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定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708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论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选论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选论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选论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选论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论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定稿.docx

《精选论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论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定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论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定稿.docx

精选论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定稿

论明清时期的文字狱

中国古代的文字狱始于春秋时期,而到了明清时期开始泛滥。

明清五百余年间,封建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大肆诛杀无辜文士,掀起阵阵腥风血雨。

对于文字狱,《大明律》和《大清律例》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规定与文字狱相关的罪名。

而在明清时期文人一旦以文字获罪,多是冠以谋反的罪名。

谋反是很严重的罪名,凡谋反者,主犯凌迟处死,三代以内及同居之叔伯兄弟中16岁以上男子全部斩首。

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动辄以谋反的罪名加诸无辜文人身上,而其亲众也多被诛杀,刑罚之残酷,令人闻之色变。

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在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恶劣影响,是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的突出体现。

一、文字狱简述

所谓文字狱,顾名思义,就是因文字而引起的牢狱之祸。

中国古代的文字狱由来已久。

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五年,齐国大夫崔杼弑君,史官直书其事,被崔杼杀了。

其弟又直书其事,又被崔杼杀了。

[1]一般认为这就是历史上明文记载的最早的文字狱。

其后两千多年里,文字狱时有发生。

秦代的焚书坑儒,汉代杨恽因为在给朋友的一封信当中有对皇帝不敬的文字而被腰斩,宋代有乌台诗案,苏轼因在诗中有不满新政的文字而被贬谪他乡……大约可以说,有文字以来,就一直有文字狱。

到了明清时期,文字狱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明清两朝的文字狱牵连之广杀人之众,都是世所罕见的。

而清初四朝的文字狱,更加变本加厉。

每次掀起文字狱,都是大肆搜捕,牵连极广,稍微有一些相关的人都要逮捕入狱,因此人人畏之如虎。

清末就有“避席畏闻文字狱,着书都为稻粮谋”的诗句。

可见文字狱祸害千年,危害深远。

二、明代的文字狱

(一)明代主要的文字狱举例

1、明太祖时期的文字狱

明初是文字狱开始迅猛发展的时期。

明朝建国初年,太祖朱元璋就开始大兴文字狱,诛杀无辜文人。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

“明祖通文义,固属天纵,然其初学问未深,往往以文字疑误杀人,亦已不少。

”[2](P23)赵翼只是认为明太祖以文字疑误而杀人,未必是有心为之。

可是近代的许多学者都认为明太祖时期文字狱的残酷惨烈,远远不止“疑误杀人”而已。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认为,明代的文字狱发生的十分频繁,尤其是明代初年。

明太祖朱元璋罗织文网,大兴文字狱。

对稍触及文网者大加惩治,而且株连甚广。

[3]明太祖朱元璋生于布衣,少年时穷困潦倒,曾经做过和尚,也曾经给人放牛。

后来参加农民起义,逐鹿中原。

再后来建立大明王朝,虽然贵为帝王之尊,但是他心里对少年时的经历却是耿耿于怀。

由此也导致了朱元璋内心的孤僻和自卑,害怕别人提起他少年时候的放牛出家的经历。

他这种自卑的心理一直影响着他,而且愈演愈烈,到最后发展到看到一些比如“秃”、“光”之类的字词甚至是同音的字词的时候,他都会觉得是在讽刺他少年时候的经历,因此而诛杀无数文人。

据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里面记载,明太祖对百官所上的奏折作了专门的规定,当时许多人因为表笺文字触犯了明太祖的禁忌而被杀,这就是洪武朝的表笺之祸。

《廿二史札记》里面记载,因表笺文字而被害的有: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为海门卫作谢增俸表,以表内“作则垂宪”诛;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为都司作万寿表,以“垂子孙而作则”诛;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为按察使撰贺冬表,以“仪则天下”诛;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为布按作正旦贺表,以“建中作则”诛;……等等。

[2](P36)

又明代黄溥《闲中今古录》记载,杭州教授徐一夔贺表,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

帝览之大怒曰:

