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2500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8819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250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250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250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250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250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25000.docx

《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250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25000.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25000.docx

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25000

 

《可持续发展战略》课程教学大纲

教材:

《可持续发展战略学》

赵丽芬江勇主编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出版第一版

总学时:

48学时

 

编写:

李丽

2004年4月

第一章可持续发展基本原理

(重点讲)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关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不同认识

二、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P3

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加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之上。

”P3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1、经济可持续发展

2、生态可持续发展

3、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持续性原则——寻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2、公平性原则——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公平;

3、共同性原则——树立一切为了人类共有的家园的理念;

4、精神追求原则——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

5、法制原则——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

一、传统的发展观

二、传统发展观造成不可持续的传统文明

1、全球人口加速增长

2、自然资源加速耗竭

3、环境污染加速蔓延,造成全球性的生态灾难

4、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

三、对传统发展观的挑战——增长极限论

四、可持续发展观的正式形成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一、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

1、人口承载能力2、区域生产能力3、环境缓冲能力

4、社会稳定能力5、管理调节能力

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1、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2、可持续发展的法制体系

3、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与科技体系

4、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体系

思考题:

1、迄今,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概念从哪些角度进行了表述?

2、如何认识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可持续发展观是如何产生的?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什么?

5、应怎样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各种体系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

(重点讲)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概述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促进发展并保证其具有可持续性的战略,是改善和保护人类美好生活及其生态系统的计划与行为的过程,是多个领域的发展战略的总称。

”P20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特点

1、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着眼于长远未来的全局性战略

2、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立体交叉”的整体发展战略

3、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人为本的战略

4、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灵活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统一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体系

1、保持经济增长

2、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3、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

4、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5、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6、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

7、促进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

第二节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准则

——《21世纪议程》

一、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全球长期发展战略是人类面向21世纪的共同选择

二、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准则——《21世纪议程》

1、《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

《21世纪议程》强调人类正处于一个历史抉择关头。

“虽然我们可以继续实行工业化以来的现行政策,保持和扩大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但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增加世界各地的贫困、饥荒和文盲,进一步恶化我们赖以维持生命的生态系统。

如果人类不想陷入这个不可持续的绝境,就必须改变现行政策,改变所有人的生活水平,从国家、区域、国际水平上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争取一个更为安全、更加繁荣的未来。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必须联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P25-26

2、《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全文共40章,20多万字,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8章)

第二部分:

促进发展的资源保护与管理(9-22章)

第三部分:

社会公众与团体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23-32章)

第四部分: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手段与能力建设(33-40章)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模式的国际比较

一、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动态

二、发达国家和区域:

重点在于环境保护式的“维持型”可持续发展战略

1、概况

2、美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3年5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成立了“总统可持续发展委员会”(PCSD),要求该委员会在“满足现代人的需要的同时不危及未来”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美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及采取的措施和步骤。

《可持续发展的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维持美国式高消费方式”前提下的“维持型可持续发展战略”。

3、欧洲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推进欧洲联盟经济发展模式为最终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欧洲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有比较浓厚的资源战略色彩。

”P32

4、瑞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2年组织筹办“皇家研讨会”;1993年12月开始拟定《瑞典转向可持续发展——执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决定》的提案,最后形成《瑞典21世纪议程》。

其要点是:

首先,以全球《21世纪议程》中阐述的普遍原则为指导,制定瑞典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其次,经济发展必须以生态平衡能力为基础,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而使人类自身、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第三,应要税制改革中体现出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税收比例中要加重环境的成分;

第四,产业和商业、政府和个人对共同拥有的环境都应负起责任。

瑞典主要通过四条途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

通过立法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个综合的环境法典;

第二:

以城市为基本单位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循环城”计划;

第三:

采用经济手段加强环境保护——对废弃汽车收费,对化肥生产和消费收费,征收汽油差别税和国内航线环境税,对电池收费,征收二氧化碳税等等。

第四:

通过国际合作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重点在于经济发展兼顾环境保护的“赶超型”可持续发展战略

1、概况

发展中国家面临三大难题:

一是缺乏满足基本需求的经济基础和生产能力;二是技术含量很低的粗放型高能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经济发展危害很大;三是为了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其结果是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贫困日益加剧。

2、巴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产生7条具体目标和要点,将“逐步消除贫困”和“合理利用资源”放在了首位。

这是发展中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典范。

四、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综合分析

1、结论

“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在环保与发展问题上,迫于生存压力,选择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重点,兼顾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践证明,虽然可持续发展思想已为全世界广泛接受,但迄今尚未出现足以成为全世界典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

”P38

一个概念:

“发展的可持续性”:

P38

 <1时,为“不可持续状态”;

=1时,为可不可持续的转折点;

>1时,为“弱可持续状态”;

>>1时,为“强可持续状态”。

2、存在的问题

3、进一步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路——模式创新

模式创新:

“从改变现存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开始,在生态文明框架指导弄虚作假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的创新中,推进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走向理想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由之路。

”P40

“对于发达国家,在要求改变现有高消耗的消费方式的前提下,在大力推进知识创新中走向全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弱化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生活方式的盲目崇拜和模仿);对于发展中国家,要求逐渐从追赶型发展战略转变到创新发展战略上来。

要从根本上上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科技含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积极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概念?

