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0828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ocx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ocx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文献综述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合理、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今后几年内仍将继续增多,农民充分就业的压力还将增大。

因此,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继续做好甘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

本文从甘肃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和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转移农村劳动力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

(一)占俊英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总体素质低下,素质低下对其转移会产生以下消极影响。

1.劳动者把本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时间用在生产上,人为地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激化了供需矛盾。

2.未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劳动者,其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较差,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淡薄。

通常只能从事一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的工作,很难开拓新的就业渠道。

3.劳动力素质低

力产生的原因。

1.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方面由于新兴的产业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而农民大多素质较低,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用人需求,造成劳动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传统农业及农产品工业由于资本存量的调整,劳动需求逐步下降,致使一部分人无事可干,从而导致农业中岗位空缺和失业并存,农村失业人员增多。

2. 农业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影响。

土地收益力下降是导致农民失业的直接原因。

3. 农村耕地的渐进性缺失。

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缺乏的国家,耕地面积尤其较少。

4.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一)  李光亚,申春阳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充分就业的内部载体。

①要以结构调整为契机,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

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就业途径。

2.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扩大农民就业机会。

3.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必要的条件。

 4.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①重点搞好市场建设,包括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资金市场建设,为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②把交通、通讯、保险、农村金融、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行业作为发展重点,作为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三是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以休闲、观光、度假为内容,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以促进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容量。

5.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拓展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外部空间。

6.加强农村教育和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其转移的竞争力。

7.加强各级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和调控。

①要把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任务目标,落实相关政策措施;②要研究修订有关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土地、信贷、税收优惠及产业、户籍、就业等政策;③要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④是要加强指导和服务。

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拟定农村劳动力开发规划和劳务输出计划,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一项“亮点”产业抓紧抓好,继续推进劳务输出;⑤是加强劳动力信息服务工作,尽快建立有劳动力供求信息的预测预报体系.[7]

(二)政府加强市场管理和引导1.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网络中介机构,真实反映城乡劳动力供求信息,协调劳动力的供求状况,避免盲目流动,保证用工安全。

2、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扶持中小企业。

 3.提高农民文化、劳动技能、法律知识水平,提高农民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城市的需求。

    4.打破二元结构,强化公民概念,废除歧视性政策,以农补工。

    5、探索规模农业的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

[4]

(三)张黎明认:

1.国家应该尽快出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划和方案,国家必须狠下决心给他们寻找可行的出路。

2.把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举措,现在一味地谴责城乡二元结构的不道德已经于事无补,不如促使政府顺应时代的潮流,以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来有力地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真正转移。

3.农村基层政府要把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基层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把从事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的渠道。

应该继续加强小城镇建设,重点要放在如何发展小城镇的二三产业上,只有把以小城镇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发展起来,才能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二次就业的机会,减轻现有土地的压力。

 4.只有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命运,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真正转移出去,归根结底取决于农民是否有较高的素质。

素质的核心是文化程度,而目前农民受教育情况是国民中最差,要把农。

[6]

(四)夏鸣,魏一.认为首先应该废止阻碍农村劳动力自由配置的制度壁垒,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其次建立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再次建立起进城务工人员的保障体系。

[7]

(五)郭晓伟认为政府应该指导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8]

(六)张红宇,欧阳海洪,江文胜认为首先应该自上而下成立劳务开发机构,为促进劳务输出和有序流动提供保障,其次是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搭建转移就业平台,逐步形成定向输出的稳定机制,再次,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供准确即时的就业信息,最后就是建立法律援助体系,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法规意识,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9]

 

参考文献:

1.占俊英.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中国经济时报>>2003-10-10

2.张黎明.积极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经济》

3.张红平.永定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考与对策.《农业经济》

4.李光亚申春阳.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改革与理论(郑州)》.2003.11(32—34)

5.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向问题及对策.《农村经济》

6.樊天霞花锦湖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另一重要途径——产业集群经济模式   2004-5-3

7.夏鸣,魏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解决思路.《中国农业》

8.郭晓伟.撤县改区后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凸现及其解决途径.《中国农业》

9.张红宇,欧阳海洪,江文胜.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作为战略性产业来抓.<<农村经济>>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议

内容摘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合理、有效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素质低、转移力度不够,因此作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本文从甘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转移

Questionandcountermeasureintheruraltransfer

ofsurpluslaborofGansu

Abstract:

The16thnationalcongressofcommunistpartyofchinaputforwardthedevelopmentsmiddle-classfamilytostrugglethetargetsociallycompletely,pointoutthesocialpointinmiddle-classfamilyindevelopmentscompletelywithalittlebitdifficultallinthevillage,reasonablyandavailablytransferthevillagesurpluslaborforceisanoneofthevalidpathstoincreasethefarmerincome.Myprovincevillagesurpluslaborforcequantityisbig,thecharacterislow,thedintdegreesthattransferarenotenough.Therefore,makethesurpluslaborforcetransferistoincreasemyprovincefarmer’sincome,quickeneconomicdevelopmentinvillage,completelysocialkeyinmiddle-classfamilyindevelopments.Thistextcommenceswiththeproblemthattransfertheinsideseenfromthepresentconditionofmyprovincevillagesurpluslaborforce,putforwardtheunderstandingthebasiccountermeasureofthevillagesurpluslaborforcewithsuggest.

