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领域教案及反思20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8523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及反思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及反思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及反思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及反思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及反思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及反思20篇.docx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及反思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艺术领域教案及反思20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及反思20篇.docx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及反思20篇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及反思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大班艺术领域教案及反思20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知纸的利用价值,体验折纸活动带来的乐趣。

  2、通过操作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手眼脑的协作能力。

  3、通过操作感知、发现、探究折纸小船的秘密,并且喜欢进行探究活动。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能呈现自己的纸船,并能欣赏别人的纸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提升幼儿操作技能,培养幼儿动手动脑。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探索折纸小船的秘密。

  活动准备

  长方形纸张、水彩笔、示范作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运用蝴蝶姐姐带来的魔法框吸引幼儿注意力,以蝴蝶的身份与幼儿对话,引出框中的神秘纸。

  二、基本环节:

  1、抛砖引玉后,让幼儿谈论这长方形纸片可以怎样玩?

  当幼儿在已有经验中谈到纸可以“折”的时候,我将运用开放式提问,不断挖掘幼儿思维创想能力。

纸可以怎样玩?

挖掘出幼儿在已有经验中的“撕”纸,再挖掘出“揉”“宁”,以至更深一步发散幼儿思维前之前的行为动作组合演变出更多作品。

  

(1)折了之后在作品上用水彩笔描绘各种各样的图。

  

(2)用我们所见过的卡纸折出不同的作品,体验艺术的快乐。

  2、观察示范作品,让幼儿讨论不同的作品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

  3、引导幼儿的异同思维,让幼儿创想自己的作品。

采用激励方法促进他们动手动脑能力。

作品独特新颖,具有创想力才可获得魔法棒成为小魔仙。

  4、幼儿实际操作,先强调操作规则过程,然后让幼儿从准备好的魔框中选取材

  料,自己开始创作自己作品,作品。

创作完之后与班级同伴一起分享并叙述自己

  创作的思路。

  三、结束环节:

  1、创作完后的幼儿,将获得魔法棒成为小魔仙。

让幼儿学会“折纸的趣味”。

  2、让幼儿回味总结此课中体验到得乐趣与所学到的知识。

  四、延伸环节:

  幼儿操作并发现问题并揭示折纸秘密。

  教师:

你发现了什么?

(轻声询问几名幼儿)

  教师:

为什么刚刚小朋友们没发现秘密呢?

(秘密是要藏起来,不能被别人发现的)

  教师:

小朋友,今天的折纸活动就要结束了,我这里还有一个小纸圈,它藏着什么秘密呢,欢迎小朋友,下次再来参与这个活动,我们一起去发现它的秘密。

  教师:

好了,能干的小朋友们,我们去给其他班级的小朋友表演去。

  教学反思

  1、备课过程前,我曾担心我的活动内容会不会太混乱,可当我对我们班级幼儿发展水平做出全面分析后,单独的动作技能“折、撕、揉、宁”对他们而言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我要如何引导孩子们的思维能把这些单独的动作结合运用,让我们的作品呈现出多种花样。

  2、在幼儿已有发展水平的经验之上,我为他们的提供更学习方法,让他们的认知更加宽广。

当然,课堂之中孩子们给我不少惊喜,所以为此我也感觉很欣慰。

  3、但活动过程中任然存在有些问题,例如:

当幼儿们运用折后撕窗花的方法撕出的面具、眼镜,有的幼儿直接折的小船。

我实确无法与每个幼儿得到交流去了解他们的创作思维,由于课程时间紧凑对幼儿们的创作发展不太公平。

不过我反思了两种措施:

第一适当减少课程内容。

第二选择课后与幼儿继续讨论交流。

  4、关于本课中幼儿的自由空间应该在扩大些,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见解,当然幼儿们对此课的参与积极性还是非常高的。

  5、此课结束后,可以给予幼儿更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

  7、在这节课上,每个孩子都那么专注,那么认真,他们运用自己所学习的方法,做出了许多让想不到的作品,如小风车、小船、小蝴蝶等,我觉得孩子们进步了,我自己的教学也随着不断地学习渐渐的进步了,我为孩子气的成长感到高兴,也为自己在教学中的探索与发现感到高兴。

这次,让我学会了从观察孩子、引导孩子入手,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更加有信心,更加热爱我的工作。

  【活动目标】

  1、欣赏不同树干的花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学习在瓦楞纸上画出各种花纹装饰树干。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美工》。

  2、各色瓦楞纸;剪刀;油画棒;绿色彩色纸。

  3、用瓦楞纸作的范画。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1、你知道哪些树?