“‘生’者,僧也,以我尝为僧也。

‘光’者雉发也,‘则’字音近贼也。

”遂斩之。

[4]由此可知明太祖时期的文字狱之泛滥。

而且其时文字狱大多属于牵强附会,枉杀了许多无辜文人。

明太祖大兴文字狱,一来固然因为他少年时期的经历和自卑的心理,二来也是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排除异己,打击反对朝廷的势力。

明朝建立以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逐渐显露,除了封建社会固有的皇权与相权、皇权与将权的矛盾之外,在统治阶级内部还存在着淮西集团和非淮西集团、南人和北人之间的激烈斗争。

不仅如此,在思想文化领域还存在着封建文人与新王朝之间的矛盾。

[5]这一矛盾在明太祖一朝尤为突出。

而文字狱就成为了明初统治者解决这种种矛盾的一种手段之一。

这也是明初文字狱泛滥的原因之一。

明初太祖大兴文字狱诛杀无辜文人,这似乎已成定论。

可是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有些学者认为所谓的明初文字狱泛滥成灾,朱元璋动辄以文字犯禁为由大肆诛杀文人,这些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是清代统治者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而排除异己,因此而污蔑前朝,打压民间的反清复明思想。

甚至认为,我们现在读的清人编的《明史》都是错漏百出,里面记载的许多历史事件都是清人抹黑前朝而写的。

[6]

明初是否真有文字之祸,各史家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不过我们知道清朝曾有一宗《明史》案:

湖州的庄庭鑨得到一部前明国相朱国桢编写的《明史稿》,然后进行增删编撰,著成《明史辑略》一书。

庄庭鑨死后其父将该书刊行以做纪念。

后来朝廷以该书不尊朝廷为由,把涉及到该书的两千多人逮捕入狱论罪。

如今二十五史中的《明史稿》是后来清朝史官再编撰的。

尽管如此,这并不能说明明初的文字狱就是清朝廷杜撰的。

何况书海浩瀚,当年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威力,也不能尽数灭绝读书人和各种史学名作。

即使清朝有心要删改明初的历史,恐怕也是力所不能及。

何况还有一些明朝留下来的书籍,对太祖时期的文字狱就有记载。

比如明代宗景泰朝时黄溥所撰的《闲中今古录》,就对洪武朝的文字狱有记载。

可见明初文字之祸,估计许多都是真有其事,而非后人杜撰。

2、明成祖时期的文字狱

明代的文字狱自太祖开始兴起,到了明成祖的时候,又有了一番新的景象。

明成祖取得帝位以后,建立东厂,采取“瓜蔓抄”的政策,妄引株连,大肆屠戮建文旧臣。

所谓“瓜蔓抄”,是以残酷屠杀妄引株连如瓜蔓之延伸而得名。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例就是方孝儒一案。

方孝儒是建文帝的老师,只因为拒绝为成祖起草即位诏书。

成祖一怒之下,把方孝儒的朋友门生连同宗族一共八百余人,全数诛灭。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诛十族”。

这是中国刑法史上唯一的一例,空前绝后。

方孝孺死后,下令“藏方孝孺诗文者罪致死”。

庶吉士章朴就因为家里藏有方孝孺的诗文而被斩。

同时明成祖还大肆焚烧与建文帝以及方孝孺有关的诗文以及大批戏曲。

明成祖一代,有据可查的文字狱数不胜数,且甚为残酷。

(二)明代文字狱的成因

纵观整个明代,文字狱几乎无处不在,横跨了整个大明王朝。

而关于明代文字狱的成因大概有如下几点:

1、与帝王本人的经历和性格有关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生于布衣,起于草莽,做过和尚,放过牛,后来虽然飞黄腾达,贵有四海,但是对于少年时候的经历还是耿耿于怀,内心自卑而且性格多疑,因而每每以文字疑误或者言语冒犯而杀人,而且往往株连甚广。

