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505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docx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docx

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水产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场安全有效供给、增加渔农民收入、促进渔区和谐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渔业发展正面临着空间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资源日渐衰退等压力和经营体制机制滞后、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不足等问题的双重挑战,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要充分认识发展生态渔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推广应用新型生态渔业发展模式,逐步构建生态合理、质量高端、经济高效、功能良性循环的现代渔业体系,实现渔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是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举措,也是实现生态环境修复、推进渔业生态安全的重要抓手,更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

实践证明,只有大力发展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的渔业(即生态渔业),实现渔业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滕州渔业才能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

各渔业生产单位、从业人员要充分认识发展生态渔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建设。

二、生态渔业的发展方向、建设内容和工作重点

(一)发展方向。

以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应用现代科技、设施装备和合理的生产模式,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体单位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具体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修复保护为重点,强化渔业在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促进生态安全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实现渔业和环境的和谐。

二是以实施“山东省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为主要载体,突出发展高端高质高效渔业,全面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实现生态和高效的协调。

三是大力引导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景观渔业方向发展,积极拓展产业业态,实现渔业空间的拓展。

(二)建设目标。

依据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今后五年,在我市构建沿湖生态高效渔业发展区、水库塘坝大水面洁水渔业生态高效增殖养殖区、池塘设施渔业示范区和城郊城矿结合部休闲观光渔业经济带等“三区一带”渔业块状经济区,基本形成自然环境和谐、基础设施优良、渔业结构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科学技术先进、运营机制新颖的现代生态渔业发展格局,促进渔民收入稳定增长和渔区社会繁荣进步。

到201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1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3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出达到19亿元,年均增长8%;渔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8500元,年均增长5%。

(三)工作重点。

主要是实施“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

1、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修复行动计划。

以涵养资源、修复生态、改善环境为目标,以我市水库、沿湖、采煤塌陷区等重要渔业水域为重点,实施渔业资源增殖和生态环境修复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

在我马河水库、户主水库等重点水域有序开展规模性增殖放流工作,完善和加强执法管理,推进增殖保护区和资源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重要渔业水域划型和保护,推行“负责任”捕捞模式,强化许可管理和伏季休渔制度,控制捕捞强度,使主要渔业水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到较合理水平,捕捞水域渔业资源稳中有升,使我市渔业资源衰退和水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2012年起,计划先在户主水库举行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

2、生态强渔富民行动计划。

在加快渔业“三区一带”建设的基础上,坚持“生态立渔、生态强渔”的发展理念,以生态、安全、高效渔业建设为目标,以做大水产养殖主导产业、发展设施渔业和培育休闲观赏渔业为重点,实施生态强渔富民行动计划。

加快标准化生态鱼塘建设改造,实施符合“四个一”(一个优势品种、一个知名品牌、一个健康养殖模式、一套完善的经济运行机制)要求的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推行池塘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开发采煤塌陷区水域立体养殖,实施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培育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增加渔农民收入。

加强主导品种良种选育和推广,推进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主导产业。

深化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创新现代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推进工程化设施渔业建设,大力培育发展休闲观赏渔业,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3、渔业洁水保水行动计划。

以洁水与渔业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水库等大中型水面为重点,实施“以鱼养水”“以鱼洁水”的渔业洁水保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渔业在改善水质、保护水环境和打造生态品牌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通过放养滤食性鱼类,增殖放流土著鱼类,大力推行发展水库有机鱼生产,积极发展促进水质改善的洁水渔业,打造生态渔业品牌,引导、推动全省洁水渔业建设。

三、发展生态渔业的主要措施

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生态渔业的跨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贯彻落实“两创”总战略,推进“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着重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

1、建设新型渔业技术推广体系。

深入实施以首席专家、渔技指导员、责任渔技员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渔技推广责任制度,以渔业园区、渔业合作社、养殖大户为载体,进行良种良法试验、示范与创新,着力增强渔技推广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普及性,全面提高渔业科技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2、创新生态渔业发展模式。

提高渔业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对生态渔业发展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加强水产养殖容量、微生态平衡控制、水域生态调控功能等基础理论研究。

围绕主导品种,加强良种选育、良法推广和病害防治等工作,不断总结、开发集成适合大面积推广的高效生态渔业模式。

3、加强渔民技术培训。

提高广大渔农民素质是产业发展的根本。

加大渔业实用技术、渔业职业技能等培训工作力度;深入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科技下乡活动,积极培育扶持科技示范户,切实提高广大渔民的从业技能和素质。

(二)完善发展机制体制,增强产业振兴动力。

按照《渔业法》要求,实行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制度,为取得承包经营权的群众发放《养殖使用证》,以法定形式确定集体、群众权利义务,保护双方利益。

建立养殖水域征用、资源损害补赔偿机制,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加强规范管理和服务,推进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合法合理流转,鼓励养殖大户集中承包,建立养殖公司。

大力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现代渔业经营主体,努力构建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渔业经营体制。

力争到2015年在全市培育、扶持和认定20家有一定规模、运营规范、效益明显的省级规范性渔业合作组织,构建起以渔(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各类产业(行业)协会为辅助的渔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积极鼓励工商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水产养殖主导产业、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流通业,大力扶持发展渔业龙头企业。

(三)努力加大生态渔业建设的投入。

1、切实推进“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

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基础研究和后续管理;深入实施标准鱼塘建设工程,积极开展现代化高标准鱼塘建设;加快推进渔业生产标准化,加强水产原良种选育、引种、提纯复壮和优质种苗繁育推广;积极培育发展休闲观赏渔业,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主导产业;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强化手段,提升能力。

2、实施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工程。

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资金支持,围绕池塘高效生态和工程设施渔业等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扶持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完备、模式生态健康、经营体制机制健全、生产管理规范科学的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引导和推动全市生态渔业建设工作。

(四)创新渔业管理方式,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加强渔业管理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推进渔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大渔业执法力度,开展水产品质量执法检查,保障质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