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7787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doc.docx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doc.docx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doc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

[阅读:

543 次]

日期:

10/05/04  来源:

[字号:

大中小]

提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总部经济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决策层关注的焦点。

杭州凭借自身独有的优势,近几年来总部经济已初具规模,对杭州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立足杭州,对其发展总部经济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原则,明确了企业总部的定位以及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动对接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以优化人居环境、制定系列发展总部经济的优惠政策等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

杭州总部经济基本构想对策建议

作者王斐波,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吕宏芬,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邮政编码310014)。

总部经济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组织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企业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空间分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之下的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也是当代大型企业集团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

总部经济具有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就业乘数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等综合经济效应,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总部经济现象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进程的深入,特别是总部经济理论的提出,使总部经济进入到政府与市场相互借力,由被动到主动、由自发到自觉的快速、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杭州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网络设施、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和科教资源、多元文化的社会氛围、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以及围绕总部的专业服务支撑体系,为杭州发展总部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总部经济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总部迁杭的大企业集团中有广厦、康恩贝、美都、盾安、中义、吉利、圣奥、合盛、荣安、苏泊尔等企业(集团)100余家,主要为省内民营企业和上海、北京企业,集中在滨江、钱江新城和上城、下城等区块,投资总额逾百亿元。

另外,如信雅达、恒生、华为3COM、韩国三星研发分中心、印度塔塔、摩托罗拉、诺基亚、神州数码、美国马尼托瓦克、新加坡腾飞置业等也在杭州高新区建立区域总部。

同时,像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浙江新大集团等众多省属企业的总部也设在杭州。

总部经济已对杭州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给杭州带来了大量的税源,而且随着企业核心机构的进入,对杭州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也开始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如何更好地发展杭州市的总部经济,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快发展杭州市总部经济的基本构想

(一)发展总部经济的原则

当前,杭州市培育和发展总部经济,推进总部经济基地建设,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统筹安排、突出特色的原则,主要考虑搞好四个结合:

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

既要突出重点、有所作为地推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一批总部办公楼项目建设,又要切实做好中央商务区的建设。

发挥优势与错位发展相结合。

坚持扬长发展、错位发展策略,把发展“浙商企业总部经济”、“特色产业总部经济”作为区域总部经济的主要定位。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发挥政府在统筹协调、科学规划、政策导向以及营造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同时着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导各类总部经济资源在杭州总部功能区聚集。

留住总部与引进总部相结合。

既实施本地企业“留根工程”,推动本区规模企业、品牌企业、优势企业总部性质机构率先进入总部集中区,又要实施各类外埠企业“引根工程”大力吸纳各类外埠企业、境外企业来杭州设立地区总部、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二)明确企业总部的定位

1.重点引进省内大中型企业,全力打造浙商总部。

浙江是民营经济的大省,据浙江工商局最新发布的“2006年度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浙江已有私营企业40.6万家,带动508.6万人就业;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等最能反映民营经济综合实力的指标,浙江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156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其中民营经济占到71%以上。

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203席,总量居全国第一;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0强,浙江占19席;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十大领军人物,浙江有四位。

到2006年底,浙江省有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6936.7亿元,分别比上年底增长13.2%和34.%。

个体私营经济创造总产值12546.9亿元,比上年增长8.8%。

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有少数民营企业能够脱颖而出,众多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还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地域性因素,当地方资源要素有限、企业发展的瓶颈没法解除时,总部迁移便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于浙江大中型企业,总部的首选之地有杭州、北京、上海。

杭州的优势不言而喻:

最靠近生产基地、风俗文化上的认同感、能够沿用原来的人脉资源。

所以,杭州要重点引进省内大中型企业,全力打造浙商总部。

在浙江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集群是重要特征。

资料显示,目前浙江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县市区形成了产业集群,如温州鞋业、柳市低压电器、海宁皮革服装、永康五金制品、嵊州领带、诸暨袜业、绍兴纺织等,在中国享有盛誉。

在环杭州湾的产业规划中,750平方公里的环杭州湾地区将发展成为长三角南翼的“黄金产业带”,未来数年在基建、能源、环境等方面的投入将超过3000亿元,力图将这一区域建成电子信息、现代医药、石化、纺织、服装五大产业为主的经济带,成为中国乃至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

