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故事大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7040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哲理故事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生哲理故事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生哲理故事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生哲理故事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生哲理故事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生哲理故事大全.docx

《人生哲理故事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哲理故事大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生哲理故事大全.docx

人生哲理故事大全

人生哲理故事大全

  华佗拜师

  华佗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

他技术全面,精通医道,尤于外科,曾发明全身“麻沸散”用于剖腹开背、切除胃肠等大手术,特别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谦虚好学。

华佗拜师学艺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

  一次,华佗给一个年轻人看病,经望、闻、问、切之后,认为患者得了头风病,可是他一时又拿不出来治疗此病的药方,急得束手无策,病人也很失望。

  后来,这位病人找到一位老医生,很快就把病治好了。

华佗听后很是惭愧,便打听到老中医的住处,决心去拜师学艺。

但华佗当时名噪四方,唯恐老中医不肯收他为徒,于是改名换姓,来到老中医门下,恳求学医。

老中医见华佗心诚,就收他为徒。

  从此,华佗起早贪黑,任劳任怨,虚心好学,终于获得了治头风病的绝技。

当华佗满师归来时,这位老中医才明白眼前这个徒弟就是名医华佗,他一把拉住华佗的手说:

“华佗啊,你已是名扬四海,为何还要到我这里受苦?

”华佗把来意告诉了老中医,并说:

“山外有山,学无止境。

人各有所长,我不懂的地方就应该向您学习。

  启示:

我们要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汲取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才能不断拓展、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华佗拜师学艺,不耻下问的故事,就体现了这一点。

2、人生如玉

  从前有一位智者收了很多学生,其中有个学生向他请教:

“老师,你能讲讲我的价值吗?

”老师拿出一块石头,说:

“你先帮我做件事,,我再告诉你人生的价值。

你把这块石头拿到集市上卖,可别人无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学生拿着石头到集市上去叫卖,有人愿意出2块钱买这块石头。

这个人刚出完价,又来了一些人,大家纷纷说这块石头真光,都开始抬价,一直把石头的价抬到10元钱。

学生高兴地回去和老师说:

“老师,你这块石头居然能卖10块钱呢!

”老师说:

“你再把这块石头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学生到了黄金市场,有个老者看了这块石头的成色,说里面一定是块宝贝。

大家开始竞争这块石头,抬到了1万块钱的价格。

学生有些动心了,兴高采烈地跑回去对老师说:

“您这块石头居然能卖到1万块钱,真是想不到啊!

”老师笑着说:

“你把这块石头拿到珠宝市场上去卖,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掉。

  学生拿着石头到了珠宝市场,刚一叫卖,就有人出到10万块价格。

一眨眼的功夫,石头的价格已经升到了30万块钱。

学生忍住了极大的诱惑回去了,对老师说:

“想不到您还有这样一块宝贝呀!

我的任务完成了,您该告诉我这块石头的价值了吧。

”老师对学生说:

“这块石头真的是无价之宝,它里面有名贵的玉,但你不识货,它顶多值10块钱。

  启示: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块玉,我们要以珠宝商看玉石一样去审视自己,有的人打磨了自己,他就成了玉,打磨得越好,他的价值就越高;有人守着自己的玉一辈子都不打磨,他一辈子就是一块不值钱的石头。

这则案例启示我们,去思考人生价值的内涵,即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是什么?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3、海鸟的坟墓

  在茫茫大西洋中,有一个马里恩的岛屿,人迹罕至,是海鸟栖息生存的天堂世界。

可自从1945年英国一支探险队踏上这块处女地之后,不长时间,情况就发生了急转直下的逆变。

  原来,伴随着科考队员的上岛,探险队运输船上藏匿着的几只老鼠也乘机溜上了岛屿。

上岛的老鼠如同上了天堂,因为岛上食物丰饶的惊人,又没有天敌,故而老鼠如燎原的野火,疯狂无度地繁殖起来。

8年后致使全岛鼠满为患。

科考队员复上此岛后,发现情况不妙,于是一纸电报发回大本营,要求总部速送几只壮猫来抑制鼠患。

岂料,随后发生的事情再一次令人目瞪口呆:

来到岛上的五只壮猫,非但未能抑制住鼠灾,反而使岛上那些长期以来不知恐慌的海鸟一下子就成为了猫们轻易就能捕食到口的美味佳肴。

这下,猫们便开始彻底改行了——不愿意再去奋力搏击那些壮硕凶顽的大鼠,而是一味贪婪不止去捕食那些相对平和得多的海鸟。

若干年后,“肥吃海喝”的五只“始祖猫”一举繁殖到了2500只的惊人数目。

而每天落入猫口的海鸟数量更是达到惊人的60万只之多!

“海鸟世界”从此沦为了“海鸟的墓场”。

  启示:

科考队员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在于没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

按常规而论,猫与鸟原本并非冤家对头,猫与鼠才是真正的势不两立;可一但周围环境发生了特殊的变化,事物的特殊性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于是才出现了“猫改行”。

4、善待“对手”

  日本北海岛出产珍贵的鳗鱼,海边渔村的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

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

奇怪的是有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返回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而其他人无论如何处置捕捞到的鳗鱼,回港后全部都是死的。

由于鲜活的鳗鱼的价格要比死鳗鱼贵一倍以上,因此没几年的功夫,老渔民一家便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翁。

老渔翁临终时把秘决传授给了儿子。

  原来,老渔民保证鳗鱼不死的秘决,就是在整仓的鳗鱼中,放进几条狗鱼。

鳗鱼与狗鱼非但不是同类,还是“死对头”。

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成仓的对手,为了求得生存,便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反而把整仓死气沉沉的鳗鱼给救活了。

  启示:

狗鱼与鳗鱼的“死对头”关系,成就了鱼仓中鳗鱼的生存;反之,没有鳗鱼,渔仓中的狗鱼也是死气沉沉。

5、古今智慧

  有一位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在小城买了一座房住了下来,想在那儿安静些写回忆录。

开始的几个星期,一切都好。

但是有一天,三个男孩放学后来这里玩,他们把垃圾桶踢来踢去,玩得很是开心。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于是出来和他们进行谈判。

他说:

“我很喜欢你们踢桶玩,如果你们每天来玩,我每天给你们每个人一块钱。

”三个小青年很高兴,更加卖劲地施展着他们的脚下功夫。

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说:

“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少了一半,明天起我只给你们5毛钱。

”小青年很是不开心,但还是答应了。

每天放学后,继续去进行他们的表演。

  一个星期后,老人愁眉苦脸地说:

“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了。

  “两毛钱?

”一个小青年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的两毛钱而浪费宝贵的时间为你进行表演呢,不干了。

  如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启示:

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老人回到老家想安静地写些回忆录,结果被放学后顽皮玩耍的孩子打破了安静的生活。

退休老人根据退休工资及福利只涨不跌及年轻人的逆反心理,采取欲擒故纵,拐弯抹角的方式,巧妙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可见,办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老人对三个年轻人的玩耍吵闹没有开门见山地批评,而是抓住了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方式,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如此差异

  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

有一年他们对即将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一群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这群学生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

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27%的人,没有目标。

  年后,合佛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了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逸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特别的成绩,恢复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启示:

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7、精卫与乌鸦

  传说上古炎帝之女到海中游玩,不幸溺水身亡,遂化身为鸟,名曰精卫。

精卫为了报前世之仇,每日不辞劳苦,衔着石块投入大海。

发誓要将大海填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矢志不移,被世人奉为持之以恒的楷模。

  这一天,精卫正在忙碌,忽然看见一只乌鸦从身边飞过,口里也衔着一颗石子。

“难道乌鸦也要学我填海吗?

