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0800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0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必修2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必修2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必修2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必修2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2期末复习.docx

《必修2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期末复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2期末复习.docx

必修2期末复习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图1示意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回答1、2题。

图1

1.图1中A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A.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下列既属于B类国家,人口再生产又进入“现代型”阶段的是

A.尼日利亚B.德国C.韩国D.印度

3.近年来,西方国家出现了大城市的人口不断向周边小城镇迁移的现象,不属于其成因的是

A.现代交通条件的改善B.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渐趋完善

C.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D.大城市经济发展极其缓慢

4.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科技水平

B.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资源总量

C.衡量环境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主要指标都是人口数量,所以说这两个概念是一致的

D.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所以地球环境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也是定值

5.人口迁移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中国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社会文化因素

B.图瓦卢举国搬迁新西兰——生态环境因素

C.美国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迁移——政治因素

D.伊拉克难民逃离家园——经济因素

6.关于不同地域文化对其人口发展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A.欧美都市文化——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老龄化

B.青藏牧区文化——人口集中于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深圳新移民城市文化——青年婚龄较早且子女数较多,人口流动量大

D.四川传统农耕文化——2000年龙年人口出生率较高,人口大量迁出

《北京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提到:

200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9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3万人,增长2.5%;全市人口出生率为0.61%,死亡率0.54%,自然增长率0.07%;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88万人,占总人口的12.6%。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提出:

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要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为450万人左右。

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北京市近年来人口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全国居较高水平

B.北京市近年来人口机械增长大于人口自然增长

C.北京还未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

D.北京市2004年统计的1492.7万人包括所有的流动人口

8.要实现北京市2020年人口总体规划目标的压力来自于

A.地区经济差距和城乡差距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

B.北京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C.每年不断增加的国际国内旅游人群

D.气候适宜,污染少,吸引大批退休人员

9.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

10.2006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出生率为5.34‰,死亡率为5.28‰。

其人口增长模式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11.1949~1997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变化不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近60%,但年产粮食总量增长了3倍多,这说明环境承载力

A.与消费水平无关B.可以无限提高C.与科技水平相D.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上海市1993年以来出生率在6‰以下,死

亡率在8‰以下

图2

图9是1993~2003年来上海

市人口总数与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

12~14题。

12.上海市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高低”模式

B.“三低”模式

C.高增长模式

D.增长下降模式

14.近年来,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人口总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高B.死亡率低

C.人口迁移D.经济发达

15.导致上海市人口总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文化因素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D.经济因素

16.人口合理容量

A.是持续供养的最佳人口数量B.与环境承载力相同

C.是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D.大于环境承载力

17.近年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18.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在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被称为

A.环境承载力B.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D.地球环境容量

图5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

读图完成19-21题。

19.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

长率高的国家是

A.甲B.乙

C.丙D.丁

20.丙国可能是

A.肯尼亚B.印度

C.英国D.尼日利亚

21.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状况B.生活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D.文化水平

二、综合题

1.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9)”,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阶段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3)a、d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为和,对比二者人口再生产特征的异同;

(4)图中人口迅速增长的现象出现在_____阶段(填字母),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5)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

(6)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和的基本国策,才能促进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上海统计网报道:

2008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1888.46万人,比上年增加30.38万人,增长1.6%;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第16年负增长;2008年,全市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7.73‰;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户籍总人口比重从20.8%上升至21.6%。

(1)根据材料计算2008年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现阶段上海人口增长模式处在(选择填空)。

这种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原始低增长阶段B.高增长阶段C.增长下降阶段D.低增长阶段

(2)读图19可知,2008年上海市人口增长主要由引起的,其主要原因是

因素影响。

 

图19

(3)上海市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对城市带来哪些影响?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是

A.历史背景B.地租的高低

C.人们收入的多少D.社会知名度

2.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

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

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C.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

图5示意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据图回答3、4题。

图5

 

3.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4.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大幅度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5.城市化可能对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是

A.住房紧张B.环境污染C.入学困难D.交通拥挤

6.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A.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区多建有现代化高楼大厦

B.上海城市建设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山水城市”

C.华盛顿将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D.在城市发展历史较短的美国、法国,大城市的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

7.读“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图”(图1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12

A.直线a、b、c分别表示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租金变化

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的位置分别在O—C、C—E、E—F的范围内

C.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用地,与其他功能区并无明确边界

D.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距离,另外还有交通便捷程度

8.读“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图1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13

A.城市等级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的

B.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

C.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D.在城市化过程曲线中,我国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

9.我国西北重镇兰州,因地处黄河谷地中,南北有山地限制,城市形态及铁路分布呈东西带状分布,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图14

