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校模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715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校模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校模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校模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校模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校模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校模及答案.docx

《高三语文校模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校模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校模及答案.docx

高三语文校模及答案

高三语文校模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号叫/口号奇葩/奇数处罚/处理阴差阳错/差强人意

B.倘若/徜徉打量/测量阅读/句读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C.纤夫/纤弱荷花/负荷慰藉/枕藉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D.埋没/埋伏殷实/殷红奔腾/投奔服服帖帖/俯首帖耳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的路难行,开车的走路的都怨声载道,管理者又叹路难管,真是谁都不容易,前些年曾大张旗鼓搞过一阵整治行人乱穿马路,结果束之高阁,成为“法不责众”理论的经典案例,似乎在国民素质提高之前,对老百姓违法违章只能听之任之。

A.大张旗鼓B.整治C.束之高阁D.听之任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04年2月,哈佛学生马克·扎克伯格在宿舍开启了Facebook(脸谱网)注册邀请。

B.美国人大肆挥霍的消费习惯,加之目前中国成为美国最大债主的事实,使得其握有重要的经济和外交杠杆。

C.人的自我意识的使命就在于对思想的思想,只有在这一基础上,人的知、情、意才有了源头活水。

D.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不仅为妇女赢得了社会尊重以及平等参与的权利,还激发了她们的创业热情,对于促进妇女自身进步,实现男女平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联系80后的成长背景

②这种情况下,他们选择“小清新”的文艺形式,希望从中找到安顿灵魂,让自己放松的方式

③读大学时,大学扩招,学费飞涨

④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他们又陷入忙乱的都市生活

⑤“小清新”成为文化现象,和80后一代有关

⑥就业要自谋出路,社会压力空前巨大

A.⑤①③⑥④②B.①③⑥④②⑤C.①③④⑥⑤②D.⑤③⑥④①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

少好文学,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时人莫及。

太祖以其工书,常置左右。

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

不为穷通改节,皆此类也。

太宗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

太宗好阴阳术数,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善之,因命浩参观天文,考定疑惑。

神瑞二年,秋谷不登,太史令王亮、苏垣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劝太宗迁都。

浩与周澹言于太宗曰:

“今国家迁都于邺,可救今年之饥,非长久之策也。

今居北方,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谁知多少?

至春草生,乳酪将出,兼有菜果,足接来秋。

若得中熟,事则济矣。

”太宗深然之。

复使中贵人问浩、澹曰:

“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

”浩等对曰:

“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谷。

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

但不可迁都。

”太宗从之,于是分民诣山东三州食,出仓谷以禀之。

来年遂大熟。

刘裕死,太宗欲取洛阳。

浩曰:

“陛下不以刘裕欻起,纳其使贡,裕亦敬事陛下。

不幸今死,乘丧伐之,虽得之不令。

春秋晋士丐帅师侵齐闻齐侯卒乃还君子大其不伐丧以为恩足以感孝子义足以动诸侯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令德之事也。

”不从浩言。

世祖即位,左右忌浩正直,共排毁之。

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

初,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妻之。

浩晚成,不曜华采,故时人未知。

逸妻王氏,每奇浩才能,自以为得婿。

俄而女亡,王深以伤恨,复以少女继婚。

浩非毁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释典,时时读诵。

浩怒,取而焚之,捐灰于厕中。

及浩幽执,置之槛内,送于城南,使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

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世皆以为报应之验也。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①谶书:

预言吉凶的带有隐语性质的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谷  简:

挑选

B.若得中熟,事则济矣。

  济:

成功

C.秋谷不登 登:

成熟

D.虽得之不令   令:

命令

6.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出仓谷以禀之

B.太史令王亮、苏垣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因命浩参观天文

C.今国家迁都于邺送于城南

D.浩怒,取而焚之而妻郭氏敬好释典

7.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3分)

例句: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

A.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B.非长久之策也

C.王深以伤恨D.自宰司之被戮辱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浩年少时就非常喜爱文学,天文历法和诸子百家的著作无不涉猎,自认为当时的人没有能和他相比的。

太祖也因为他字写得好,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

B.崔浩因为精通易经和五行学说,被太宗委以重任,加官进爵。

在是否迁都一事上,他从实际出发,深谋远虑,提出合理建议,深得太宗信任。

C.崔浩坚决反对太宗趁刘裕之死攻打洛阳,因为刘裕对太宗可谓忠心耿耿。

同时崔浩引经据典,指出此时出兵实为不义之举,但是终未能说服太宗。

D.崔浩深得岳母赏识,但他不能知恩图报,妻子喜欢解释佛典,他就将佛典烧毁丢于厕所之中,结果囚禁后遭人溺尿。

文中流露的这种因果报应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9.