Keywords:

SurplusRuralLaborTransfer

1.甘肃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

1.1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

甘肃省是一个农业大省,2002年农村人口达2592.58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达1166.37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达300多万,占劳动力资源人口的30%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

1.2甘肃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低

文化程度是决定农民素质高低的主要因素,从2002年的统计数据来看:

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劳动力人数的27.76%,小学文化程度占劳动力人数的41.25%,初中文化程度占劳动力人数的29.9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08%.在农业剩余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仅占7.2%。

2.甘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农村劳务开发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当地为主,输出劳务出现徘徊。

其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85%属于自发输出或靠亲带亲、邻串邻,处于无序状态。

再次,劳务输出的从业领域仍然较窄且层次较低,200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转向建筑业的人数为48.36万人占转移人数的37.95%餐饮业人数为24.93万人,占转移人数的19.56%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通讯业为21.13万人,占转移人数的16.59%,工业人数为33.01万人,占转移人数的25.90%,主要从事简单粗放的工作,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农村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中介组织不发达

目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虽然规模有了较大突破,但其中真正是通过政府及中介组织实现转移的比重较小。

这主要是由于目前部分地方政府的工作权限还仅限于在国家政策的上传下达上。

而在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就业信息方面做的较少。

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劳务市场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缺乏有效的跟踪服务;部分地方劳务市场管理部门对中介机构缺乏严格的审批、监督机制,使得一些专门骗取求聘者钱财的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就导致一些地方的农民对依靠政府及中介服务机构寻求就业的信心不足,使自发外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盲流”。

加之当前外出务工农民的法制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弱,一些农民外出后受欺诈现象时有发生,这使得自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成了农民外出后非常担心的问题,甚至有的农民宁愿呆在家中种田,也不愿出去冒险。

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政府中介组织功能乏力与转移规模愈来愈庞大的不协调使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制约,已成为今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解决的又一难题。

2.2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较低

文化程度是反映劳动里素质的一个主要方面,在甘肃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中初中以下的占88.39%,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占11.61%,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仅占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的7.20%,劳动力素质低下对其转移会产生以下消极影响。

2.2.1劳动者把本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时间用在生产上,人为地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激化了供需矛盾。

2.2.2未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劳动者,其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较差,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淡薄。

通常只能从事一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的工作,很难开拓新的就业渠道。

2.2.3劳动力素质低下,必然使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的转移缺乏稳定性。

从而出现转移中的“回流”现象。

2.3向非农人口转移力度不大,城镇化率不高

城镇化的本质是指社会生产力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在经济结构、人口居住、人口素质等方面,由传统农村文明转变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自然历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生活方式向多元化、社会化发展。

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无一不是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促进城市化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实现的,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城市化和大多数人从事第三产业。

200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省的城市化率为25.9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14个百分点,城市化率不高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严重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造成了经济发展失衡,引起一系列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

2.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政策不完善

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限制,大中城市对农民进城,在户籍、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许多歧视性政策,增加了劳动力转移成本和求职风险。

虽然政府已经取消了许多不公平的政策,但社会对农民工的不公平待遇还没有完全的消除,例如,由于户口问题,其子女不能到务工地的学校上学.尽管一些地方允许农民工子女借读,但费用高昂,农民工负担不起.其次,福利待遇差,同城市工人相比,在工资,保险,奖金医疗方面的待遇普遍差,一些农民工连起码的劳动保障都没有。

3.甘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与意见

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全面开拓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不断提高农村劳务输出总量,促进我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1加强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和调控

一是要把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纳入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任务目标,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府和各级部门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问题列入中长期发展计划,做到有组织、有铁序;要积极组织劳务输出,逐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国外转移的步伐;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把农民由身份转变为职业,对城乡居民实现一体化管理,消除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歧视和价格歧视,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市场准入门槛”。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跨区域转移创造外部条件。

二是要研究修订有关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土地、信贷、税收优惠及产业、户籍、就业等政策;三是要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切实保护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劳动力转移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

把进城的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当农民工受到身心伤害时,能够得到实际的补偿。

劳动之后能够得到劳动报酬。

四是要加强指导和服务。

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拟定农村劳动力开发规划和劳务输出计划,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一项“亮点”产业抓紧抓好,继续推进劳务输出;五是加强劳动力信息服务工作,尽快建立有劳动力供求信息的预测预报体系,特别是那些有可能形成劳动力注入热点的地区,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准确地发布用工信息,避免劳动力的盲目流动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网络中介机构,真实反映城乡劳动力供求信息,协调劳动力的供求状况,避免盲目流动,保证用工安全。

