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179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docx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docx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三十年代文学创作发展的总体特点;对社会剖析派、京派、心理分析小说、新感觉派等内容要熟练掌握;了解蒋光慈、柔石、殷夫等革命文学作家的生平及创作概况;能够分析丁玲在各个时期代表作的成就;能够简析张天翼、沙汀、艾芜作品的思想及艺术成就;了解田汉、洪深的戏剧创作简况;了解林语堂及何其芳散文的艺术风格,能够简析叶紫、吴组缃、萧军、萧红等作家的小说思想及艺术;掌握戴望舒作品风格变化的内容及臧克家诗作的内容;了解张恨水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本章知识点较多,内容多而碎,重点要掌握每位作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

  第一节概述

  1927-1937年新文学创作发展的总体特点:

左翼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合力构成了新文学第二个十年创作繁花似锦的崭新局面。

中长篇小说成就引人瞩目。

  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成就:

①优秀长篇的涌现;②反映现实的深刻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③题材广阔多样;④小说流派续有涌现。

  李劼人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广泛描写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城镇动乱的社会图景,被郭沫若誉为小说的近代史。

  社会剖析派小说:

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分析人手,用阶级对抗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现实,并让实际的对抗过程与演进成为作品的重心。

  京派小说:

融古入今,将原始古朴的东方情调融入人生世态尤其乡野生活的诗意描绘之中,风格恬淡而沉婉,将鲁迅、郁达夫开创的现代抒情写意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透视人物的潜意识和性心理,代表作有《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等。

  穆时英的新感觉派小说:

以现代主义的手法,快速、跳跃的节奏表现十里洋场中摩登男女的怅惘和肉的迷醉,尤其擅长表现人物在快乐面具底下无法排解的孤独感和跌落的悲哀,如《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等。

  两种都市小说:

社会剖析派的《子夜》式的都市小说与新感觉派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畸形文明中病态人生的都市小说,这两派都市文学都是城市文化意识的产物。

  端木蕻良的小说:

《科尔沁旗草原》揭示了封建宗法势力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冲击的双重危机下封建家庭的迅速崩颓与农民大众的最初觉醒,风格粗犷而又柔媚。

  三十年代的诗歌:

①无产阶级革命诗歌:

郭沫若的《恢复》,殷夫的诗,中国诗歌会的诗;②反映农村生活的诗:

艾青、田间、臧克家;③后期新月诗派:

朱湘、陈梦家;④现代诗派:

卞之琳的哲学诗、路易士与徐迟的诗。

  卞之琳的现代诗:

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辨美的非个人化倾向;将中国诗的意境与西方现代派诗的戏剧性处境相融合的技法;民间传统对卞诗也有较大影响。

  三十年代散文创作:

①杂文的繁盛。

徐懋庸、唐弢、聂绀弩的杂文创作风格鲜明;②抒情散文也有较大发展,何其芳、李广田、陆蠡、丽尼、丰子恺等的散文创作绚丽多彩;③报告文学兴起;夏衍、宋之的、萧乾等的报告文学作品有极强的现实感。

  三十年代戏剧创作:

曹禺的《雷雨》、《日出》,白薇的《打出幽灵塔》,李健吾的《这不过是春天》,国防戏剧运动兴起,戏剧的职业化与剧场戏剧的繁荣,中国话剧进人成熟期。

  第二节蒋光慈柔石殷夫

  蒋光慈(1901-1931),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鸭绿江上》,中篇《少年漂泊者》、《野祭》、《短裤党》、《菊芬》,长篇《冲出云围的月亮》、《田野的风》。

  《少年漂泊者》:

塑造了汪中形象,代表着自五四到五卅时期我国不平的青年进步的倾向,感召着许许多多不满现实的青年人走上自觉反抗旧社会的革命道路。

  《短裤党》:

报告文学式的小说,塑造了杨直夫、史兆炎、李金贵等形象,描写了上海起义前夕工人情绪的高涨及起义中工人的英勇斗争,构成了一幅风云激荡的起义图。

  大革命失败后的作品:

《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丽莎的哀怨》等,1929年的《冲出云围的月亮》是其冲出精神低谷期的作品。

《田野的风》是蒋光慈创作道路上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对大革命前后农村阶级矛盾和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进行了反映,塑造的人物形象比较真切。

  柔石的作品:

《旧时代之死》是一曲失路灵魂的哀歌。

《二月》写一个青年知识分子跟黑暗社会鏖战而终于败北的一段经历,通过乡镇一角,反映出军阀盘踞下社会的黑暗,人们思想的守旧,并以与环境对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的追求,表现梦境之不可求。

作品出色地刻划了萧涧秋这个20年代中路彷徨的青年形象。

结构单纯、匀称,语言清俊秀丽。

《为奴隶的母亲》控诉了在典妻制度下之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殷夫的红色鼓动诗:

这些诗,直接取材于革命者的生活,既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的种种黑幕,斥责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在中国的血腥统治,又有力地表现了革命者英勇不屈的战斗豪情。

代表作《别了,哥哥!

