、类比方法)和逻辑方法(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4)数学方法(5)“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系统科学方法(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理论、突变论)。

5、谈谈你对研究方法论层次的理解。

参考观点:

科学方法的系统理论有四个层次:

(1)各种技术手段,操作规程。

这是科学方法论的经验层次或最低层次。

(2)具体学科门类的共有方法。

这种方法以关于某个特定对象领域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基础,以相应学科理论为依据。

(3)各门学科共有的方法。

是指自然科学、精神科学、社会科学共有的方法。

(4)哲学方法。

是在自然界、社会、精神现象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方法的哲学概括。

6、谈谈你对教育研究方法分类的看法。

参考观点:

教育研究常用的科学方法是:

(1)假设与理论;

(2)实验与观察(3)科学抽象。

包括:

非逻辑方法(理想化方法、模型方法、类比方法)和逻辑方法(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4)数学方法(5)“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系统科学方法(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理论、突变论)。

(适当举例)

第二章  确定研究课题

一、填空题:

1、观察和实际需要是提出研究问题的关键。

2、假设具有两个特性,其一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假设性;二是具有推测的性质。

3、问题定位是指对研究问题在科学系统、层次中所处位置的分析,这是研究中很重要的一步。

4、问题分解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研究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加以研究。

5、问题的转移一般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转换研究问题,另一方面是变换研究途经与方法,改变研究设计。

6、传统教育目标有三个层次:

第一位是知识,第二位是实用技术,第三位是态度和能力。

7、现代教育目标放在第一位的是态度和能力,第二位是实用技术,第三位是知识。

8、人事智慧是成功人生的核心条件,也是其他三种智力的催化剂。

9、教学效果的三个层次是服从、认同和同化。

10、四会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11、加纳1983年所出版的《智力架构》一书中,所发表的多元智能论强化了他对人类认知的跨文化观点。

二、名词解释:

1、   人类智慧------也称人类智能,是指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遇问题的能力,提出新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作有价值的创造及服务的能力。

2、  人际智慧------也称人际智慧,就是能够善解人意,与人有效交往的才能。

3、  存在智慧------是指对人生存在的意义,如何超越小我,迈向大我的领悟力。

4、   四会能力------是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成长的能力,四会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5、   多元智慧------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架构》一书中,加纳发表了多元智能论,强化了他对人类认知的跨文化观点。

其内涵主要包括:

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灵性与价值(道德)智能。

三、简答题:

1、  简单叙述科研问题提出的一般途经。

答:

(1)一般只有通过对人类教育行为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提出各种研究的问题,确定科学研究的起点;

(2)寻求各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3)探讨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4)揭示已有理论的逻辑矛盾;(5)受文献资料的启发广泛地查阅文献,发现研究问题;(6)与各行各界学者的交流;(7)社会实际问题的探讨;(8)交叉学科产生的空白区。

2、  简单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

答:

(1)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

(2)有意义和无意义问题;(3)常规问题与突破常规问题;(4)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

3、  简单叙述确定科学研究问题时应该考虑的原则。

答:

(1)价值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

4、简述多元智慧的内涵。

答:

主要包括:

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灵性与价值(道德)智能。

5、多元智慧与传统一元智力相比,有哪些特点?

答:

(1)多元智能对人类才能的解释比以往的一元智慧更正确。

相对于范围狭小的标准化智力测验,该理论对人何以为人,提供了一个更开阔的图像,每一种智能底下都有智能。

(2)多元智能中有八种智能可以用来行善或作恶,本质上都价值中立;(3)尽管多数人拥有完整的多元智能,但每个人还是显露不同的认知特征;(4)透过多种智能都能表现出创意,但大部分人只在某种特定领域显现创意。

6、简述应如何教会学生认知。

答:

(1)培养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

(2)教给学生治学方法------教给学生智慧;(3)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主;(4)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我激励;(5)注意教学效果的三个层次,力求师生的情感共鸣,思维同步;(6)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力;(7)培养学生的感知力、观察力。

7、简单叙述未来新人类应该具备的优秀的特点。

答:

(1)具有开朗、开放的人生态度;

(2)生活态度是不重视物质享受,而重视生命的过程;(3)渴望人生能达到宁静致远,平衡与进退有度;(4)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他们渴求人与人之间存在真实可靠的关系,能与他人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有吸引力,能叫人欣赏及追随,有选择地交朋友,朋友圈子可能很窄;(5)渴望成为整合的人;(6)自我接纳和自我认识;(7)以问题为中心;(8)有超然脱俗的本质,静居独处的需要;(9)有自治力,不受文化背景和周围环境影响;(10)民主的性格;(11)有哲理的、无敌意的幽默感;(12)创造力。

四、论述题:

1、试述教育研究选题的一般方法。

参考观点:

首先,是问题的发现与分类。

问题的发现途经主要有8方面:

(1)一般只有通过对人类教育行为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提出各种研究的问题,确定科学研究的起点;