A.交通运输的需要B.地形和河流的分布C.政治和经济的发展D.矿产资源的分布

10.房屋建筑功能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北京民居—四合院—挡风保暖

B.江南水乡—屋脊高—容易排水

C.南方民居—墙体严实厚重—避风防潮

D.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降水稀少

11.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

A.绿地面积B.饮食习惯C.服装服饰D.建筑风格

12.有关目前世界城市化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13.在大城市提倡的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城市的噪音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14.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是区域中的

A.交通运输中心B.商业服务中心C.经济增长中心D.行政管理中心

15.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其主要原因是我国

A.人口的素质还不够高B.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

C.城市建设的经验还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16.从城市等级上可以看出服务范围不同的一组是

A.珠海、深圳B.重庆、天津C.长春、哈尔滨D.北京、厦门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甲乙两城市因交通拥挤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读图5“2005年甲、乙两城市交通状况及污染统计数据”及资料,回答17—18题。

图5

16.关于甲、乙两城市的交通和污染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城市的机动车总量比乙城市少

B.甲城市的道路网密度比乙城市大

C.甲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比乙城市严重

D.甲城市的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比乙城市严重

17.下列措施中,不能够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和污染的是

A.发展轨道交通B.减少道路网密度

C.增加道路两旁的绿地面积D.机动车分单、双号出行

18.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

A.农业人口比重下降B.失业率增加C.环境污染日益加重D.经济发展趋缓

图8为“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对住宅空间分布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由市中心向外,轨道交通

A.对住宅分布的影响力逐渐减小

B.对住宅影响的辐射范围变大

C.不利于市中心人口的疏散

D.车站附近住宅开发密度较低

20.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耕地面积B.增加就业机会

C.降低环境污染D.改善交通拥挤

21.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    C.②和③     D.③和④ 

 二、综合题

1.图10示意我国华北地区某中等城市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图10

(1)甲图中a—e表示小麦种植业、花卉与乳牛业、工业、商业、住宅用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的情况,请将字母填入表中。

(6分)

用地类型

小麦种植业

花卉与乳牛业

工业

商业

住宅用地

字母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

(2)综合考虑地租、环保等因素,化工厂应选择在乙图1、2、3、4四处中的处,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5分)

①;

②;

③;

2.图是我国某海滨小城的城区布局图,运用区位原理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1)①~⑦中哪个区域适宜发展成中心商业区,为什么?

(3分)

 

(2)除中心商业区外,①~⑦中哪个区域的房价最低和最高,为什么?

(7分)

 

(3)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市政府计划将X区发展成新工业区。

假若你是政府人员如何运用区位原理说服厂家从工业区迁往X区?

(3分)

 

(4)假若你是厂商,不想搬迁,你用什么理由向政府游说?

(2分)

3.读图“2005年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污染统计数据”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甲乙两城市因交通拥挤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甲城市地面公交运力不足,出租车和私家车数量猛增;乙城市加强地面公交和地铁的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比重大于甲城市,但是存在着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线路重复的现象。

(1)在公交、地铁、小轿车等各种城市交通方式中,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是。

(2)图6中反映出交通拥挤状况城市更大,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状况

城市更严重,造成该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3)资料中反映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可能有。

(4)在城市公交中,积极发展轨道交通的目的是、。

(5)城市化的标志是。

 

第三章农业和工业地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成不变的B.自然因素变化较快

C.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慢D.各因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3.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有

①机械化水平高②水利工程量大③单产低,商品率低④农场经营⑤科技水平低

A.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⑤D.②⑤

4.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不同,说明

①原料对工业区位影响逐渐减弱②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③个人偏好对工业区位影响增强④工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逐渐增加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5.导致美国“硅谷”新厂外迁的原因是①本区环境污染严重 ②本区土地被占用殆尽 ③本区交通日益拥堵 ④本区劳力、土地、住房价格较高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6.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

影响因素主要是

A.政策B.市场C.交通D.技术

7.图为三家企业投资建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吸引它们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原料、市场、劳动力B.劳动力、市场、原料

C.劳动力、政策、原料D.市场、政策、交通

图为我国鄱阳湖地区某城市及周围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变化图,回答8-9

 

8,农业地域I的基本特点是

A.生产规模大B.机械化程度高C.单位面积产量高D.科技水平高

9,农业地域Ⅱ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科技C.劳动力D.气候

图为华北某小城镇略图。

回答10-11题

10.从循环经济角度考虑,最适宜在⑤地区布局的工厂是

图11

A.建筑材料厂B.化肥厂

C.冶炼厂D.电镀厂

11.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若该城镇规划一处新住宅区,较合理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某地区日用化工厂、电子厂、服装厂、手表厂等都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回答12-13题

12工厂布局在同一工业区的目的是

A.满足人们生活需求B.降低生产成本

C.接近消费市场D.扩大产品影响力

13.工业区的工厂集聚属于

A.工序上的工业联系B.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C.专业化的工业集聚D.市场共享的工业联系