杭州则以建立以“一个先进制造业长廊、一条高新技术产业带、五个特色产业区域”为主体的杭州先进制造业基地框架,全面融入环杭州湾产业带。

在引进省内大中型企业中,要加强区域内制造领域产业资源整合,重点引进纺织、服装、制鞋、五金、食品、现代医药等产业领域的品牌企业、优势企业、股份公司、上市公司入驻杭州,设立公司总部、企业会所、研发中心、营销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展示中心等。

2.大力引进国内大企业集团,设立华东区总部。

在杭州“天堂硅谷”、“数字杭州”建设规划下,软件产业是杭州发展最好的产业之一,已经形成自身比较完整的产业集群。

作为软件产业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杭州聚集了一大批从事软件开发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强的专业化特色,已形成一个具有工业化生产能力、互为协作联系的软件产业集群。

杭州软件业从整体规模上讲,已经具备与京、深、沪软件业相抗衡的实力,初步形成“天堂软件”的品牌。

目前,全市共引进国内知名企业驻杭办事机构166家,主要是以清华同方为代表的国内知名电子企业。

杭州市要利用杭州已经形成的软件产业集群的优势,吸引国内著名电子信息企业设立办事机构和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区域性总部和职能性总部。

3.积极引进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设立职能性总部。

跨国企业的职能性总部,如运营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投资中心、客服中心、结算中心等,主要取决于获得相应要素的便利性,如上海成为家乐福、深圳成为沃尔玛的全球采购总部,是看中了长三角、珠三角的世界工厂地位,数以万计的工厂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质高价廉的消费品。

杭州市有着吸引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和职能性总部的诸多优势要素:

丰富的人力资源、以西湖为代表的优美环境、浙江发达的制造业等。

在引进方向上,可以考虑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采购中心。

4.努力建设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和研发中心。

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和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杭州市已具有较好的知识创新基础和技术创新资源。

目前,全市共拥有包括综合实力在国内高校名列前茅的浙江大学在内的各类高等院校30多所,有国家第二海洋研究所、信息产业部五十二研究所等50多所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院所,以及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地)和重大科技装备;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教授、研究员以及各类科研人力资源,创造了占全省80%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

根据2000年的全国R&D资源清查,在杭科研机构数量(包括企业办科研机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以及科技经费支出,分别占全省的29%、42%和46%。

目前杭州市的知识创新能力在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和南京,是浙江省以及长三角南翼的核心知识创新源。

近年来,在杭州市实施“环境立市”的战略下,改善杭州的投资环境方面已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2004年9月《福布斯》杂志公布其首次评出的“2004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杭州市成为中国内地最佳商业城市。

正是由于在创新环境上的比较优势,已经吸引了一批国际著名企业来杭投资。

目前,世界500强中已有40多家入驻杭州,其中工业性投资有28家,设立工业企业41家,如松下、东芝、西门子、可口可乐、安万特、联合技术等,总投资达10.5亿美元,合同外资5.9亿美元,伊莱克斯已在杭州建立中国总部并将建立研发中心。

另据统计,杭州高新区的外资软件企业已经达到110家,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软件企业正以合资或独资的形式来杭发展,成为杭州软件产业中的一支强势团队。

高新区仅在2002年就吸引了25家外资软件企业,其中印度最大的软件加工出口商TCS还要将其研发中心搬到杭州。

摩托罗拉、诺基亚、阿尔卡特、美国富通、东信冠群、日本东星软件等企业也在杭州谋求发展。

总的来看,杭州创新创业环境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征,不但在区位条件、自然环境、产业配套、金融支持等硬环境方面优势明显,而且在体制环境、政务环境、治安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方面也表现突出,对国内外创新主体和高层次创新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

杭州目前已经形成的软件业产业集群,为其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5.把杭州建成上海的“后花园”。

目前上海正在全力发展跨国公司总部经济,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把亚太区域的总部迁到了上海。

截至2005年6月底,经上海市政府认可批准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104家,其中包括全球500强企业33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金融业和商业等传统产业。

