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9136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7.docx

《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7.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7.docx

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7

2018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7

  2018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7)

  【内容提要】

  一、侵犯财产罪的概念和特征

  侵犯财产罪,是指以非法占占有为目的,攫取公私财产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类罪的特征是:

(1)客体:

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客观方面:

非法侵犯公私财产的行为。

(3)主体:

多数为一般主体,少数是特殊主体。

(4)主观方面:

故意。

  二、侵犯财产罪应重点掌握的罪名

  本章共有14个条文、12个罪名,应重点掌握的罪名有:

  

(一)抢劫罪

  1.概念: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产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非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

  2.特征:

(1)客体:

公私财产所有权和他人的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

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非法,迫使其当场交出财物或者将财物抢走的行为。

(3)主体:

年满14周岁的人。

(4)主观方面:

直接故意;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3.认定:

(1)罪与非罪的界限:

抢劫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构成犯罪;无非法占有的目的的,不构成抢劫罪。

(2)与抢夺罪的界限:

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使被害人不敢、不能、不知反抗而获取财物;抢夺罪是出其不意直接夺取他人财物。

(3)抢劫致人重伤、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抢劫的方法行为致人重伤、死亡的,构成抢劫罪;抢劫财物之后杀人灭口的,以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将人故意伤害或者杀死后,临时起意拿走他人财物的,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与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

(4)转化型的抢劫罪的适用条件:

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在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的过程中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

(5)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的界限:

行为手段不尽相同;实施行为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犯罪对象不尽相同;归属的类罪名不同。

(6)以胁迫方式实施的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

威胁的方式不同;实施威胁的时间不同;威胁的内容不尽相同;获得财物的时间不尽相同。

  

(二)盗窃罪

  1.概念: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2.特征:

(1)客体:

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客观方面:

秘密窃取(以行为人自认为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不会发觉的方法非法占有财物)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3次以上)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3)主体:

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

故意;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3.认定:

(1)罪与非罪的界限:

盗窃所数额是否较大或者是否多次盗窃。

但是,在一定情况下,盗窃数额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的,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盗窃数额接近数额较大的起点的,也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2)与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电力燃气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界限:

盗窃正在使用中的上述设备并且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否则,构成盗窃罪。

(4)与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界限:

盗窃机器设备机器零部件的,如果以破坏生产经营为目的,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被盗物品价值巨大,同时也破坏了生产经营的,根据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择一重罪处断。

(5)与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和盗窃公文、证件、印章罪的界限:

以上述特定物品为盗窃的目标的,构成特定的犯罪;不知是特定的物品而盗窃的,构成盗窃罪。

  (三)诈骗罪

  1.概念: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特征:

(1)客体:

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方面:

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捏造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使受害人信以为真,“自愿”交出公私财物)。

(3)主体:

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

直接故意;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3.认定:

(1)罪与非罪的界限:

诈骗的数额是否较大;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与招摇撞骗罪的界限:

犯罪手段不同;骗取的利益不同;犯罪客体不尽相同;主观目的不尽相同。

(3)与非法经营罪的界限:

客体不同;客观行为方式的主要方面不同。

  (四)侵占罪

  1.概念: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为他人保管的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还的行为。

  2.特征:

(1)客体:

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方面:

非法占有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埋藏物,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3)主体:

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

故意;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3.认定:

(1)与不当得利的界限:

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形成的时间不同;行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行为性质和法律后果不同。

(2)与盗窃罪的界限:

故意形成的时间不同;客观方面不同;犯罪对象不同。

  (五)职务侵占罪

  1.概念: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2.特征:

(1)客体: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财产所有权。

(2)客观方面: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

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含村民小组组长)。

(4)主观方面:

故意;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目的。

  3.认定:

(1)与侵占罪的界限:

主体不同;客观方面表现不同;犯罪对象不同。

(2)与盗窃罪的界限:

主体不同;客观方面不同;犯罪对象范围不同;行为次数对犯罪构成的作用不同。

(3)与贪污罪的界限:

犯罪主体不同;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不同。

  (六)挪用资金罪

  1.概念: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2.特征:

(1)客体:

公私财产所有权。

(2)客观方面: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

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3)主体: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

直接故意;目的是暂时取得本单位资金的使用权,一般是准备以后归还。

  3.认定:

(1)罪与非罪的界限:

挪用资金的多少;挪用时间的长短;挪用以后的用途。

(2)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

侵犯客体的具体内容不同;犯罪对象的范围不同;犯罪的手段、方式不同;犯罪目的不同。

(3)与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界限:

客体与对象不同;用途不同;对危害结果的要求不同;主体不同。

  一、单项选择题

  1.乙在一饭馆喝酒。

乙自斟自饮,喝得酩酊大醉。

甲见乙身边有一部手机(价值2100元),乃趁机取走,据为己有。

甲的行为()。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盗窃罪

  C.构成侵占罪

  D.不构成犯罪

  2.甲趁乙不备,公然夺取乙的财物。

乙发现后,追上甲,欲夺回自己的财物。

甲用匕首将乙刺成重伤,然后持赃物逃窜。

甲的行为()。

  A.构成故意伤害罪

  B.构成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

  C.构成抢夺罪

  D.构成抢劫罪

  3.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中,“多次盗窃”是指()。

  A.盗窃三次以上

  B.一年以内盗窃三次以上

  C.一年以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

  D.因盗窃行为被治安处罚三次以上后又盗窃的

  4.抢劫致人死亡,是指(B)。

  A.把人杀死后,临时起意,拿走被害人身边的财物的

  B.抢劫的方法行为引起被害人死亡的

  C.抢劫得手后杀人灭口的

  D.抢劫后行凶拒捕致人死亡的

  5.甲于1999年2月20日盗窃他人价值400元的财物,于2000年2月28日盗窃他人价值499元的财物,于2000年5月1日盗窃他人价值2000元的财物,并在盗窃的过程中造成他人财产损失1000元。

在定罪时,甲的盗窃数额是()。

  A.2899元

  B.2000元

  C.2499元

  D.3499元

  6.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不包括()。

  A.商业秘密

  B.增值税专用发票

  C.无形物品

  D.动产

  7.甲夜入乙家,盗走现金200元,正欲离去,被乙发现。

甲为逃走而将乙打成重伤。

甲的行为()。

  A.构成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

  B.构成故意伤害罪

  C.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和故意伤害罪

  D.构成抢劫罪

  8.甲谎称自己的儿子被乙的儿子打伤,要乙赔偿医疗费3000元,并说如果乙不答应就在10日内将乙的儿子打残。

乙唯恐自己的独生子遭到不测,只好给了甲3000元。

甲的行为()。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敲诈勒索罪

  C.构成诈骗罪

  D.不构成犯罪

  9.某村村委会主任于一天深夜带领村民3人将某国有企业放在围墙外的价值3000元的钢材扛回村办企业作原料。

该村委会主任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聚众哄抢罪

  C.构成职务侵占罪

  D.构成盗窃罪

  10.甲购得警服一套。

于是身穿警服,在公路上拦截过往的外地车辆收取罚款,共计2万余元。

甲的行为()。

  A.构成招摇撞骗罪

  B.构成敲诈勒索罪

  C.构成诈骗罪

  D.构成抢劫罪

  11.甲将鱼肝油丸作为治癌症的药以每粒30元的价格出售,获利5000余元。

甲的行为()。

  A.构成诈骗罪

  B.构成非法经营罪

  C.构成非法行医罪

  D.不构成犯罪

  12.甲在乙家开的商店购物,将自己的钱包(内有人民币1万元)遗忘在乙的柜台上。

乙将钱包放进自家的保险柜里。

甲发现自己的钱包丢失后,问乙看见他的钱包没有,乙称自己没有看到,没有交出钱包。

乙的行为()。

  A.是不当得利

  B.构成诈骗罪

  C.构成盗窃罪

  D.构成侵占罪

  13.某村村民小组组长甲将代收的村提留、统筹款等共计1万元据为己有,然后称这些款项被盗。

甲的行为()。

  A.构成贪污罪

  B.构成职务侵占罪

  C.构成侵占罪

  D.构成诈骗罪

  14.某国有公司司机甲下班后将本单位的小汽车作为出租车运营,收入归自己所有。

甲以这种方式共计获利1万元。

甲的行为()。

  A.构成挪用资金罪

  B.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

  C.构成挪用公款罪

  D.不构成犯罪

  15.甲、乙同乘一列火车。

甲以为乙的手提包里有钱财,于是趁乙上厕所之机,拿走了乙的手提包。

事实上乙的手提包内没有财物,只有一把手枪。

甲的行为()。

  A.构成盗窃枪支罪

  B.构成盗窃罪

  C.构成抢夺罪

  D.构成抢夺枪支罪

  16.甲为低价购买村民的生猪销售牟利,先后向10户农户家中的猪圈投放农药,毒死生猪15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00元。

甲以低价从农户手中购买死猪销售牟利,造成100余人严重食物中毒,其中死亡2人。

甲的行为()。

  A.构成投毒罪

  B.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C.构成销售有毒食品罪

  D.应当以破坏生产经营罪和销售有毒食品罪实行数罪并罚

  17.甲趁乙不备,夺走乙内装3000元现金的手提包。

因用力过猛,乙被带倒在地,摔成重伤。

甲的行为()。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抢夺罪

  C.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D.构成抢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

