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学案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9431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学案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学案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学案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学案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学案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学案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学案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学案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学案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学案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

[课标要求]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第1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目标导航] 1.了解德日法西斯国家的建立。

2.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3.理解慕尼黑阴谋的实质(难点)。

4.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重点)。

一、德日法西斯的建立

1.德国

(1)背景

①在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德国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②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充分利用当时的民族复仇情绪和人们对现实状况的不满,赢得了德国各个阶层的大力支持,并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2)建立:

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政府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

(3)统治措施

①政治上,通过制造“国会纵火案”大肆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解散资产阶级政党,使纳粹党成为德国唯一的政党;1934年,希特勒出任国家元首和总理,正式确立了独裁统治。

②经济上,大力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把国民经济迅速转入军事化轨道,准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③军事上,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一支包括党卫军在内的庞大军队。

(4)影响:

欧洲战争策源地逐步形成。

2.日本

(1)背景

①1929年的经济危机使日本的经济雪上加霜,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②以军部为代表的日本法西斯势力逐渐猖獗,他们要求在天皇制下建立法西斯政权,实行对外侵略扩张。

(2)过程

①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进一步霸占了整个中国东北。

②1936年,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二二六兵变,最终确立了法西斯在军部的统治地位。

③此后,日本加紧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步伐,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明确指出日本的战略目标是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提出了南北并进的方针。

与此同时,日本在中国不断扩大侵略。

(3)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逐步形成。

[易错提醒]

大危机下出现了两种摆脱危机的办法:

一种是建立法西斯专政,通过对内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来摆脱危机,如德日;另一种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利用经济手段来摆脱经济危机,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思维点拨]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是建立一党专政,主要表现为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获胜并实行一党专政,其取得政权是合法途径,而日本法西斯势力则是通过武装暴动取得政权的。

2.德日两国由于封建社会经历的时间较长,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资产阶级民主意识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缺乏或不健全,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倾向严重,这是导致德日两国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主要原因。

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

1.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背景: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意大利遭受沉重打击,墨索里尼企图从战争中寻找出路。

(2)经过:

1935年10月,意大利军队侵入埃塞俄比亚,英、法、美等国对意大利没有进行实质性制裁,埃塞俄比亚很快被吞并。

2.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1)背景:

1936年,佛朗哥领导叛军发动武装叛乱,企图推翻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

西班牙内战爆发。

(2)表现:

德意进行联合武装干涉,支持佛朗哥叛军在西班牙建立法西斯政权;西方国家的政策:

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宣布实行“中立”政策。

(3)结果:

西班牙反法西斯力量遭受打击,德意支持的法西斯势力气焰嚣张。

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侵华概况

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一步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

②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展开。

③随着侵略战争的扩大,日军很快占领了南京、武汉、广州等重要城市。

④1938年底,中国战场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2)滔天罪行

①在南京沦陷后,日军制造了大屠杀,中国遇难者总数达30万人以上。

②七三一等日军部队在中国实施了极其残忍的人体细菌实验、细菌战和化学战。

③日军在华北游击区实行了大规模的“三光”政策,其野蛮和残暴程度,使其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抹杀的污迹。

[思维点拨]

1.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是非洲地区开始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西斯对外扩张的直接目的是摆脱经济政治危机,转移国内矛盾;根本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3.中国抗日战争发展的阶段特点是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

是世界上开展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争。

4.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同盟是以维护自身的利益为转移的,是短暂的,矛盾与斗争是长久的。

[易错提醒]

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反法西斯战争,既是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也是有国际力量参与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教材互补]

军部是日本以军方为代表的政治势力,不受政府管辖,直属天皇,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大本营。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法西斯走上以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称霸世界道路的开端,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严重挑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岳麓版)

三、慕尼黑阴谋

1.背景

(1)希特勒加紧在欧洲扩张,首要目标是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2)1938年3月,希特勒武装吞并奥地利,对捷克斯洛伐克形成钳形包围态势。

(3)希特勒利用苏台德问题作为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突破口。

(4)英、法压迫捷克斯洛伐克接受希特勒的蛮横要求。

2.过程:

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3.影响

(1)英、法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取得与德、意侵略者的妥协,换来的只是英、法等大国的短暂和平。

(2)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史论要旨]

1.随着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和不断发生对外战争,标志着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形成。

2.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顶峰,英法等国企图通过牺牲小国利益,换取大国的短暂和平,却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知识图示

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史料一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史料二 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

只有本民族的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分职业如何,凡是具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

——纳粹党的早期纲领

史料三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1938年9月27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

[史料解读]

(1)说明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巨大破坏。

(2)说明德国纳粹党以对外扩张和极端民族主义为其纲领。

(3)说明英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为代价的绥靖政策来换取所谓的和平。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说明日本经济损失小,为什么仍对其经济造成巨大打击?

这次经济危机对德日各造成怎样的影响?

