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到四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7067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到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到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到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到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到四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到四单元测试题.docx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到四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到四单元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到四单元测试题.docx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到四单元测试题

2019年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到四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计算题。

(共21分)

1.解比例。

(12分)

 

2.计算下面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单位:

cm)(9分)

(图)(图)

 

二、填空题。

(第7题3分,其余每题2分,共23分)

3.从一个圆锥的下面和前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别如下图。

(图)(图)

 

这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cm,体积是()cm

4.如果圆柱的底面积周长和高相等,那么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一定是()。

5.把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了16份,切开后拼成了一

个近似的长方体(如图)。

这个长方体的宽为3cm,高为8cm,

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cm

体积是()cm

,表面(图)

积比原来圆柱体表面积多()cm

6.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相差18cm

,则圆锥的体积是

()cm

,圆柱的体积是()cm

7.(图)左图以AB为轴旋转一周后,得到的立体图形是(),它的侧

面积是()cm

,体积是()cm

8.把一个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4倍,就是把这个图形按( ):

( )的比放大;如果把这个图形按1:

6的比缩小,则这个图形的每条边缩小到原来的()。

9.右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各有两边对应成比例,(图)

试写出比例多是()。

10.在比例式

=32:

24中,如果一个外项改成3,要使比例式仍然成立,另一个外项应改成()。

11.把改成数值比例尺是();如果量得图上距离是5cm,那么实际距离是()。

12.一种精密零件图纸的比例是12:

1,那么这种零件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若在这张图纸上量得这种零件长6厘米,那么这种零件实际长()厘米。

13.有两个等高圆柱,甲圆柱和乙圆柱的底面半径的比是2:

3,如果甲圆柱的体积是16dm

,那么乙圆柱的体积是()dm

三、选择题。

(在正确答案前面的□中打“√”)(6分)

14.学校教导处要反映各年级的人数情况,可以选用()统计图,因为它能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条□□扇形

15.用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卷成两个圆柱(接头处不重叠),并分别装上两个圆形底面,制成两个圆柱,这两个圆柱的形状()。

□一定相同□一定不同□不一定相同

16.一个圆锥的体积比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少()。

□2倍

17.(图)把一个底面直径4cm,高cm的圆锥沿着高切开(如左图)它的

表面积增加()。

□10cm

□4

cm

□20cm

18.

,则

等于()。

□6:

5□5:

6□30:

1

19.能与4:

0.3组成比例的是()。

□4:

3□80:

6□6:

8

四、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共5分)

1.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它们的底面积一定也相等。

………………………()

2.若a和b互为倒数,且

…………………………………()

3.兵兵想了解自己所在地区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应选择条形图。

………………()

4.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的。

…………………()

5.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也同时扩大2倍,圆锥的体积就扩大4倍。

……()

五、操作题。

(共8分)

20.按要求画图形。

(5分)

(1)按3:

1的比画出长方形扩大后的图形。

(2)按1:

2的比画出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

 

(图)

 

21.请分别在图

(1)和图

(2)的相应位置标出圆柱的底面、底面周长和高。

(3分)

 

(图)

 

六、应用题。

(第24题7分,其余每题5分)。

(共37分)

22.体育老师买了运动服行业和裤子共21件,共用了439元,其中上衣每件24元,裤子每件19元。

老师买上衣和裤子各多少件?

 

(图)

 

23.在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我最喜欢的文艺节目”小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图。

⑴喜欢小品的有60人,六年级有多少人?

(图)⑵喜欢歌曲的人数比相声多多少人?

 

24.市民广场设计了一个底面直径为40米,深为1米的圆柱形喷水池。

⑴如果在水池的四周和池底铺上瓷砖,

需要瓷砖多少平方米?

(图)

 

⑵如果每升水重1千克,这个水池能蓄水多少吨?

 

25.王老师下班开汽车从富安回家,花0.5到台城。

(图)请你算一算王老师的汽车时速大约是多少千米/时?

 

26.一辆货车的车厢是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是6米,宽是

1.5米,高是3米。

装满一车沙子,卸下后沙子堆成一个高2米(图)

的圆锥,(如下图),这个沙堆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7.虎阜小学有一些航模,没借出的与借出的比是2:

3,借出的有249件,没借出的有多少件?

(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28.有甲、乙两个仓库,甲仓库货物比乙仓库多26吨。

如果从乙仓库取出5吨放入甲仓库,那么乙仓库货物的质量是甲仓库的60%,两个仓库原来各有货物多少吨?

附送:

2019年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1-2页例1-例2,练习一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

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

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

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

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

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

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

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

(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

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

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

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

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验证过程中提问:

为什么要从里面量?

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

(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

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

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一1~3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例4。

练习一4~6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重、难点:

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教学准备:

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

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个)?

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

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容量,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

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

(出示例3)

师: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二、认识1毫升

1.取出滴管,介绍:

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

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

(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

实验:

大约是18-20滴。

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

说一说:

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三、教学“1升=1000毫升”

现在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那么1毫升和1升比较下我们可以发现1毫升的水要比1升水少得多。

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1升水呢?