2、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体系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其关系如何?

4、比较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差异及其成因。

5、应如何解决当今世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整体框架设计与实施

(重点中的重点)

第一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人口众多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负担

2、自然资源相对短缺,时空分布错位,有效利用率低下

3、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

4、环境污染严重,直接危及着经济社会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大胆实践,寻求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这就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P45

第二节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整体框架设计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产生的背景及其

重要性

二、《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构架及其内容

《中国21世纪议程》共20余万字,由20章、78个方案领域组

成,分别从不同侧面描绘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21世纪议程》文本四大部分主要内容:

1、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

基本观点: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法制体系;制定和惯彻有得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决策、技术决策和税收决策,包括考虑将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逐步建立《中国21世纪议程》发展基金,广泛争取民间和国际资金支持;把能力建设作为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重点等。

2、社会可持续发展

基本观点:

继续控制人口出生率;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制定必要的措施以改变传统的不合理消费模式;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等。

3、经济可持续发展

基本观点: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建立综合的经济与资源核算体系,监督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完善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管理体系,保持农业生产力稳步增长;保证食物生产和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

在工业生产中,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尽快发展环保产业;发展多种交通模式,提高能源效率与节约能源使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等。

4、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基本观点:

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执行“保护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及“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政策,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有效配置资源,坚持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道路等。

三、《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点

1、构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设定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2、以发展为主题

“发展是硬道理”——首先要提高中国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

但此“发展”不是纯粹的经济发展,而是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

3、把资源、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系统离开资源和环境的依托,经济将走向衰退;社会系统离开经济系统的支撑,社会系统将复归原始;资源与环境系统离开发达的经济和公平的社会,也将不能体现其自身价值,并且当资源枯竭、环境破坏时,也没有经济能力和科学的机制得到恢复与改善。

”P50

4、强调公众参与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依靠亿万群众的艰苦努力去实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要依靠亿万群众在新的实践中开拓创新。

5、将环境内化于发展之中

发展与环境是一对矛盾,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有效解决这对矛盾的途径就是将原来被置于发展内涵之外的环境保护问题内化于发展概念之中。

6、注重中国的环境和发展战略同全球的环境与发展战略的协同

中国的环境问题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要自觉履行有关各方面的国际公约,如全球气候变化方面、防止平流层臭氧损耗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防止有害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和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等。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框架

主要途径:

①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

②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③提高全民族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④编制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

从四个层次上展开:

第一层:

中央政府;第二层:

省、自治区、直辖市;

第三层:

地方的县市;第四层:

社区、企业和团体。

二、《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进展情况

1、《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系统地体现在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中

1994年7月,国务院明确做出决定:

将《中国21世纪议程》人微言轻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1995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1996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200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2、重视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立法与执法工作P54

在国际上签署了多项有关公约

国内立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2年“可持续发展首脑峰会”上,中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3、加大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参与能力

①加强了可持续发展培训工作

②加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③加强了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科学普及活动

4、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1995年推出82个优先项目(涉及40亿美元投资),得到国际上普遍响应,许多国家和企业积极参与;1996年推出128个优先项目,亦得到更多的国际合作。

第四节跨入21世纪

中国将更加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着严峻挑战

1、人口和就业问题不容乐观

“十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适龄人口约1700万人,就业压力将逐步上升。

2、重要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下降问题不容忽视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粮食生产压力加大;

一些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下降,几种重要大宗矿产将长期短缺:

石油、铜矿、锌矿、钾盐等;水资源严重短缺等。

3、环境污染问题将非常突出

①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尾气污染明显加重;

②历史上水污染欠账太多,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③乡镇工业规模小、技术落后、设备简陋、资源浪费严重,近期内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

“可见,任务是艰巨的,挑战是严峻的,但挑战常常与机遇并存,我们要正视挑战,善于抓住难得的机遇,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尽力争取国际支持与合作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P57

二、立足国情,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建立少生优育的人口生产体系和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体系

既要建立人口忧患意识,又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人口的零增长,在动态中优化人口结构。

2、建立资源再生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在农业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精细农业等;

在工业方面——建立以节约运力为中心的运输体系;

在能源方面——建立以水利发电、核电为主的资源再生型能源供给体系。

3、形成合理适度地消费体系

“21世纪人类需要走‘多节制’的发展道路,其内容之一就是节制消费。

”P58

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体系

5、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①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②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③科技进步和科学普及指标体系

④资源与环境利用和保护指标体系

⑤可持续发展法规体系

⑥可持续发展国际评价体系

三、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景与步骤安排

必须跨越三个“零增长”台阶:

第一个台阶——到2030年,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的“零增长”;

第二个台阶——到2040年,实现物质和能量消耗速率的“零增长”;

第三个台阶——到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恶化速率的“零增长”;

当三个“零增长”都得以充分实现时,就标志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将全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2、《中国21世纪议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中国21世纪议程》具有哪些特点?

