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169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docx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科护理常规.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docx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2014年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次修订版)

2014/7/7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收集病史资料,做好入院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

对患儿的具体问题,对家长做好病情的咨询与解答工作。

2、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室温24-26℃,相对湿度50%-60%,必要时可置患儿于暖箱中。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吸痰。

4、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特别就是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的感染,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要

洗手,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

5、保证新生儿的营养供给,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奶前换纸尿裤,奶后拍背,如果使用

奶瓶、奶嘴要清洁消毒,避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6、根据病情测量体温,如果体温不升或发热时增加测量次数。

7、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沐浴,脐带未脱者,浴后用75%的酒精做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

保持腋下、颈下,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清洁干燥。

便后及时更换纸尿裤,并用清水清洗臀部。

8、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勤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按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要点进行重新评估及处

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9、严格记录患儿24小时出入量,早产儿每日称体重,足月儿每周二、五称体重。

重症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见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

1、观察新生儿精神状况及拥抱、吸吮、吞咽等反射就是否正常,观察体温就是否正常及暖箱使用

情况,记录暖箱温湿度,吸氧的方式及氧流量。

2、观察新生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的情况,有无鼻翼煽动,三凹征及周期性呼吸,呼吸

暂停等症状,有无心率紊乱,血压下降等情况。

3、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准确记录监护下的各种监护值,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观察新生儿皮肤有无黄染,皮疹等,观察脐部情况。

5、观察新生儿进食的状况,有无拒乳,吸吮无力等情况。

三、症状护理

1、入院前的准备:

当接到收住危重新生儿的通知后,应根据新生儿的病情预热远红外辐射台

(抢救台)或闭式暖箱,呼吸困难者准备氧气,连接好呼吸机管道,检查负压吸引设备,准

备好心电监护仪与输液泵等。

2、新生儿入院时,根据病情及医嘱,给新生儿氧气吸入,连接好心电监护,血氧饱与度,设

定报警值(包括呼吸暂停的报警),并做好护理记录。

3、有呼吸机辅助呼吸时,设置好呼吸机参数,注意机器的工作状态,当呼吸机报警时,及时

检查患儿,呼吸机管道管路,机器,气源等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每2-4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定时翻身拍

背吸痰。

5、保暖:

新生儿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左右,湿度保持在55%-65%左右,监测新生儿

体温变化,遵医嘱应用辐射台(抢救台)或闭式暖箱。

观察暖箱的使用工作情况,根据新生

儿的体温与体重及时调节暖箱的温度。

6、注意保护性隔离,进入新生儿病房时工作人员应更换衣服、鞋帽,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

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每日对病室消毒二次。

7、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患儿,要注意监护仪的工作情况,设定报警上下限,血氧饱与度指套要

经常更换位置,防止压疮。

8、遵医嘱检测血糖,尿量,控制输液速度,使用微量泵并观察微量泵的工作情况。

9、观察患儿的排便情况,如出现血便,特殊气味等及时向医生汇报。

四、营养与饮食护理

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无法进食的新生儿给予鼻饲喂养,无法经胃肠给予的应及时给予胃肠外营养,在给予高静脉营养时,要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外渗,并根据静脉营养液的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五、药物的治疗护理

药物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六、心理护理

对新生儿进行抚触,给予皮肤安慰,向家长介绍患儿的状况,缓解家长焦虑及紧张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患儿康复。

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概念】

早产儿就是指胎龄不满37周小于259天的活产新生儿。

【临床特点】

1、外观特点:

体重、身长均明显小于足月儿,皮下脂肪少,头相对较大。

2、生理特点:

呼吸快而浅、体温不升、吸吮、吞咽能力差,消化吸收功能差,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弱。

【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

了解患儿的胎次、胎龄、母亲孕期健康状况、胎儿发育情况及家族史等。

2、专科情况:

评估患儿的体重、外观特征就是否符合胎龄、生命体征有无异常、神经系统反应、

各系统功能状况。

3、了解辅助检查如脑CT、肺部X线及化验室检查结果有无异常。

【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观察早产儿的精神状况及拥抱、吸吮、吞咽反射就是否正常,观察新生儿体温及暖箱使用情

况,吸氧方式及氧流量情况。

2、观察新生儿呼吸、心率、血压情况,每2小时记录一次,观察早产儿呼吸速率、节律,有

无鼻翼煽动、三凹征及呼吸暂停、周期性呼吸等,观察早产儿有无心率变化及血压下降。

3、观察早产儿有无皮肤黄染、皮疹,观察脐部情况,进食情况,无吸吮无力、拒乳等。

(二)症状护理

1、保暖:

体重小于2000克者应放于暖箱中,箱温保持在32度左右,湿度55%-65%。

小于1000

克者,箱温保持在34-36℃。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必要时给予吸氧并观察呼吸情况。

3、保护性隔离,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洗手,病室定期消毒。

每日给予洗澡或油

浴,保持皮肤清洁干净,做好脐部护理,保持皮肤干燥。

住暖箱的患儿,每日对暖箱清洁擦

拭一次,出箱后做终末消毒。

4、输液的护理,早产儿应根据体重及喂养情况控制输液的速度及量。

(三)营养及饮食护理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

对于无法进食的患儿给予鼻饲喂养,无法经胃肠给予的应及时给予胃肠外营养,在给予高静脉营养时,要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外渗,并根据静脉营养液的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四)药物治疗护理

