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生理机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110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的生理机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心理的生理机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心理的生理机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心理的生理机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心理的生理机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的生理机制.docx

《心理的生理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的生理机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的生理机制.docx

心理的生理机制

第2章心理的生理机制

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明白一个事实:

人的心理是怎么产生的,其机体内部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独立学科,必须回答这一问题,有关心理的生理机制问题,历来都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心理的生理机制探讨的是,当心理活动发生时,人的机体的内部工作方式,也就是心理产生的生理物质基础及相伴随的生理过程。

如,我们分析上课铃响了,学生走进教室准备上课这一活动的发生机制。

听到铃声学生走进教室,这是一个心理活动的完成。

从听到铃声到走进教室,机体经历了听觉器官(耳)接受声波刺激(铃声);然后这一信息传至大脑,大脑作出行为的判断;最后这一行为判断命令会传到相应部位,机体立即采取行动(走进教室)。

在学生这一行为完成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机体的内部一系列生理活动。

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个行为的完成少不了生理方面的参与,而生理方面主要是神经系统和相应感受器官的参与活动过程。

2.1神经元与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在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心理现象的主要物质基础。

如果要从生理学的观点了解行为,必须明白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

整个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一般认为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和营养作用,同时也有可能参与某些神经机能活动,如记忆贮存。

但是,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机能的核心。

2.1.1神经元

神经元(或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脑有100亿个神经元,尽管这些神经元有多种不同形态和机能,但却有其共同的结构特征及相应的机能。

2.1.1.1神经元结构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见图2—1)。

神经元是一种生物细胞,从而和其他细胞一样,同样有利用氧气、产生能量等生命过程。

这些过程主要是在细胞体内进行。

细胞体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

细胞体具有联络和整合输入信号,并传出信号以及对整个细胞的保护营养作用。

 

 

(图2—1神经元结构示意图)

树突是从细胞体延伸出来的许多短的分支。

其功能是接受其它神经元的信号并将其向胞体方向传递。

轴突是从胞体延伸出来的一条细而长的突起。

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

有时轴突离开胞体后可能会有几个分支。

轴突终端有轴突神经末梢,这些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靠近,轴突的作用是传递信息,把信息从胞体传出。

神经元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种:

①感觉神经元(内导神经元),其功能是将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②运动神经元(外导神经元),其功能为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负责其动作反应的器官;③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介于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其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2.1.1.2、神经冲动的传导

任何一个单独的神经元都无法执行神经系统的机能,神经元之间互相联系,构成简单或复杂的神经通道,从而实现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

这种传递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的。

所谓神经冲动,是指当刺激作用于神经元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为比较活跃的状态。

神经冲动的传导有电传导和化学传导两种形式。

所谓电传导是当刺激作用于神经细胞时,神经细胞内会发生电位变化,这种变化会在神经细胞内依次传布。

这种传导是在神经细胞内进行的。

此时,神经细胞的兴奋遵循全或无原理。

即当刺激强度未达到某一程度时,无神经冲动发生。

但若刺激强度达到某种程度能引起神经冲动时,该神经冲动立即达到最大强度,此后刺激强度增强或减弱不再对冲动强度产生影响。

有了这一原理,信息在传递中就能保持其清晰性,不至于越来越微弱。

化学传递是神经冲动的另一种传导形式,它是指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时所采用的一种形式。

神经元的胞体、树突、轴突并不是通过直接相连来传递神经冲动的,在二者之间存在有一个小小的间隙,这一间隙称为突触间隙。

当一个神经冲动顺轴突下传至轴突末梢时,就会引起末梢释放出化学传递介质,这些化学介质在轴突间隙内活动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从而使那个神经元兴奋起来。

神经冲动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由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再传到身体的某一处。

化学传递介质就其作用而言,可能使其他神经元兴奋,也可能会起抑制或阻断作用。

神经元之间的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

2.1.2神经系统

人的神经系统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神经系统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

2.1.2.1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组成。

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于头部,共有12对,分别为:

①嗅神经;②视神经;③动眼神经;④滑车神经;⑤三叉神经;⑥外展神经;⑦面神经;⑧听神经;⑨舌咽神经;⑩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其中①②⑧对为感觉神经,分别传递嗅觉、视觉、听觉和平衡觉的感觉信息。

③④⑥对为运动神经,分别支配眼球活动、颈部和面部肌肉活动及舌的运动。

⑤⑦⑨⑩对为混合神经,其中⑤对三叉神经负责面部感觉和咀嚼肌运动;⑦对支配面部表情、舌下腺、泪腺及鼻粘膜腺的分泌,并接受味觉的部分信息;⑨对负责味觉和唾腺分泌;⑩对支配颈部、躯体脏器的活动,包括咽喉肌肉、内脏平滑肌心肌的运动及内脏感觉的输入。

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发自脊髓,共有31对。

按脊柱走向可分为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脊神经由脊髓前根和后根的神经纤维混合组成。

但脊髓前根和后根的神经纤维其机能有别。

脊髓前根为运动性神经纤维,而后根为感觉性神经纤维,混合后的脊神经兼有运动性和感觉性。

当人的脊髓损伤时,如果是脊髓后根神经损伤,就会产生感觉缺失;若脊髓前根神经损伤,则会出现麻痹,因为前根负责向肌肉传达运动指令。

植物性神经也称自主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腺体,它们又可以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各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植物神经中包含有内脏感觉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

不过内脏感觉纤维的细胞体也位于脑、脊的神经节中,其形态特点与躯体感觉纤维一样。

所以一般说的植物性神经,主要是指支配内脏运动的传出神经。

植物性神经的功能比较复杂,主要是控制心跳、呼吸、平滑肌器官的扩张与收缩以及调节腺体分泌,从而维持身体内的一切生理变化的均衡。

2.1.2.2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两部分。

脑在颅腔内,脊髓位于脊椎管内。

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

人脑重量占全部中枢神经系统的98%。

人脑可以分为脑干、间脑、小脑。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中脑。

脑干上承大脑半球,下连脊髓,经由脊髓而传至脑的神经冲动,呈交叉方式进行:

来自脊髓右边的神经冲动先传至脑干左边部分,然后再传入大脑;而来自脊髓左边的神经冲动则传至脑干右边,后送入大脑。

此现象至今仍是一个谜。

脑干的功能在于维持个体生命,如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的生理过程均与脑干功能有关。

间脑包括丘脑和丘脑下部,其中丘脑是躯体感觉的皮层下最高中枢,躯体的传导束(由神经元轴突集合形成的纤维束将脊髓各段的传入冲动向上传导至脑或将脑部发出的传出冲动向下传到脊髓各段,故将其称为传导束)除嗅觉外,都要经过丘脑。

丘脑的外侧膝状核是视觉皮层下最高中枢,内侧膝状核是听觉的皮层下最高中枢。

下丘脑是调节植物性神经的主要皮层下中枢,对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有重要意义。

同时丘脑下部还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反应、血压、体温、食欲、机体水代谢等等。

小脑有左右两半,其功能在于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协调肌肉运动,使个体顺利完成随意运动。

小脑受到损伤的人,在行为上往往会表现出:

雄鸡步态或走路醉态,肌肉收缩的强度和运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不相称,抓东西时过度伸张,指鼻试验不成功,说话不连贯等。

这些在生理学上统称为共济运动失调。

此外,在大脑内侧的深处边缘,有一些结构组成了一个功能系统,叫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的位置并不十分确定,一般学者认为,这些结构包括扣带回、海马沟及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下部、中脑内侧等部分。

边缘系统主要与嗅觉、内脏、植物性神经、内分泌、性、学习、记忆及情绪等活动有关。

脊髓位于脊椎骨连接成的脊柱管内。

它具有两种传导功能:

一是提供躯体与脑部之间的神经双向传导通路。

脊髓是连接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躯干和四肢接受刺激,引起感觉神经兴奋,产生神经冲动后,先传至脊髓,尔后由脊髓的联络神经元传至大脑,最后由大脑传回,再经由脊髓由运动神经传至肌肉或腺体,最终表现出反应。

一是作为脊髓反射的反射中枢。

脊髓也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

2.1.3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这也是心理现象的基本产生方式。

2.1.3.1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是指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

如:

远处传来沙沙声,无论是动物还是人听到声音后,立即会不断地转头或竖耳对着声源进行探究,若确认是危险的信号,就会拔腿逃跑,并不断地调节跑速或走向。

再如,上街时,如遇红灯亮时,行人、车辆立即停止前进,这些都是反射活动。

有机体对外部影响作出反应,大体上经历如下神经通路:

①有关的感受器(如视网膜、内耳柯蒂氏器等)接受(如光波/声波等);②由连接这些感官的传入神经视神经或听神经等的末梢接受上述刺激,并将它转化为神经冲动并向中枢传导;③这些冲动经低级中枢(脊髓、脑——包括延髓、脑桥、中脑或间脑)分别达到高级中枢——大脑,引起大脑有关区域(如枕叶或颞叶等)神经元的兴奋,于是就产生特定刺激的感觉(如视觉或听觉等)。

通路的以上三个部分由于起着对外界事物特性的初步分析作用,所以也叫做“分析器”。

大脑皮质不仅是产生各种感觉的分析终端,而且也是集拢各种感觉住处,通过脑神经细胞建立联系的活动进行加工的综合器。

正是由于大脑皮质具有分析与综合(整合)的功能,所以就能对事物的作用产生知觉、联想、估价以及发出行为的指令;④这种行为信息依然以神经冲动的方式依次由传出神经传递到有关的效应器官(如手足的肌肉、肌腿组织等);⑤效应器官作出特定的行为反应。

从有机体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通常被称为反射活动。

上述的五个环节组成的反射的通路,即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或神经结构(生理结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活动总是通过反射弧多次往返传递神经来实现的。

也就是说效应过程并非反射活动的简单终结。

效应过程的结果及活动,同时也构成一种对有机体的刺激物。

这种效应过程的传入神经冲动叫返回传入或反馈,这是有机体行为中普遍存在的事实。

反馈,制约并调节整个反射活动,使人的行为活动更加精确完善。

反馈联系也是反射弧的一个环节。

见图2-2。

反射中枢

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感受器效应器

刺激反应

反馈联系

图2—2反射神经通路模拟图

反射的简单、复杂就在于中枢神经系统部分。

2.1.3.2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高级动物与人的行为是由许多反射组成的。

按照巴甫洛夫的学说,反射分为:

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亦称种族反射,人与动物出生后不需要学习就具有对某些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如食物入口会引起唾液分泌(或吸吮),强光刺眼令引起瞳孔收缩(或合眼),针刺肢体会引起躲闪。

这些刺激引起的反应是刻板的无条件反射(其刺激为无条件刺激),也称本能反射。

它是靠低级中枢中由种系发展而形成并遗留下来的固定神经联系来实现的。

这类反射不多,都具有保存生命的意义。

最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

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性反射等。

这些都是维持有机体的生存,排除危险,避免伤害,延续后代所必需的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也叫获得的反射或个体反射。

人与高等动物要适应复杂而多变的环境,就必须对具有生命意义的远隔性刺激(如食物的外部特征或伤害物的邻近标志等)及适于反应的条件有所辩认预感,而后做出更合理的应答。

这种依据事物信号进行的应变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

比如吃过梅子的人一见到它的外形,就会有“望梅止渴”的反应,如果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