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中有17%设在上海。

杭州地处长三角,比邻上海,上海—杭州磁悬浮列车建成开通后,上海到杭州的路程只需要30分钟。

同时,杭州又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文明城市。

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资源,自然赋予的独特环境和几千年人类文化积淀,使杭州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荟萃之地。

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正在改变杭州的经济结构,在长江三角洲乃至长江流域的诸城市中,杭州的优势无与伦比。

杭州市应该利用杭州良好的环境资源和“休闲之都”的高生活质量,与上海实行互补,把这些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的会展中心、培训基地和休闲度假场所拉到杭州,把杭州建成上海的“后花园”。

(三)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重点

1.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

知识型服务业是指以知识为各行各业、企业或个人提供知识型服务的行业,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的服务业,并使得知识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增值。

知识型服务业可以分为七大类,包括以银行业、证券投资业、信托业、保险业、风险投资业为主的现代金融业,以咨询服务、会计服务、法律服务为主的专业中介服务业,以会展服务、国内外机构服务、政府服务为主的会展与机构服务业,以科研服务、技术服务为主的研发与技术服务业,以医疗服务、保健服务为主的医疗保健业,以高等教育、民办教育、培训服务为主的教育培训业,以传媒业、出版业、设计业、广告业、体育业为主的文化传媒业。

(1)发展金融保险业,打造金融中心。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是经济起飞的启动器和先决条件。

因此,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取决于其金融体系发育成熟程度。

从金融的核心作用来看,金融业在地区或城市的综合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谁能占据区域金融中心的高地,谁就将在发展上夺得主导权。

目前,在杭州区聚集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大型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仍较少,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现象。

为此,今后要依托已经形成的庆春金融街,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分层次、多元化发展金融保险业:

积极吸引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证券机构、保险机构等落户杭州,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银行;立足加强地方金融资源整合,引导各类资本参股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强强联合组建投资机构,培育发展各种类型的产业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和信托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使金融机构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

(2)壮大中介服务业,打造中介服务业中心。

中介服务是市场经济的放大器,经济越发展,对中介服务的需求就越迫切、越深入。

总部经济要发展,就需要中介服务的支持,需要更多的新型中介服务。

杭州要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区位优势,依托广利大厦和宏都宾馆,强化招商引资,抓好杭州市中介服务业基地建设。

依托现代化新技术,借鉴国际新的服务方式和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中介服务机构,引导一般性中介服务机构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积极培育适应企业总部发展需要的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中介服务组织,为社会提供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代理、市场调查、科技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增强商务区综合服务功能。

培育一批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中介服务企业,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现代中介服务业体系,使杭州成为浙江中介服务业强区。

今后杭州要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八大重点行业:

①生产性中介服务业。

主要指为生产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产权交易、技术交易、劳务和人才中介、生产资料经纪、货运代理等中介服务的行业,这是杭州亟须重点发展的中介服务业。

②知识密集型中介服务业。

指能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智能型高端服务的中介服务行业,侧重于提供研发、设计、策划类知识密集型服务,这是未来几年杭州着重发展的中介服务业。

③生活急需型中介服务业。

指提供理财、医疗、教育等服务的行业,它们对提高市民素质、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这是杭州优先发展的中介服务业。

④旅游商贸中介服务业。

主要指各类商品交易中介、会展服务中介、旅游集散中介等服务行业。

⑤招商引资中介服务业。

指可以提供国际公共服务、专业政策咨询和高效率审批代理服务等功能的中介服务业。

⑥经济鉴证中介服务业。

指提供会计、资产评估、认证、鉴证、检测检验等专业性分析、测评和评定服务的行业。

⑦法律服务中介服务业。

提供咨询、调查、诉讼、公证、审查和出具法律意见等专业性服务,主要包括律师业和公证业。

⑧协调型中介服务业。

主要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公会等行业自律组织。

(3)发展会展业,打造会展中心。

杭州是开中国国际博览会之先河的地方,1929年盛大的西湖博览会让身历其境的人至今难忘。

2000年西博会以来,杭州新注册成立的策划、展览、广告公司达180多家,其中展览公司就有60多家。

会展业不仅能够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具有高收入、高赢利的特点,而且能够带动大量相关产业的发展。