1、补充维生素K1,连用三天,十五天后加维生素A与D,早产儿可根据情况适当加量,四周

后补充铁剂、维生素E及叶酸。

2、对于呼吸暂停的新生儿可应用氨茶碱,饱与量5mg/kg,维持量2mg/kg。

(五)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每天对早产儿进行抚触,给予一定的皮肤安慰,向家长讲解早产儿的生理特点,缓解家长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早产儿的康复。

【健康教育】

1、早产原因主要为母亲因素,多数可以通过孕期保健来预防。

加强健康宣教,注意休息,避

免感染,孕期后3个月暂停房事。

定期产前检查。

预防与控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防胎盘早期剥离,治疗前置胎盘,纠正贫血,加强心脏病孕妇管理。

2、早产儿属非正常生产,就是未成熟儿,母婴暂时分离时及时指导产妇保持泌乳,有条件的可

喂采集的母乳。

及时与家属沟通,让其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进展与改善情况。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指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短暂的自然呼吸,继而发生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与呼吸衰竭。

多见于早产儿、过低体重儿或过期产儿。

【临床表现】

1、出生时或不久出现呼吸急促、呻吟,鼻煽与吸气性三凹征。

2、低氧血症:

表现为发绀,严重时面色青灰,常伴有四肢松弛。

3、体温不升。

【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

询问患儿的胎龄、有无肺部感染史、孕妇有无糖尿病等;了解家长对疾病的认

知程度。

2、专科情况:

了解呼吸的次数、性质,缺氧程度,如面部、四肢及皮肤颜色,四肢肌张力的

高低,有无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肺部呼吸音有无改变。

3、实验室与其她检查:

X线胸片可协助诊断,血气分析可协助判断缺氧程度。

【护理措施】

(一)改善呼吸功能

1、观察与记录患儿呼吸情况,及时给予生命体症及血氧饱与度的监测,并随时进行评估。

2、置患儿于暖箱中,保持中性环境温度,相对湿度55-65%,维持体温在36-37℃减少耗氧量。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供氧:

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采取不同的供氧方法与调节氧流量,氧分压维持在50-70mmHg,

避免氧中毒的发生。

5、遵医嘱给予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6、遵医嘱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滴注前彻底清理呼吸道,滴注速度要慢,并与吸

气同步,滴注时变动患儿体位,从仰卧转至右侧再到左侧,最后在平卧,使药液较均匀的进

入各肺叶,在滴注后用气囊加压给氧使其充分弥散。

(二)保证营养及水分的供应

1、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

2、维持营养、体液及电解质的平衡。

(三)预防感染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

【健康教育】

1、防止早产就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选择性剖腹产可能推迟到37周。

预防围生期窒息,控制母亲孕期糖尿病及促成本病的其她因素。

2、帮助家长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以取得最佳合作,同时做好育儿知识宣传工作。

3、指导家长学习早产儿喂养方法,少量多餐,每次喂完奶后,竖起孩子轻拍背部,驱除胃内空气以防溢乳。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窒息就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与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

它就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就是引起伤残与死亡的主要原因.

【临床特点】

1、胎儿宫内窘迫

2、Apgar评分:

主要有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皮肤颜色等5项

【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

询问孕妇有无全身疾病,孕期有无异常情况发生;评估生产过程;了解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识程度。

2、专科情况

(1)患儿呼吸的深浅、次数,有无喘息性呼吸、呼吸暂停及抑制。

(2)根据全身皮肤颜色评估缺氧程度。

(3)有无肌张力增强或肌肉松弛。

(3)实验室及其她检查:

血气分析显示缺氧程度,脑CT有无缺血、缺氧改变。

【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注意窒息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呼吸的次数、节律、深浅度,有无缺氧的表现如:

周发绀、精神萎靡、皮肤发花等。

注意观察心率有无过快或过慢,并每2小时记录一次。

2、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前囟张力及肌张力情况。

(二)、症状护理

1、窒息复苏处理:

立即将患儿至于抢救台上,仰卧,肩下垫高2-3厘米,使颈部稍向后仰,

立即清除口鼻咽部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患儿进行刺激,使其建立自主呼吸,

同时给予氧气吸入。

对于无呼吸或心率低于100次/分,应立即给予人工面罩气囊复苏器进行

复苏,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通畅,当心率低于60次/分,立

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与按压比例为1:

3,及时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各种抢救药物。

2、复苏后的护理:

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直至呼吸平稳,注意观察给氧浓度

或氧流量。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呼吸、心率的变化,每2-4小时记录一次。

注意患儿窒

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

3、保暖,防止体温过低:

注意患儿的排泄情况,出入量就是否平衡,尿便就是否正常,有无脱水

及酸碱中毒的表现。

(三)、营养及饮食的护理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无法经口喂养的患儿给予鼻饲喂养,喂养时注意患儿呼吸情况及面色,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

无法从胃肠道给予营养的及时补充静脉营养。

静脉营养时注意无菌操作,注意保护血管,防止外渗,并根据营养液的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四)、药物的治疗

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对于胸外按压不能恢复血液循环时,可静脉或气管内给予1:

10000的肾上腺素;对于呼吸暂停窒息的新生儿给予氨茶碱静脉滴注,维持量2mg/kg。

根据医嘱给予扩容、纠酸等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

(五)、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每天对患儿进行抚触,给予一定的皮肤安慰,向家长讲解疾病知识,缓解家长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患儿的康复。

【健康教育】

1、孕妇定期做产前检查:

胎心异常提示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