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制墨的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885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制墨的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制墨的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制墨的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代制墨的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代制墨的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制墨的方法.docx

《古代制墨的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制墨的方法.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制墨的方法.docx

古代制墨的方法

古代制墨的方法

北魏贾思勰着《齐民要术》,最早纪述制墨的方法。

明代宋应星着的《天工开物》一书卷十六《丹青》篇的《墨》章,对用油烟、松烟制墨的方法有详细的叙述。

墨烟的原料包括桐油、菜油、豆油、猪油、和松木;其中以松木占十分之九,其余占十分之一。

烧油取烟法*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引苏东坡诗《欧阳季默以油烟墨二丸见饷各长寸许戏作小诗》“书窗拾轻煤,佛帐扫余馥。

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解说是扫灯烟制墨。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有一段文字记载烧桐油制墨法:

“迩来墨工以水槽盛水,中列盆碗,燃以桐油,上覆以一碗,专人扫媒,和以牛胶,揉成之,其法甚快便,谓之油烟。

或讶其太坚,少以松节油或漆油同取媒,尤佳。

”(《云麓漫钞》卷第十)。

*明《天工开物》记载的烧油取烟法:

将桐油、清油或猪油放入油灯中点燃,油灯上方有铁盖收集油烟。

每一位熟练的工人可以掌管200盏油灯,动作要敏捷,否则油烟过老。

然后用鹅毛刷轻轻将铁盖表明层的油烟刷入纸片上,这是上等油烟,造出的墨精美有光泽。

铁盖里层油烟,必须用力刮下的是次等油烟。

每斤油可刮取约一两上等油烟。

烧松木取烟法在地上搭长十几丈(1丈=米)长的竹棚,用纸和草席密封,竹棚和地面联接处,用泥土密封。

竹棚上每隔一段开一个烟孔,竹棚内用砖铺通烟道。

斩取松木必须将松树干底部钻洞,点火烤树干,让松香流净,即便残留一点松香,烧出的松烟,质量不好。

将松木斩块堆入竹棚,从竹棚前端点火,连烧几天,松烟从竹棚前端向竹棚后端弥漫,待冷却后便可以入竹棚刮取松烟。

从竹棚后段刮取的松烟叫清烟质量最好,供优质墨料,中段刮取的是二等松烟,叫“混烟”,用做普通墨;前段刮取的松烟叫“烟子”,供印刷用。

墨烟处理明代文献中通用的有两个方法:

*筛选法:

用细绢筛将油烟或松烟筛选出细净均匀的墨烟。

*沉淀法:

油烟或松烟放入水池中,久浸沉淀,上层细而匀是精料。

配料制墨的配料各家不同,常常秘而不宣。

通常包括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如丁香、紫草、秦皮、苏木、白檀、苏合香、珍珠等。

各种配料有一千种以上。

捣练将烟料和配料和成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或用铁锤锤击烟料团一万次成为墨团。

墨锭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中,压成墨锭。

墨锭形状有:

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半月形、圆柱形、鸟兽型等;图案有弥勒佛、十二生肖、松、凤、鹤、鱼、鸟、花等。

一得阁墨汁制作工艺、特色?

《徽州府志》记载,清康熙巡视江宁,曹素功进献宝墨,康熙试用后深为赏识,特赐曹氏「紫玉光」三字。

嘉庆年间,朝廷又召曹氏进京特制御墨。

顺治三年,曹素功由歙县迁至上海,从开业到1956年,曹氏历经十三代,绵延三百多年。

也是清朝,同治年间,徽州文人谢松岱进京赶考,名落孙山,十年寒窗东流水,谢松岱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磨墨化费了太多的时间而耽误了答卷。

谢松岱想,如果能够制造出一种墨汁直接用于书写,既是省时又是省力,不是「一艺足供天下用」吗?

