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浦笔记》全文古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321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芦浦笔记》全文古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芦浦笔记》全文古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芦浦笔记》全文古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芦浦笔记》全文古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芦浦笔记》全文古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芦浦笔记》全文古籍.docx

《《芦浦笔记》全文古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芦浦笔记》全文古籍.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芦浦笔记》全文古籍.docx

《芦浦笔记》全文古籍

芦浦笔记

芦浦笔记宋刘昌诗

●叙

予服役海陬,自买盐外无他职事。

官居独员,无同僚往来;僻在村疃,无媚学子相扣击。

遥睇家山,贫不能挈累。

兀坐篝灯,惟翻书以自娱。

凡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迁变,皆得逆其源而循其流。

苟未惬其心,则纡轸而勿敢释。

旁稽力探,偶究竟其仿佛,则忻幸亦足以乐。

久惧遗忘,因并取畴昔所闻见者而笔之册,凡百余事,萃为十卷。

有未检证者,留俟续编。

顾独学寡识,安敢以为是!

将求印可于先觉之士,傥改而正诸,是予之愿也。

芦浦乃廨宇之攸寓云。

嘉定癸酉中和节清江刘昌诗兴伯叙于通山阁。

●卷一

○洪范七稽疑脱字

“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

卜五,占用二,衍忒。

”读者皆以“占用二”作一句。

《史记宋世家》载箕子之对谓:

“卜五,占之用,二衍忒。

”郑玄注曰:

“卜五,占之用,谓雨、霁、圜、雾、克也。

二衍忒,谓贞、悔也。

兆卜之名七,龟用五,易用二。

”然则卜五,占者用之,衍忒则非占也。

《尚书》省去之字,合以“占用”为一句,“二衍忒”为一句,则义理明矣。

○冯妇

《孟子》:

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则之野,有众逐虎云云,其为士者笑之。

注:

为善士者,以善搏虎有勇名,故进以为士,之于野外。

至今读者以“卒为善士”为一句,“则之野”为一句。

以余味其言,则恐合以“卒为善”为一句,“士则之”为一句,“野有众逐虎”为一句。

盖以其有搏虎之勇,而卒能为善,故士以为则。

及其不知止,则士以为笑。

“野有众逐虎”句,意亦健,何必谓之野外而后云攘臂也。

○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自班氏作《刑法志》,谓“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至今以为省约之约,皆作一句读。

予观《纪》所书云: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若以“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八字作一句,恐不成文理。

合于“约”字句断,则先与诸侯约,今与父老约,不惟上下贯穿,而“法三章耳”方成句语。

○有味其言

今人用推毂事,必连“有味其言”作一句。

予观《史记郑当时传》载:

“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究其文意,“有味”合句断。

盖谓推毂者诚有味,而其言之者,常引以为贤于己。

《汉书》节去“之”字,小颜从“也”宇一注,皆误尔。

不然,上下文全不相贯。

○廉远地

比见书坊时文赋,有以《上廉远地则堂高》命题者,窃疑焉。

贾谊《政事疏》:

“人主之尊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

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

”师古曰:

“级,等也。

廉,侧隅也。

”恐合以“陛九级上”句断,廉隅去地远则堂自高耳。

○饧字出处

《嫩真子录》载,饧字出于《六经》及《楚词》,而独引《周礼》小师掌教箫,注云:

“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饴饧者所吹。

”《招魂》曰:

“柜娄蜜饵,有饣长饣皇些。

”注云:

饣长饣皇,饧也。

”盖战国时以饧为饣长饣皇,后汉亦谓之饧耳。

今考《毛诗有瞽》,“箫管备举”注亦有之。

岂冯大年偶忘此一处邪?

○宁馨

《能改斋漫录》载,山涛叱王衍为宁馨儿。

王太后怒废帝,谓“那得生宁馨儿”。

一说以为非儿馨香者。

观其语意似不然。

予读《世说》,见晋人言多带馨字。

如王丞相云,见谢仁祖恒令人得上与何次道语,惟举手指地曰:

“正自尔馨。

”又殷中军至刘尹所清言,殷理小屈,游辞不已,刘亦不答。

殷去后乃云:

“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

”又桓温诣刘尹,卧不起。

温弯弹弹刘枕,丸迸碎床褥间。

刘作色而起曰:

“使君如馨地,宁可斗战求胜!

”又王司州乘雪往王螭,许持其臂,螭拨其手曰:

“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

”观此,则只如今人说恁地。

○三郎

《漫录事始门》载唐明皇为三郎凡五事。

一、刘朝霞献《温泉赋》云:

“遮莫你古时千帝,岂知我今日三郎。

”二、开元十一年置圣寿乐,令诸女歌舞宜春院。

上亲加策励曰:

“好好作,莫辱三郎。

”三、明皇过华阴,见岳神,迎谒老巫何马婆云:

“三郎在道上。

”四、牛僧孺《周秦行纪》指明皇为三郎。

五、《通鉴》每宰相奏事,睿宗辄问:

“与三郎议否?

