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创新点在于内部防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368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创新点在于内部防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创新点在于内部防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创新点在于内部防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创新点在于内部防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创新点在于内部防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创新点在于内部防控.docx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创新点在于内部防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创新点在于内部防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创新点在于内部防控.docx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创新点在于内部防控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

作者姓名:

何敏专业班级:

2011080503指导教师:

杨行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银行纷纷进行股份制改革,许多商业银行也逐渐兴起。

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不良贷款是制约商业银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本文主要从我国目前不良贷款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对商业银行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的危害.本文在运用文献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不良贷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

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为着手点,总结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归纳数据以及研究典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从中考察其变化与发展的趋势,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再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发展需要的对策.

关键词:

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策

StudyontheProblemofNon—performingLoansofCommercialBanks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marketeconomy, thestate—owned banks, joint-stockreform, manycommercialbankshavealso graduallyontherise。

 Inthecomplexeconomicsituation, thethedevelopmentofcommercialbank isalsofacinganewsituation andchallenges。

 Moreimportantfactor is the developmentofcommercial,banks non—performingloans. Thispapermainlyfrom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non—performingloans, itsharmto thenationaleconomyandthe developmentofcommercialbanks。

 Inthispaper theuseofliteratureresearch method, researchon the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 non—performingloansinChina:

the currentsituationof non-performingloansofcommercialbanksinChina asastartingpoint, summedupthe non-performingloansofcommercialbanksinChina, andtheresearch statusof datainduction oftypical commercialbanks non-performingloans, toinvestigatethe changeanddevelopmentof the trend, findouttheexistingproblems, andthen developstrategies suitableforChina'snationalconditions anddevelopment needs.

Keywords:

Banknon-performingloans;presentsituation;existencequestion;countermeasure

第1章前言

1.1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近些年,我国国有银行纷纷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同时兴起了一大批城市商业银行,银行系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对外贸易日趋频繁,我国经济综合实力逐渐增强、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从而助推了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巨大发展。

受80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银行职能机构单一并且受市场的影响较小.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的地位也日趋重要,我国商品以及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我国银行业面对的巨大挑战一方面来自于国内市场,另一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则是外资银行的入驻。

我国银行业内外竞争压力的日趋激烈,再加上在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 自身累积的大额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远远超过10%这一国际社会制定的警戒线标准。

如果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治理,将对我国的金融市场甚至整个国民经济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我国政府通过成立信达、华融、长城、东方这几家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理这么多年累积下来的大额不良贷款,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接管和剥离也是它们的主要职责之一。

虽然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大量不良贷款余额的转移有了初步成效。

但是,国家的商业银行的整个不良贷款额并没有减少并且可能诱发潜在的金融风险。

面对内部自身竞争以及外资银行的挑战,商业银行只有降低不良贷款率,方可在严峻的形势中得到生存和发展。

因此想要掌握不良贷款的发展规律除了借鉴外国成熟的经验,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研究,同时它在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新的风险和问题,需要我们去应对和解决.

从宏观和外部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文献居多,而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内部以及微观层面对商业银行进行研究探讨,从更加结合实际状况的角度出发,对有效防范和控制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极其具有可行性。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银行业也有自身的发展历程,市场经济以及自由化的金融市场,使得其的发展也留下了一些问题。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也是发展历程中产生的重大问题,许多业内专家人士对其也进行了研究,主要国内外观点有:

李宏瑾(2009)探讨了不良贷款、经济增长以及经济自由之间的关系。

他表示:

我国在当今局势下存在大量不良贷款是有原因的,其中制度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提高经济效率、放松管制以及减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是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点。

何伟(2001)认为:

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进行管理内部处置只是一方面,还应该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有效地外部处置,这样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管理不良贷款。

吴晓灵(1995)认为过度的企业负债是银行不良贷款大量产生的原因,究其根本,银行不良贷款和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追根溯源是一个问题,密不可分。

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再使企业经营状况日趋下降同时也会对银行贷款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国营企业出现众多的高负债,银行就会难以行使信贷杠杆的职责,也就无法达到一定程度上的扶优限劣。

这并不是由银行自身行为引起的不良贷款,从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建立中无法得到有效改善,银行也就处于更加被动地位。

佩蒂斯(2009)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对国家经济长期增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他认为:

“中国商业银行如果在未来几年内不能防范不良贷款,那么就需要维持较低的存款利率来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

中国政府也必须通过税收或者发行债券等进行注资,这些措施将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

因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将受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制约。

金德尔伯格和明斯基(2011)稳定性假说理论,该理论是在“债务—通货紧缩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他们认为,受逆向选择的影响,银行极有可能会发放贷款给较高风险的借款人,这就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不对称信息造成的。

而借款人会因道德风险将贷款用于较高风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共同影响下,最终会使银行不良贷款额增加.