说说它们的名称。

  师:

小朋友你见过哪些树呀,你还记得它的名字吗?

  2、注意过树皮上的花纹吗?

说说是什么样的?

  师:

那你们注意过树皮上的花纹吗?

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

  3、结合幼儿用书“树干上的花纹”中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树皮花纹,并与语言描述。

  师:

请你们欣赏一下我们书本上的树干上的花纹,他们的花纹是怎么样,他们像什么呀?

  (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树干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

  二、欣赏瓦楞纸范画,感受纸质、装饰树干的方法。

  出示范画,让幼儿摸一摸、说一说瓦楞纸画的感觉,并观察树干上的花纹,是怎么表现的?

  师:

这是老师作的画,请你们来摸一摸,再观察一下树干上的花纹。

  师:

摸完以后,请你们说一说瓦楞纸制作的画是什么感觉的。

  师:

那树干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

  三、明确作画要求。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美工“树干上的花纹”的左半部份,再边讲解边进行示范作画。

  师:

请你们把观察一下美工纸上左半部分,他们是怎么做出树干的。

  师:

现在请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是怎么做的。

  师:

观看老师用瓦楞纸制作制作小树的过程,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不过,老师现在有几个要求请你们注意听一下。

使用剪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把尖尖的朝着小朋友。

使用完了拿住尖尖的部分,轻轻地放在盘子里。

各种垃圾也放在盘子里,等一会我们一起来收拾。

  2、请幼儿尝试在颜色不同的瓦楞纸上画出树的形状,然后画出树干的花纹,剪下贴在美工书上,并添画树叶。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分层指导。

  五、幼儿相互欣赏,说说谁的花纹最漂亮,谁的花纹最特别。

  师:

小朋友都完成作品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活动反思】

  《树干上的花纹》这是个大班的美术活动,教师一开始的导入非常的鲜明和切入主题。

教师首先出示各种树干,由幼儿自由联想“树干上的花纹像什么”。

孩子们的回答别出心裁,引出线条元素,有直线、虚线、曲线、不规则图形、椭圆形、螺旋形、菱形等。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采用了组合的形式,将幼儿所画的树组合成一个小树林,因时制宜的调动幼儿兴趣积极性,互动恰到好处。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大班美术活动。

教师的活动现场调控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以及与幼儿生动的互动都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目标:

  1.欣赏各地区的民居建筑,感受中国民居建筑的多样性。

  2.了解民居与当地地理气候、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3.能有序地观察各地的民居,并在比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不同民居的建筑风格。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重难点:

  欣赏各地区的民居建筑,感受中国民居建筑的多样性。

  了解民居与当地地理气候、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世界各地的民居图片。

请幼儿事先手机民居图片。

  2.幼儿用书:

《中国民居建筑》。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

  1.师:

你家住在哪儿?

  (幼:

住在老街的小区里/楼房里面/自己家里面宅基地的小院子里面,等)

  2.你家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幼:

我的家住在11楼/我家的房子是1楼和2楼的,1楼有个小花园很漂亮,等)

  3.你见过什么样的房屋?

  (幼:

我见过北京的故宫/我见过海南的用草做的屋子,等)

  二、教师出示不同地域特色的民居图片(幼儿用书里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1.播放,图2、3、4,师:

这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师:

这是江南水乡的民居,民居就是老百姓住的的地方。

  那这些民居的房顶是什么样的?

像什么?

上面有什么颜色?

  窗户是什么样的?

像什么?

上面有什么颜色?

  门是什么样的?

像什么?

上面有什么颜色?

  2.播放5、6、7,师:

这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师:

这是徽州民居,请小朋友们两个两个来讨论一下

  

(1)这些民居的房顶是什么样的?

像什么?

上面有什么颜色?

  

(2)窗户是什么样的?

像什么?

上面有什么颜色?

  (3)门是什么样的?

像什么?

上面有什么颜色?

  3.播放图8、9,师:

请小朋友们看一下这个北京四合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播放图11、12,老师介绍厦门的客家土楼,让孩子们来说说自己听到的感兴趣的地方。

  师:

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广东梅州的大埔县、广东潮州饶平县。

客家永定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

有的人叫他们“客家围屋”,距离厦门有170多公里,车程是二个半小时左右。

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中国,民居丰富多彩,四合院、围龙屋、石库门、蒙古包、窑洞、竹屋等等,早已为人世所知晓,而掩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福建省民居永定客家土楼,却鲜为人知。

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直到2008年成为世界遗产,土楼才慢慢的被世人知晓。

  5.播放图13、14、15,师:

你知道这个房子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师:

这就是傣族竹楼。

观看并且介绍。

  6.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房子呢?