这是一得阁的来历,这一年的科举,使清朝少了一个进士,使我们文化历程中,多了一个发明家。

北京“一得阁”墨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

清朝同治年间,安徽一个姓谢名松岱的文人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

他当时想,如果能制出一种墨汁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不就可以“一艺足供天下用”吗?

于是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选用油烟,再加上其他辅料,制成了同墨块效果相同墨汁。

一经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的欢迎。

同治四年,谢松岱在北京琉璃厂44号开设了第一家生产经营墨汁的店铺,店铺名称叫“一得阁”,并亲手书写牌匾,悬挂于门前。

这便是“一得阁”墨汁的来历。

谢氏身后无子。

在他去世以后,店铺传给学徒。

后来,“一得阁”声誉日臻,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天津、上海、西安、郑州等大城市先后开设分号,买卖更加兴旺。

特点:

具有浓度高、色泽深、墨迹光亮、写后易干、适宜拓等特点,经着名画家、书法家试墨,效果很好。

工艺:

“一得阁”墨汁是采用四川高色素炭黑、骨胶、冰片、麝香、苯酚为原材料,运用传统工艺精细加工而成。

四川高色素炭黑色深光亮;骨胶具有托浮力,使墨着纸而不湮;冰片、麝香均为香料,清香四溢;苯酚是防腐剂,使墨汁长期贮存不腐不臭,一年四季都可使用。

中国的水墨画具有独特的风格,它的特点是运用水墨的浅深浓淡来表达各种事物所具有的光与色。

施用水墨,大体可以分为“焦”、“浓”、“重”、“淡”、“清”五种墨度,古代的画论上称作墨“彩”。

水墨画在多种多样的中国画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中国人使用墨作为书画的物质材料起源很早,长沙出土的晚周帛画是不是用墨画的姑且不谈,其它如敦煌一带出土的用墨写的汉代简札(“流沙坠简”有影印本),吐鲁蕃附近出土的“木乃伊”被服白绸上用墨写的东汉初年的年号(有印本),晋唐以来各家的墨迹等等都是研究这个问题最好的例证。

中国墨具有以下各特点:

一、用毛笔书画。

无论毛的软硬,一律保持运笔的灵活,不粘、不涩、不滞。

二、经过若干年,对于木、绸、纸、绢等物质不发生腐蚀作用。

三、墨色经久不消退不变化。

四、遇日光或热,仍保持黑色。

五、画在纸或绢上,就是画得细如游丝,再经水染,也不动摇,不渗晕。

有强韧的凝集附着力量。

“汉宫仪”上说:

“尚书令仆丞郎,月赐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

”隃麇是地名,在今陕西开阳县东.是汉代松烟及墨的产地。

后汉许慎作的“说文”上说:

“墨者黑也,松烟所成土也。

”汉末三国时,皇象论墨说“多胶黝墨”。

根据这些古文献的记载已可证明起码在纪元前二百多年——已经在隃麋这地方,用松烟制成“大块”、“小块”的墨。

在许慎只说“松烟所成土”。

到了皇象,才说明所以制成为“大块”“小块”的是“多胶”的缘故。

东魏(第六世纪)贾思勰作的《齐民要术》里,叙述了制墨的方法。

这是记述关于劳动人民如何造墨的最早的文献,书上说:

“……好醇烟捣讫,以细绢节于缸内,筛去草莽,若细沙尘埃。

此物至轻微,不宜露筛,喜失飞去,不可不慎。

墨(按指醇烟)一斤,以好胶五两浸涔皮汁中——木岑,江南樊鸡木皮也,其皮如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

可以下鸡子白、去黄、五颗。

以真珠一两,麝香一两引治细筛,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就是说宁可稠不可稀)。

捣三万杵,多益善,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月、温时败臭,寒则难干……”由这一段记述里.已可看出创造墨的过程非常复杂,是劳动创造的成果。