(2)寻求各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3)探讨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4)揭示已有理论的逻辑矛盾;(5)受文献资料的启发广泛地查阅文献,发现研究问题;(6)与各行各界学者的交流;(7)社会实际问题的探讨;(8)交叉学科产生的空白区。

问题的分类主要有:

(1)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

(2)有意义和无意义问题;(3)常规问题与突破常规问题;(4)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

其次,是科研问题的确定与假设。

问题的确定要考虑三个原则:

(1)价值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

问题确定后,要以假设的形式提出来,没有假设就不能进行研究设计。

根据日常的观察和基于从已有的研究结果中归纳出来的假设,或由联想和直观的推测所构成的假设等来计划研究、确定研究方法。

再次,是问题的定位、分解和转移。

通过问题定位确定理论体系与方法,甚至还可以从相邻学科中借鉴理论、方法,从相应的研究经验中获得启迪。

通过问题分解,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化,能收到好的效果。

问题的转移指在研究过程中转移研究问题或变换研究途经与方法,改变研究设计。

2、为什么说“应试教育”改变和扭曲了教育目标?

参考观点:

“应试教育”使教育的发展走向极端,偏离我国的教育目标、偏离人性、偏离全人的培养目标。

(1)考试本是教育的子系统,而今教育却变成考试的子系统,以应付考试为教育目的,是考试与教育的异化;

(2)考试本是教与学的反馈,起调节、激励、控制的作用,为人的发展及其社会化服务,只是一种手段,但现在却成了追求的目标;(3)学生的发展却成了争取考试合格的手段;(4)人们发展智力、能力是为了争取考试考出高分,而不是通过考试表现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考试中形成的自然关系变成了分数关系,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强制力;(5)为了分数,必定要规范答题,势必造成考试只看结果而轻视或忽视过程,以致忽略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见解、创造思考。

3、为什么说“多元智慧的研究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参考观点:

现代教育目标放在第一位的是态度和能力,第二位是实用技术,第三位是知识,视每一个教育对象为一个资源人。

素质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目标,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架构》一书中,加纳发表了他的多元智能论,强化了他对人类认知的跨文化观点。

多元智能的内涵主要包括:

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灵性与价值(道德)智能。

多元智能论打破了人类的认知是一元化的以及只要用单一、可量化的智能就可确切地描述每个体的一般传统智能理论所信奉的两个基本假设,揭示了一个宽广的智能家族,它的精神不在于人类究竟有哪几种智能,而是提醒人们用宏观的观点,看待智能、看待教育、评价年轻人的成就,多元智能是人类用来学习、解决问题以及创造的工具,是每个人都会使用的工具,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4、试论当前考试在教育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观点:

(1)考试是教育的子系统,它是全部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2)考试是教与学的反馈,起调节、激励、控制的作用;(适当举例)(3)考试是为人的发展及其社会化服务,只是一种手段,是检查人们通过学习后的效果和为下一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打基础;(4)人们发展智力、能力是为了争取考试考出高分,以显示学习的效果和人们的发展程度。

5、试论当前教育的四大支柱。

参考观点:

当前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成长。

四会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1)学会认知,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与自我成长的期望。

教给学生学会主动求知能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受教的教学传统,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主动求知,继而学到:

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从认知学习到认知策略;从书本知识到生活应用;从原理原则的理解到独出心裁的创造;学会运用最新信息科学技能获取新知;从学习心得中养成主动求知的兴趣与意志,进而奠定以后从事独立研究高深学术专业的心理基础。

(2)学会做事,即教给学生学会设定与实现目标,使学生学会身体力行能力,改变中国知识分子重知识轻劳动的传统,进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全力实践。

在知行合一的教学活动中尝到:

领悟“事非经过不知其难”一语的真谛;体验独立完成一件工作后的乐趣与成就感;经过从设定工作目标到达成目标的历程;养成吃苦耐劳与坚忍不拔的做事精神;建立勇于负责、实事求是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了解社会不同行业的性质、价值及从业者所需具备的条件。

(3)学会共处,即教给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能力,改变以往“学习素质”的传统思想,进而在学生实际生活的待人接物活动中学到:

了解自己、认识别人及“推己及人”的涵义;领悟“施比受更有福”一语的真谛;培养对逊于己者友善,对胜于己者合作的胸怀;了解人间亲情与友情的可贵;养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尊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古训。

(4)学会成长,即教给学生学会成长和发展自己,学会自我发展能力,改变以往只重温良顺从的教育传统,进而针对学生个别差异,以个人条件基础,在辅导其自我发展从而养成区独立人格历程中,让学生学到:

从“天生我才必有用”一语获得启示;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个人在学业和职业上的兴趣;在日趋复杂的多元化社会中,能认清环境并努力探求自己的人生方向;养成独立性格,在作是非善恶的判断时能有自己的价值观;能择善固执,容忍挫折,抗拒诱惑;能设定个人将来谋生与服务社会的理想目标,并肯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尽全力。

6、(略)

7、参考观点:

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到:

在课堂上的师生交往中,教师对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对学生的健康个性、未来发展、价值观、归属感的养成都有深远的影响。

如何加强师生的交往?