有什么办法吗?

实验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观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量出2杯5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

1000毫升=1升1升=1000毫升

四、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指出:

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

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

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

3.填空:

4升=()毫升毫升=()升

9升=()毫升5000毫升=()升

4.完成练习一4~6题。

五、全课小结:

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练习一7~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

教学难点:

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二、练习指导。

4.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容器的容量单位的?

有什么技巧?

5.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第9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每个量杯中液体各有多少毫升?

你是如何读出数值的?

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毫升?

比1升多吗?

7.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8.第11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让学生先说说你获得哪些信息?

5岁儿童应该按照哪个剂量来服用?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注意用药安全。

三、布置课后练习:

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坐单位的,各是多少升。

四、全课小结。

你现在对于升和毫升有了哪些认识?

 

第二单元

1.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题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结合口算的结果让学生学会进行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3.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及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师生交谈:

同学们都拿到了崭新的课本,喜欢咱们的新课本吗?

新课本里面还有很多有趣好玩的数学知识等着同学们一起去探索呢!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学校的图书室瞧一瞧。

看看那里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数学难题!

⑴.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

从图中你能了解哪些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

 要求“60本《科学天地》要打几包”怎样列式?

⑵.根据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60÷20=

⑶.引导学生观察所列算式并说说这个算式的特点,引出部分课题“整十数”然后指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继续板书完整的课题。

2.探究口算方法。

提问:

60÷20等于几?

你们会口算吗?

同桌互相交流算法。

组织全班交流,汇报讨论情况。

教师结合回答,适当板书。

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⑴.因为60里面有3个十,所以商是3;

⑵.把60看作6个十,20十看作2个十,想乘法口诀,2×3=6,所以商是3;

⑶.因为6÷2=3,所以60÷20=3。

……

谈话:

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口算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学生自由选择,并说明理由,进一步理解算理。

小结:

60÷20时可以由乘法20×3=60,想到60÷20=3;也可以根据6÷2=3,想到60÷20=3,也就是根据表内除法类推出整十数的口算。

3.完成“练一练”。

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

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4.探究笔算方法。

启发思考:

60÷20,会用竖式计算吗?

鼓励学生试一试,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算法。

提问:

3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

(引导学生回答:

“3”表示是3个20,不能写在十位上。

引导学生补充完整课本上的答句,意识到这是解题的一部分。

  5.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96÷20   150÷30。

  学生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说说笔算过程,提问:

第1题商4写在哪一位上?

为什么?

  提问:

第1题计算时和例题有什么不同吗?

(有余数)

  追问: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注意些什么?

(余数要比除数小)

  提问: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算的对不对呢?

怎样验算?

  学生验算。

互相交流评价。

  三、巩固深化,实际应用。

  1.完成“练习二”第1-3题学生练习并验算。

  指名板演并说说计算方法,商的位置,验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4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左半边练习并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

解决“180分=(  )时”这个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列式?

得数是多少?

  把“秒”换算成“分”,把“分”换算成“时”应该怎样计算?

  完成右半边练习。

  集体交流、订正并让学生明白低单位到高单位要除以进率的算理。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

求虎是豹的几倍就是求什么?

师生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集体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练习二6-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三位数除以整数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探索出笔算方法。

  2、通过比较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和商是两位数的计算,初步概括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方法,并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能主动主动参与和交流等学习活动,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思考方法,获得学习信心。

进一步培养学生反思计算过程和验算的习惯,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

学会估算;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定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商是几十多或几百多你怎么想的?

  562÷5   789÷3

  562÷6   789÷9

  2、用竖式计算

  87÷30  67÷20  42÷30 (重点讨论商的对位和余数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结合插图,通过实例,理解到这题就是求“380里面有几个30”,所以列式为380÷30。

  2、揭题:

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的笔算除法。

  三、引导学生探索

  1、提问:

你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你是怎样想的?

允许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交流和讨论。

  

(1) 因为30×10=300,所以商比10大。

  

(2) 因为30×20=600,所以商比20小。

  (3) 根据以上两种说法可知道商在10和20之间。

  (4) 追问:

380÷30的商应该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

为什么?

  2、提问:

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

  

(1)引导思考:

第一次得到的商“1”要写在哪里,为什么?

(学生可用估算的结果说明商“1”该写在各位上)

  

(2)引导学生接下去该怎样算,组织学生讨论后再把题目在书上做完。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余下8是80,80里面有2个30,所以上的个位上是2。

  完整叙述笔算过程。

  (3)要求学生验证自己的答案。

  3、对比:

38÷30  380÷30

  今天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与昨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4、小结:

用竖式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够除,就先用前两位除以除数,得到的商要写在十位上。

  5、完成“试一试”

  比较:

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小结:

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数除到被除数的那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四、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

说一说商大约是多少?

再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同桌互相交流,分析错误原因。

  3、完成。

练习二6-9题

  四、作业

  补充习题。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