你认识吗?

  播放图16、17、18,师:

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谁来?

  幼儿介绍。

  7.你觉得哪个房子最特别?

为什么?

  三、师幼共同讨论民居的外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师:

为什么这些人住的房子都不一样呢?

  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

  这些房子是用什么建成的?

这些房子除了能住人,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吗?

  2.教师小结:

这些房子都是各地的人们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生活习惯设计的,它们的外形不同、颜色不同、门窗不同,修建时用的材料不同,都很有特色。

  四、出示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拓展幼儿的视野。

  师:

看看这些民居是什么样的?

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民居吗?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通过美术欣赏的形式,学会合作,感受发现的愉悦与成就感。

在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抵制了不良文化的影响。

同时多样的自主研究活动,促使孩子们更好地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相当多的年轻人,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相当漠视,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美术教育能够为民族艺术培养新的土壤和新的支持者,使全社会共同关注民族艺术的生存环境,以促进民族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感受民族文化内涵。

  目的:

  1、通过欣赏名画,让幼儿感受美,并能用较丰富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2、让幼儿模仿画面的构图、造型,从而掌握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3、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准备:

  名画课件,幼儿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与幼儿回忆画过的人有哪些样子。

  2、演示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引导幼儿欣赏:

  

(1)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2)这些人在干什么?

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姿态?

你能不能表演一下?

  (3)这是什么季节?

你能猜出他们在什么地方?

有什么样的风光?

  (4)从画面上你能看出这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5)画面上用了哪些线条?

这些线条是朝哪些方向延伸的?

看上去有什么感觉?

  (6)画家画这幅画用了哪些颜色?

这些颜色在画面上是怎样安排的?

  (7)画家是怎么安排画面的?

(前面画了些什么?

后面画了些什么?

看上去一样大吗?

哪个看上去更清楚些?

为什么?

  (8)看完整幅画后,你感觉怎么样?

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9)教师配乐朗诵解说词,让幼儿充分感受这幅画的意境。

  3、让幼儿模仿这幅画的构图方式绘画〈〈快乐的秋游〉〉。

  附解说词: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大碗岛,这里有绿油油的草地,茂密的树林,兰色的、清澈的河水在四周静静流淌着,河面上荡漾着几叶小舟;这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男的、女的、老人、小孩,他们有的坐着轻声交谈,有的躺着休息,有的在河边钓鱼,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就象躺在柔软的地毯上,舒服极了;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从树枝上传来小鸟动听的歌声,人们隐隐约约讲话的声音,河面上小船划过水的声音……阳光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象妈妈的手轻轻抚摸我的脸,我还闻到了花草淡淡的清香,我全身放松极了,这真是美妙的休息,我想永远逗留在这里。

  活动观察记录与反思:

  这幅名画所传递的信息非常丰富,因此在欣赏活动中幼儿的对话也很精彩,特别是在分析这幅画的构图时,幼儿找到了许多的对比关系:

大的人在前面、小的人在后面,近的人明显、远的人模糊,明暗的对比,(人物)高矮的对比,多少的对比(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人少),粗细对比,胖瘦对比,直线(地平线)与曲线(河岸线)的对比,绿色和红色的对比……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真令我叹服!

  到目前为止,幼儿已进行了六次的名画欣赏活动,开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有的幼儿还只停留在对作品某一个细节的注意,有的能较好地描述画面,有的能对作品进行形式分析(即造型、色彩、构图的分析),有小部分的幼儿甚至能理解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意义。

因此,在欣赏活动中,有的幼儿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注意,有的幼儿却能自始至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实现积极的互动。

怎样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相应的指导,是我在以后的欣赏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初步了解国画,感受我国著名的国画画家齐白石老爷爷的作画风格。

  2.在画面中,尝试和探索虾儿多样的组合排列,体会画面安排和构图美。

  3.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齐白石作品图片若干张;国画虾的绘画步骤图解;宣纸、毛笔、调色盘、国画颜料、墨、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形式导入。

  师:

“驼背老公公,胡子毛烘烘,热火锅里去洗澡,青袍换成大红袍。

”小朋友猜一猜,这是说谁呢?

  二.展示齐白石作品。

  师:

画上有什么?

  幼:

虾。

  师:

虾儿生活在哪里呀?