专家预计,到2010年,旅游、休闲、会展“三位一体”的大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03年的6%提高到8%左右;年接待国际性会议和展览50次以上,会展业总收入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

要使杭州的会展经济有一个快速、良性的发展,必须利用现有的优势和资源,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①多方争取承办各类会议、展览。

各部门要加强对外的联系与协调,要积极争取行业会展的承办权。

积极收集国家各有关部门会展信息,为我市各单位联络会展提供方便,要抓住各种契机,吸引各地的会展承办商来我市办会展。

要加强与“国际展览会联盟”、“国际展览局”等国际会展行业组织的联系,市贸促会、会展中心等单位要争取有国际性的展会在我市定期举办或设立分会场。

②培植会展主体,塑造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会展企业。

引导和鼓励有志于会展业的各类经济实体组建专业会议展览公司;鼓励外商投资会展业,特别是国际著名展览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强对现有办展力量的资源整合,通过联合、参股等形式,壮大会展企业规模。

③完善会展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造就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

要向全国公开招聘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要加强对会展人才的培训,通过委托高等院校培训、送国(境)外短期培训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能力与水平;鼓励会展企事业单位引进和培养人才,建立人才合理使用机制。

④加强会展及服务业的管理。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会展及相关服务行业的管理,积极倡导ISO9000服务质量认证活动,促进会展业及相关服务、保障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会展及服务业的水平。

⑤积极推进会展业科技化、信息化建设。

按照避免重复建设,共享信息资源的原则,在继续办好相关网站的基础上,构筑杭州市会展信息平台,建立会展资料库和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系统。

要尽快建立会展业统计和评估体系,开展会展业与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4)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中心。

高标准、高要求新建一批体现杭州大都市现代化的标志性的重大文化设施,改革投融资机制,创新经营管理方法,构筑杭州市中心城区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布局协调、机制创新、管理高效的现代化综合文化设施网络。

力争到2010年,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用地达到人均0.15平方米,现代化综合文化设施网络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杭州市未来文化设施的建设,首先要在功能上充分考虑文化设施种类的完备性,尤其是市级大型剧院、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完备;在档次上要与国际旅游城市的定位相一致,要具备开展国际性文化活动的能力,与上海有所分工和交流;在布局上应以钱江新城、城西示范区和三个副城为主。

杭州市中心城区内未来有待发展的市、区级重大文化设施项目主要有:

市级。

杭州市科技馆新馆、杭州市图书馆新馆、杭州音乐厅、杭州美术馆、杭州马戏城、杭州吴山杂技场、杭州市广电中心、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杭州市妇女活动中心、杭州电影博览城、杭州城市规划展示厅、杭州博物馆、杭州西湖博物馆、杭州运河博物馆、吴越文化专题博物馆、吴越钱氏海塘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二期、韩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杭州艺术学校。

区级。

杭州运河文化广场、拱墅文体中心、雕板印刷作坊、陶瓷文化村、西溪民俗文化博物馆。

其中:

①上城区。

吴越文化专题博物馆、吴越钱氏海塘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二期、韩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雕板印刷作坊、陶瓷文化村、杭州吴山杂技场。

②下城区。

杭州美术馆、杭州马戏城、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杭州市妇女活动中心。

③西湖区。

杭州西湖博物馆、杭州城市规划展示厅、西溪民俗文化博物馆。

④江干区。

杭州市广电中心、杭州博物馆、杭州市科技馆新馆、杭州市图书馆新馆、杭州电影博览城、杭州艺术学校。

⑤拱墅区。

杭州运河博物馆、杭州音乐厅、杭州运河文化广场、拱墅文体中心。

2.提升发展商贸流通业,打造商贸中心。

(1)中央商务区和商业商务区块。

①中央商务区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且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外的中央商务区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单中心模式,还有一种模式是多中心模式。

多中心模式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主中心和辅中心,如纽约、上海;另一种是东京的不分主辅的相对均等的多中心。

