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docx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3版)电子教学文件
教案部分(55学时)
章节目录
教学目的及需掌握的程度(了解,明确,掌握,熟悉),重点、难点、使用图号及教学提示
计划学时数/次
绪论
第一节技术要求与机械图
第二节互换性、公差与高质量产品
第三节互换性生产的实现
第四节本课程的任务
教学目的:
明确本课程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互换性、公差、平均盈隙
使用图号:
图0—0~0—1
教学提示:
先放映齿轮液压泵三维动画幻灯片,再简要介绍齿轮液压泵装配图中各部分构件的连接形式
2
第一章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
第一节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公差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简介
第三节公差配合选择
教学目的:
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知识;熟悉公差带图绘制及尺寸偏差在图上的标注方法与查表
教学重点:
极限偏差、过盈与间隙、配合公差
教学难点:
尺寸公差带图的绘制
使用图号:
图1—1~图1—11
教学提示:
1.讲授尺寸公差带图的绘制时,先由图1—3分别引入尺寸公差带图的概念,再过渡到图1—4讲清楚使用尺寸公差带图的原因(公称尺寸与公差带不能按同一比例绘出)
2.讲授三类配合时,要让学生掌握能根据轴、孔尺寸公差带的相对位置,正确判断在同一公称尺寸下的不同配合性质(间隙、过盈、过渡)
教学目的:
熟悉国家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内容,掌握轴、孔极限偏差的计算、查表与公差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教学重点:
基准制、公差等级与标准公差、基本偏差概念、尺寸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教学难点:
基本偏差的确定、计算与查表
使用图号:
图1—12~图1—16
教学提示:
1.利用倒影关系,讲清楚图1—14孔、轴基本偏差系列的特点
2.一般公差即末注公差,只简单提一下,不专门讲授,布置学生自学了解
教学目的:
掌握基孔制与基轴制的选择方法;能采用类比法正确选择,熟悉各类配合特点并能参考资料选择配合
教学重点:
基准制、公差等级、各类配合特点
教学难点:
类比法选择配合
使用图号:
图1—17~图1—23
教学提示:
1.本堂课内容较多,讲课前,建议预先布置学生自学
2.本节“公差配合选择综合实例”只作简单介绍,可布置学生课后自学
2
2
2
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生产中常用的长度量具与量仪
教学目的:
建立测量与量值传递系统的概念;掌握量块的分级与分等;了解基本计量参数;熟悉生产中常用各种量具与量仪的结构原理与应用
教学重点:
各种量具量仪的结构原理与应用
教学难点:
莫尔条纹的特性
使用图号:
图2-1~图2-27
教学提示:
1.本堂课共分为四小节,采取集中形式,在讲练室或实验室内进行
2.因内容较多,教师课前应布置学生预习
3.前三小节主要采用多媒体进行讲授,最后一个小节结合实物(量具、量仪)讲授
4
第三节测量误差
第四节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教学目的:
建立测量误差概念;了解三类测量误差特点;熟悉随机误差分布规律与评定指标;掌握等精度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能正确选择计量器具
教学重点:
随机误差、安全裕度与验收极限
教学难点:
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与标准偏差、单次与多次测量
使用图号:
图2-28~图2-36
教学提示:
1.讲授标准偏差时,注意下面两个概念的处理:
①标准偏差不是具体的误差值,它是随机误差的统计平均值,是随机误差分散性的表征量,它能表征测量值或测量方法的精密程度
②单次与多次,单次测量不是指只测一次,因为对某一量只测一次其结果是不确定的,这里所说的单次测量是指用测量列中(n次测量)的某一次测量值作为表示值
2.本堂课可采用连堂讲课形式
3.因学生在高中数学中已学过概率的基础知识,考虑本堂课内容较多,可布置学生课前先阅读
4
第三章光滑极限量规
第一节光滑极限量规概述
第二节工作量规的设计
教学目的:
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检验原理;能正确设计工作量规
教学重点:
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标注量规工作尺寸的“入体原则”
教学难点:
量规公差的分布原理、标注量规工作尺寸的“入体原则”
使用图号:
图3—4~图3—11
教学提示:
1.应给学生强调在实际生产中使用量规如何体现“极限尺寸判断原则”
2.要指出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量规公差只能布置在工件最大与最小实体尺寸界限之内
3.简要说明检验人员与操作工人所使用的量规的区别
2
第四章几何公差及检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形状公差和形状误差检测
教学目的:
熟悉几何公差的各个项目符号、正确标注方法以及几何误差的检测原则;初步掌握直线度、平面度、圆度与圆柱度、线轮廓度与面轮廓度公差带的概念以及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和各种形状误差的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
几何公差标注的一般规定;直线度、平面度、圆度与圆柱度、线轮廓度与面轮廓度的公差带、标注与检测
教学难点:
最小条件与最小区域;测量直线度与平面度误差的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使用图号:
图4—1~图4—47
教学提示:
1.为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效果,本次课宜采用连堂课讲课安排
2.因内容较多,可布置学生课前先阅读;课堂讲授直线度、平面度、圆度与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时,重点讲清楚公差带、标注与检测,因直线度为常见,可重点讲作图法与计算法,平面度的旋转法可以不讲,布置学生自学