如何加强教育民主?

如何体现改善师生交往的原则?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等等,都是当前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适当举例)

第三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

一、填空题:

1、一个具有信度的程序,不论其测量的是什么,其结果总是非常一致的。

2、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

3、系统取样指从一个正确排列起来的总体序列中,每级间隔选择样本的方式。

4、研究计划一般包括:

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有关文献查阅、假设、方法、时间表7部分。

5、历史研究是指用于            的研究。

这一过程包括调查、记录、分析、解释过去的事件,目的是获得某些概括性认识,以便有助于理解过去、现在,并在有限的程度上预测未来。

6、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           较高,然而,在实验室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                 。

7、发展研究着重于说明和解释教育活动与教育发展及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条件,包括            、横切面研究和趋势研究              。

8、变量指标是用于具体测量研究变量的类型、数字等特性的项目。

二、名词解释:

1、取样------研究取样是为实现研究目标,而从确定的研究对象总体中随机选取一定容量样本的过程。

2、自变量------又称作独立变量。

它是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纵、变化的能产生所欲研究的教育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

3、因变量------又称依变量。

它是被试者的反应或输出,是受测的有机体被观测的方面。

4、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是研究中能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非研究者所选择、确定、操纵、变化的,必须使之中立化、控制的变量。

 5、操作性定义------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

6、取样误差------是指在研究总体中通过一定的取样方法获得的样本总体,在代表性上与研究总体比较所出现的误差。

7、样本总体------即样本容量,是指样本内包含的个体的数量。

8、研究设计------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指为解决研究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狭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了解答所欲研究的问题而说明研究中各种变量如何控制的一种简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即资料搜集与分析的程序。

9、研究计划------是研究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它是在完成研究设计的构思规划后,对研究的行动程序、时间安排、组织形式和经费等作进一步的明确和规定,并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行动方案。

 

三、简答题:

1、试问研究设计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

基本内容包括:

(1)取样设计取样设计;

(2)工具设计;(3)分析设计;(4)策略设计。

2、试问取样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答:

(1)简单随机抽样法(抽签、利用随机数字表);

(2)分层随机抽样法;(3)等距随机抽样法;(4)整群随机取样法;(5)多段随机抽样法;(6)其他取样方法(如:

定额取样法、判断取样法、方便取样法等)。

3、简述研究设计的过程。

答:

(1)取样设计(定义研究总体、确定样本数大小、样本的代表性);

(2)工具设计;(3)分析设计(方法的设计);(4)策略设计(操作设计)。

4、简述变量的种类和各自的意义。

答:

(1)自变量,又称作独立变量。

它是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纵、变化的能产生所欲研究的教育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

(2)因变量,又称依变量。

它是被试者的反应或输出,是受测的有机体被观测的方面。

(3)干涉变量,又称调节变量,它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是研究者为了发现“修饰自变量与观察现象之间的关系”而所测量、操纵或选择的因素。

(4)控制变量,又称无关变量,是研究中能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非研究者所选择、确定、操纵、变化的,必须使之中立化、控制的变量。

(5)中介变量,是一个理论上概念的变量,它位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起联系、传导、转化或解释变量之间关系作用的变量,起中介作用。

5、简述制定变量指标的原则。

答:

(1)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研究指标必须支持理论假设的内容;

(2)完整性;(3)简明而具有可行性。

四、论述题:

1、试述教育科研设计的作用和方法。

参考观点:

教育科研设计的作用是:

(1)研究设计可提供周密的计划、指导研究活动;

(2)可提供具体的研究策略与技术。

主要方法:

(1)确定设计的标准,即确定研究设计应具备的条件。

(2)了解研究的程序。

(3)选择和设计好研究的方法、分析方法。

(4)设计研究对象的取样。

(5)策略的设计,主要是各种变量的设定与控制的设计。

2、试比较不同取样方式的优点与不足。

参考观点:

(1)随机取样法。

它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原理,简便易行,误差计算方便,在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

不足:

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若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当研究对象某种特征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时,采用简单随机取样,不能对其加以控制。

(2)分层随机取样法。

优点是:

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较多,并且内部差异较大的研究对象,在样本数量相同时,它比简单随机取样法的抽样误差小,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各层采取不同的抽取方式和比例,使取样更加灵活;不足是:

要求对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否则就难以作出科学的分类。

(3)等距随机取样法。

优点是:

比简单随机取样法更简便,它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其样本代表性更好,抽样误差比简单随机取样误差小;不足是:

在总体中如果个体的排列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或变化,系统取样所得的样本就可能出现系统偏差。

(4)整群随机取样法。

优点是:

样本比较集中,适宜于某些特定的研究,易于组织,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不足是:

样本分布不均匀,代表性较差,抽样误差也比较大。

(5)多段随机取样法。

优点是:

可综合运用各种抽样方法,简便易行,节省经费,对研究总体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情况十分有效;不足是:

抽样误差相对于简单随机取样大。

3、试述操作性定义的必要性。

参考观点:

操作性定义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