而他少年时候的一些屈辱的经历也造成了他性格的多疑和残暴,对待臣子往往不问罪名,稍有不满就诛杀。

而且明太祖是由贫穷百姓而登帝位,因此对手中的权力看的特别重,日夜担心来之不易的帝位会被夺走,因此采取了各种残酷的手段来扼杀一切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宁杀错一万也不肯放过一个。

因此明太祖一朝,文字狱以及各种冤狱数之不尽。

2、为了排除异己,打击反对朝廷的力量,巩固封建统治

明太祖是在淮西集团的帮助下登上帝位的。

明朝建立以后,淮西集团的力量愈加强壮,而且朝廷内部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

淮西集团和非淮西集团的矛盾,南人和北人的争斗,还有皇权和相权、皇权和将权之间的矛盾激化,在思想领域还存在着封建文人和新建立的王朝之间的矛盾……明初王朝统治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政权尚不稳定,而且各种各样的矛盾甚多,隐隐有激化的迹象。

为了防止再一次的王朝更迭,巩固封建统治,明太祖采取了许多措施。

大兴文字狱就是其中的一个措施。

明太祖认为文字狱可以通过对文字的限制来达到从思想上防止反抗朝廷的行为的发生,以从思想上来预防犯罪,遏制反抗朝廷的思想的流传。

可是文字狱一兴起,就有扩大之势。

太祖也经常以一己之心对各种诗词文章妄加猜度,以为是非议朝政或者是讽喻当今,然后以莫须有的罪名予以论罪。

太祖尚且如此,就更有许多阿谀奉承之辈无中生有诬蔑陷害以求讨得皇帝欢心。

于是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冤狱,文字狱就此泛滥成灾,一发不可收拾。

再说永乐朝的文字狱。

众所周知,明成祖的帝位来得不正,是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来的。

封建文人是很看重正统思想的,而明成祖并不是封建文人眼中的正统,而是夺权擅位不忠不孝的人。

明成祖自然知道这一点,因此他必然要消弭这一种思想。

同时新朝初立,而不少建文旧臣犹在。

基于种种急需处理的问题,文字狱应运而生,成为了明成祖巩固新朝消灭朝野中存在的不安定因素的一种重要手段。

明成祖建立了“瓜蔓抄”的政策,大肆诛戮建文诸臣。

于是文字狱愈演愈烈。

三、清代的文字狱

明代的文字狱可以说是腥风血雨,杀人无数,可是清代的文字狱比起明代的文字狱,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牵连之广杀人之众手段之残忍,都是前所未有的。