答案 原因:

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

对德国:

法西斯势力上台,对外侵略扩张,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对日本:

为摆脱危机,侵略中国,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2)根据史料二概括德国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和民族观点。

答案 对外扩张和极端民族主义。

(3)结合史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实质:

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影响:

纵容了法西斯侵略,增加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史论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尤其是德、日经济的发展使其打破原来体系束缚的欲望愈加强烈。

2.主要原因:

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夕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因孤立少援而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经济危机: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经济危机最终促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把世界人民拖入战争的深渊。

4.诱导因素:

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英、法、美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5.苏联的政策:

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给德国吃了一颗定心丸。

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导致祸水西指,也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学习思考]

1.提示 德、日两国的法西斯政权建立方式上的不同:

德国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则依靠现有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发动兵变实现法西斯化。

在政权特点上的不同:

德国法西斯首要的目标是其国内的革命力量,建立独裁政权后,才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则是为了适应对外扩张的需要,在战争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建立起的法西斯政权。

2.提示 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特别认真的审理,听取了大量证言,接受了大量书面文件。

南京大屠杀是在日军长官的纵容下,由日军实施的,除屠杀外还施行抢劫、放火等暴行,其残暴程度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

南京大屠杀持续六个星期之久,造成30多万人死亡。

因此,它是二战中日军暴行最突出的一件。

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与二战后美军扶植日本反共有关,导致日本反动的历史观没有得到清算。

3.提示 慕尼黑阴谋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是大国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一次交易,为德国扩大侵略战争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

二战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深刻的矛盾是二战爆发的历史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因此,英法的态度并不能决定二战的爆发与否。

[自我测评]

解答 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尤其严重,魏玛政府显得软弱无力,统治阶级越来越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政府。

希特勒和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形势,争取到了各个阶层的支持;用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这一论点,弥补了被《凡尔赛和约》极大损害的民族自尊,使本已存在的民族复仇情绪更加强烈,并赢得了德国军人、大垄断资本家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纳粹党一跃成为拥有近百万党员的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

希特勒上台后,政治上,通过制造“国会纵火案”大肆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解散资产阶级政党,使纳粹党成为德国唯一的政党。

1934年8月,希特勒自任国家元首和总理,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正式确立了独裁统治。

经济上,希特勒大力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把国民经济迅速转入军事化轨道,为对外发动侵略扩张战争进行充分的准备。

军事上,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了《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了一支包括党卫军在内的庞大军队。

就此,对世界和平和人类生存构成巨大威胁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严重,国内各种矛盾尖锐。

法西斯势力乘机发展,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进一步霸占了中国东北。

1932年五一五事件中,法西斯分子刺杀了内阁首相犬养毅,政党内阁制宣告结束,日本开始向军部独裁政权过渡。

1936年,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二二六兵变,袭击了首相官邸和其他重要机关,刺杀了内大臣、财政大臣、教育总监等高级官员,最终确立了军部的法西斯统治地位。

二二六事件后,日本加紧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步伐,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

与此同时,日本在中国不断扩大侵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逐步形成。

[材料阅读与思考]

1.解答 不公正。

西班牙反法西斯力量无法获得应有物资和军事支援而遭受了严重打击,西班牙法西斯分子却获得了德、意两国的大力支持,气焰更加嚣张。

2.解答 出于对共产党和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的疑惧、反感并把祸水引向苏联的目的。

其结果,西班牙反法西斯力量无法获得应有的物资和军事支援,遭受了严重打击;而西班牙法西斯分子却获得了德、意的大力支持,气焰更加嚣张。

这种政策没有带来自身的和平,反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日本法西斯专政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共同点是(  )

A.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取得权力

B.建立起法西斯政党的一党专政

C.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

D.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

答案 D

解析 A、C两项为日本法西斯的特点,B项为德国法西斯的特点,故都不是共同点,可以排除。

正确答案为D项。

2.希特勒打出民族主义旗号而获得群众广泛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渴望德意志统一

B.人民群众痛恨《凡尔赛和约》

C.德国日益走向强大

D.德国经济十分困难

答案 B

解析 人民群众对《凡尔赛和约》普遍存在着不满情绪。

3.2016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中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最突出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答案 C

解析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这是世界最早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

“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 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

“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

”“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以上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

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

(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

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

分别说明理由。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 

(1)不是“好心肠”:

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

不是“安全的”办法,“中立”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了德国的侵略。

(2)回忆录具有主观性;要注意用其他史料加以印证。

解析 第

(1)问回答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注意要与史论相结合。

(2)问考查学生对史学研究中史料价值的认识。

[基础达标]

1.1930年,希特勒在一次演说中说,“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那他2000年的历史就付诸东流了。

……(德国)必须抢占并保有空间”。

对希特勒所谓的“空间理论”出台的背景理解正确的是(  )

A.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C.德国冲破凡尔赛体系

D.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0年”可知,此时的德国正经历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故A正确;题干的时间是1930年,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故B的说法与题干不相符,故B错误;德国冲破凡尔赛体系是三个标志性事件:

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英法承认德国的“正常国家”地位、德国入侵波兰,故C错误;法西斯轴心国建立的时间是1936年,故D错误。

2.读下表。

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有(  )