4、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进展情况。

5、21世纪,中国将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其前景如何?

第四章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选择

第一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人口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促进与制约的双重关系

1、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对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人口规模过大,人口素质不高,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二、人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适度人口论

2、人力资本理论

三、研究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应将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作为一个相互协调的系统

1、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因素

2、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口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历史

3、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人口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第二节中国人口现状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重点)

一、中国人口现状

1、中国人口基数大,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中国的人口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不高

3、中国人口的地域和城乡分布很不均衡

4、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正处于向老龄化过渡时期,且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来得急

二、中国的人口膨胀与人口素质不高制约着可持续发展

1、人口过多导致资源供给紧张

2、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一个不良后果是抵消经济发展的成就

3、人口过多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4、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5、中国人口素质不高给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各种各样和矛盾和问题,妨碍甚至破坏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选择

一、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规模

1、全方位地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2、努力改善计划生育的服务质量

3、坚持优生优育,为提高人口质量打下基础

4、加强对人口问题的研究,建立协调管理机制

5、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二、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三、要把扩大再就业人微言轻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努力实现合理的充分就业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人口对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与制约的双重作用?

2、如何理解“适度”人口

3、何为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如何获得的?

4、中国人口现状对可持续发展形成哪些方面的制约?

5、论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选择。

第五章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战略选择

第一节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自然资源,即人类可以利用的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等,它们是物质资源生产的原材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与人类的需求相比,自然资源具有相对稀缺性,并具有量、质、时间和空间等多重属性。

”P76

自然资源可分为三类:

1、可耗尽性资源或储备资源,如矿产资源,其特点在于资源储备量的不可再生性。

2、流动性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太阳能资源等,其特点在于不可耗尽性,但对这类资源的利用必须及时,若未被及时利用就会白白浪费掉。

3、生物资源,如动物植物资源等。

这类资源的特点是具有可再生性,但是其再生平衡条件是很严格的。

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即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P77

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繁衍的自然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和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P77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决定着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必须既重视其经济价值,又重视其生态价值的保护。

”P78

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1、对自然资源的正确认识是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前提条件

2、提高自然资源的生产率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中国自然资源现状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重点)

一、中国自然资源现状

1、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2、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

3、存在着严惩的资源结构性短缺

二、中国自然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1、资源的消耗速度不断上升,保证程度下降

2、资源利用中浪费大,破坏严重

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自然资源的严峻挑战

1、土地资源稀缺是制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水资源相对贫乏将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3、矿产资源形势严峻,制约着中国中长期经济目标以及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的实现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战略选择

一、资源战略研究的五个问题

1、资源资产——能带来收益的物品为资产;

2、资源产权——明确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鼾权等;

3、资源价值——是资源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具体体现;

自然资源的价值P包括两部分:

P1——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

P2——社会对自然资源进行人、财、物投入的价值;

则有:

P=P1+P2

4、资源核算——建立资源账户和资源核算制度;

“资源核算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P84

5、资源产业——通过对社会投入进行保护、恢复、再生、更新、增殖和积累自然资源的生产事业。

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战略选择

1、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之路

2、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制度

3、推进自然资源价格合理化

运用边际机会成本理论给自然资源定价:

MOC——边际机会成本(资源价格)

MPC——边际生产成本;

MUC——边际使用者成本;

MEC——边际外部成本

则资源价格P=MOC=MPC+MUC+MEC

“低于边际机会成本的资源价格会刺激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恶化环境,而高于边际机会成本的资源价格则会抑制合理消费。

4、完善包括自然资源核算在内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作为国民经济核算内容的一部分,自然资源账户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

(1)资源的实物账户,由相应的实物单位计量各类资源的存量和流量;

(2)资源价值账户,在对资源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核算各类资源价值及其增减,确定自然资源财富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国民财富。

5、发展资源产业

自然资源的再生产包括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两个方面。

资源产业是指通过人类专门劳动投入而进行的自然资源再生产活动,是指专门从事自然资源保护、治理、恢复、再生、更新、增殖和积累的产业部门。

发展资源产业是提高资源供给能力的一个根本途径。

思考题:

1、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2、为什么说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3、中国自然资源的状况如何?

其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4、资源战略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5、如何制定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战略?

第六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战略选择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一、生态环境的含义及作用

1、生态环境的含义

狭义的生态环境概念和广义的生态环境概念。

2、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的内在规律

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