(一)清代主要文字狱举例

自从清军入关以来,文字狱就时有发生。

比如清顺治时的函可案。

函可是一个和尚,某一天他出城门的时候,守城的士兵在他身上搜出来一本记载抗清义士的书籍,于是被送与刑部议罪。

最后以“干预时事”罪被判决,流放关外。

由此可知,在清代以文字干预时事也是要问罪的。

顺治年间的文字狱并不太多,影响不大,杀人也不多,因为当时满清刚入关,南方尚未平定,各地还有许多抗清势力。

而清朝的文字狱主要集中在康、雍、乾三朝。

1、康熙朝的文字狱

先说康熙朝的文字狱。

康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圣明天子,一生文治武功,经国济世。

尽管如此,发生在康熙一朝的文字狱,也是相当惊人的,而其中比较着名的有《南山集》案,《明史》案,朱方旦案等。

《南山集》是指《南山集偶抄》,是康熙年间桐城人戴名世所编撰。

书中记载了一些南明王朝的旧事,同时按照历来修史的惯例,认为本朝当以康熙壬寅年为定鼎之始。

顺治皇帝虽然入关十八年,可是当时三藩未平,南明王朝尚在,如果依照历来史家的惯例,则顺治皇帝不是正统。

后来被人告发,交与九卿会审议罪。

此书只是为南明王朝争正统,揭露南明隐事而已,可是刑部大作文章,前后株连数百人,同时把所有相关书籍全部焚毁。

这是康熙朝较大的一宗文字狱。

也许是康熙皇帝秉性宽大,降免了一些受到牵连的人,因此《南山集》一案并没有诛杀太多的人。

2、雍正朝的文字狱

而雍正朝最著名的一件文字狱案就是曾静、吕留良一案。

曾静是湖南文士,他看到吕留良的一些文章以后,对吕留良十分敬佩,于是前往浙江寻找吕留良留下的文稿。

后来见到吕留良的学生,言谈之下十分投机,而且对于满清朝廷十分愤慨。

于是一起商谈如何推翻清朝统治的办法。

最后曾静带上书信,前往拜见据说是宋朝岳武王后人的陕甘总督岳钟琪,希望说服他起兵推翻清朝统治。

结果可想而知,二人被送往京师议罪。

按清律,凡谋反者,主犯凌迟处死,三代以内及同居之叔伯兄弟中16岁以上男子全部斩首。

曾静此行形同谋反,恐怕性命难保。

可是也许雍正皇帝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并没有直接把与案件相关的一些人物杀掉了事,而是写了一本书,名曰:

《大义觉密录》,对曾静对雍正皇帝的质问一一进行答辩,并且对一些民间的传言进行澄清,然后让曾静师徒二人游行各地,以对雍正皇帝进行宣传和褒扬。

黄裳认为,清代办理文字狱的原则基调,就是在此时确立下来的。

这也是满清朝廷对汉人由武力镇压转向思想统制的契机。

雍正皇帝认为世人谤议及于皇考,是不能宽恕的。

雍正皇帝认为思想上的叛逆比具体行为还要危险,要清楚思想上叛逆的根源,就要对以文字冒犯朝廷和君王的人做特殊的处理。

他的这一思想被乾隆皇帝接受并且贯彻下去,成为有清一代办理文字狱的原则基调。

【7】

3、乾隆朝的文字狱

而乾隆朝的文字狱,则是整个清朝最为黑暗最为疯狂的文字狱,达到了文字狱史上的颠峰。

乾隆时期最著名的一宗文字狱案就是震惊朝野德伪造孙嘉淦奏稿案。

当时社会上秘密流传着一份伪托是工部尚书孙嘉淦名义的奏稿,全文长达万言,直言指斥乾隆皇帝失德,遍赅满朝权贵重臣。

后来乾隆皇帝下令追查,发现全国各地十多个省都有改奏稿暗中流传,于是大肆搜捕,前后缉捕人员多达一千多人,而所谓的正犯卢鲁被陵迟处死。

还有许多乾隆皇帝只是望文生义,捕风捉影,看到许多诗文都以为是讽喻朝廷的反诗,然后逮捕问罪。

比如翰林院庶吉士徐骏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之句,被剖棺戮尸,儿孙和地方官员全部斩首;内阁大学士沈德潜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之句被剖棺戮尸……如此等等,在乾隆一朝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二)清代文字狱发生的原因

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1、满清统治者为了控制汉人的思想文化发展,以肃清汉人的反清思想

清朝统治者是从关外进来的,而清朝是满人对汉人的统治。

因为汉人的知识分子都有很强的民族正统思想,因此就很难避免汉人的知识分子和满清朝廷的矛盾。

历史学家戴逸认为,清代文字狱的起因,是有其特殊的原因的。

因为清代是满人的朝廷,而很多汉人都不服满人的统治。

【8】(P1)满人以异族入主中原,在拥有强烈的汉民族正统和文化优越感的汉族士族看来是难以忍受的。

在武装抗清失败以后,许多人便退而着书立说,借助文字来传播反清思想以达到抵抗满清朝廷统治的母的。

同时在满清武装统一全国之后,便把注意力放在思想领域,文字狱逐渐兴起,成为清政府控制思想,打击异己,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