(1)断句。

(4分)

春秋晋士丐帅师侵齐闻齐侯卒乃还君子大其不伐丧以为恩足以感孝子义足以动诸侯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令德之事也

(2)把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3分)

②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

(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7分)

泊公安县

陆游

秦关蜀道何辽哉!

公安渡头今始回。

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

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

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

【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

八年前,诗人曾经乘船经过湖北公安入蜀,在北临秦关的前线任职并参与战事。

但不久便被调往成都,后又免职。

淳熙五年,诗人又被起用,不久奉诏到临安廷对。

此诗便是诗人赴临安途中所写。

(1)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颔联与颈联写景角度有什么特点。

(3分)

(2)本诗蕴含的情感较为丰富,结合尾联说说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

(4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赤壁赋》

(2),。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

(3),。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离骚》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关于经典大家的话题,书法界经过近年来的讨论,已经达成广泛的共识:

一是经典大家是一个时代书法成就的标志,综观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有那个时期的书法经典和书坛大家。

这个时代的书法艺术成就和高度无疑是通过其经典和大家体现出来的。

二是创造经典、推出大家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是书家的社会责任和艺术追求。

没有经典和大家的时代是没出息的时代,是令人遗憾的时代。

这当然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局面。

三是今天的时代没有理由不创造经典、不推出大家。

今天的政治、社会、艺术等种种条件都有利于书法的发展,是书法史上最好的时期,因此,我们的时代热切呼唤书法经典和大家。

在创造经典、推出大家的过程中,批评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场为创造经典推出大家的书法远征中,每个创作者都在各自的队列里潜心实践,而评论家们则肩负着瞭望队伍前进的方向,监控和评估整个行程的质量、速度和全貌的责任,他要随时从中发现杰出的优秀个体,适时地给予关注、抉发、揄扬和倡导。

为此,批评家要解决好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他的理论要建立在实践尤其是当代书法实践的扎实基础上。

理论家要有相当的创作实践经验,但不一定都去拼搏国展;事实上,有些评论家本身就是书家,这是很好的。

但评论家的理论不完全是建立在个人实践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当代书坛集体实践的基础上。

评论家发言和立论的依据绝不是仅仅局限在个人的创作经验和风格偏好,而是对书法艺术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当代书坛创作现状的宏观把握。

评论家还需在宏观研究的基础上对书家和创作现象的典型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从中找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和教训。

有些时候,创作者自己做出来了,但他本人不一定完全认识到其价值和意义,而我们的评论家也许比作者自己更清楚这种探索实践的意义和前景。

我们期盼经典大家,呼唤经典大家,然而经典大家在哪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他?

也许经典和大家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当代书坛已经出现了经典大家的因素和萌芽。

而这些都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认定、去倡导、去揄扬,这就是评论家的责任。

书法界对评论家有着很高的期许,这就要求评论家应当有较高的素质。

他们不但应该对书法史相当熟悉,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有深入的了解,而且对当代书坛现状了然于胸,同时还应该有相当的美学、哲学方面的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给当代创作以及典型案例以准确的理论定位。

评论家应当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独立品格,评论家要敢讲真话,至少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不讲假话,不讲违心的话。

这是评论家应有的操守。

评论家要同时具备热和冷两种品格。

所谓热,就是要对当代书坛,对新生事物,对创新探索,对作者取得的任何成就和有益的创新尝试抱有足够的热情。

所谓冷,就是要时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冷峻的思考,对书法界那些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要横眉冷对。

总之,评论家要时时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我们寄希望于那些真正的评论家,如果评论家也因种种外力而讲违心附和之言,我们还能相信谁呢?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3月31日《坚持健康的书法批评,为繁荣书法艺术鼓与呼》)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得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书法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更需要评论家的分析、研究;

B、评论家理论的建立不能没有个人实践和集体实践作基础。

C、创造经典、推出大家是一次回应时代要求的远征;

D、对当代书坛典型案例进行准确的理论定位有利于宏观把握书坛现状;

E、评论家的冷、热品格体现了其社会和历史责任感;

13.关于“经典大家”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经典大家代表着一个时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

B、当今时代最有利于推出书坛经典大家;

C、每个潜心实践的创作者和批评家都有可能成为经典大家;

D、经典大家全靠批评家的发现、认定、揄扬。

14.书法界呼唤什么样的真正的评论家?