”精卫心里纳闷,就尾随着乌鸦,只见乌鸦落在一处悬崖上,那儿立着一个装着半瓶水的玻璃瓶,乌鸦小心地将石子丢进瓶子里,瓶中的水上升到了瓶口,乌鸦高兴地喝了一口水,精卫不由得哑然失笑,鄙夷地说:

“哼,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

”乌鸦瞅了一眼精卫,悠然地又喝了一口水,“啧啧”嘴说:

“尊敬的精卫鸟,我的目标的确很普通,但它是实实在在的,您整天奔波,却可曾想过这样一个事实吗?

就是在这个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是地球面积的2.5倍,海洋容积也是陆地容积的10倍,也就是说,即使您可以把陆地全部都扔到海里去,地球上也只会是一片汪洋……您远大的目标实际上是不可能完成的。

  精卫听完后当即晕倒。

  启示:

乌鸦通过简单的劳动轻易地喝到了水。

精卫虽然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也只是徒劳。

原因就在于它只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却没有看到海洋容积要远远大于陆地体积的这一客观实在。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但也要抬头看路。

8、不要报酬的农夫获得的报酬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民。

一天他在田间劳作时,听到附近传来哭喊声。

他放下农具跑过去,发现是一个小孩掉到了粪坑里。

弗来明忙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了起来。

第二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门口,车上走下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个被救小孩的父亲。

绅士说:

“我要报答你,是你救了我孩子的性命。

”农夫说:

“我不愿意因此接受到什么报酬。

”就在这时候,农夫的儿子从茅屋里走过来,绅士问:

“这是你的儿子吗?

”农夫说:

“是。

”绅士说:

“我们来一个协议。

让我带他走,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

假如他能像他父亲一样,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

后来,农夫的儿子从英国的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

亚历山大爵士,他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了肺炎,是什么救活了他呢?

是盘尼西林。

那绅士是谁?

英国上议院议员丘吉尔。

他的儿子是谁?

英国“二战”时的首相丘吉尔爵士。

  启示:

朴实善良的苏格兰农夫救人之急,不求厚报,凭着做人的本能做了一件好事,竟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又由于自己孩子的成就,医治了绅士的儿子即后来成为“二战”首相的丘吉尔爵士;一个普通农夫的一点点善良,竟然能给世界带来如此重大的变化,善莫大焉。

9、野马之死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做吸血蝙蝠。

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

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而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

无论野马如何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马的身上,落在野马的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

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

  动物学家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启示: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内因的作用,要靠自己的努力。

逆境虽然可以给个人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但只要充分发挥内因的积极作用,不悲观、不消沉,与逆境抗争。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扬长避短,变不利为有利,同要能够成长,甚至能够做出通常情况不能做出的奇迹。

10、沉沉浮浮是人生

  有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见释圆老僧,老僧用温开水冲了一杯茶,让他喝,那年轻人细细品味了几口说:

“一丝香味也没有。

”老僧又用滚开水另冲了一杯,这时年轻人看见那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沉浮。

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了里袅袅地溢了出来。

于是老僧往杯子里共冲了五六次水,沁得满屋津津生香。

年轻人品尝着清香四溢的茶水,会意地点了点头,说他一切都明白了。

  启示:

为什么同样的一撮茶中,可以冲出两种不同的香味呢?

关键是温水冲,还是用开水沏。

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

这茶叶在树上泛绿,在阳光的炽烈中开花,在暴风雨中成熟,在熊熊的火焰上被焙干,这是每片茶叶所必须承受的磨练。

然而它要真正成为一杯浓香四溢的茶水,似乎还要经历更火的砥砺。

即用沸水冲,一次又一次上下翻滚。

这则案例从中可以体会到,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崎岖是难免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哲学思想。

今天的你在已经过去的人生时光中有让你难忘的挫折或欣喜吗?