2、与封建帝王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有关

(1)雍正皇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

雍正皇帝登位的时候,朝中还有许多反对雍正的或者有心要争夺皇位的力量。

同时民间还有传言,说雍正皇帝的帝位来的不正,因为康熙皇帝没有立皇太子,而雍正只是凭着一纸遗诏以继承帝位。

可是许多人都说,那份诏书是伪造的,一时众说纷纭,真假难辨。

雍正皇帝为了按住这一股于己不利的思想,消弭流传在朝野中的各种对他不利的传言,还要对付朝中许许多多尚未真正臣服的力量,于是雍正皇帝采用了文字狱这一办法。

(2)乾隆皇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

其实乾隆前期的统治是相当清明的,文字狱也很少。

因为乾隆认识到雍正朝以文字问罪的统治方略有很多弊端,同时统治阶级和汉族知识分子的矛盾急需缓和,因此乾隆甫一登位就命人把挂在菜市口十几年的汪景琪等人的头颅取下掩埋,同时下令:

今后凡告发别人诗文登悖逆讥讽者,若查无实迹,一律照诬告反坐;如果承审的官员率行比附成狱,也按照情节轻重予以惩处。

[8](P53)这样一来,文字之祸蔓延之势立刻被止住了。

可是到了乾隆十六年,文字狱奇峰突起,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此时的乾隆皇帝认为全国有许多对朝廷不满和敌对的情绪,眼前的太平盛世只是一个假相而已。

而且乾隆皇帝也意识到潜伏在太平盛世下面的各种思想可能会危害到他的统治。

于是乾隆皇帝决定大力加强对思想意识的控制,厉行对文化思想的统制政策。

于是文字狱再次兴起,席卷全国。

(三)明清文字狱的根本原因

不管是哪个朝代,统治者发起文字狱的根本原因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孔立先生认为,历代大兴文字狱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对潜在威胁的恐惧,而清朝也是如此。

统治集团为了对付反抗的势力,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政治、兵制、财政、法律、保甲以及思想统治等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渐把一切权力集中到以皇帝为首的少数统治者手中,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而文字狱是统治者思想控制的一种措施,它通过政治的、法律的手段对付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反抗势力。

【9】由此可见,明清两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其实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权的统治。

四、明清时期文字狱的影响和主要危害

(一)激化了社会矛盾

毫无疑问,明清时期的文字狱都是影响深远的。

纵使封建统治者发动文字狱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和发展,可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因为他们采取了一种十分残酷而不公正的办法,这种办法不但没有能够稳定封建统治,反而因为其经常造成大批的冤假错案而且手段残忍株连无辜,而使得封建朝廷大失民心,由此而使得封建统治更加不稳定。

(二)破坏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大兴文字狱,也大大的破坏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杨凤城教授认为,清代文字狱是自古以来最残酷,最荒唐,也是危害最为深远的。

在当时对文人极力打压的恐怖政策下,文人学子动辄得祸,只好泯灭思想沉默不语,又或者一味只读八股文,又或者钻入故纸堆中研究远离社会现实的学术思想。

这就大大破坏了清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使得清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

【8】(P94)可见文字狱对当时社会文化的破坏是巨大的。

文字狱的兴起对于历史文化来说完全是毁灭性的浩劫,不仅使许多珍贵的书籍、作品遭到禁毁,戕害无数文化精英,而且使思想文化严重地被扭曲,出现畸形发展的后果。

[10]而思想文化的扭曲,对一个文化的未来的影响将是深远而巨大的。

同时因为文字狱而大杀文士,不但使得文化一脉万马齐喑,也因牵连过众杀人过多而大大的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三)危及到封建王朝统治的根基

明清时期都因文字狱杀了许多文人,而且株连甚广。

这其实已经危及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自古乱世用武,治世宜文,而朝廷大肆诛杀文人,用明成祖第一谋臣姚广孝的话来说,是:

“绝了天下读书的种子。

”明代许多文士都不愿意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害怕稍有不慎会祸及自身。

明初文人多有不仕,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吧。

据《廿二史扎记》记载,明初许多文人都拒绝入朝为官,甚至因为拒绝出仕而被问罪。

有的士人奉召编书,总是尽力推诿,实在推不掉则一旦完稿就立即返回,甚至有人“多诈死,佯狂,求解职事”。

『2』(P29)即使做官的也慑于皇权淫威,苟且因循,无所作为。

更为严重的是,大批文人学士从此不敢自由思想,陷入极端僵化呆滞状态。

学术界一片冷清,文人学士不敢随意读书,也不敢随便写东西。

自开科取仕以来,文人多有不仕。

因此明清时期,少有治世之能臣。

而治世当用文治,用文治就得起用文人,而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就已经断了朝廷取仕的道路,也由此为封建王朝的统治埋下了一个深远的祸根。

同时也给朝廷开科取士的效果大大的打了一个折扣,这就动摇了封建王朝统治的基础。

(四)破坏了儒家的“慎刑”思想,加剧了封建法律的残酷性,为近代西方列强攫取“治外法权”提供了口实

明清时期的文字狱不但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同时还破坏了中国传承已久的“慎刑”的思想,使得明清时期的刑罚越来越残酷。

中国古代的“慎刑”思想主要是受儒家“仁”的思想影响形成的,它要求封建统治者要慎用刑罚,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的人道主义精神。

明清时期的文字狱破坏了这一种思想,因此也破坏了当时的法制建设,使得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更加缓慢。

而明清时期文字狱也为近代西方列强攫取“治外法权”提供了口实。

十九世纪,西方列强曾经以中国法制不完善,刑罚残酷,没有能力作出公正审判为理由,在中国攫取了治外法权。

这是对一个国家司法主权的侵犯。

纵观明清时期的文字狱,都是残酷绝伦,灭绝人性的。

可是他们大兴文字狱都有相同的原因,都是为了压制反动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

而文字狱因为其大肆杀戮,既破坏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也大大破坏了中国法制文化的发展,影响十分恶劣,因此留下了千古骂名。

结语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自由。

这种自由包括人身的自由,也包括精神上的自由。

而文字狱是一种限制人精神自由的一种手段,就好像监狱之于人体,是一种完全的束缚,不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也容易酿成动乱。

明清时期的统治者采取这样的手段来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其结果可想而知。

因为他们在使用文字狱的时候就已经破坏了他们所要维护的统治。

可以说,文字狱对于历史和人民都是一种完完全全的灾难。

历史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在生活。

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像文字之祸这样惨痛的教训都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它起码让我们知道,维护一样东西的时候不能先去破坏它的基础。

民心如水,只能因势利导,而不能仗势围堵,否则一切都会崩溃。

无论如何,文字狱,是不能够再发生的了。

 

致谢

眨眼间大学四年就要过去了。

在这四年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可以说受益匪浅。

对我而言,毕业论文的写作是艰辛的。

从选题到开题,再到最后定稿,都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磨练的过程。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

如今毕业论文快要完成了,在这里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赵燕玲副教授。

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赵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赵老师都给了我热情的帮助,同时她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都使我受益匪浅。

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

另外,我还要感谢四年来悉心教导过我的各位老师。

他们对我的教导和启迪是我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

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1]左丘明.春秋左传[M],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2004.32

[2](清)赵翼:

廿二史札记[M],北京:

中华书局,2005

[3]顾颉刚.明代文字狱祸考略[A]//:

郑天挺:

明清史资料[A],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84

[4]陈学霖.明太祖文字狱案考疑[J/OL]//:

国学探微

[5]郭银仔.明代文化专制三议[J],文史知识,2003(12):

27

[6]陈学霖.史林漫识[M],北京: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36

[7]黄裳.笔祸史谈丛[M],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2

[8]杨凤城等著.千古文字狱[M],海口:

南海出版社,1992.

[9]孔立.清代文字狱[M],北京:

中华书局,1980.23

[10]史革新.在学术的黑夜里穿行—漫谈文字狱的危害[J/OL]//:

国学资讯/理论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