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文观止校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337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古文观止校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年级古文观止校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年级古文观止校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年级古文观止校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年级古文观止校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古文观止校对.docx

《六年级古文观止校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古文观止校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古文观止校对.docx

六年级古文观止校对

六年级国学教材

 

古文观止

 

1陋室铭········································1

2爱莲说········································4

3两个小儿辩日··································7

4塞翁失马······································10

5马说··········································12

6西湖杂记······································15

7伤仲永········································18

8狼············································21

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4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7

11扁鹊见蔡桓公··································29

12桃花源记······································32

13岳阳楼记······································36

14师说··········································40

15谏太宗十思疏··································44

16滕王阁序······································47

17兰亭集序······································53

1陋室铭

【导语引题】

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

刘禹锡:

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

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原文欣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帮你理解】

(1)斯是陋室:

斯:

指示代词,这。

是:

判断动词。

陋室:

简陋的屋子。

(2)惟吾德馨:

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德馨:

品德高尚。

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吾:

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

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4)鸿儒:

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

大。

儒:

旧指读书人。

(5)白丁:

平民。

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6)调(tiáo)素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7)金经:

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8)丝竹:

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9)案牍(dú):

官府的公文。

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

②文件;书信。

(10)劳形:

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

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1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12)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呢?

2爱莲说

【导语引题】

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写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杏花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

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

【原文欣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帮你理解】

(1)爱莲说:

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

多。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予,我。

(4)濯(zhuó)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5)不蔓不枝:

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6)香远益清:

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越。

(7)亵(xiè)玩:

近前把玩。

亵,亵渎不尊重.(8)隐逸者:

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9)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0)君子:

道德高尚的人。

(11)噫(yī):

叹词,相当于“唉”。

(12)鲜(xiǎn)有闻:

很少听到。

鲜,少。

(13)宜乎:

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3两个小儿辩日

【导语引题】

同学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孔子,他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现在我们就到《列子•汤问》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

【原文欣赏】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帮你理解】

(1)游:

游历,游学。

(2)辩斗:

争辩。

辩:

辩论;斗:

争斗(3)故:

原因,缘故。

(4)去:

距离。

(5)初:

刚刚。

(6)日中:

正午。

(7)车盖:

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8)盘盂:

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9)决:

判定,判断。

(10)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智慧多(见多识广)呢?

孰:

谁。

汝:

你。

为:

通“谓”。

“知”通“智”,智慧。

(11)探汤:

把手伸进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12)沧沧凉凉:

比喻太阳刚升出来时十分凉爽。

4塞翁失马

【导语引题】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什么意思?

你知道关于塞翁失马的故事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典故。

【原文欣赏】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帮你理解】  

⑴塞上:

这里指长城一带;⑵善术者:

精通术数的人。

善:

精通,善于。

术:

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⑶亡:

逃跑;⑷胡: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⑸吊: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⑹其父:

即为上文中的“善术者”。

父,老汉(老人),古代对老年人的尊称。

⑺何遽:

怎么就;表示反问。

遽:

通“讵”,就; ⑻福:

好事。

⑼居:

这里是经过的意思;⑾将:

带领;⑿胡马:

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马。

  

⒀富:

有许多。

⒂髀:

大腿; ⒆丁壮:

壮年男子;⒇引弦而战:

拿起弓箭去打仗。

引弦:

拉开弓弦。

  

5马说

【导语引题】

相传有一个人叫九方皋,也是一位相马高手。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九方皋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原文欣赏】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帮你理解】

(1)伯乐:

春秋时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

(2)辱:

受屈辱。

(3)奴隶人:

仆役;马夫。

(4)骈(pián):

两马并驾(5)枥:

马棚,马厩。

(6)一食:

吃一顿。

(7)食:

通“饲”,喂养。

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8)能:

才能。

(9)见,同“现”,表现;显现。

(10)不可得:

都做不到。

(11)安:

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2)策:

策,竹制的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驱使。

(13)以其道:

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

(14)道:

正确的方法。

(15)食之:

食同“饲”,喂养它。

(16)尽其材:

竭尽它的才能。

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17)通其意:

通晓它的意思。

(18)执策:

拿着马鞭。

(19)呜呼:

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6西湖杂记

【导语引题】

历代文人墨客喜欢游赏西湖并留下了千古美文,今天让我们感受一下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笔下西湖别具一格的美。

【原文欣赏】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

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帮你理解】

简介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

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三袁”。

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1)为春为月:

是春天,是月下。

(2)夕岚:

傍晚的山光。

(3)一日之盛:

多。

(4)勒:

抑制。

(5)石篑:

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

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

下文的“傅金吾”。

“张功甫”都是人名。

(6)傅金吾:

傅,姓。

金吾,汉朝主管京城治安的官员,这里指明朝锦衣卫的官员。

(7)张功甫:

南宋将领张峻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寻址。

(8)歌吹为风:

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9)粉汗为雨:

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

(10)罗纨之盛:

罗纨,丝织品,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

(12)艳冶:

艳丽妖冶。

(13)午、未、申:

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14)夕舂:

夕阳的代称。

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

(15)盛:

美。

(16)工:

美丽。

(17)绿烟红雾:

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

(18)湖光染翠:

湖水成为绿色。

(19)设色:

染上彩色。

(20)受用:

享用。

7伤仲永

【导语引题】 

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有句名言: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文学家韩愈也曾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些话语讲的都是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反之,哪怕你是一个神童、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原文欣赏】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帮你理解】

(1)世隶耕:

世代耕田为业。

(2)未尝:

不曾。

(3)求:

要求。

(4)异:

感到奇怪。

(5)借旁近:

向邻居借。

(6)书:

写。

(7)为:

题写。

(8)以……为意:

把……作为诗的内容。

(9)自是:

从此。

(10)是:

这、此。

(11)就:

完成。

(12)稍稍:

渐渐。

(13).或:

有人。

(14)宾客:

用宾客之礼款待,名词动用(请客)。

(15)邑人:

同县的人。

(16)乞:

求取,这里指花钱求仲永提诗。

(17)利其然:

贪图这样(以此有利可图)。

(18)扳:

通“攀”,牵,引。

(19)环谒:

到处拜访。

(20)泯然:

消失。

(21)不至:

没有达到(要求)。

(22)王子:

王安石的自称。

8狼

【导语引题】

从前,有一个人,他在教书之余,在路边摆了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但他有一个特殊的条件:

他要喝他茶水的人就为他讲一个故事。

这个人就用这种方式收集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把故事加以想象,再创作,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不朽的文化遗产,他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狼》就是他写的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原文欣赏】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帮你理解】

(1)屠:

动词作名词,“屠夫”、“屠户”。

(2)晚:

晚上。

归:

归来,回来。

担:

(挑的)担子。

(3)尽:

完尽、光。

止:

同“只”。

剩骨:

剩下的骨头。

(4)惧:

恐惧、害怕。

(5)大窘:

非常困窘急迫。

(6)恐:

恐怕、担心。

(7)受其敌:

受到他们(他两狼)的攻击。

(8)乃:

于是,就。

奔:

奔跑(过去)。

(9)倚:

靠着。

(10)弛:

放下、卸下。

持:

拿起。

〕(11)眈眈:

注视的样子。

(12)少时:

一会儿。

径去:

径直走开。

(13)瞑:

闭眼。

(14)暇:

空闲,悠闲。

(15)股:

大腿。

亦:

也。

(16)寐:

睡觉。

(17)黠:

狡猾。

(18)两毙:

两只狼都毙命(被杀死)。

(19)变诈:

作假,欺骗。

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导语引题】

从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到新中国的成立,无一不在阐释着这样一个道理:

得人心者得天下。

读读下面这则短文,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原文欣赏】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叛)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叛),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帮你理解】

⑴天时:

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地利:

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人和:

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三里之城:

方圆三里的内城。

⑸郭:

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环:

包围。

⑼委:

放弃;去:

离开。

⑽域:

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⑾封疆:

划定的疆界。

⑿固:

巩固。

⒁得道者:

实施“仁政”的君主。

者...的人,此处特指君主。

⒂失道者:

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畔:

通“叛”,背叛。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导语引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取义”这个成语就出于此,作者就是被誉为“亚圣”的孟子。

【原文欣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帮你理解】

(1)曾:

同“增”,增加。

(2)衡:

同“横”,梗塞,不顺。

(3)拂:

同“弼”,辅佐,辅弼。

(4)劳(其筋骨):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

(5)乱(其所为):

使······受到阻挠。

11、扁鹊见蔡桓公

【导语引题】

1、同学们,当我们身体有病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去找医生看病,这是个妇孺皆知的道理,可是在韩非笔下的蔡桓公却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终怎么样了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就是写蔡桓公讳疾忌医,贻误了治疗时机,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2、解题

本文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是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重要的思想家。

“扁鹊”是什么人?

(秦越人)为什么人们用上古名医扁鹊来称呼他?

(医术高明)蔡桓公是什么人?

(蔡国国君)“见”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会见”“拜见”的意思)

【原文欣赏】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帮你理解】

(1).扁鹊:

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地人,医术高明。

(2).蔡桓公:

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

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

(3)腠理:

皮肤的纹理。

(4)好:

喜欢。

(5)还走:

转身就走。

还:

通“旋”,旋转,掉转。

走:

逃跑。

(6)汤熨:

用热水敷烫皮肤。

汤,同“烫”,用热水焐(wù)。

熨,用药物热敷。

(7)司命之所属:

司命神所掌管的事。

司命,掌管人生命的神。

属,管,掌握。

(8)臣是以无请也:

我因此不再询问(他的病情)了。

无请,不再请求,意思是不再说话。

(9)是以:

以是,因此。

(10)功:

本领。

(11)肌肤:

肌肉和皮肤。

(12)使:

让。

12、愚公移山

【导语引题】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本文成功塑造了胸怀大志,坚韧不拔,不怕困难,战天斗地的愚公形象。

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巨画,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毛泽东同志曾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

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

那么我们今天,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原文欣赏】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帮你理解】

(1)惩:

苦于方,为……所苦。

(2)迂:

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

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4)毕力平险:

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

(5)指通豫南:

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6)杂然相许:

纷纷赞成他。

杂然,纷纷的样子。

许,赞同。

(7)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连魁父这座小山也平不了。

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

损,削减。

(8)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

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9)荷担者三夫:

挑担子的几个人。

荷,挑。

(10)扣:

敲、凿。

(11)遗男:

遗孤,孤儿。

(1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易,交换。

反,同“返”。

(13)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惠,同“慧”,聪明。

(1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

彻,通。

(15)穷匮:

穷尽。

(16)亡以应:

没有话来回答。

亡,同“无”。

(17)负:

背。

(18)一厝朔东:

一座放在朔东。

厝,放置。

(19)陇断:

即垄断,山冈高地。

13桃花源记

【导语引题】

“世外桃源”是同学们熟知的一个成语,它出自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为什么说它在“外”呢?

如果同学们想知道这一切,就让我们一起从《桃花源记》这篇古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原文欣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