到了唐代以后关于制墨的“佐料”(烟炱为主,各种药品为佐。

)有了变化。

唐代是用木皮、皂角、胆矾、马鞭草、醋、石榴皮水、犀角粉、藤黄、巴豆;宋代由于不光用松烟(自五代时起,制烟炱的地方,已由易水地区渡过长江,转移到了徽州黄山)。

主要是用油烟(桐油一斤,烧得“上烟”一两有余。

)制墨。

除上述“佐料”外,还加生漆、牛角胎、猪胆、鲤鱼胆、白檀、丁香、龙脑、地榆、五倍子、黄莲、紫草、茜根、黑豆、苏木、胡桃、乌头、牡丹皮、子仁、青黛、朱砂等“佐料”,元明对于“佐料”,没有记载,只明程君房制墨减为十五六种“佐料”。

元明对于制烟炱,都着重用油烟,除桐油外,还有用清油(江南乌臼树子制的油)、麻油、猪油的。

又有用败漆烧烟的叫“漆烟”。

(以上并见东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宋晁以道《墨经》、宋李孝美《墨谱》、明沈继孙《墨法集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下同。

烟炱也有好坏——无论松烟、油烟、漆烟——凡烟炱都是用窑烧成的。

烧成烟炱,靠近火的叫“身烟”,属下品;在窑中间的叫“顶烟”,属中品;距离火最远,在四边,在窑顶上的叫“上烟”、“头烟”或“顶烟”,是上好的醇烟,属上品。

现在我们买墨时,在墨块的上一头.有的写“松烟”,有的写“漆烟”,这是烟炱原料的区别。

有的写“顶上”或“顶烟”,有的写“贡烟”(贡是说,上好的烟炱,作为“进贡”给“皇上”用的。

),有的写“超贡烟”;这些都是制墨家说他的墨是用上品的烟炱制成的。

次些的写“选烟”,绝没有写“身烟”“顶烟”的。

目前徽州的胡开文曹素功墨铺所售出的墨.仍然用这些“顶”、“上”、“贡”、“选”等烟来作为墨质好坏的标志。

制墨另一种重要成分是阿胶、黄明胶等动物胶。

我们历代制墨专家,都主张用陈年(唐张彦远说兑用颜料、要用“百年传致(阿胶)之胶”。

)而又清轻的动物胶制墨。

如果用新制成的胶,而又不加鸡子白、木岑木皮、丁香、乌头、石籀皮酸,那么,这墨制成,就容易弯曲、碎制和发臭。

选购用墨

清代制墨,墨工增加了捣杵的次数(十万杵),减少了:

“佐料”减少的都是什么“佐料”,不清楚)。

同时又设立了“官烟广”属“江宁织造”(官署名)光绪初年才撤销。

“御制墨”,只有玄烨(康熙)的“内殿轻煤”、“乌玉”、“耕织图御诗墨”(均墨名)和弘历(乾隆)的再合墨(取明代碎墨掺入新烟再制)好些;但是用来作画,还须用同治或光绪初年的墨,两种兑研使用,在渲染上方不渗晕,在目前为画中国画选购用墨,首先要注意下面的几点:

一、解放前,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漆和桐油(制烟炱原料)大量出口,同时又轻入了美国的“气烟”代替国产的一切烟炱。

它的成分是含炭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色度胜于一切烟炱。

1880年以后,制墨家渐渐使用它。

这种墨宜于在生纸上画写意画,如在熟纸或绢上工细勾染,容易渗墨。

二、胡开文、曹素功等厂家目前仍在制墨售墨,出售时根据重量和烟料的成分来订价格,他们也有按照旧式模型制成的新墨。

三、选购墨时,先要看它是不是细腻滋润,再看它泛不泛蓝或紫的光,不泛蓝光紫光的是次墨。

然后再看“漱金”、“填青”的真假新旧,再看它的形式和花纹,如果,看它不细致,显露着模型的木纹,不滑腻,不滋润,抚摩着有轻飘飘的粗糙的感觉,那一定是粗制滥造,减料偷工的次货,至于有无年款和制墨人是哪一家还在其次。