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

时间

1928年

1930年

1932年

纳粹党党员

10.8万

35万

85万

国会议席

12

107

230

国会名次

9

2

1

①“大萧条”的出现 ②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 ③德国人的民族情绪 ④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表格反映了在1928~1932年间,德国纳粹党人数激增,在国会中的议席越来越多。

1929年经济大危机便利了纳粹的扩张,故①正确;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故②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对德国的惩罚过于严重,德国人的民族复仇情绪高涨,故③正确;直到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中的名次才位列第一,并非“长期”,故④错误,选择D符合题意。

3.近代日本政府的一次声明称:

“当时,守卫南满铁路沿线的日军兵力,总计不过一万零四百人,而在其周围有二十二万中国军队。

情况突然紧急起来,同时,居住该地的一百万帝国居民也陷于严重的恐慌和不安之中,我军关心这种情况,认为有必要先发制人,以铲除危险的根源。

”当时日本“先发制人”的真实背景是(  )

A.日本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掠夺中国财富以医治创伤

B.日本制定“基本国策纲要”,要确保日本在东亚大陆的地位

C.蒋介石推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D.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使日本加快侵略步伐

答案 A

解析 分析题干可知,日本要发动九一八事变。

题干实际问的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日本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需要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转嫁危机,故答案为A,B、C、D都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

4.有一种观点认为,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二战的彩排”。

这主要是因为(  )

A.西班牙内战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B.西班牙成为参加二战的举足轻重的国家

C.西班牙内战充分反映了当时国际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变成了一场国际冲突

答案 C

解析 围绕西班牙内战有世界各派力量,但归纳起来只有三种:

法西斯势力、反法西斯力量、推行绥靖政策的国家。

二战的爆发,就是上述各种力量对比的结果。

所以,西班牙战争实际上就是二战的预演。

A、B两项明显错误;D项也错误,因为德意武装出兵,直接参战已使得西班牙内战性质发生了质变。

5.观察下图漫画,该漫画(  )

A.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

B.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

C.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

D.反映了英德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答案 B

解析 画面中的人物为希特勒,那只鸡象征着正要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小国。

从画面及上方的文字可判断出这是在讽刺英法对德国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了纵容的政策,即绥靖政策。

6.“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四国条约》的签订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出现的“捷克”“合理的解决方案”等信息看,意即英国不愿为捷克而卷入战争,联系史实可知,这正是《慕尼黑协定》签署的背景。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而当时的德国政府对消除危机束手无策。

垄断资产阶级对此极为不满,越来越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

德国极右翼势力趁机抬头。

希特勒领导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借助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形势大肆活动,他们利用德国社会对《凡尔赛和约》存在的不满情绪,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希特勒宣称:

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有权统治全世界;而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种族,应该被消失,使日耳曼人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他宣称要向法国报复,再消灭苏联,在欧洲建立起一个日耳曼人的“第三帝国”。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希特勒        希特勒在进行战争宣传

材料三 亚洲的日本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沉重。

工人失业、农民破产、职员减薪,造成严重社会动荡。

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乘机而起。

在日本的法西斯组织中,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是军部法西斯势力。

其中的一些军官利用日本社会对政党政治的不满,图谋发动政变,取消资产阶级政党内阁,确立军部的执政地位,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同时极力鼓吹对外扩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2)据材料三,分析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及方式。

(3)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对地区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经济危机的打击;垄断资产阶级倾向建立独裁政权;纳粹党蛊惑人心的宣传,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2)原因:

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沉重打击;军部法西斯势力的要求。

方式:

以军部为核心,通过政变及对外扩张等形式建立。

(3)分别形成了欧洲战争策源地和亚洲战争策源地。

解析 第

(1)、

(2)问主要考查了德、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学生回答时需认真阅读材料进行归纳总结。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8.(2016·贵州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军部为核心力量。

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决策者和推动者,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侵略扩张。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这种变化的新的军政关系。

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帅权,并赋予军令长官“帷幄上奏权”,即凡有关军令事项,可以不经过内阁直接上奏天皇,由天皇裁决。

这就是战前日本盛行的“统帅独立原则”。

——《如何理解“以军部为核心”是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后,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抑郁已久的对政党政治的仇恨,对海外殖民的渴望,对亚洲盟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等各种右翼思潮一下子迸发出来,为(日本)激进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气候和土壤。

——武寅《从协调外交到自主外交》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大体经历了法西斯势力的抬头、急剧发展和法西斯体制的完成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均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侵华战争促进了日本对内的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化又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

最后随着侵华战争的惨败,法西斯政权也就彻底崩溃了。

——金相春《日本法西斯化与侵华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信息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此观点。

答案 

(1)原因:

历史上,日本有军国主义的传统,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或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现实上,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为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气候和土壤。

(能结合材料信息任意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2)观点:

侵华战争促进了日本对内的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

论证: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吞并中国东北,法西斯势力在日本进一步膨胀;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法西斯专政初步建立;1936年法西斯专政初步建立后大力推行法西斯主义,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联系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建立过程及发动和扩大侵华战争的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