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877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2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

 

单位:

蛟停湖中学

学科:

语文

*******

 

1、春

设计思想:

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先试后导这是尝试教学法的核心。

我在讲授《春》一课时,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从学生的口头训练入手,分层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学习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各个学习环节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主动的想、主动的说、主动的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不断尝试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同时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了整体感知课文、语感的培养和读写结合上,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训练,突出重点,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并把它们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做到学为所用。

教材分析:

它是传统名篇,这是朱自清在解放前写的,各套课本都会选的;它在情调、布局谋篇、修辞方法、遣词造句方面都堪称典范,学生尽可模仿学习。

提示几个主要问题:

(1)写出了春天哪些景象?

(2)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

(3)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熟读、背诵。

本课遇到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方法的学习任务,这里作两点提示:

一、学习这课,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是一重点,课本里的知识嫌少,仅在练习里附了一点,教师应该找参考书,作一点补充;二、应该多结合课文语句消化知识,将修辞学习与揣摩语言结合起来,而不要单纯地讲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4、学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悟情。

2、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品析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网上查阅朱自清及其作品的简介。

2.搜集有关春天的诗句或文章。

3.搜集有关春的图片及朗读材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以读为主,通过读来理解内容结构,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㈠导语设计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的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

你还能说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吗?

(多媒体展示诗句)

古人对春天的描绘可谓是细致入微、形象生动,那么我们来欣赏“春天”的几幅画面,在畅游春景之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写的散文《春》

㈡检查字词、作者简介的预习情况。

(多媒体展示字词、作者简介)

㈢朗读训练

1.听读:

跟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春江花月夜》,听老师范读来感受春天之美。

2.美读:

伴随音乐的响起,学生用情品读,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语言美。

3.赛读:

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人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㈣听着大家优美的朗读,老师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画面,那么本文分为那三部分?

每一部分用两个字概括出来。

再概括出文中的五幅画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多媒体展示板书)

说明:

以读促析,感受文章之美,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结构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是学习本文的写景技法和语言特点。

㈤学生自读逐图分析,用圈点勾画、旁批注释形式理解本分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感官技巧写景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春草图

⑴本文写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⑵“钻”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⑶此图运用了哪种感官技巧写景?

2.春花图

⑴作者从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

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花争春的特点?

3.春风图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⑵找出运用感官描写春风的句子,并说明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4.春雨图

⑴作者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及远,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雨哪些特点?

⑵“斜织”“薄雾”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5.迎春图

⑴由什么景物引出人迎春?

⑵颂扬了一种什么精神?

教师归纳总结:

词语的准确生动和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本文增添了语言色彩。

如:

“偷偷”、“钻”把小草人格化了的同时,又写出了小草顽强生命力。

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富有诗意和美感,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含蓄美”。

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五种感官技巧,写出了春风的温柔、沉醉、和谐、动听,把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所以本文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写作方法上看,都是一篇美文佳作。

㈥教师归纳总结:

学习了写景散文《春》,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首先了解到写景要善于观察,然后将零散的景物集中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以一定事物为描写对象,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优美的语言、准确的词语和恰当的描写技巧来抒发感情,达到托物言志目的。

㈦用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散文《绿》和《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找两个朗读比较好的学生伴随着音乐朗读,在优美的意境中结束本课节的教学任务。

说明:

此项设计为了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为下节课练笔创设情境。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春的写景技巧和语言特点进行仿写练笔。

㈧课内练笔

从下列问题中任选一项,仿写《春》写作手法写一篇写景散文。

(多媒体展示“春、秋、冬”风景画)

1.模仿《春》写“夏”。

2.模仿《春》写“秋”。

3.模仿《春》写“冬”。

㈨布置作业

1.积累摘抄优美句子。

2.推荐美文,在下一课节前朗读,感受美的意蕴。

板书设计

盼春

(1)语言积累

总写

(2)

春草图(3)

绘春(2-7)春花图(4)表达

春风图(5)

春雨图(6)

迎春图(7)

颂春(8-10)细致观察

教学反思:

 

2、济南的冬天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

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请学生各抒己见)

“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

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

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

)(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

(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

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

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

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2、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重点研读:

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

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

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

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

为什么喜欢?

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试分析其作用。

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

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

在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