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5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889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5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5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5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5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5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5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5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5单元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5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5单元教案

13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渗透《环境保护法》,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课前准备:

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2.理解“地球美丽但易碎”的部分,懂得地球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地方──地球。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2.生齐读课题,说说应突出哪个词,为什么。

    二、初读课文。

    1.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难读的句子,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三、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4.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四、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直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

(4)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2.师过渡:

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

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的后果。

  

(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

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

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的自私、无知。

    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

(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

    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

为什么?

  (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

举例说说。

  (4)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

  (5)看!

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

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

   (补充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地球被破坏的相关资料,更全面了解到地球的易碎)

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在上节课的学习中你理解到了什么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让学生自由读文5-6自然段,画出重要语句,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

3.读好这两段。

 4.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5.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

(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

    如:

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

    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

    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

    为了生存,保护地球。

    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

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

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

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引导学生体会本课说明事物的方法。

  六、作业设计:

  1.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

  2.画一幅环保宣传画或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渺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精心保护地球

      

 教学反思:

14*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教学重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

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请你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

板书课题:

鹿和狼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

告诉我们一个什

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

万只。

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

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

用自己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讨论:

指名读句子: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

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

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体会课文中心,渗透法制教育。

1.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2.这是“狼”的错吗?

“狼”难到就该杀吗?

 3.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4.鹿的毁灭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个道理的?

6、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第十六条 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第三十一条 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抄好词佳句。

2、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

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板书设计

14*鹿和狼的故事

鹿大量繁殖

罗斯福→猎杀狼保护鹿破坏生态平衡,带来生态灾难

林毁鹿死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

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学习1-3自然段,感受“神圣”。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神圣”

1.说说在生活中,神圣一般多用来形容什么?

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们生活的那方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圣的。

他们会自豪地告诉每一个光临那片土地的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神圣”

1.土地可以用肥沃、贫瘠来形容,还可以用宽广来形容,却很少有人用神圣来赞美。

那么印第安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它呢?

让我们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

2.介绍文章背景知识。

(印第安人首领西雅图写给白人领袖的一封信)

3.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

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三、梳理内容,定位“神圣”

1.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2.文章哪些自然段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四、研读语句,理解“神圣”

1.自由读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呈现怎样的画面?

(1)抓住“圣洁”,理解内容。

(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任何东西,不会破坏、伤害它们)

(2)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1、2自然段。

2.如此神圣的一片土地,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就显得如此珍贵,如此重要?

自由读第3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小结:

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重要,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这片家园的家园。

五、投入感情,诵读“神圣”

1.引读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提示语:

共同属于哪一个家园?

学生不必回答,随即引导全班齐读课文前三自然段。

2.各自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同学背诵下来。

六、作业;

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4-10自然段,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读“神圣”,回想画面

引读第1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第2、3自然段。

二、悟“神圣”,探究段落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自由读文章第3~7自然段,从文章里找一找相关的语句。

多读读这些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感受和体会。

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句子:

(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

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①交流感受。

②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地善待河水?

读第4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2)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①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说说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

文章里哪些句子可以体味到这种独特的味道?

(读第5自然段)

③为什么说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6、7自然段。

(3)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②重点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4)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

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①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②说说我们是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③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土地?

重点理解“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

三、明“神圣”,凝聚情感

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因此为了子孙后代,你们需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1)文章第3自然段不是强调大地是我们的一部分吗,为什么说“大地不属于人类”?

(2)为什么说“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前面不是强调“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吗?

(3)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五、读全文,背诵语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六、巧拓展,提升认识

读课后“选做题”,根据课前了解的情况,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七、作业:

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优美的句子。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

      

      

     

 

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增强环保的意识。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学课文。

  1.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

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

过世)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板书:

81岁)

  (4)老人拄着拐杖……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

再也出不来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

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

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1)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2)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

“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小结:

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

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

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1)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2)交流练笔内容。

 (3)总结课文。

    

四、积累拓展。

  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

  2.阅读相关文章。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绿洲

            小环境──艰苦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写一份建议书;看懂图意,体会作者的用意。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学生:

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

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二、组内交流讨论。

(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

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

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三、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第二、三课时  

(指导习作)

教学目标

看懂图意,体会作者的用意,写一份建议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

  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谈话: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

可生活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回忆一下,你听到过、看到过或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

  全班交流。

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

  3.小结并交代任务:

这样的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妈妈,我们应该做的很多很多。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呼吁环保吧!

板书:

建议书

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建议书有内容是什么?

(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3.书中告诉我们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

  

(1)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

  

(2)再说明产生的原因

  (3)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

有什么好的办法?

提出来大家交流。

  5.教师出示例文具体指导

咱们来看一下几篇例文:

学生快速读文章。

大家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对写建议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引导学生着重从格式上谈)

  建议书格式:

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第四课时

(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通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建议书的写法,提高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生谈习作感受。

二、教师反馈本次习作的情况。

1.格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