3.教材中的各项目的应用说明,仅供教师参考
4
第三节位置公差和位置误差的检测
教学目的:
初步掌握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同轴度(同心度)、对称度、位置度、径向、轴向及斜向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带的概念以及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与各种位置误差的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
各项目的公差带、标注及检测方法
教学难点:
公差带的给定方向、正确理论尺寸与正确理论角度的体现
使用图号:
图4—48~图4—84
教学提示:
1.为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效果,本次课宜采用连堂讲课方式
2.因本次课内容较多,可提出问题安排学生课前预习
3.讲授时,可以项目标准—公差带—检测为序进行讲授,便于巩固项目及公差带概念
4
第四节公差原则及其应用
第五节几何公差的选择
教学目的:
建立公差要求的基本概念;了解独立原则与包容要求的区别及如何标注;掌握最大实体要求的标注、解释与控制边界;了解最小实体要求的标注、解释与应用;了解可逆要求的含义及标注;初步掌握用类比法选择几何公差
教学重点:
独立原则、最大实体要求、包容要求
教学难点:
最大实体实效边界、控制边界
使用图号:
图4—85~图4—101
教学提示:
1.为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效果,本次课宜采用连堂课讲课形式
2.本次课由于内容较多,可提出问题安排学生课前预习
3.在讲授独立原则、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标注时,应紧紧抓住“控制边界”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4.用类比法选择几何公差,着重以教材中的两个实例加以说明
5.对“最小实体要求”与“可逆要求”因学时受限,可以不讲,而布置学生课后自学
4
第五章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第一节滚动轴承的公差
第二节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
教学目的:
了解滚动轴承内径、外径公差带的特点,能正确查表确定滚动轴承的配合,并能在图样上正确进行标注
教学重点:
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与在图样上的标注
教学难点:
定向负荷、旋转负荷、摆动负荷的判别
使用图号:
图5—1~图5—6
教学提示:
1.讲授时注意讲清楚轴承内圈公差带分布的特点
2.讲摆动负荷时,应用课件图5—5所显示的动画效果,有助于更直观地讲清概念
2
第六章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第一节概述
第三节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数值的选择
第四节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和代号及其标注
第五节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教学目的:
掌握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Ra与RZ的含义及数值的选择;熟悉表面粗糙度符号和代号在图样上的标注;了解比较法、干涉法、轮廓法各种量仪测量表面粗糙度
教学重点:
评定参数、表面粗糙度符号和代号的标注、光切法与轮廓法的测量
教学难点:
Ra与RZ的区别及应用
使用图号:
图6—1~图6—22
教学提示:
1.本次课宜采用连排讲课形式
2.本次课可在讲练室或实验室内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最后一节课时将学生进行分组,演示双管显微镜、干涉显微镜、表面粗糙度轮廓仪如何测量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以增强实感
4
第七章圆锥的公差配合与检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圆锥的公差与配合
第三节圆锥的检测
教学目的:
了解圆锥的几何参数;熟悉圆锥尺寸的标注;掌握圆锥公差标注方法(包容法与独立法)及公差值的确定;了解圆锥的两类配合(结构型与位移型)的特点与应用;了解圆锥的几种常用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
包容法与独立法标注圆锥公差;两类圆锥配合特点;使用圆锥量规与坐标法测量圆锥角度
教学难点:
圆锥公差的标注与公差带
使用图号:
图7—1~图7—18
教学提示:
1.本次课宜采用连排讲课形式
2.运用几何公差中的独立原则与包容要求,分析圆锥两种公差规定的特点
3.介绍在实际生产中圆锥过盈配合的特例(大锥度—不能自锁与小锥度—可以自锁)
4
第八章平键、花键联接的公差与检测
第一节平键联接的公差与检测
教学目的:
掌握平键联接公差的确定方法及如何标注、检测
教学重点:
键宽与键槽宽的公差带规定与标注;键槽对称度的检测方法
教学难点:
对称度的检测
使用图号:
图8—4~图8—7
教学提示:
利用课件插图让学生掌握键槽对称度的检测方法
1
第二节矩形花键联接的公差与检测
教学目的:
了解矩形花键联接的定心方式、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查表与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
矩形花键的尺寸公差带、花键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教学难点:
花键的综合测量
使用图号:
图8—1~图8—7
教学提示:
讲花键的综合测量时,应与公差原则中的控制边界内容结合起来
2
第九章普通螺纹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第三节机床丝杠、螺母公差简介
第四节螺纹的检测
教学目的:
建立螺纹互换性的概念;影响螺纹互换性的主要几何参数;熟悉普通螺纹公差带的规定;螺纹配合的选用及在图样上的标注;使用螺纹量规、三针法、工具显微镜检测螺纹
教学重点:
螺纹公差带、内外螺纹基本偏差;螺纹精度与标注;螺纹的综合检验与单项检验
教学难点:
作用中径与螺纹的综合检验所控制的边界
使用图号:
图9—1~图9—17
教学提示:
1.螺纹中径只作定性分析
2.教材中“机床丝杠、螺母公差简介”