请分点概述。

(3分)

15.根据文意,我们的时代怎样才能创造经典、推出大家?

请分点概述。

(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选、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泼墨绵山

陈奕纯

去年八月底,友人与我相约绵山。

那天清晨,外面下起了小雨,之后雨越下越大。

不久,雨停歇了。

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我与友人进入绵山有名的景点——水涛沟,沿着水涛沟旁边的小路,犹如两三片白白的云朵一样向深处漫游。

雨后,沟里的水清清爽爽,流得更为欢畅了,在水的中央,绕过巨石的地方还略显湍急。

不经意间,看见对面沟边有一尊古代男子的玉石雕塑,男子一手托面,一手轻放,神态懒散,坐卧于大青石上。

旁边,有一石坛子倾倒着,里面“汩汩”地不断流出清水来。

“知——章——醉——酒”,旁边友人轻声念着巨石上的字。

我闻而惊喜,原来这尊雕塑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

开元七年(公元719年),贺知章来到这里,置身仙境,诗兴大发,留下诗篇:

“别离江南岁月多,绵山修真消劫磨。

常见门前涛沟水,不思他山镜湖波。

”他又被称为“狂客风流”,不仅体现在他的交游上,还体现在他的书法艺术上。

唐代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温庭筠都曾写诗赞美过他的书法艺术具有浪漫美,“笔力遒健,风尚高远”。

贺知章为我们留下来的还有草书《孝经》,纯正的晋人法度,二王风格。

此经字字独立,点画连而不断,既有章草隶意,又有今草风韵。

我们在谈论贺知章及其书法造诣的话题中,不觉又拐过了一道弯,无意间抬头,看见不远的高处,有一个写着“乐天草舍”牌匾的小亭子。

白居易曾多次游览绵山,曾在此屋居住,故以其字命名曰“乐天草舍”。

我在中学时代,曾读过极富感染力的《长恨歌》、《琵琶行》,让我喜欢上了白居易,也喜欢上了唐朝,喜欢上了盛唐那具有象征意义的富贵之花——牡丹。

如今我喜欢画牡丹,也经常用白居易的《惜牡丹花》诗来题我的牡丹画。

不过,相比画画,我偏爱书写笔墨淋漓的行草书,偏爱以他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些节奏感强烈的诗句,来品味书法的韵律美。

  美丽的景色,亲密的友人,喜欢的古代书法家,我一时难掩兴奋之情,禁不住地哼唱了起来,竟惹得身旁过往游人侧目。

原来,这里除了欢快的流水和偶尔的鸟鸣,实属幽静,是回音使我的音调变得清亮高亢了。

  “已近中午,我们返回去吧。

”一友人提议道,我们便转身回返。

恰在此时,我猛然发现了沟对面有一座小房子,我颇为好奇,便与友人踏石过沟,近前,看到门匾上题写着“霜红山房”。

“是傅山!

他曾在此居住过啊。

”我脱口而出。

友人看我惊喜的表情,笑着逗我,今天是否捡了个稀罕宝贝?

怎么一路来连连惊喜?

我笑说确实是发现了稀罕宝贝。

友人怎会晓得我对傅山的敬佩之情。

  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傅山为逃避做官,一度到绵山隐居,因这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故称其屋为“霜红山房”,并将他所撰文集称之为《霜红龛集》。

傅山的一生屡遭险衅,但他一直以铮铮气节来面对命运的挑战,其坚贞不屈的品格,在明清之际的知识分子中独标风骨。

他的艺术个性也极其率直,其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妙,并及金石篆刻。

在书法史上,他的突出贡献是将徐渭浪漫派书风发展拓新,并标新立异地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审美标准。

傅山“四宁四毋”的艺术特点,可概括为亢奋桀骜、无意于书、禅意如梦,让人产生一种惊异感、一种陌生感。

就其禅意如梦而言,如他的《行草书四条屏》中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秋雨泻石溜,跳波互相戏溅,惊得白鹭复下叹奇,这是人与自然的相互感应与幻化,是禅意,也是梦境。

梦是潜意识的直觉形态,禅是超意识的直接形态,两者结合,造就了傅山的一种高超意境。

可以说,傅山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核心:

真、善、美中的“真”与“美”,进行了绝妙的诠释。

当天晚上,想着梦幻般的绵山,想着我所钦佩的那些名扬古今的书法大师,不由得心潮澎湃,豪情勃发,随即摊开纸来,挥毫泼墨,一口气写下了“知章醉酒”、“乐天草舍”、“云峰灵光”、“龙门之光”、“绵山风光人间仙境”五幅书法!