》、《血字》。

他的诗用的是近乎浪漫主义的直抒方法,闪烁的是理想的光芒,标志着一种以壮为魂的诗体风格的出现。

  第三节丁玲

  丁玲(1904-1986)生平及创作概况:

原名蒋冰之,1927年发表处女作《梦珂》,后发表《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年与胡也频、沈从文出版《红黑》、《人间》月刊,1930年加入左联,主编《北斗》,作中篇《一九三O年春上海》等,1930年底赴延安。

  早期创作中解放女性形象:

梦珂,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但在她身上已经确立了一种自己选择人生道路而不屈从他人摆布的女性自主意识,她的痛苦是崇尚个性主义和女性人格尊严的现代女性与礼教、金钱交织的社会环境尖锐冲突下的心灵创痛。

  莎菲形象:

她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女子,她尽情舒展自己的个性,享受青春的快乐,幻想着热烈而刺激的爱情与痛快的生活。

但是,她患病而又贫困,生活又是异常灰暗惨淡,加之情爱追求的不如意,最后悄然出走,自我隔绝于浊世。

她是五四之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莎菲女士的日记》显示了丁玲卓而不凡的艺术功力,作品中穷形极相的性格语言,富于穿透力的细腻笔触,形成一种富有强度的现代主观语流感,具有了现代的生命感意味。

  1929年和1930年创作的《韦护》和《一九三O年春上海》表现了作者在黑暗中寻找新人的努力。

1931年丁玲创作的《水》、《田家冲》等作品,表明作者从个人自传式的写法进为对于社会现实的直接描绘,以至被认为宣告着一种新的小说的诞生。

《水》以1931年国内遍及16省的洪水浩劫为背景,展示了中国农村的悲苦情景。

作品虽还较粗疏,但具有一种粗放、沉雄的气势和迫人的力量,主题鲜明,形式刚健。

  1936年丁玲到延安后的创作:

《夜》描写了一个农村出身的乡指导员何华明在一堆矛盾和困惑中坚忍而不无遗憾地前进的故事,其意义在于说明:

离开了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翻身,农民的翻身是不完全的,也不可能真正告别昨天。

《在医院中》通过从上海来到边区的知识分子陆萍的眼光,揭示了医院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我在霞村的时候》以一种新的伦理态度来揭示人物在灾难性境地中由生存意识和自尊心理滋生出来的新的生活态度,由此突现了一个惨遭摧残的女性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光明的不二心志。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描写华北地区暖水屯的土地革命,其艺术成就:

①比较真实地反映了1946年到1947年解放区农村的真实面貌;②小说围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土改运动的深入,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

  张裕民、程仁、侯忠全形象,塑造得较为圆满,地主钱文贵、李子俊老婆形象塑造得也相当成功。

  第四节张天翼沙汀艾芜

  张天翼(1906-1985),1927年发表《三天半的梦》,是他的第一篇新小说。

抗战前出版的作品主要有:

短篇小说集《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反攻》、《团圆》,中篇《清明时节》,长篇《鬼土日记》、《一年》、《洋泾浜奇侠》,还有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等。

  张天翼讽刺暴露性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他的小说创作始终直面人生,展现世态,贯穿着反暴虐、反虚伪、反庸俗的讽刺主题。

他的笔无情鞭挞了小官僚、小政客、乡愿、劣绅、太太、公子们的自私、贪欲、虚伪和冷酷。

在另一些作品中,张天翼更把解剖刀伸向弊端丛生的社会肌体,揭露社会政治的腐败和黑暗,指出阶级压迫的血淋淋事实。

张天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严格地从生活中取材,写人状事,让倾向从人事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

他是讽刺暴露文学思潮的先锋。

  《包氏父子》的思想和艺术:

作者抓住望子成龙以向上爬这种普遍存在于社会的文化心态,冷然审视对象,以含泪的讽刺刻画了老包的愚妄心理,写成了一篇出色的世俗悲喜剧。

  《清明时节》的思想和艺术:

它以乡长罗二爷与地主谢老师争夺一块风水宝地为中心线索,刻画了罗二爷的贪婪、粗鄙和谢老师的狡猾、吝啬、阴毒。

作品对谢、罗二人的种种行为作了真实的、令人信服的描绘,表现出了作者在透视生活方面的敏锐眼光与刻画性格、结构故事方面的深厚功力。

  《华威先生》的艺术成就与社会意义:

华威先生是蒋介石集团打进文化界和群众团体的中层人物的典型形象。

作品善于抓住最能揭示人物性格的细节突现人物的灵魂。

作品还善于通过人物自相矛盾的言行来让人物作自我暴露,从而达到讽刺的目的。

张天翼塑造的华威先生使人们看到了抗日运动中的阴暗面,因而作品具有巨大的警醒作用。

  沙汀(1904-1992),抗战前的作品:

《航线》、《土饼》与《苦难》,以四川农村和小城镇为背景,集中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腐败,反映出旧中国农村动荡不安的现实。

1938年发表的《防空在堪察加的一角》,是现代文学中最早暴露国民党假抗战的作品之一。

1940年创作的《在其香居茶馆里》,标志着沙汀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

  沙汀四十年代的三记:

《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淘金记》以四川农村中的一个小镇北斗镇上的一群封建地主、流氓抢夺开采筲箕背金矿权益为线索,展开了乡镇上各色封建势力的斗争。

主要人物有白酱丹、林幺长子、何寡母等。

《困兽记》主要反映四川某小城镇中一群知识分子,在抗战初期的热情消退之后陷入苦闷的抑郁生活。

《还乡记》则反映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罪恶本质和在抗战后期处于动荡中的农村的复杂关系,展出了冯大生由个人反抗走向集体斗争的思想历程,揭示出农民自发斗争的一般规律和不可低估的力量。

  沙汀小说的艺术风格:

①善于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创作素材,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②冷峻客观地进行描绘,让反面形象显示出自身的矛盾与荒谬;③语言风趣而又口语化。

  艾芜(19O0-1992),作品有《南行记》、《南国之夜》、《夜景》等短篇集和中篇《芭蕉谷》、散文集《漂泊杂记》等。

  《南行记》:

是一部流浪者的手记,带有若干自传的成分。

《山峡中》是中国现代的流浪汉小说,它描写了一群不愿给人踏着过日子而啸聚山林的人物。

艾芜的小说形成了一种浪漫抒情小说的新范例。

  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

《海岛上》、《秋收》、《荒地》、《黄昏》和中篇小说《江上行》。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三部长篇:

《丰饶的原野》、《故乡》、《山野》。

还创作了中篇《一个女人的悲剧》、《乡愁》等。

  第五节田汉洪深

  田汉(1898-1968)本名寿昌。

早期二元的艺术观:

即一面主张艺术应暴露人生的黑暗面,使人警醒,一面又要使生活艺术化,即把人生美化、诗化,使人忘掉现实的苦痛而陶醉于艺术之境界。

  田汉早期剧作:

《咖啡店之一夜》写咖啡店侍女白秋英遭富商少爷李乾卿遗弃的故事;《获虎之夜》写寄人篱下的青年黄大傻和富裕猎户的女儿莲姑的恋爱悲剧,斥责了封建家长的专制和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讴歌了年轻一代对于恋爱自由的热烈追求。

艺术上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直接和强烈的抒发,表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田汉思想转变期与话剧创作丰收期(1927年一1930年)作品:

一类是直接揭露现实黑暗的社会剧,如《苏州夜话》、《名优之死》;一类是隐喻暗示的象征剧,如《古潭的声音》、《南归》和《一致》。

《名优之死》通过名艺人刘振声的凄惨经历控诉了邪恶势力对于人性和艺术的摧残,剧本扬弃了唯美的倾向与感伤的情调,标志着本时期田汉创作思想中现实主义精神的高扬。

《南归》通过春姑娘的故事在一个单纯的结构中表现了理想不能实现、灵魂永是飘泊的深沉主题,整个剧本弥漫着如诗如梦的感伤情调,表明田汉的浪漫主义情思与象征主义的表现方式的有机结合。

  1930年到1937年田汉创作的成熟期:

《回春之曲》通过高维汉的事迹表现了海外赤子报效祖国的激情,整出戏充满了浓郁的诗情。

抗战爆发后创作的《丽人行》通过三个不同的灵魂启示人们对生活道路的思考,并对日本侵略者及其汉奸走狗的罪恶给予有力揭露和控诉。

  洪深(1894-1955),1922年创作了《赵阎王》,剧本形象地说明金钱和贪欲如何驱使人们去作恶,同时又揭示了军阀部队的黑暗内幕。

剧本明显地受到奥尼尔《琼斯皇》表现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采用大段的内心独白,背景阴森凄怖,在变幻的光色和音响中罩满了神秘的气氛和色彩。

  1930年加入左联后的创作:

《农村三部曲》即《五奎桥》(独幕)、《香稻米》(三幕)、《青龙潭》(四幕)是其代表作。

《五奎桥》围绕拆桥和保桥的冲突展示人物性格与乡村中的阶级斗争。

抗战爆发后创作了《走私》、《钨》、《咸鱼主义》等作品。

  第六节林语堂何其芳

  林语堂(1895-1976),语丝时期著有散文集《剪拂集》;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提倡幽默文学;1934年与陶亢德办《人间世》半月刊,提倡小品文;1935年办《宇宙风》,掀起幽默文学热,出版有散文集《大荒集》、《我的话》两种。

  30年代前半期,作为论语派主帅,是其散文小品写作的鼎盛期,提倡以自我为中心,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

  30年代林语堂散文的内容:

虽主张用温和的态度来评论时政,但30年代也有以激切文辞指斥时政的文章,如《论政治病》、《谈言论自由》等,充分体现了林语堂的正义感和爱国心;本时期他还进行了广泛的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也写过一些格调不高的闲适文章。

  林语堂闲谈体散文的特点:

其内容博杂,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在形式上也不拘一格:

除游记诗歌题跋赠序尺牍日记之外,尤注重清俊议论文及读书随笔。

大多数幽默文章与小品文谈天说地,庄谐并用。

其幽默文学观的形成,既受到英国散文中乔叟一派闲谈体的影响,又与明代公安派的主张有相通之处。

  何其芳(1912-1977),1936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出版合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以后出版第一部诗集《预言》,《画梦录》是其第一部散文集。

1938年赴延安后创作了《夜歌》、散文杂文集《星火集》、《星火集续编》等。

  《预言》中的诗有一些是歌唱一种迷离、甜蜜而痛苦的爱情,有一些是表现对逝去往事的怀念,对渺茫人生前途的咏叹以及对大自然朝露夜月的娓语。

基调惆怅、低徊、感伤。

  《画梦录》的思想和艺术:

有对于衰微的昔日的感喟,有对于悲苦的闺阁少女的系念,有对于山之国的故土的眷念,是一本雕云绘梦的书。

其主要艺术价值在于对散文艺术的自觉追求与散文的抒情美、形式美的创造上。

何其芳极其注重情调和氛围的营造,往往采用思索者独语的语调,复织进多重复合的意象,来传导他奇幻的想象。

  《夜歌》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对解放区热火朝天的生活的体验与感受,也直接表现了旧我与新我的内心冲突。

在艺术上朴素、自然、明朗、奔放,体现着诗人自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诗风向着现实主义诗风的转变。

  第七节叶紫吴组缃萧军萧红

  叶紫(1912-1939),1933年发表处女作《丰收》,《丰收》集包括六个短篇,大部分写大革命前后洞庭湖边农村的火热斗争,暴露反动派、地主和白军的凶残暴虐,反映了农民血泪斑斑的苦难生活及其觉醒与奋起。

中篇《星》在湖南农民运动的大背景下展示了农村妇女的命运,着重探讨了妇女解放的道路何在。

梅春姐这个为时代大潮所唤醒的农村女性形象,是叶紫对时代文学画廊作出的贡献,它说明时代的壮潮必然造就一些新的性格,标志着妇女新的解放。

  吴组缃(1908-1994),抗战前有小说散文集《西柳集》、《饭余集》,以急剧破产的皖南农村为背景,写出了世道的浇漓和农民的疾苦。

《一千八百担》和《樊家铺》是其代表作。

抗战时期出有长篇《鸭嘴崂》、短篇《某日》、《铁闷子》等。

  吴组缃小说的艺术成就:

他的小说在农村经济破产的严酷背景下,有力揭示了皖南农村各阶层人物的心理变迁与道德变迁的真实过程,可称为30年代极精当的世态小说。

他善于以人物说话口风表现人物欲念与性格,善于从乡野平常生活中发现奇谲与惊诧,善于从民俗中提炼独特性细节,叙事风格凝重而又富于流动性。

  萧军(1907~1988),1933年,与萧红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合集《跋涉》。