Deyoung和Berger(1997)主要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与其成本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他们认为:

“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以及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主要因素是,银行经营管理者由于自身管理能力问题而不能进行有效的判断、审查和管理贷款。

SimonKwan和RobertA。

Eisenbeis(1997)认为一些自有资产本少的银行将更有可能倾向风险性的投资,通常它们通过低效的信贷增长目标来使得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而且运用实证方法证明了自有资本高的银行的经营绩效高于自有资产少的银行的观点,同时也证实了Berge和Richard关于银行自有资产与不良贷款负相关的相关理论。

1.3本文的创新性

本文虽然是在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课题,但是又有它自己的特点。

众位学者大多从宏观、体制的方面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而本文则主要从微观、商业银行内部为主要着手点,从银行基层的具体情况入手,探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方案。

1。

4本文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本文在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收集有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资料、归纳数据,从中考察其变化和发展的趋势,找出导致现状的相关原因,最后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出适合商业银行自身需求的具体措施,期望能够对具体实际活动带来有效的影响。

第2章不良贷款概述

2。

1不良贷款概况

2.1.1不良贷款的基本概念

不良贷款(Non-PerformingLoan),不良贷款指不是正常情况下的贷款或有问题的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曾经我国将不良贷款定义为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和逾期贷款(即“一逾两呆”)的总量。

2.1。

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逾期贷款:

是指超过规定期限(含展期后到期)无法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

呆滞贷款:

是指超过规定期限(含展期后到期)2年(含2年)以上仍无法归还的贷款和贷款虽没有到达期或超过期限不到2年但是生产经营已经停止、项目已经停止建设的贷款(不含呆帐贷款)。

呆帐贷款:

即指借款人和担保人依照法律程序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无法还清的贷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借款人死亡、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用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然没有办法还清的贷款;借款人遭到意外事故或重大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并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以保险清偿后,没有办法还清的贷款;贷款人将根据法律处置其贷款抵押物、质物所得价款不能够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贷款。

2。

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发展现状

2。

2。

1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

中国银监会表示,截止2014年12月,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5%是四年半新高点,相比年初上升了0.25个百分点。

中国银监会发布去年的监管统计数据显示,在去年年末,银行业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172.3万亿元人民币(6。

2054, —0。

0136, -0。

22%),本外币负债同比增长13。

35%。

据统计数据知,2014年年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

232。

06%。

商业银行调整后人民币口径存贷款比:

65。

09%。

第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达到1。

16%.在此之前,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水平有上升趋势并且金融体系的风险仍然可以控制。

表2-1商业银行2013—2015年的不良贷款情况

年份

2013年

2014年

2015年第1季度

不良贷款

5920

8426

9825

不良贷款率

1%

1.25%

1。

39%

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在政府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贷款进行剥离之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多达1.9万多亿元,为全部商业银行总额的80%,不良贷款率为23.35%,一直稳居高位.伴随政府一系列的措施,在2001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实现第一次净下降。

在2008年至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与比率一直保持着“双降"状态,从表面上看不良贷款的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这数据背后,依然隐藏着些许危机。

2011年第四季度,逐渐暴露出一些可存问题,不良贷款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从2012年第四季度到2013年第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趋势明显,不良贷款比例和不良贷款余额都有所增加。

甚至少许企业玩起不良贷款的“大转盘”。

企业不良贷款产生了坏账,为了预防更多的贷款计入坏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利润减少。

银行开始进行规避,玩起了坏账的“大转盘”。

有报道称,一商业银行的分行有一笔5亿元房地产开发贷款。

开盘后,借款的开发商销售状况很不令人满意,造成资金回笼困难,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偿还银行贷款。

按照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规定,这笔贷款从利息违约开始就已记录入五级分类中的关注类贷款。

这笔贷款有下滑至不良类贷款的风险.如果下滑至不良贷款,此分行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压力。

相关责任人及管理层肯定也会被追究责任,给整个分行以及所有员工以及运营体系造成影响。

所以,此分行想尽办法为不良贷款寻找“大转盘”的转接方,资产管理公司了解了银行的想法。

在临近年末,各家银行都想尽办法降低不良贷款额.由于贷款成为不良贷款后,银行就会被资产管理公司所收购,也能在财务报表上使得不良贷款“消失”。

具体的操作方法:

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签订有关债权转让的合同,将不良贷款买断;开发商和资产管理公司签有关债权重组的合同,资产管理公司的下设公司通过委托贷款的形式、用20%年利率向开发商授信,使得开发商偿还银行的贷款,款项却直接拨给银行,不经过开发商。