16.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泼墨绵山”的含义。

(4分)

17.在作者看来,傅山有什么值得钦佩之处?

请分点概述。

(5分)

18.本文是游记,但作家却对现实景物的描写比较简略,常常一带而过,而有关诗书画的内容,则是精雕细刻,唯恐不全。

作者这样构思的好处是什么?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

中国需要一场社会进步运动

南方日报记者 赵杨

  南方日报:

您怎样定义幸福?

  孙立平:

根本上说,幸福是一种满足感,是对社会状况满意的一种感觉,非常微妙。

不同人在不同时段的感受是不同的。

所以不论是官员还是学者,都很难完全洞察人们的幸福感。

  具体来讲,我们目前所说的幸福包括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个层面是把幸福作为整个社会追求的一种理念;第二个层面是把幸福作为一个宏观的目标,对整个国家的政策有一个基本的导向;第三个层面是将它作为官员和政府考核的指标。

进入第三个层面是需要非常谨慎的。

因为把幸福作为一个政治指标来考核的时候,有一定的风险。

最典型的就是和谐社会这个理念。

这是一个很好的理念,它让我们的社会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

但是作为一个考核的指标的时候,个别地方的官员就会作假,捂住矛盾,或者用一种不正当的方式把冲突压住。

所以建设“和谐社会”就变成大家调侃的“被和谐”,和谐变成了一个动词,这反倒对解决社会矛盾起了有害的影响。

同样,我们也要防止幸福的愿望变成“被幸福”的结果。

  南方日报:

您认为目前哪些国家实现了相对的幸福?

  孙立平:

相对的幸福的国家可以分两种类型。

一个是在非常传统背景下的幸福,例如不丹;另一个是现代意义上的幸福,例如丹麦、英国、法国。

这是两种非常不同的幸福感。

  南方日报:

说他们幸福,是因为他们做到了什么?

  孙立平:

不丹的幸福感是在很特殊的情况下产生的,这种特殊条件是:

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不高,但与外界隔绝,还有宗教信仰的背景。

丹麦则不同:

拥有发达的经济与高福利待遇,是贫富分化最小的国家,“2010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中清廉指数排名第一,民主政治成熟,法治、安全感和生活可测性强、生活方式轻松。

  今天我们中国讨论幸福应置于现代的背景之下。

而我认为,现代幸福的条件包括要有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健康的社会和绿色的生态。

  南方日报:

现在我们谈幸福,恐怕是因为我们不幸福。

您认为是什么造成了这些不幸福?

  孙立平:

的确是这样。

我觉得最基本的还是两个问题,一是民生问题,现在收入、住房、就业压力都很大;另一个是这个社会缺乏公平正义造成了人们生活的不幸福。

  其实,关于幸福的建设可以有两条线,一是民生,当然这很重要,现在我们政府在建设幸福社会过程中,主要在围绕这条主线。

而另一条主线是公平正义。

依我看,公平正义比民生还重要。

  南方日报:

为什么更重要?

  孙立平:

要知道,最大的痛苦是没地方说理,令好人寒心的社会就是最坏的社会。

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道德的基础,道德的底线就会丧失;没有公平正义,不满和冲突就接踵而来;没有公平正义,每个人都觉得是受害者,都是弱者;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合理的财富分享;实际上,没有公平也就没有真正的民生;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的稳定。

所以,我认为公平正义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

  但是现在我们谈幸福的时候,主要还是强调民生,对公平正义的强调还是非常弱的。

我觉得如果没有公平正义,民生状况也是改变不了的。

  南方日报:

能不能这样理解,当人们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是公平正义的环境时,再好的民生也难以增强人们的满意度。

孙立平:

没错。

幸福感是相对的,产生于比较,要紧的不是我们有什么,而是我们有什么而我们的邻居却没有。

幸福来自相对成功,不幸福源于相对剥夺。

所以,你看现在几乎所有的人,尤其是大家还比较羡慕的一些人群,都在说自己是弱势群体。

普通公务员、领导干部、警察甚至有的法官都说自己是弱势群体。

他们都是弱势群体的话,工人、农民怎么办呢?