读图6“工业生产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甲类工业生产成本比例最大的是

A.原料运费B.产品运费

C.科技投入D.工资投入

15.工业部门与乙类区位要求相符的是

A.印刷工业B.水产品加工业

C.航天工业D.电子装配工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迁入我国。

据此完成16-17题

16产业转移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B.汽车工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17.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污染严重B.我国工资水平C.我国服务业发达 D.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18.来,北京市场上出现了品种繁多的热带水果,这是因为

①北京自然条件的改变②北京市场需求的变化

③税收政策的变化④交通和冷藏条件的改变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②

图表示两种工业部门运输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情况。

读图回答19-20题

abcd

19.工业部门最适宜布局在图中的

A.a地B.b地C.c地D.d地

20.所示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啤酒厂B.普通服装厂C.精密仪表厂D.水果罐头厂

20.地理事物按因果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工业联系——工业地域——工业集聚——工业城市

B.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城市——工业联系

C.工业联系——工业城市——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D.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城市工业地域

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21-22题

 

2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导向型B.劳动力导向型C.原料导向型D.动力导向型

2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B.产品科技含量高

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2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D.中、西部地区

24意大利新工业区的主要特点是

A.电子工业企业为主B.中小型企业为主

C.企业集中分布在大城市D.产品面向国内市场

二、综合题

1.图示意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

A,B,C,D,E。

(2)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3)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字母)。

(4)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1分)

②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二年三熟;(1分)

③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种植茶树。

2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图中的a地区兴建了许多大规模农场,这里有利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有______。

(选择填空)A.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B.地形平坦,水源充足C.红壤深厚,有机质含量高D.机械化程度高

a地区农产品商品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c地区适宜布局_________农业生产。

(2)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b地区开垦荒地,同时建立了以保护______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这体现了______可持续发展是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d地区是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就重点建设的工业区。

这里大量工业企业集聚可以______。

(选择填空)

①提高生产成本②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③提高环境质量④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指出该工业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4)适合城市e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为______。

(选择填空)

A.采油输出B.采油输出和采油-炼油-化工相结合

C.采油-发电输出D.采油-炼油-汽车制造

3.图19为我国现代商品粮集中产区分布图,完成要求:

(10分)

 

图19

 

(1)A地区发展商品粮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是、。

(2)按农业地域类型分类,B地区主要是,其特点为()

A.单位面积产量低B.国营农场经营C.水利工程量大D.科技水平低

(3)C城市郊区发展了乳畜业,决定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4读图13和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资料:

山东省寿光市总面积2180平方千米,人口104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寿光市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蔬菜销往国内外市场。

寿光市采用了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技术,引进诸多国外蔬菜新品种,应用了大量生产新技术。

短短几年,蔬菜大棚面积发展到了70万亩,年产蔬菜30亿公斤。

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了一定影响。

(1)从纬度位置看寿光市地处五带中的

带;从海陆位置看寿光市位于

大陆。

该地属气候类型。

(2)分析图13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因素。

(答出三项即可)

(3)根据资料和图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因素。

(答出两项即可)

(4)分析所给信息,说出寿光市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出两项即可)

 

第四章交通运输及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图示意不同运输方式距离与运费的关系,图中的a、b、c分别代表水运、铁路与公路运输中的一种。

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上信息判断图例a所代表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水路运输D.无法判断

2.随着科技的发展,图中OA距离将发生变化,下列表述其变化及原因正确的是

A.OA距离将变大,其原因是汽车载重量增大和高速公路的发展

B.OA距离将变大,其原因是列车提速和铁路网日益稠密,增加了通过能力

C.OA距离将变小,其原因是水道不断被清淤,增大了通过能力

D.OA距离将变小,其原因是高速公路的发展,提高了汽车运行速度

3.图所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的发展B.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的发展

C.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的要求D.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读图,铁路a沿线经济发达,铁路b沿线经济欠发达,G湖农业发达,水灾频繁。

新建铁路c(E—H—J),全长300千米。

据此回答4—5题。

4.新建铁路c的社会经济影响有

①可将I地矿产运至D城发展大型冶金工业

②铁路a运量不变,铁路b运量增加

③J城和H城成为新的铁路枢纽

④可扩大F地土特产和I地矿产的外运量

⑤有利于G湖区的抗洪救灾和农业发展

A.①⑤B.②④C.②③D.④⑤

5.铁路c修通后,H城市的空间形态最有可能

A.沿东西方向扩展B.沿南北方向扩展

C.呈同心圆向外扩展D.没有变化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陆路交通完全中断,通过卫星航拍取得地面灾情信息,显得至关重要。

官兵被空运到灾区实施救援

6.资料中涉及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

A.交通运输、贸易B.交通运输、商业C.交通运输、通信D.通信、商业贸易

北京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共修建了六条环线。

每修一条新环线,都引发住宅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