  《八月的乡村》正面描写了东北一支抗日游击队对日、伪军展开的侵略的艰苦斗争,也表现了队伍内部成员之间不同思想意识与作风的矛盾冲突。

《第三代》以相当的规模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间东北的社会生活,从错综纷繁的生活景象中展现了民族灵魂。

作品充满了东北山野的强悍气息,粗扩而又沉毅,平实而又豪奇。

  萧红(1911~1942),处女作《王阿嫂的死》。

中篇《生死场》是她的成名作,反映了九一八前后东北农村十余年间的生活。

作品充满着乡恋,充满了对于受难的乡亲和呻吟的大地的爱,感情浩大、沉静、深挚,令人惊奇又令人兴奋。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

萧红以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艺术上比《生死场》更为成熟,笔调更加活泼纯熟。

  第八节戴望舒臧克家

  戴望舒(1905-1950),主要作品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戴望舒早期诗篇的特点:

第一部诗集《我底记忆》多是情诗和愁诗,多抒写对现实生活的迷惘、失望、厌弃情绪,大部分作品诗形整饬,注重音乐性。

第二部诗集《望舒草》,表现了作者诗艺的趋于成熟。

《望舒草》确立了以散文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诗体,在这部诗集中,情绪的节奏已完全代替了字句的节奏,其律动表现于诗中现代人的情绪的自由而又有法度的跃动上。

戴望舒的诗大多是象征和浪漫抒情相结合而非单一的象征,因而仍是至情的而非主知的。

  抗战爆发后戴望舒诗风的变化:

《狱中题壁》表达了诗人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中对于阳光与清风的向往,诗的用语也洗净了前期的铅华而归于朴素质实。

《我用残损的手掌》则表现了诗人对永恒的中国的讴歌。

这类诗,从内容到创作方法,已属于现实主义,表明戴望舒从现代主义向着现实主义的皈依。

  臧克家,1933年出版第一个诗集《烙印》,后又出版了《罪恶的黑手》、《运河》和长诗《自己的写照》。

  臧克家诗的内容与形式:

他的目光始终注视着村野,他在诗中描绘了城乡各种劳动者、弱小者的贫苦和辛酸,鞭挞了一个悲剧性的社会。

在艺术形式上他的诗受到了我国古典诗词和闻一多新格律主张及手法的深刻影响。

他确立的是一种严谨的艺术风格,可用意语新工四字来概括。

  抗战爆发后臧克家的诗作表达了中国人民誓死抗战的心声,也愤怒斥责了日本侵略者的血腥罪行,风格沉郁悲壮。

抗战中期臧克家出版了《泥土的歌》。

40年代中期,臧克家从抒情诗人走向了政治讽刺诗的写作,出了《宝贝儿》、《生命的零度》两个集子。

  第九节张恨水

  张恨水(1895-1967),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

  主要作品:

《春明外史》以报人特有的宽广的视野揭露了旧社会丑陋的方方面面。

《金粉世家》借六朝金粉的典故铺叙了豪门贵族的兴盛衰败史。

  《啼笑因缘》的思想与艺术:

叙述了一个以樊家树为中心的多角恋爱故事,中间穿插了军阀刘国柱的仗势霸占民女的情节,以及关寿峰父女的锄强扶弱的武侠传奇。

这部小说具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

艺术成就:

情节结构巧妙,穿插反霸道、反强权的精神,将缠绵悱恻的言请小说和惊险紧张的武侠传奇融为一炉,将传统章回体式和西洋小说新技法融为一体。

  《八十一梦》是社会讽喻小说,作者站在清贫市民的立场,讽刺国民党贪官污吏以及大后方官绅的纸醉金迷的腐朽丑恶的生活。

《五子登科》通过接收大员金子原的形象戳穿了国民党政治本质和官场内幕。

它的讽刺艺术是建立在写真的基础之上的,由生活真实出发,展开它的讽刺艺术。

  【重点内容提要】

  1.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的特点。

1.  2.穆时英的新感党派小说的特点。

  3.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点。

  4.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艺术成就。

  5.张天翼讽刺暴露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6.沙汀小说的创作特色。

  7.林语堂闲谈体散文的特点。

  8.何其芳《画梦录》的思想和艺术。

  9.戴望舒抗战爆发后诗风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