  18.入户抢劫是指()。

  A.进入办公楼抢劫

  B.进入公共娱乐场所抢劫

  C.进入学校抢劫

  D.进入居民住宅抢劫

  19.甲伪造古代货币若干,并用伪造的古代货币从他人手中购买摩托车一辆。

甲的行为构成()。

  A.持有、使用假币罪

  B.诈骗罪

  C.伪造货币罪和诈骗罪

  D.伪造货币罪和持有、使用假币罪

  20.甲在盗窃之前,请乙代为销赃。

甲盗得财物后,乙如约销赃,获赃款2000元。

甲、乙二人平分了赃款。

乙的行为()。

  A.构成盗窃罪

  B.构成销售赃物罪

  C.构成盗窃罪和销售赃物罪二罪

  D.不构成犯罪

  21.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3万元归自己所有。

甲的行为()。

  A.构成职务侵占罪

  B.构成保险诈骗罪

  C.构成侵占罪

  D.构成贪污罪

  22.中国建设银行某支行营业员甲将储户存款2万元用于赌博。

甲的行为()。

  A.构成赌博罪

  B.构成挪用资金罪

  C.构成挪用公款罪

  D.构成赌博罪和挪用公款罪

  23.犯盗窃罪有下列情形()的,从重处罚。

  A.实施盗窃犯罪,造成公私财物损毁的

  B.盗窃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C.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D.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二、多项选择题

  1.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包括()。

  A.依法归国家、集体或者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B.无主物或者被所有人自动放弃所有权的财产

  C.遗忘物、埋藏物、漂流物

  D.非法占有的财产

  2.抢劫罪的犯罪方法包括()。

  A.使被害人不能反抗的方法

  B.使被害人不敢反抗的方法

  C.使被害人不知反抗的方法

  D.使被害人丧失反抗能力的方法

  3.下列行为构成盗窃罪的有()。

  A.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

  B.使用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的

  C.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并窃取财物的

  D.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的

  4.下列行为应当以抢劫罪论处的有()。

  A.携带凶器抢夺的

  B.抢回自己输掉的赌资的

  C.聚众打砸抢,并毁坏公私财物的

  D.以假毒品冒充真毒品贩卖获得财物后,事主发现上当,欲讨回购买毒品的款项,行为人为了赃款不被追回而以暴力相威胁的

  5.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论处。

这里的“当场”是指()。

  A.行为人被发现的当场

  B.赃物被发现的当场

  C.盗窃、诈骗、抢夺的作案现场

  D.行为人作案后逃离现场时被即刻发现而紧追不放的,被追捕的现场

  6.盗窃金融机构,是指盗窃()。

  A.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

  B.金融机构的交通工具

  C.金融机构的经营资金

  D.客户的资金

  7.盗窃公私财物接近“数额较大”的起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A.因盗窃罪受过刑事处罚,又有盗窃行为的

  B.以破坏性手段盗窃造成公私财产损失的

  C.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D.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8.()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A.侵占罪

  B.职务侵占罪

  C.破坏生产经营罪

  D.挪用资金罪

  9.抢劫罪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的主要区别是()。

  A.行为手段不尽相同

  B.实施行为的时间和地点不同

  C.犯罪对象不尽相同

  D.归属的类罪名不同

  10.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包括()。

  A.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B.遗弃物

  C.遗忘物

  D.埋藏物

  11.挪用资金罪的犯罪对象包括()。

  A.以货币形态表示的资金

  B.救灾、抢险、防汛、优抚、移民、救济款物

  C.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资金

  D.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

  12.公司职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把本单位的资金用于个人建房。

他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的条件是()。

  A.他不是从事公务的人

  B.挪用资金数额较大

  C.使用资金的时间超过3个月

  D.案发时尚未归还挪用的资金

  13.犯盗窃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定最高刑是死刑。

  A.盗窃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B.盗窃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C.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D.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14.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是指()。

