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公务员地理常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0568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考公务员地理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考公务员地理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考公务员地理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考公务员地理常识.docx

《国考公务员地理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考公务员地理常识.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考公务员地理常识.docx

国考公务员地理常识

国考公务员地理常识

 

国考公务员地理常识

公务员仅指中央政府中非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事务官,不包括由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的内阁成员及各部政务次官、政治秘书等政务官。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国考公务员地理常识,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国考公务员地理常识11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2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4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5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6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7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8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9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10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1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1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画出合力13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14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5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6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17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8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大西洋)19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大陆)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20季风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21季风的典型分布地区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风)。

22锋面的分类与天气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气温、气压、天气。

23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冷锋)春季的沙尘暴24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

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逆时针。

25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

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顺时针。

26锋面气旋锋前锋后的天气情况。

冷气团一侧阴雨。

27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量。

28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9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30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一种)31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32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20-35°33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

30-40西岸34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季风。

40-60°大陆东岸。

35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终年盛行西风。

40-60°大陆西岸。

36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内陆37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

38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有较大的变率39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40气候资源与建筑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国考公务员地理常识21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温带、寒带2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热量为基础)。

3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分为基础)。

4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5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①开发自然资源②生产与消费产品③排放废弃物④改造陆地环境6陆地自然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7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和规律①总量有限②潜力无限③分布的规律性④组成的整体性8能源资源的分类常规能源、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核能)9陆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10能源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①柴草时代②煤炭时代③石油时代④新能源时代11地震的构造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12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13地震震级的大小三级以下为微震、五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每增一级能量增大30倍14火山的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15滑坡的成因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16泥石流的成因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沙、石块、砾石等。

17原发性地质灾害诱发其他灾害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

18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破坏植被诱发滑坡、泥石流等。

19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①建立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管理③实施预防措施④开展宣传教育20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21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22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农、林、牧、副、渔(混合农业)23农业按投入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24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25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热、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26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品基地)3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①培育良种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温室④修筑梯田⑤喷灌28市场、交通及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①供求关系②保鲜冷藏技术③区域专业化生产29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30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31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32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分析(潘帕斯)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33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34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35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36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实例分析(美国)①自然条件②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基础⑤科技37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38珠江三角洲的三基渔塘甘蔗、果树、桑蚕、鱼39混合农业的分布地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40混合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实例分析(澳大利亚)①生态农业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市场适应性好国考公务员地理常识31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反气旋型。

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

2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3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

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4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5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6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7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8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哥拉寒流。

9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高高低低规律判断寒暖流10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 ②海洋生物 ③污染 ④航海11海洋资源的分类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

12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化工;养殖、增殖;深海锰结核;潮汐和波浪发电。

13渔业资源的形成因素大陆架、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

14世界主要渔业国中国、日本。

15世界渔场分布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东南大西洋16海洋油、气开发利用地震波寻找。

海上钻井平台、装油站、海底管道。

17海洋空间利用的特点复杂性和特殊性(海洋气象多变、深海环境差、海水腐蚀性等)18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

19著名海峡马六甲、霍尔木兹、直布罗陀、英吉利、麦哲伦、白令、曼德等。

20著名运河和港口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鹿特丹21腹地港口的服务区域。

22海洋货物运输条件港口、集装箱船、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最佳航线服务。

23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荷兰、日本、澳门。

24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25海洋污染的产生原因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废弃物、冷却水、杀虫剂、石油渗漏)26海洋污染的危害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27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过度捕捞、自然环境变化。

28石油泄漏清污方法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29《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

领海宽度、国际海底资源。

30领海、专属经济区12海里,200海里。

31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32矿物的概念单质或天然化合物。

33岩石的概念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34矿产的概念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35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36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

37常见岩石玄武岩、花岗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板岩。

38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39地质作用的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40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