如因课时较紧,可不作介绍,布置学生课后自学
3.本次课采用连排讲课形式,在讲练室内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束前可安排10~20分钟,给学生演示各种量具与量仪
4
第十章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单个齿轮同侧齿面的各项偏差的检测及分类
第三节齿轮副影响传动质量的偏差分析
第四节圆柱齿轮精度标准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
掌握单个齿轮同侧齿面的偏差:
单个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总偏差、径向综合总偏差与一齿径向综合偏差、切向综合总偏差与一齿切向综合偏差、齿圈径向跳动、齿廊偏差的含义及检测方法和对齿轮传动精度的影响
教学重点:
各项偏差对齿轮传动精度的影响及检测
教学难点:
各项偏差的区别;齿廊偏差与螺旋线偏差的理解;齿厚偏差与公法线的关系及确定
使用图号:
图10—1~图10—16
教学提示:
1.本次课采用连排讲课形式
2.建议可安排在讲练室内或实验室内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结合测量工具与仪器进行演示。
因齿轮各项参数比较难懂,不能采取讲完全部理论后再进行演示,应讲完一个参数或指标后立即演示所用的检测方法,这样有助于巩固所讲知识
教学目的:
掌握齿轮副影响传动质量的主要评定参数——接触班点、齿轮副中心距偏差、齿轮副轴线平行度偏差、齿轮副的侧隙及其评定
教学重点:
侧隙及其评定
教学难点:
侧隙的计算
使用图号:
图10—17~图10—19
教学提示:
1.应使学生了解为什么齿轮副影响传动质量可用齿厚偏差的大小来衡量
2.齿厚偏差与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关系和检测应作为重点介绍
教学目的:
掌握圆柱齿轮新国标精度等级的划分、齿轮偏差项目及公差值的查表;熟悉齿轮精度等级的选择与应用及检验项目的选择;了解齿坯精度与表面粗糙度的选择;通过实例掌握齿轮精度的查表验算与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齿轮精度的查表与计算
教学难点:
5级精度齿轮各项目允许值或极限偏差
值的计算公式的作用及理解
使用图号:
图10—20~图10—25
教学提示:
讲授时,通过所举的两个实例,应让学生掌握齿轮精度查表验算与计算的方法以及在图样上如何进行标注
4
2
2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一个框题《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一、说教材
1、说教材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一个框题。
通过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初步了解了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涵,本单元重在树立学生公平意识,培养学生正义感,所以这一单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的自然延伸和合理提升。
同时又上本册书的落脚点,从本课内容上看,它解决什么是公平\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为下一课怎么样维护公平奠定基础。
2、说教材内容:
本框题由“众说纷纭话公平”“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两目组成。
第一目主要说明了公平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公平的含义。
第二目主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3、说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能力目标:
对公平与不公平的现象能独立判断,能理解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能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概括地表达和说明什么是公平。
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
现象的理智感。
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做一个追求公平的现代人。
4、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
是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难点:
如何理解公平的相对性。
依据:
由于许多学生对公平及公平的重要性等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清晰的认识,不利于树立公平意识
二、说教法设想
1、说教学方法: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为树立学生的公平合作意识,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充满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并培养自学能力。
2、说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与情景及案例教学相结合,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学情
我在课前作了一个小的课前调查,让学生们写一写身边的公平与不公平,反映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1.学生对自己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所遇到过的不公平事情感受较深;2.学生对现实社会中的公平问题有所了解,但缺乏全面认识;3.学生对如何正确对待公平与不公平现象很模糊,甚至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
四、说学法指导: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教学应“授人以渔”,这堂课,我准备在指导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1、阅读讨论法:
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只有给予学生充裕的自由讨论时间,环环相扣,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这样课堂上才有可能出现激烈的争辩,引发精彩的奇思妙想
2、参与学习法: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制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维权,学会做人。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本课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程序,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法,小品展示法等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积极培养发散思维和积极探索、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有一群小朋友在外面玩 而那个地方有两条铁轨,一条还在使用, 一条已经停用,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在停用的铁轨上玩,其它的小朋友全都在仍在使用的铁轨上玩,很不巧,火车来了(而且理所当然的往上面有很多小孩的,仍在使用的铁轨上行驶),而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因此你能让火车转往停用的铁轨,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救了大多数的小朋友; 但是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的小朋友将被牺牲,你会怎么办?
2、情境展示:
(一)众说纷纭话公平:
请你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你认为什么是公平?
采用分组讨论法:
针对什么是公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如做好笔录,汇兑小组成员意见,组织发言等,促进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讨论的过程中,主要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老师要做的重点是点拨,并对学生结论的错误及时纠正,对一些富有创新的结论,进行鼓励、表扬,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并久而久之,培养学生规范文字表达的能力。
(二)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这一目是本课的重点
(1)先让学生说说发生在你身边的公平或不公平的事,这是加强对不公平的情感体验,以及这种情绪的影响,如影响家庭和睦、同学团结、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公平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书中《推销员跳槽》一例,设置三个关口:
A、最初员工为什么想跳槽?
(分配方式不当,多干不多拿)B、公司已经制定了比较公平的分配制度。
员工为什么还提出辞职?
为什么会乱了套?
C、要是你是公司领导人,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
由学生身边的事情拓展到公司的前景。
再到社会的发展,由具体到抽象,从而水到渠成地“亮剑”,亮公平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这里我在重视教材中的疑问的同时,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深刻理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3)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每位同学也都是社会的一员,那么为了构建公平和谐的社会你能做什么呢?
(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从我做起,尽我所能,在学习生活中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增强积极维护公平的意识,做一个追求公平正义的现代人。
思想品德课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教育,让学生恪守《八荣八耻》准则,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同了建设公平社会自己也有责任,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这既是本节课的落脚点,又为下节课学习如何维护公正做了铺垫。
此环节用15—20分钟。
3、情境体验: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时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训练,力争突出本框的重点、难点,目的是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达到本课学习目标。
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此环节用12—15分钟。
4、情境延伸(作业):
以公平为话题,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六、说板书设计: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一、众说纷纭话公平
1、对公平的不同理解
2、人们心目中的公平
二、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1、失去公平的后果
1、公平的重要性
这样的板书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又能画龙点睛。
总之,根据新课标要求,知识跨度和学生认知水平,在对教材内容处理时有增有减,并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