其实这个现象意味着几乎所有人都对自己的状况不满。

为什么?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生活在一

个非常不正常的状态当中。

我认为这不正常的原因就是缺少公平正义。

  南方日报:

您认为当前中国要建设幸福社会应该做些什么?

孙立平:

我认为,第一要公平合理地使用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二,要营造具有安全感和希望的社会生态。

第三,要形成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改变我们刚才谈的目前社会上普遍的弱者心态与社会生态。

第四,就是要形成平和向上的价值观。

我觉得营造幸福感需要一种新的价值观,肯定的是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

  南方日报:

您曾提出“社会溃败论”,认为维护公平正义面临很多困难,包括要突破既得利益集团对现有政治框架的影响等等。

那么现在我们能做什么?

  孙立平:

从历史上来看,很多国家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

比如当年的美国,19世纪末的美国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政治上腐败严重、经济上寡头垄断、权力和资本勾结等现象普遍存在,整个社会生活没有规则、道德堕落。

但是它通过三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使社会得到了重要改变。

这三个步骤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进步运动;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改革;20世纪60年代建设“伟大社会”的运动。

通过这些社会进步运动,美国社会溃败的势头得到了明显的遏制。

我认为,中国也需要一场社会变革,需要一场社会进步运动。

社会进步运动的目标是什么?

三句话:

制约权力、驾驭资本、制止社会的溃败。

这是中国现在要解决的很重要的问题。

实际上也是建立一个有公平正义的社会,最主要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2011年4月《南方日报》)(本文有删节)

19.统观此篇访谈,记者的提问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

(4分)

20.为什么孙立平先生认为,“中国需要一场社会进步运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21.在回答记者的最后一个问题时,孙立平先生举了“19世纪末的美国”为例,此例有什么作用?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根据下面的报道,请概括冯小刚的《集结号》“叫座又叫好”的两条主要经验。

(6分)

贺岁片《集结号》引起观众内心强烈共鸣,影片公映后票房一路飙升。

许多观众认为,《集结号》将目光转向了平凡人,将久违的昂扬向上的精神和人性的光芒重新带回银幕。

正是这种力量,让许多观众满怀期待地走进影院,眼含泪水地走出影院。

专家认为,《集结号》在商业大片与主流价值观的嫁接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北京大学教授李道新表示,《集结号》让中国电影重新回到了一个主流意识形态的英雄时代,但同时又前进一步,赋予了英雄深厚的人道主义内涵。

⑴(不超过15字)

⑵(不超过15字)

23.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公益行动也是一盏灯”的公益广告,意在用真实感人的行动唤起人们的公德意识。

请根据广告主题,在示例后再设计一个细节性镜头和画外音。

(6分)

广告主题:

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

示例:

【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小伙子,将别人扔在垃圾桶外面的废弃物放入了垃圾桶。

【画外音】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

【镜头】(不超过35字)

【画外音】(不超过35字)

六、作文,60分。

(任选一题)

24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

“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弟子甲说:

“用铲子铲。

”乙说:

“用火烧。

”丙说:

“撒上石灰。

”丁说:

“连根拔去。

”哲学家说:

“都试一下。

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哲学家未来。

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

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请全面理解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24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5年,湖南卫视举办第二届全国性的选秀活动“超级女生”后,“粉丝”迅速走红。

大众、媒体及业内人士对“粉丝”给予普遍的关注。

短短几年,“粉丝”这种草根力量从刚开始影响的娱乐业,迅速扩展到IT、体坛、文坛乃至政界。

央视著名评论家杨禹对此却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

“粉丝其实是很脆弱的,一撅就断,一泡就软······虽然粉丝文化并不乏一定的时代感和合理性,是传播时代、互动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道辅料,但若以粉丝主导宴席,不仅会使主料迷失其味,也会使全席失去风骨。

对于“粉丝”这种文化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高三语文校模答案

1.B(A.háo/hàoqí/jīchǔ/chǔchā/chāB.tǎng/chángliang/liángdú/dòu

dāng/dàngC.qiàn/xiānhé/hèjiè/ji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