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422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docx

《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docx

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

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欢迎阅读。

  【成语故事】三国时,有两个同乡好友,一个名叫陈琳在魏国作官;一个叫张纮,在东吴作孙权的谋士。

两人都很有文学才华,虽然各事其主,但相互仰慕,经常有书信来往,探讨作品。

  有一次张纮见了栩榴枕很是喜欢,专门为此作赋。

千里之外的陈琳见到了这篇赋后,赞赏不已。

在一次请客宴宾时,特地拿出文章让在座的宾客传阅、欣赏,嘴里还不断地夸耀说:

“这篇文章写得多么脱俗清新呀!

你们知道吗,这是我的同乡张纮写的呀……”

  过了不久,张纮也看到了陈琳写的《武库赋》和《应机论》,不由得击掌叫好,并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陈琳。

信上对陈琳文辞清新、见解独到的文章风格大加赞赏,并表示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陈琳见信后感慨极了,他在复信时谦虚他说:

“我生活在北方,消息闭塞,与天下的文人学士交往很少,没见过大世面。

只是这里能写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我在这儿容易冒尖,得到了大家过分的称赞,并不是我的才学真有那么好,是你太夸奖我了。

我和你及张昭两人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就好像小巫遇见大巫,没法施展巫术了。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

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他立即派人把这小吏抓来追问,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声嚷道:

“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

为什么对我这么凶狠啊!

  张乖崖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是:

一天一个铜元,一千日就是一千个铜元,这就像用绳子锯木头、水滴石头一样,日久天长,木头也会被锯断,石头也会被滴穿的。

然后,他下令将这小吏斩首。

  成语“水滴石穿”就是由这个故事来的。

有时也写成“滴水穿石”,含义是一样的,故事原来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危害。

张乖崖就是根据这一条杀了小吏,这自然是滥用刑法。

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办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水滴石穿”,战胜困难,得到成功。

  出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

“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意思为嘴上甜,心里狠。

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唐玄宗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真真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

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

  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

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

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

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

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得达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

即是:

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唐朝还有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

其实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

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说他“笑中有刀”。

像李林甫和李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也表里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当受害。

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可作我们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剑”和“笑里藏刀”虽出自两个人的两个故事,但其含义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现的很好,很讨人好感,叫人愿意结交,而心里却是尽想些坏主意计算人,谋害人。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

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外出,在路上一面走,一面作诗,其中有两句是: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反复地吟诵这两句诗,还用手做着推敲的姿势,是“推门”好呢,还是“敲门”好呢?

他一时定不下来。

  这时候,文学家韩愈经过这里。

按当时规定,官员来了,行人都要让路。

可是贾岛仍然在低着头吟诗,不觉一头撞到了韩愈的仪仗队里。

  公差马上把贾岛从驴背上拽下来,推到韩愈眼前。

贾岛只好把作诗的事讲了。

韩愈听后不仅没有责备贾岛,反而笑着对贾岛说:

“还是‘敲’字好啊!

  这个故事后来形成了一个词语,叫“推敲”。

意思是在文字上再三琢磨修改。

“反复推敲”就是反复琢磨,一再修改。

  和“推敲”相近的还有“斟酌”这个词,和“字斟句酌”的成语。

  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

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

“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熟悉道路,听从使唤。

用外国的马,不好驾驭,一遇到意外,就会乱踢乱叫。

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怎么能作战呢?

”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

  战斗打响后,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很快陷入泥泞,进退不得。

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

  庆郑所说的“外强中干”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成语。

“外”是外表,表面;“中”是中间,内部;“干”是干枯、空虚。

用来形容外表强大、实际上内部力量空虚。

  和这近似的成语有“色厉内荏”。

“色”是脸上的神色;“厉”是凶猛;“荏”是软弱。

这句成语是说外表强硬而内心胆怯。

  唐朝时,有个县的武官叫张怀庆。

他为了追求名利,常常弄虚作假,把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当做自己的“创作”。

当时诗人王昌龄、名士郭正一声望都很高,张怀庆便常常抄袭他们的作品。

  大臣李义府写了一首“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的五言诗。

意思是要把天上的明月雕刻成歌舞时用的扇子,把空中的彩云剪裁成跳舞时穿的衣裳,想象奇特。

张怀庆一看,便抄了下来,并在每句诗的开头加上两个字,凑成了一首“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的七言诗。