钱江新城作为杭州远期商务中心在“十一五”期间还无法真正发挥CBD的作用,因此从近期考虑应当对现有的已经形成集聚优势的若干商务区块予以扶持,增强其特色功能的互补性,远期与钱江新城形成“一主多辅”的商务区块布局。

高起点招商,努力引进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国内公司总部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进驻,充分发挥作为杭州未来中央商务区的带动作用,近期成为杭州的行政、商务、信息、科技中心和民营企业总部密集之地。

远期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网络中的重要结点、集中体现杭州现代化大都市城市形象和功能的“窗口”。

②打造若干各具特色的商业商务区块。

武林商业商务区。

区块位于市中心,区位优势突出,大型商场、购物中心云集于此,商业气氛浓厚,西湖文化广场、杭州剧院等文化配套设施完善,未来发展为以商贸、会展为特色的商务区。

黄龙商业商务区。

作为浙江省内顶级商务区的杭州世贸黄龙区,在近几年内一直保持杭州租金最高、售价最高、出租率最高、空置率最低、高档写字楼最集中的记录,而且随着浙江省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对于这个区域内高档写字楼的需求还在不断上升。

未来发展为以高新技术、文化传媒为特色的国际化商务区。

湖滨休闲商业商务区RBD。

建设以新湖滨为核心,包含吴山历史文化区、南山路休闲特色街和解放路现代商贸特色街,融“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时尚购物、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商务区,强化杭州旅游服务功能。

借助西湖山水风光和周围较为密集的历史文化遗存,以休闲为主要特色,加快商贸旅游布局调整,由单一的纯商业功能向旅游、休闲、商务、购物、观光多功能、高层次方向发展,形成综合型、个性化的休闲商业区。

(2)商业中心和特色商业街。

①市级商业中心。

形成以延安路为轴,贯穿湖滨、武林、吴山三个商圈的“一线三圈”结构的市级商业中心区域。

范围为东至中山中路,西至湖滨路、环城西路,南至吴山广场,北至西湖文化广场。

继续提高商业集聚程度,推进网点布局战略调整,提升商业设施品位,提高新型业态比重,完善服务功能,增强现代气息,形成高度繁华的现代大都市商业中心。

②市级商业副中心。

依托原有商业基础,改造提升现有商业网点,调整业态结构,建设钱江新城和江南、临平、下沙商业副中心。

③商业特色街。

把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与整合提升街区品位相结合,注重特色培育,增强影响力,注重停车、休闲、绿化、景观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建设风格各异、魅力独具的若干商业特色街区。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体系。

杭州市科技创新体系应该是一个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政府组成的互动协调的有机整体,是一个既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又能够不断吸引外来最新科技成果的开放性系统;既是支撑杭州乃至浙江省和长三角南翼经济发展的创新源泉,又是国内外著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从事创业创新和研发的一个重要基地。

因而杭州市的科技创新体系应该与国内及国际其他区域创新系统形成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良性体系,从而成为国家乃至国际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到2010年初步形成一个以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为主体、以高技术企业为目标的开放性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学习型技术创新体系,以非营利性科技中介机构为骨干、促进经济和技术有效转移的社会化创新服务体系,使杭州市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内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并成为环杭州湾产业带乃至全省的核心创新中心。

具体目标为:

引进或联合组建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建设一批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吸引一批著名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吸纳或聚集一批在本专业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人才;扶持一批重点产业的企业技术中心或产业研发中心;扶持一批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到2020年,把杭州建设成为浙江省科技创新龙头、长三角核心创新城市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产业领域的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成为全球产业研发网络中的重要创新基地,为杭州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目标为:

环杭州湾产业带和浙江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创新源;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全球化研发体系的重要基地;长三角地区主要产业核心创新基地之一;长三角地区高层次创新人才高地;国际新兴科技城市之一。

三、发展杭州总部经济的保障措施

(一)主动对接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

1.借鉴经验,科学规划。

杭州要集中体现省会城市的功能优势,要优化主城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疏散主城的生产功能,强化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教育、商贸旅游等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

主要依托西湖风景名胜区、之江旅游度假区、西溪、钱塘江、京杭大运河等旅游胜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