四、作画不同于写字,写字用的墨,只要乌黑有泽即可,作画尤其是水墨画,工细的人物画和花鸟画。

这首先要求墨要浓的真浓,黑要真黑。

不泛灰黯;淡要真淡,凝集力、附着力强大,用色或水去渲去染,不渗,不晕,不散。

因此,墨不宜专用年月太远的旧墨。

旧墨有的是胶失效,有的是受了潮湿,已泛出灰白色的粉霜。

五、最近用洋烟炱制的墨.在黑的色度上看.是比其它烟炱所制成的墨要黑一些。

但是从它之淡的色度上看,仍不能做到清而有神——“入骨”。

这大概是杵数减少的缘故。

作者学画所预备的墨,一种是松烟墨(曹素功端友氏制).一种是漆馏墨(汪节庵造),一种是油烟墨(乾隆年造),与漆烟油烟台用的油烟墨,是同治年间胡开文造的。

松烟取其黯黑无光,画翎毛画蝶用,漆烟取其黝黑有光泽,用它点晴,两种油烟墨合用,又黑又亮,又耐渲染,不渗下晕,有浓有淡,并且清得还“入骨’有神”入骨”是浸进纸里去的意思)。

关于使用砚石、水、洗砚、“宿墨”以及水墨画上对于墨的认识。

今分述如后:

一、砚石

砚与墨有直接关系,着名的砚材有端石(广东端溪所出)、歙石(安徽歙县龙尾溪所出)两种、它们都是水成岩,比较易于把墨研稠。

端石不如歙石,歙石在南唐李煜时(公元961年),就已为劳动人民所采制。

我们首先要求砚石的是下墨。

也就是要求无论如何坚硬的墨,用它研起来,易于浓稠,同时砚石也不至于因为被墨磨擦而泛出石屑,这就是好砚。

作者以为歙砚用来最方便的是被称作“墨海”的一种。

它的形状有方有圆,有大有小。

上面有石盖,旁边有石嘴,是用一块歙石整挖成功的。

墨用得多,在海池里研,墨用得少或是另用一种墨,还可以用石盖去研,用起来非常方便。

齐白石先生就是用歙石“墨海”进行创作的一位画家。

这种墨海,笔铺、墨铺都有。

二、水

研墨的水,最好是用带苦涩味并含碱性的井水。

它可以“发墨”——使墨增加黑度和光泽度;并且用它画出来附着力更强些。

调和颜色使用的水,也以井水和其它天然水比较好些。

施用药品如漂粉一类消毒了的水,却不相宜。

三、洗砚

砚必须勤洗。

若在熟纸或绢上画工细的画,更必须在未研墨之前,先把砚池里的墨洗得干干净净。

如不洗净,那是经不起着色。

水染时易于渗晕、分散和脱落。

什么叫“宿墨”呢?

那就是隔了一夜的墨汁,燥性已退,水墨风景画家,每喜欢用这样的“宿墨”,容易渲染。

但是在夏天,在南方,隔了一夜的“宿墨”,已不好用,甚至发生恶臭。

四、墨彩

水墨画里把墨色分成五种色度,那就是焦、浓、重、淡、清。

这首先是要看所用墨本质上的好坏。

用美国“气烟”所制的墨或墨精(上海制,有天字的,有寿字的。

)它只有焦有浓,淡已很难,更不用说清而有神。

用同治光绪时期的墨,也只有焦、重、淡几种色度,既不浓黑.又不清轻。

一般说来,墨的五彩如下:

(一)焦墨——即是把研成的墨汁在砚池内经过半日的挥发,再用来画画中极其深重而又突出的部分。

它是在全幅画中特别黝黑的部分,黑而有光亮。

(二)浓墨—是说墨色的黑度.仅次于焦墨。

焦墨可能有光泽,浓墨因为加入水分,虽黑而无亮光。

(三)重墨—这是对淡墨说的.它比浓墨水分更多些,比淡墨则又显出黑一些。

(四)淡墨——水分加多,成了灰色的叫淡墨,(五)清墨,这在墨彩上则是仅仅有一些淡灰色的影子,这影子去表现朝雾夕烟似的模糊形象。

总起来说,好的墨不但是能焦能浓,而且是能淡能清,这是根据制墨时捣杵次数的多少来决定的。

至于画家使用水墨作到了清的墨彩,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古代画家能够善于用墨,画出清的墨彩的,宋代的马远(号遥父),元代的方从义(号方壶),清代的恽寿平(号南田字正叔1633年生)和清代的华秋岳(号新罗),他们都是长于用墨的画家,他们几家的山水画、花鸟画,至今看来,还是水汪汪的,清而有神,这虽不完全关乎墨的本质,但墨的本贡却和它有直接的关系。

墨彩中的清而有神.是由其它深浅不同的墨彩衬托出来的。

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一幅画的空白部分,画出某种事物的清淡影子,而这清淡影子,在这幅面面上却具有极其重要的表现价值,它反映着某一时间空间的特点,使看的人深入画里,想像着这些影子里,埋藏着许许多多的事事物物。

所以我们对这种画,认为是有余不尽,耐人寻味的。

五、研磨

研磨(也叫磨墨)对于一个画家也是一件重要的工作。

这和民间画工教徒弟时也先教研颜色,是一个道理。

他们早晨起来.总是先研出一池墨来,预备创作时使用。

这样,与其说是研墨,毋宁说是研人——练习腕力和臂肘的活动。

日子长了.这对于作画,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

齐白石先生在早年.总是起来后自己研墨,就是这个道理。

研墨的方法:

起初是要慢慢的、不太用力的去研,这样,就不致使干燥坚实的墨,因为快研和用力研而使墨接触现石的一面碎裂,研出了墨渣;墨初着水,由于慢研、轻研,水分把墨靠现石的部分浸得较软.然后再加快加力,墨汁就容易研得浓稠.节省时间.又无渣滓,对于乾隆以前(公元1736年)的墨.更要用这种方法——先慢逐渐加快去研,免得碎裂。

六、收储

墨最怕潮湿,也怕风吹。

受潮湿的墨是胶坏而烟并不坏,风吹容易碎裂,尤其是新制的墨。

我们对于墨的收储,必须是用纸包起来,放在比较干燥的地方,已经受了潮温的好墨,若是搀合新墨,合研合用,黝黑无光,对于作画,也有相当的用处。

但最好是用原匣收储。

在民间使用的墨,全是新墨,他们把新买来新墨,先用纸裹紧,下面露出要研磨的部分,大约有二、三分长,然后用蜡把裹纸的部分烫匀,随时用刀割去蜡纸,这样就可以使墨永远保持不碎裂。

就是已经破碎的墨,对上碎碴,再粘起来,用上面的方法——裹上纸,烫上蜡,也可以当作整块的作用。

七、颜色墨

颜色墨有五色十色的。

如乾隆制造的“五香”——石青、石绿、朱砂、石黄、白五色墨;如嘉庆制造的“名花十友”——朱砂、石黄、石青、石绿、“车渠白”、紫铆、黄丹、雄黄、赭石、朱标十色墨。

这原是为批点书籍用的。

用来作绘画的颜色,不但是原料好,而且它们所使用的胶也非常好。

处理的办法,不要用砚石研,首先把它锤碎,放入碗中加水,入蒸锅去蒸,蒸得毫无墨块,兑入些滚水搅匀,放置澄清。

大约经过二三日,胶水全浮在上面,把它撇出,马上晒干或烘干,预备将来兑颜色使用,这是极度的轻胶。

剩下的颜色,再研再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