你喜欢这些画么?

为什么?

  幼:

喜欢。

画得像真的一样。

  师:

小朋友们知道这些画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吗?

  幼:

用毛笔画的。

  师:

我们小朋友以前画画用油画棒、彩笔、铅画纸、白纸画,这种画叫国画,国画有它特殊的工具。

  分别出示毛笔、国画颜料、宣纸、墨、水并向幼儿一一介绍。

  师:

小朋友知道这些可爱的虾是谁画的么?

  幼儿1:

画家画的。

  幼儿2:

不知道。

  师:

这些画是我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齐白石老爷爷画的。

齐白石老爷爷画的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虾体晶莹剔透、笔笔传神,所以称得上是画坛一绝。

也因此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齐白石老爷爷的画显示了画家非凡的功力。

  师:

欣赏了这么多幅齐白石老爷爷画的虾,谁愿意告诉老师虾儿长得什么样?

  幼儿1:

像驼背老公公,身体是弯弯的。

  幼儿2:

虾的身子是一节一节的;尾巴像飞机;尾巴也有点像小扇子。

  幼儿3:

头上长着刺;还长着两个大钳子像螃蟹,长着长长的细细的胡子。

  三、观看课件:

动态的虾。

  师:

请小朋友说一说虾在水中是怎样游的。

  幼儿1:

虾在水中一跳一跳的。

  幼儿2:

虾在水中弹跳的很快。

  四、观察作画的方法,了解画虾的步骤。

  师:

齐白石老爷爷画的虾太有趣了,小朋友想不想画?

先看一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教师演示画虾的步骤:

先用淡墨画虾的头部,再用淡墨画虾的背部直至虾尾,用浓墨点头刺再勾画虾的足,然后用重墨点眼睛再勾画虾的钳,最后用淡墨勾画虾的须。

  五、幼儿练习运用毛笔大胆画虾。

  教师提出作画要求;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欣赏展示。

  1.幼儿自由交流评价作品。

  2.请幼儿说说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好在哪里。

  3.把幼儿作品展示在作业栏里。

  活动反思:

  1.宽松的互动环境。

  本活动以猜谜的形式导入,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著名艺术大师齐白石的作品展示,让幼儿充分体会了虾儿在艺术样式上的美感(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同时,让幼儿对虾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不同的欣赏环节中,既有教师的简单介绍,也有不同的讨论话题,为幼儿提供积极参与的机会。

《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因此在幼儿欣赏每张作品时,通过有意识地启发,让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如虾儿像驼背老公公,身体是弯弯的,尾巴像飞机,头上长着刺,长着长长的细细的胡子等,使幼儿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真正做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平等互动。

  2.综合运用多种欣赏方法。

  通过观看课件,画中动态的虾让幼儿对大师的作品有了感性的理解,并从欣赏环节自然过渡到表现环节,任何艺术表现方法的学习都离不开对具体生活经验的解释,幼儿只有积累了许多操作经验以后,才能用自己的解释获得一些抽象的儿童化的概念,形成幼儿自己的技能。

在本次欣赏与表现活动中,作品欣赏、实物观察与教师演示相结合,关注幼儿观察的特点和思考角度,给幼儿更多观察、了解、欣赏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解释一些抽象的艺术表现方法。

使各环节自然连接,一气呵成。

  活动目标:

  1、借助图像放大画面大胆联想,添加为新的图像。

  2、运用变化炫彩棒造型的方法,产生单色面的色彩效果。

  3、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小蛇变变变》画面三张、经过折叠的铅画纸橘子、小房子、炫彩棒、餐巾纸。

  活动流程:

  一、互动游戏

  价值取向:

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兴趣,并尝试借助已有的图像放大画面大胆联想,添加为新的图像。

  小蛇来玩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

  游戏一:

小蛇变大象

  谈论:

小蛇的头变成了大象的什么?

小蛇的尾巴变成了大象的什么?

  什么是新变出来的?

  游戏二:

小蛇变小船

  小蛇的头和尾巴变成了大象的什么?

  哪些地方是新变出来的?

  二、共同探索:

小蛇变娃娃

  价值取向:

教师以游戏的形式,示范作画,帮助幼儿理解

  又来了一条小蛇会变小船和大象吗?

(出示画面三)我们来变个娃娃

  教师和幼儿一同变小娃娃

  三、幼儿想象,大胆表现

  价值取向:

运用变化炫彩棒造型的方法,产生单色面的色彩效果

  橘子房子也想变,幼儿想想可以变什么?