  A.在从事旅客运输的正在运营中的交通工具上的人对旅客、司机、售票员实施抢劫

  B.拦截运行途中的公共交通工具后实施抢劫

  C.抢劫运钞车

  D.抢劫正在运营的货运列车

  15.挪用资金从事非法活动构成犯罪不以()为条件。

  A.挪用的数额较大

  B.挪用的时间超过3个月

  C.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D.案发前是否归还

  16.使用盗接的通信线路构成盗窃罪的,盗窃数额()。

  A.根据当地邮电部门规定的电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入网费计算

  B.按合法用户为其支付的电话费计算

  C.无法直接确认的,以合法用户的月缴费额减去被复制前6个月的平均电话费推算

  D.无法直接确认,并且合法用户使用电信设备、设施不足6个月的,按实际使用的月平均电话费推算

  1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盗窃罪和他罪实行数罪并罚。

  A.为实施其他犯罪盗窃机动车辆的

  B.盗窃广播电视设施,同时构成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的

  C.盗窃公用电信设施,同时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

  D.盗窃后,为掩盖罪行或者报复等,故意破坏公私财物构成犯罪的

  18.利用职务侵犯公私财物的犯罪包括()。

  A.破坏生产经营罪

  B.职务侵占罪

  C.挪用资金罪

  D.挪用特定款物罪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C4.B5.C6.A7.D8.B

  9.D10.C11.A12.D13.B14.D15.B16.D

  17.B18.D19.B20.A21.D22.C23.A

  [说明]

  第1题。

甲的行为是利用被害人不知道反抗的条件而窃取其财物,故其行为构成盗窃罪,而不构成抢劫罪。

  第2题。

甲实施抢夺行为后为窝藏赃物而当场使用暴力,其行为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第3题。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多次盗窃的条件作了限制性的规定。

  第5题。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

“多次盗窃构成犯罪,依法应当追诉的,或者最后一次盗窃构成犯罪,前次盗窃行为在一年之内的,应当累计计算其数额。

  第6题。

窃取商业秘密的,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第7题。

抢劫罪的转化犯中,“犯盗窃、诈骗、抢夺罪”这一前提一般被理解为有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即可,不一定要这些行为构成犯罪。

  第9题。

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盗窃罪的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

盗窃罪的非法占有目的,不限于行为人自己不法占有,还包括为第三人不法占有。

  第10题。

行为人冒充人民警察收取罚款数额巨大,其行为同时触犯招摇撞骗罪和诈骗罪,应当择一重罪即按诈骗罪定罪处罚。

行为人获取财物的手段是假冒身分,而不是采用抢劫罪之使被害人不知、不能、不敢反抗或者丧失反抗能力的方法,故不能认定为抢劫罪之“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第11题。

甲是虚构事实使受害人信以为真,“自愿”交出财物,而不是从事经营活动或者行医,故其行为构成诈骗罪。

  第12题。

乙非法占有他人遗忘物,经权利人请求而拒不交出,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侵占罪。

  第13题。

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6月30日《关于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规定对这种行为按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

  第14题。

甲的行为是挪用公物的行为,刑法未将这种行为规定为犯罪。

  第15题。

甲意图侵害此客体,实际侵害彼客体,根据客体错误的处断原则,应当按意图侵害的客体构成的犯罪定罪处罚。

  第16题。

养猪是农业的副业,属于生产经营的范围。

以投放毒物的方法毒死生猪,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销售明知含有有毒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致人死亡,构成销售有毒食品罪。

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与销售有毒食品的行为之间并无牵连关系,故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第17题。

本案中,行为人只有一行为,同时触犯抢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故应当择一重罪即以抢夺罪定罪处罚。

抢夺行为致人重伤是抢夺罪之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第18题。

本题考查对入户抢劫之“户”的理解。

  第19题。

伪造货币行为构成犯罪,应当是伪造流通的货币,故甲伪造古代货币用于骗取他人财物的,只能以诈骗罪一罪定罪处罚,不能实行数罪并罚。

  第20题。

根据我国刑法第310条规定,经事前通谋于事后为犯罪分子销赃的,应当以共犯论处,故对于乙的行为应当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第21题。

我国刑法第183条第2款规定对这种行为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不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

  第22题。

1999年12月25日刑法修正案第7条和刑法第185条第2款规定,国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

  第23题。

A是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的盗窃罪的从重处罚情节。

其余各项是盗窃罪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不是从重处罚情节。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ABCD3.AC4.ACD5.CD

  6.ACD7.BCD8.BD9.ABCD10.ACD

  11.AC12.ABCD13.CD14.AB15.ABD

  16.BCD17.AD18.BCD

  [说明]

  第4题。

抢回自己输掉的赌资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

以假毒品冒充真毒品贩卖,这是诈骗行为。

实施诈骗行为为护赃而当场以暴力相威胁的,构成抢劫罪。

  第6题。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盗窃金融机构”作了明文规定。

  第7题。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规定。

  第11题。

本题考查对挪用资金罪的犯罪对象的认识。

  第12题。

本题考查挪用资金归个人使用构成挪用资金罪的要件。

  第16、17题。

均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