11、不肯撒手

  非洲土人抓狒狒有一绝招,故意让躲在远处的狒狒看见,将其爱吃的食物放在一个口小里大的洞中。

等人走远,狒狒欢蹦乱跳地来了,它将爪子伸进洞里,紧紧抓住了食物,但由于洞口太小,它的爪子握成拳头后就无法从洞中抽出来了,这时人只管不慌不忙地来收获猎物,根本不必担心它会跑掉。

因为狒狒舍不得那些可口的食物,越是惊慌越急躁,就越是将食物抓得越紧,爪子就越无法从洞中抽出来。

  启示:

狒狒们真是够笨的,只要一撒手,就可以溜之大吉,可它们却偏不。

问题就出在狒狒们太贪了,在该撒手时没有果断撒手。

  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善于抓住重点。

是获取食物还是逃生?

狒狒选择了前者。

这就是颠倒了主次。

12、渔夫的誓言

  古时候有一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

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的时候都要立下誓言。

有一年春天,听说市场上的黑鱼价格最高,于是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好好赚它一笔。

但是这次鱼讯所遇到的全都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

等他上了岸才得知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比墨鱼还要贵。

他后悔不已,发誓下一次出海一定要打捞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不用说他又只能是空手而归。

他懊悔地发誓,下次出海不管遇到的是螃蟹还是墨鱼全都打。

  第三次出海,渔夫严格遵守自己的誓言,不幸的是,他一只螃蟹和墨鱼都没有遇到,见到的只是一些马鲛鱼。

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他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启示:

一个人在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的时候,不仅仅要符合自身实际,也要符合社会需要的实际。

而社会需要的实际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因此我们要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实际,调整自己的理想,这样才可能由理想变为现实。

否则,即使自身条件再好,理想也只能是空想、幻想。

13、一碗米饭

  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看望师傅:

“师傅,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求你开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这个工作?

”两个人一起问。

师傅闭着眼睛,半天在白纸上画了几下,就示意年轻人退下,两个年轻人一看,原来师傅在纸上画了一碗米饭。

回到公司,一个就递上了辞呈,回家种田了,另一个呆在公司里没动。

转眼十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成了农业专家。

呆在公司里的努力学习,任劳任怨,成了经理。

两个人相遇,农业专家说:

“奇怪,师傅给我们画着一碗米饭的画,我一看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我干吗硬留在公司,所以我辞职了,你怎么就不听师傅的呢?

”另一个说:

“我怎么没听,师傅说为了混碗饭吃,赌什么气,凡事不要斤斤计较就是了,所以我留下来了。

  启示:

同样是正确的意识,也会由于人们的知识构成、当时的需要、心理感受等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会不一样,产生不同的意识。

不同的意识又指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为,因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面对同样画着一碗米饭的一张画,两个人产生不同的意识,导致了两种人生选择。

14、盲人与导盲犬

  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场被撞死,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一起惨死在车轮底下。

  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

  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

“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

  主人一听,连忙问:

“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去天堂呢?

  天使鄙视地看了这个主人一样,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

“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由谁上天堂。

  主人失望地问:

“哦,什么比赛呢?

  天使说:

“这个比赛很简单,就是赛跑,从这里跑到天堂的大门,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就可以上天堂。

不过,你也别担心,因为你已经死了,所以不再是瞎子,而且灵魂的速度跟肉体无关,越单纯善良的人速度越快。

  主人想了想,同意了。

  天使让主人和狗准备好,就宣布赛跑开始。

她满心以为主人为了进天堂,会拼命往前奔,谁知道主人一点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着。

更令天使吃惊的是,那条导盲犬也没有奔跑,它配合着主人的步调在旁边慢慢跟着,一步都不肯离开主人。

天使恍然大悟:

原来,多年来这条导盲犬已经养成了习惯,永远跟着主人行动,在主人的前方守护着他。

可恶的主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他只要在天堂门口叫他的狗停下就可以了。

  天使看着这条忠心耿耿的狗,心里很难过,她大声对狗说:

“你已经为主人献出了生命,现在,你这个主人不再是瞎子,你也不用领着他走路了,你快跑进天堂吧!