经他这么一“创作”,诗句都不通了,谁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

  张怀庆这首诗一传出,人们就议论纷纷,有人根据他常常抄王昌龄、郭正一作品的行为,还给他编了顺口溜,嘲笑他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这句话,经过简化成了成语“生吞活剥”,使用上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用来比喻一些人不经过思考,不经过消化,就生

  硬地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方法。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

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

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

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

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

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

“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刘禹锡是唐朝中期一位杰出的诗人。

他在朝廷任职期间,曾在政冶上谋求改革,失败后降了职,被贬到偏僻的地方去当刺史,晚年才回京城。

回京途经扬州时,他的朋友李绅为他举行宴会。

李绅当过“司空”,家里很富有,也很讲究排场。

宴会上喝酒谈笑,李绅又让歌女出来演唱,并要她们向刘禹锡殷勤地敬酒。

面对这种豪华场面,刘禹锡情不自禁地吟了首诗: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成语“司空见惯”就是由诗句“司空见惯浑闲事”压缩而成的。

“司空”

  原诗中指李绅。

“见惯”是看得习惯了。

现在“司空”已经失去了具体意义,这句成语用来形容看得太多、便不足为奇。

  类似的成语还有“屡见不鲜”。

“屡”表明次数多;“鲜”是新鲜、新奇。

也就是说,见多了就不觉得新鲜了。

  东汉末年,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

有两个病人,一个叫李延,一个叫倪寻,都得了头痛发热病,找过很多

  医生也没治好,于是来找华佗。

华佗经过细心诊断,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方。

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

  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

他们俩一看,心里就嘀咕起来:

都是一样的病,怎么用药完全不同呀?

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理。

  华佗说:

“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们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同。

倪寻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却是从外部受寒造成的。

病因不同,当然用药就不能相同了。

  两人听了,便放心服药,病果然很快好了。

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对症下药”。

“症”指病症。

现在这成语的用

  法广泛得多。

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采取恰当措施和方法的,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比喻。

相近的成语还有“有的放矢”。

“的”是靶子;“矢”是箭。

意思是要有目标地射箭。

“对症下药”强调的是要根据客观情况采取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强调的是办事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谓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

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较晚。

《老子》: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汉王充《论衡·状留》:

“大器晚成,寳货难售。

大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

‘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二:

“暮年方妙者,乃大器晚成尔。

”《儒林外史》第四九回:

“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

”老舍《四世同堂》四一:

“最后,那驰名的‘白杏’用绵纸遮护着下了市,好象大器晚成似的结束了杏的季节。

  春秋时期,齐桓公带兵攻打山戎国,获得了胜利。

山戎国王逃到了孤竹国。

齐桓公紧追不放,又向孤竹国进军。

  去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等到孤竹国被打败时,已经春去冬来了。

出征时还有茂密的树林,现在尽是枯枝败叶;那时只见遍地的鲜花,现在全是茫茫的白雪,来时道路的痕迹,一点儿都找不到了。

齐国军*迷了路,被围在山里,齐桓公焦急万分。

这时候,大臣管仲想出了个办法,他让士兵牵出几匹老马在前面带路。

大军紧紧地跟在后面,就这样终于回到了齐国。

  成语“老马识途”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意思是老马认识道路。

“途”就是路途、道路。

现在一般用它来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了解规律。

有时候也写作“识途老马”,意思是一样的。

  周瑜病死后,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孙权不用他。

鲁肃就推荐庞统去投奔刘备。

刘备见他长相难看,就将他安排到耒阳县当县令,庞统不悦想用才学打动刘备,又见诸葛亮不在,只得辞行。

到了那以后,终日借酒浇愁。

刘备听闻庞统不理政事,终日把酒取乐,大怒,命张飞去荆南巡视。

张飞遂与孙乾一同前往。

到时未见庞统出来迎接。

庞统的同僚告诉张飞,庞统如何不理政事。

张飞大怒,想擒拿庞统。

孙乾劝他见了庞统,治罪不迟。

张飞见庞统后,大喝他把县的各种事给废了。

而庞统却认为都是小事,结果只用半天的时间,就把这个月的事都处理了,张飞佩服不已,就向刘备推荐了他。

后人便演化出了庞统当县令——大材小用的歇后语。

  战国时期的孙膑是有名的军事家,他曾经与庞涓一起学过兵法。

后来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很受信任,但是他深知自己的才干不如孙膑,就假意邀请孙膑来到魏国,设毒计挖掉了孙膑的两只膝盖骨。