资产管理公司的获利模式为从银行获得基准利率下浮10%的贷款,再将资金借给开发商,获超过基准利率一倍多的收益率。

通过这种操作模式,这笔贷款从银行转让给了资产管理公司,并能通过此获利。

5亿元的贷款,银行的年利率可能是7%,转到资产管理公司后,利率可以高达20%,翻利一倍。

开发商也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

面临强势的银行,房地产开发商只得配合,如果进入银行授信的“黑名单”,企业的融资渠道大都会被关闭.在资产管理公司极为苛刻的规定面前,“大转盘"的输家也就只能继续操纵下去。

银行业内有专业人士指出,即使银行凭此卖断贷款的方式掩盖坏账风险,会使得资产质量显得“干净清透",究其本质是使得风险从银行转到资产公司、信托管理公司等一系列的“影子银行”金融体系之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目前对中国日益膨胀的“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可引发的信贷风险、流动性错配和道德风险提出警示.IMF表示估算显示结果,凭借“影子银行”提供的借贷总额是中国GDP比率高达40%,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迫在眉睫。

不良贷款依然是一个急需着手解决的重大问题并且其潜在危害巨大。

2。

2.2不良贷款的危害

如果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过高,放出的款项不能按时收回,将会使银行的利润,威胁银行的盈利能力。

收益价格低,流入银行的现金减少,筹资成本却会相对增加,在面对市场的竞争中会处于劣势,长期下去,银行不堪压力,甚至会导致破产.再加上,我国不良贷款额与国际的警戒标准有一定的差距,不良贷款额的居高不下这一现状得不到改善,会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金融行业对整个国计民生起到重大影响。

不良贷款多是企业借贷形成的,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对生产经营活动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威胁到整个国民经济.

第3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现状分析

3.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现状分析

3。

1。

1贷款结构不合理,投放过于集中

银行信贷的集中程度来说,两个领域风险都比较大,一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二是房地产。

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一是政府的担保杠杆率都比较高,政府为多头提供担保,并且同时进行多头举债,导致其负债率居在高位.二是多投举债,政府再融资,许多融资方不仅通过银行提供了贷款,还包括凭借和信托公司合作,发行了信托计划以及相关的理财产品。

具体有直接在市场上发行地方平台债,这样会导致政府整体负债居在高位。

三是在于政府主导的项目其商业化程度也不高,我们发现大量的项目,例如有些城市修建公共设施,非盈利的项目也都凭借银行的贷款,这个风险来自商业化程度不高。

这也应作为监管机构关注的重要问题。

第四个就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也会面临难题,例如房地产的调整,财政收入的减少,平台的融资风险就会逐渐地增大,在此方面也是有风险的。

房地产领域,房地产领域跟地方平台有所区别,房地产若没有政府或财政信用做为担保的话,商业银行也不会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大,或许可能会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是政府行为贷款.作为房地产的贷款,完全是商业银行自助性的投放,若出问题责任出现在自己.房地产价格继续上升,经济复苏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未来发展就会有很大不确定性。

在前期银行累积的贷款余额量居高,再加之和房地产相关的贷款量大致可达到50、60%的比率。

图3—1房地产开发贷款变化趋势

贷款还长期集中于相关一种贷款,例如有些银行的房屋按揭贷款率高至80%。

将贷款集中于此,如果房地产行业出现状况或者房地产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将严重影响银行信贷质量,也不利于风险分散。

贷款的集中现象还体现在某种期限或某一领域。

我国信贷业务获得飞速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本。

与此同时,我国信贷市场的过于集中也越来越受企业经营周期以及宏观市场波动的制约。

贷款还长期集中于某些借款人和与之相关的借款人.如果单户货款比例超过了规定的资产负债比例指标,对某些客户集中,将大大放大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

如果他们经营困难或其他的一些紧急情况导致无力偿还贷款,将导致银行不良贷款急剧增加,经营成本增加,资产回报率降低,将会给银行带来经营危机。

3.1.2不健全的信贷管理机制

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没有健全完善,往往会忽视对基层管理者的监管。

约束监控机制的漏洞会造成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现象;及贷款相关责任不确定,会使得找不到人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

按照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规定,贷款程序包括企业申请、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款发放、贷款归还五个步骤。

近些年,盲目“抢大户”的现象也存在,新增的贷款额也集中在少数贷款大户手中,贷款投放高度集中的现象,从短期看好像有助于减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但是这也没有实现收益与风险最佳匹配的资产组合,其存在的风险远远大于其他的贷款者,并且造成损失,其影响也是难以估量.