  可是,无论是主人还是他的狗,都像是没有听到天使的话一样,仍然慢吞吞地地往前走,好像在街上散步似的。

  果然,离终点还有几步的时候,主人发出一声口令,狗听话地坐下了,天使用鄙视的眼神看着主人。

  这时,主人笑了,他扭过头对天使说:

“我终于把我的狗送到天堂了,我最担心的就是它根本不想上天堂,只想跟我在一起……所以我才想帮它决定,请你照顾好它。

  天使愣住了。

  主人留恋地看着自己的狗,又说:

“能够用比赛的方式决定真是太好了,只要我再让它往前走几步,它就可以上天堂了。

不过它陪伴了我那么多年,这是我次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着它,所以我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走,多看它一会儿。

如果可以的话,我真希望永远看着它走下去。

不过天堂到了,那才是它该去的地方,请你照顾好它。

  说完这些话,主人向狗发出了前进的命令,就在狗到达终点的一刹那,主人像一片羽毛似的落向了地狱的方向。

他的狗见了,急忙掉转头,追着主人狂奔。

满心懊悔的天使张开翅膀追过去,想要抓住导盲犬,不过那是世界上最纯洁善良的灵魂,速度远比天堂所有的天使都快。

  所以导盲犬又跟主人在一起了,即使是在地狱,导盲犬也永远守护着它的主人。

  天使久久地站在那里,喃喃说道:

“我一开始就错了,这两个灵魂是一体的,他们不能分开……”

  启示:

这个世界上,真相只有一个,可是在不同人眼中,却会看出不同的是非曲直。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每个人看待事物,都不可能站在绝对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而是或多或少地戴上有色眼镜,用自己的经验、好恶和道德标准来进行评判,结果就是——我们看到了假象。

15、九斤姜

  有一位富人,家私丰厚,总想做神仙,偶得一位仙翁告之曰:

“行善积德。

”于是为表决心便自改其名曰“积德”。

于平日里做些好事、修盖庙宇、设香坛,每日必跪于坛前祈祷数次,坛内香火未绝,且燃的都是九文一支的“马蹄香”。

转眼三年过去了,把家私所剩无几,却仍虔诚地焚着马蹄香。

仙翁得知,便欲点化,于是化作一卖姜老者在其门前等候。

积德欲买一斤姜。

老者搓一盘问:

“一斤否?

”积德见是在三斤上,又觉老者不识秤,于是曰:

“一斤。

”见有如此便宜之事,便又买两盘,九斤姜却只付三斤姜钱。

积德欣喜欲走,老者却化为仙翁痛心曰:

“仅仅九斤姜却抵去三年马蹄香。

”积德闻言抱头痛哭,悔之晚矣。

  启示:

小与大”、“得与失”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朝着对立的方向转化,因小而失大,有得必有失。

“九斤姜抵去三年马蹄香”,艰辛的努力,只因一时的私欲,便化为乌有,再怎么抱头痛哭、懊悔不已,又有何用?

16、翅膀只属于鸟

  有一天,两只井底之蛙对造物主说:

“请你帮助我们离开这个巴掌大的地方吧。

”造物主说:

“行,现在有两条路供你们选择:

其一,给你们延长二十年的寿命,你们大概要花十年的苦功练习跳跃之功,等有朝一日依靠双腿的力量跳出井底后,则可以自由生活在广阔的大地;其二,用你们的双腿换取一双翅膀,能像鸟一样飞翔,但是必须一直飞下去,不能有片刻停息,落地之时则为死亡之时。

  甲蛙选择了条路,乙蛙选择了第二条路。

十年后,甲蛙凭借健壮的双腿,终于跃出井底,放眼四周时,发现乙蛙正躺在井口不远处呻吟,看样子已无生还的希望。

原来,失去双腿的乙蛙,以为拥有翅膀就可以弥补自身的缺陷,很是庆幸地享受着飞翔带来的快乐。

但是时间一长,它感觉到无休止的飞翔非常单调乏味。

最后,它下定决心,明知落地即亡,也要让拍打击翅膀停下来。

  启示:

个人成长成才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许多时候,弥补人生短处或劣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而是努力化已所短为已所长。

正如翅膀要比腿飞得高,但它毕竟只属于鸟不适用于蛙。

  乌鸦和几个便士

  年轻的艾伦?