 

3.2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真正转移出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关键。

目前农村学龄儿童受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本身薄弱,另一方面也因为上学的费用较高,让许多收入微薄的农民家庭无力负担,结果造成儿童辍学或受教育不充分。

另外,从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来看,九年义务教育只是基础学科的教育,对于很现实的农民就业来说没有直接的作用,要在非农产业就业还需参加实用技术的培训。

在城市就业岗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初中以下的学历几乎没有实际意义,必须有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以上的学历,农村青年才有可能在城市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

要改变这种局面,最重要的是降低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成本。

粗略估计一下,在我省贫困地区供一个孩子上三年高中,直接费用至少在3000元以上,加上间接费用就更多了;而高中毕业后上四年大学的费用至少要5万元,这对于那些从事传统农业、收入甚少的农民,实在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农民,几乎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哪里会有一大笔让孩子上高中、上大学的钱呢?

估计这种尴尬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改观。

无论有没有钱享受充分的教育,农民受教育的权利都不应该被剥夺。

要大面积地提高农民的素质,除了让他们受到足够的教育没有别的路可走。

政府应该认真审视目前农村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首先应该考虑如何使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等,紧贴农村新增劳动力就业的现实,更重要的是应该采取措施大幅度地降低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成本,至少应该把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减下来。

应该把目前由乡村自筹经费办学的体制改为由国家办学,让农民在受教育的问题上和城市人享受同等的待遇。

只有彻底解决农民受教育的问题,农民的素质远才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才会加快,才能缩短解决“三农”问题的期限。

3.3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甘肃省城镇化率为25.9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快城市化建设 ,因此,要推动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化。

也只有不断地提高城市化水平,才能大量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说这是在农业之外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目前就业总局势趋紧,特别是农业就业局势更为严重的情况下,相对来说城市第三产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因而政府应该通过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样才能更多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目前,甘肃省的城市数量还比较少,整体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十分有限。

只有数量相对较多的小城市充分地发展起来,才能更多更快更好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3.4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

在目前情况下,农民进入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会很少,而国有企业现在已经为大量冗员和下岗职工所困扰,绝没有能力为数量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工作岗位。

相反,中小企业和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对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却具有明显优势,它们一般技术起点低、投资少、易于创办并且经营形式灵活,就业门槛低,对低文化技术水平的劳动力的就业限制比较少,又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劳动力容量很大。

3.5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广大农户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将农业再生产过程连结为一个完整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通过把一个农产品升格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列,从而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途径,促使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农村内部就业。

同时,通过农业产业化使生产要素组合得到优化,可以尽快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我省应本着先易后难、重点推进、由点到面、逐步实施的原则,以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我省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同时,要继续搞好农产品深度开发和多层次增值,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参考文献:

1.占俊英.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中国经济时报>>2003-10-10

2.张黎明.积极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经济》

3.张红平.永定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考与对策《农业经济》

4.李光亚申春阳.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改革与理论(郑州)》.2003.11(32—34)

5.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向问题及对策《农业经济》

6.樊天霞花锦湖.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另一重要途径——产业集群经济模式   2004-5-3

7.夏鸣,魏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解决思路.《中国农业》

8.郭晓伟.撤县改区后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凸现及其解决途径.《中国农业》

9.张红宇,欧阳海洪,江文胜.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作为战略性产业来抓.《农业经济》

 

外文原文

SteppinguptheTransferofSurplusRuralLabor

ThewesternregionofChinashouldacceleratethemovementofitssurplusrurallabor,toincreasetheincomeofruralresidentsanddeveloptheruraleconomy,MemberLiGuozhangoftheChinesePeople’sPoliticalConsultativeConference(CPPCC)suggestedattheNinthCPPCCsessionheldinBeijinginMarch.In1999,theannualaverageincomeofruralresidentswas1,610Yuan,only72.9percentofthecountry’saverageforfarmers.SomeprovincesinWesternChina,suchasGansu,sawevenlowerincomes.

Theslowtransferofsurpluslaborfromthecountrysidetothenon-agriculturalsectorcontributedtothesluggishincrease.FarmersineasternChinanethigherincomesthantheirwesterncounterpartsthankstothechannelingofsurplusrurallaborintosecondaryandtertiaryindustries.

TohelpwesternChinesefarmerssolvethisproblem,LiGuozhangurgedtheChinesegovernmenttoputthemovementofsurplusrurallaboronthetopofitsagenda,andworkourspecificpoliciesandplansforthesmoothtransferofthislaborforce.Theruraleconomicsystemshouldbereformed,andthelocalgovernmentalfunctionsshouldb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