分成橘子房子两组,每组孩子同一主题。

  选择单色画出想象物的主要特征,并添加细节。

  四、拓展游戏、体验成功

  价值取向:

教师以游戏的形式讲评,使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

  橘子组房子租轮番邀请变一变,看看哪组变的东西多。

  活动反思:

  《超级变变变》是一个借助已有的图像放大画面大胆联想为内容,以绘画为手段,以游戏为形式,培养幼儿勇于独创、富有审美情大班美术活动。

活动中要求幼儿将原先提供的桔子、房子的简单图像通过折纸打开的方式“打碎”,添加组合构成新的图像,这不仅仅是新图像的呈现,而且隐含其中的是孩子们生活经验再现的一种情景。

与以往借形想象绘画方式不同的是:

此活动“有中生变”,而不是“无中生有”。

根据打开的两个图像之间形成联系,借助画面建立合理的联想,构成新的图像,旨在让每个孩子敢想敢画,帮助每个孩子插上想翅膀,充分体验想乐趣。

该活动对每个幼儿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不但要求幼儿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还要敢于大胆想象创造,是一次较大的挑战。

由于采取了游戏的方式进行,动幼儿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游戏中把握方法要使“超级变变变”获得成功,有三个关键:

一是能将原有的图像一分为二后,重新定义为某一物体的部分图像,二是能逐步添加后使该物体的图像变得清晰,三是能围绕该图像进一步想象,使画面丰富在画面上为使幼儿了造的步骤方法。

如果按照惯例运用演示或交代规则的方法,必然因十分繁琐而使幼儿望而生畏。

为此,开展了一下三次游戏:

第一次游戏:

小蛇变大象拿出折叠纸上的小蛇,模仿魔术师的语气让幼儿观察:

“这是一条小蛇,看一看上面、下面、后面都没有东西,只有一条小蛇”,然后有意吹上,一再打开纸:

“呼……变大象!

”使幼儿了解一切变在折叠纸打开后的再定义中。

第二次游戏:

延续以上方式,让小蛇变小船(在观察讨论中初步掌握变的关键)请幼儿思考“小蛇还会变大象吗”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打开谜底是小蛇变划船,进一步引导观察讨论:

小蛇的头尾变成了什么,哪些是新变出来的。

第三次游戏:

再次延续以上方式,和幼儿一起将小蛇变成小朋友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演示,验证了以上方法,为选取其他图像开展想象创造条件。

由于我把方法融入三次不断变变变的游戏情境中,又分解了难点,使幼儿觉得十分有跃跃欲试。

  在游戏中敢想敢画这个活动不但需要幼儿大胆想象,而且要将自己的想象变为清晰的图像,这是幼儿与他们日积月累的认真观察、有意记忆积累的表象分不开,否则就会出现想得出画不出的状况。

为了消除幼儿的顾虑,在创作前我将幼儿分成桔子队和房子队进行团体擂台赛。

并用“谁已经想好了,桔子变什么?

房子变什么?

到我耳朵旁悄悄告诉我。

”无论幼儿在我耳边说什么,我都用“很好!

不错!

真想不到!

”等加以赞扬,这一小小的举措,给了幼儿很大的激励,虽然他们此时不一定有独特的奇思妙想,但游戏式的启发又为大胆表现埋下伏笔。

在以后的想象创造中,我还根据幼儿的现场反映,或提出问题或提出建议,扩大幼儿思考想空间,增强了想象的丰富性,提高画面的生动程度。

在游戏中体验成功乐趣活动的结尾的一场擂台赛进入了游戏的**,由于谁都不知道对方变出的是什么,这一悬念牵动着每一个幼儿,随着两对幼儿轮番邀请,谜底一个个揭晓,创造的成功体验也随之加深。

活动以发展创新精神、时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作。

幼儿的自由创作和教师的评价,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和谐师生关系。

活动中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还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蔬菜的形态、色彩、利用切、接、拼等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物品,能大胆地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一段话。

  2、培养幼儿的注意、观察、想象、创作能力和幼儿动脑、动手又动口的学习习惯。

  3、启迪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美。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奇妙的蔬菜造型

  2、准备丰富的、形态各异的新鲜蔬菜。

  3、塑料刀、垫板、橡皮泥、牙签、彩色纸、剪刀等。

  幼儿园课件课件《奇妙的蔬菜造型》

  “菜花”能变成“小绵羊”吗?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奇妙的蔬菜造型

  在欣赏中,让幼儿观察的蔬菜品种。

  经过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