坡从事诗歌创作,十分的穷困潦倒,甚至有时连饭都吃不上。

有一天他将自己创作的诗歌《乌鸦》送到编辑部去投稿,但等到的仍然是一张冷冰冰的退稿通知单,而当时他的处境也让编辑们感到心酸,于是编辑们就象征性地施舍给他几个便士……而后来,艾伦?

坡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而成名,但是被退回的《乌鸦》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

  启示:

如何理解人生价值的真谛?

人生价值的实现到底是以“贡献”为标准还是以“索取”为标准?

18、扛船赶路

  一个年轻人背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来找无际大师。

他说:

“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途跋涉使我疲惫至极,尝尽了人间的心酸与苦辣,为什么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

“你的包裹里装的是什么?

”年轻人说:

“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装的是我每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了它,我才能走您这儿的。

  于是,无际大师带年轻人来到了河边,坐船过了河。

上岸后,大师说:

“你扛着船赶路吧。

”年轻人很惊讶:

“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

”“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

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

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

放下它吧!

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年轻人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现自己的步轻松而愉快,比以前快得多了。

原来,生命是不必如此沉重的。

  启示:

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东西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它能使人清醒、成熟、长见识、出智慧,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是也。

但是我们如果把当成一个沉重的包袱背在肩上,那就会使我们无法负重前行。

最后,在重压之下跨掉、趴下。

19、梳理烦恼

  帕瓦罗蒂三十岁那年初夏,他应邀来到了法国的里昂参加一个演唱会。

他提前一天赶到了里昂,晚上就住在歌剧院附近的一个小旅馆。

由于旅途的劳累,帕瓦罗蒂感到很疲倦。

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演出,便早出睡了。

可是没过多久,就被隔壁房间传来的婴儿啼哭声吵醒了,而且万万没有想到,那孩子竟一直啼哭不止。

帕瓦罗蒂用被子蒙住了头,但那啼哭仿佛是具有魔法的歌声,颇具穿透力,仍不断在他耳旁萦绕。

这让帕瓦罗蒂十分苦恼。

这样折腾了将近半个小时之后,他只好披着被子在地上散步,心中一次次祈祷着孩子的哭声赶紧停止。

可那个孩子根本没有要停止的意思,而且每一声都跟声一样洪亮。

无奈之下,帕瓦罗蒂索性就把孩子的哭声当作歌声来听,渐渐地他竟佩服起那个孩子来:

我唱歌到一个小时后嗓子都要沙哑了,可这个孩子的声音为什么会依然嘹亮?

难道小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方法吗?

如此一想,帕瓦罗蒂立刻兴奋了起来。

他发现小孩子的哭竟然很有学问:

孩子哭到声音快破的临界点时,会把声音拉回来,这样声音就不会破裂,这是因为孩子的哭的时候是用丹田发音而不是用喉咙。

又听了一会儿,帕瓦罗蒂也开始学着用丹田发音,试着唱到最高点,永远保持着声那样的洪亮。

帕瓦罗蒂练了一个晚了。

第二天演唱会上,他们饱满的声音征服了观众。

后来成了伟大的歌唱家。

  启示:

孩子的哭声和糟糕的环境已是既成事实,关键在于能否直视承认,并采取正确的态度,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大师帕瓦罗蒂便做到了这一点,他并没有让孩子的哭声左右了自己,让烦燥影响自己倾听的耳朵。

在那一刻,烦恼既然躲避不掉,他就接受了,把哭声当歌声来听,这反倒化解了烦恼,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一个职业者的敏感和思辩让他从烦恼中梳理出演唱的真谛,为他的成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