考虑一些特殊的因素,贷款过程中,有贷款资格的甲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并获得贷款,就将其根据转贷协议借给不具有贷款资格的乙方.若乙企业没有办法偿还贷款,造成的“三角债”会加剧银行贷款风险,变成不良资产。

在贷款发放后,忽略对企业用款过程的指导和监控,无专业人士参加借款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有效仔细的咨询建议,当贷款无法收回才发现危机,会错失转换和监控不良信贷资产形成的时机。

3.1。

3 银企信息不对称

企业和银行之间未能完全按市场化原则选择,信息的不对称,银企信用关系的扭曲,往往会导致信贷风险隐患。

由于银行和企业之间不对称的信息,银行贷款过于注重担保,就会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

并且涉及银行和企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

因为不完全的契约、不对称的信息和信用的次优博弈等市场缺陷的存在,银行和企业金融交易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潜在存在。

金融交易是以金融工具为载体对未来收益权利的平等自愿转让。

金融市场方面,货币资金需求方与货币资金供给方掌握的信息资源常常有所区别,需求方远远大于供给方。

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产品市场份额与其信贷资金的配置风险等真实情况都有充分的认识,银行却难以获这些真实信息,他们之间信息不对称.资金供求双方占有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两种结果:

一交易发生之前的逆向选择;二交易发生后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

客户想要了解贷款的相关信息通常只有通过网上查询或者前台咨询的方式进行了解,而信息披露的不完善性,导致客户无法真真了解贷款相关细则,而银行销售人员向投资者介绍时可能存在避重就轻不进行风险提示或风险提示不到位等现象,不能先客户提供方便、及时、准确而具体信息。

由于现在银行从业人员试行收入也业绩挂钩的报酬模式,有些银行销售员只顾自身利益,为了获得更多的回报而误导消费者,而信息的披露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客户的选择;还有就是我国金融市场法律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也是一方面。

3。

1.4全面型人才缺乏

人才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高技术人才的缺乏更是各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我国银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虽然发展迅速,但各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银行在专业人员的培养上还需要更多的培训,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做到对市场游刃有余的地步,没能真真深入的掌握市场的规则,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全面、专业的金融知识,还必须要掌握对国内外市场的经济动向,能较为准确的预测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制定与之相应的解决策略,同时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种全面、复合型人在我国十分缺少.现有的人才储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3.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外部原因

许多外部因素也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不良贷款的现状。

诸如,经济体制影响,国家宏观政策等方面。

3.2。

1经济体制的影响

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前许多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经营获利和地方行政指令性贷款。

国有银行在未进行股份制改革前只起到结算和记账的职能。

企业不需承担还贷的风险,银行基本上政策补贴国有企业.因此,出现了不良贷款.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获取经营资金的方式由国有银行贷款转向商业银行贷款,无法完全转变。

国有企业在脱离政府的支撑作用后,经营效益大多不如从前,导致大量贷款无法按期偿还,不良贷款迅速增加。

3.2。

2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的波动会对相关行业和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不良贷款。

如最近几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以及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钢铁、煤矿等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停产或裁员等现象.相关行业的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不良贷款迅速增加。

3。

2.3不完善的监管体系

监管人员素质较差,监管公司管理不到位。

根本不具备监管素质,等于“监而不管”。

没有明确质押物的所有权,贷款到期时质押物已属于第三方所有;没有尽好审查义务,造成企业的状况不能得到完全监管,使得企业的本身资金得不到实质性地提升。

缺乏明确的监管体系和条例。

第4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

通过前面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背后存在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并把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作为重点着手点。

4.1确立正确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增强防控风险的意识 

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对信贷风险控制起到指导作用,正确的经营管理思想已经是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的核心.诚信稳健、审慎规范的风险控制指导思想对银行有切实可靠的约束作用.如果能把风险和利润放到同样重要的地位,注重员工的业务规范,制度的严谨,道德风险的约束,严格遵循基本标准.把自律和审核作为信贷的基础,把风险基本控制在一个相关度。

正确处理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应该顺应时局,改变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风险控制为基础,经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使得银行树立对抗风险的意识以及增强对抗风险的能力。

树立相关风险意识,每个信贷流程都做到审慎经营,每个员工都要风险观,正确处理风险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追求更大利益。

规整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具体包括:

企业法人代表资料,相关信用状况及有无违约记录,偿还债务的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目前生产经营状况,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及有无违纪记录,企业经营水平及市场发展前景等,统一银行贷款方式选择。

人民银行应结合不同时期国家宏观经济资料,定期发布行业经营信息,明确产业已经出现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统一的贷款方式建议,供商业银行选择。

强化信贷管理体制,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及风险管理制度。

凭借考查资本充足率、存贷比例、资产流动性比率、贷款质量、资产利润率等量化指标约束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结构和风险度;硬化信贷原则及贷款决策程序,建立健全贷款评估决策机制。

银行定期对企业资产及负债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