  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秘密逃到了齐国,受到了齐国的信任。

有一次,魏国派庞涓与赵国一起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带着军*前去帮助韩国。

孙膑和田忌一进军,就直

  指魏国的都城大梁,迫使庞涓撤兵回国。

孙膑见庞涓被引诱回来,就对田忌说:

“魏国军*强悍,看不起齐国,

  总以为咱们的军*胆子小。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就要顺着这一趋势往有利的方面来引导。

现在我们可以假装败退,采用逐日减灶的计策,好让敌人产生误解。

”于是田忌命令部*修灶做饭,第一天修十万个灶,第二天修五万个灶,第三天减少到三万个灶。

  庞涓看到齐军的柴灶一天天减少,以为齐军士兵胆小,逃跑了大半,便只带一部分轻骑兵去追击。

  孙膑估计追兵夜晚可以赶到地势险要的马陵,就选定一棵大树,刮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

”几个大字,并且让一些射手埋伏在大树周围的乱草丛中,约定见到火光时,一齐放箭。

  果然,庞涓在夜里赶到了马陵。

当他派人点着火把辨认树上的字迹时,

  无数飞箭一起朝火光射来。

顿时,魏军大乱。

庞涓这时才知中了圈套,走投无路,只好自杀了。

  这就是历史上“孙庞斗智”的故事。

成语“因势利导”就是由孙膑所说

  的“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简化来的。

“因”是顺着、按照;“势”是趋势;“导”是引导。

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来很好地加以引导。

  后生可畏hòushēngkěwèi,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罕》。

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

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

“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

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儿,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

孔子忍不住又问:

“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

”“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

”孩子说。

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

“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却回答说:

“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

”孔子不由感叹他说:

“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自相矛盾

  矛与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

长矛用来进攻,可以刺杀敌人;盾牌用来防御,可以保护自己。

  楚国有个出售武器的人,带着他制造的矛和盾到处推销。

逢人就说他的矛和盾是用最坚硬的材料制成的。

他一会儿指着盾牌对人夸口:

“我的盾是特制的,最坚硬,任何武器也刺不透!

”一会儿又举着长矛吹嘘:

“我的长矛是最锋利的!

能刺透任何东西!

  有个人问:

“那么用你的长矛去刺你的盾牌,又会怎样呢?

”问得他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成语“自相矛盾”就来自这个故事。

它用来比喻那种办事、说话前后抵触、互相对立的情况。

  春秋时,晋国一个叫南阳的地方缺个县令,晋平公就去问当时大夫祁黄羊,对他说:

“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应该派谁去当这个官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

“叫解狐去,他为人公正,做那里的县令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问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笑着说:

“您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当南阳的县令,您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我和他只是私人的恩怨,并不能掩盖他的才华嘛。

  晋平公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也觉得解狐这个人确实不错,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

解狐到任后,果然很有治理的才能,为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毫不犹豫地说:

“祁午能够担任这个职位的。

  晋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

“可是您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法官这个职位,所以我推荐了他;您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晋平公很满意祁黄羊的回答,于是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

祁午当上了法官,果然能公正执法,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说这两个故事后,十分称赞祁黄羊。

孔子说:

“祁黄羊说得太好了!

他推荐人才,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他。

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啊!

  汉武帝的时候,有位大臣叫汲黯。

他为人正直,对皇帝也敢当面提出意见,所以汉武帝虽然不太喜欢他,但又不得不尊重他。

  汲黯是位老臣,当汉武帝还是太子时,他的职位就比较高了,可是后来他再也没有得到升迁,而他手下的人却一个个不断得到提拔,超过了他,这使汲黯很不舒服。

  有一次,他终于忍耐不住,对汉武帝说:

“你任用大臣的办法,就像堆放柴禾一样,越是后来的就越放在上边呀!

”汉武帝知道他是在发泄对自己的不满,也就默默地听了。

  “后来者居上”这句话经过演变,成了“后来居上”这句成语。

“居”是在的意思。

汲黯的原话是对汉武帝的批评、讽刺,意思是资格浅的、后来的人尽管缺乏才能,但反而超过了资格老的人。

现在这句成语的意义有了变化,而是用来形容和赞扬后来的人超过了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