”而不知尚有一处:

开元中有献俳文于明皇曰:

“说甚三皇五帝,不如来告三郎。

既是千年一遇,且莫五角六张。

○重五日生

《风俗通》云:

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故田文生,而婴告其母勿举,且曰:

“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余考《南史》,王镇恶以是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疏宗。

其祖猛曰:

“孟尝君以恶日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

”故名镇恶。

又《北史》齐南阳王绰五月五日生,脑不坏,死四百余日,颜色如生。

唐崔信明生时,五月五日日方中,有异雀鸣集庭树。

观此四事,俗说可无疑矣。

○射寝石

刘向《新序》载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射之,灭金饮羽,视而知其石也。

复射之,矢摧无迹。

《汉书》:

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矢,视之,石也。

他日射之,终不能入。

《世说》又云,李万岁猎沙栅,以石为伏兔,射之,镞入寸余。

三事如一,而其中也,要皆出于疑心。

故予尝谓疑心一生,则屋上之弓皆为蛇;惧心一生,则山上之草皆为兵。

《漫录》载前二事在《类对》,何不及李万岁,岂偶忘之邪?

○从理入口

《汉书》载:

许负相周亚夫,从理入口,此饿死法也,竟以不食五日而死。

余观《南史》,庾饿死,褚萝善终,乃大相反。

盖家富于财,食必列鼎,又状貌丰美,人谓必为方伯。

及魏克江陵,卒以饿死。

而褚萝面尖危,从理入口,竟保衣食而终。

然则相法亦有时不验。

○泥轼

自《白氏六帖》、《职林》、《职官分纪》、《职源》,历三百余年。

凡编类之书,皆以泥轼为通判事,士大夫用之,亦不知其非。

今考《前汉黄霸传》:

别为车缇油屏泥于轼前,以彰有德。

其文意盖谓用缇油于车轼之前,以屏蔽泥污耳。

刘盆子乘鲜车大马,赤屏泥。

又如王武子好马,正旦则柳叶金障泥,及所谓锦障泥,皆此义也。

○屏星

后汉孔恂为别驾,车前旧有屏星,刺史欲去之。

恂曰:

“彻去屏星,毁国旧仪。

”释者无注,人不知为何物。

考二字皆从竹。

《唐韵》谓别驾车藩。

《韵略》:

{屏},必郢切。

{星},先青切。

俱云蔽当。

胡文恭公《送通判诗》,用屏星韵,以屏字作上声读,斯可见矣。

○阿字

古人称呼每带阿字,以至小名小字见于史传者多有之。

《汉高祖纪》武负注:

“俗呼老大每为阿负。

”鲁肃拍吕蒙背曰:

“非复吴下阿蒙。

”曹操小名阿瞒,唐明皇小名亦云阿瞒。

钟士季目王安丰谓:

“阿戎了了解人意。

”阮籍谓王浑:

“共卿语,不如与阿戎谈。

”此谓浑子戎。

又杜诗“守岁阿戎家”,注谓杜位小字也。

阿奴有五。

刘尹抚王长史背曰:

“阿奴比丞相,但有者长。

”阿奴盖小字也。

《语林》曰:

“刘真长与丞相不相得,每曰:

‘阿奴比丞相条达清长矣!

’”齐武帝临崩,执废帝手曰:

“阿奴若忆翁,好作梓宫。

”又周谟、周仲智皆小字阿奴。

梁武帝谓临川王曰:

“阿六,汝生活大可方。

”王右军问许玄度:

“卿自言何如安石?

”许未答。

王曰:

“安石故相与雄,阿万当裂眼争邪!

”右军道:

“东阳我家阿林,”谓临之也,仕至东阳太守。

王子敬为阿敬,王平子为阿平,庾会小字阿恭,王询小字阿菰。

王恭曰“与阿大语”,谓王忱也。

殷浩为阿源,王胡之小字阿龄,王蕴小字阿兴,王敦小字阿黑,王丞相小字阿龙,郄恢小字阿乞,王恬小字阿螭,殷恺小字阿巢,许询小字阿讷,王处小字阿智,高崧小字阿酃,刘叔秀为阿秀。

何偃遥呼颜延之为颜公,延之曰:

“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

”又唐王后以爱弛,因泣曰:

“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耶!

”吐谷浑王名阿豺,以至阿香推雷车,亦有所谓阿买、阿舒、阿宣,要未能尽举。

今人称父母兄弟尚尔,嗣有得,当续之。

○阿堵

晋人称阿堵者有三。

殷中军见佛经云:

“理亦应阿堵上。

”王夷甫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

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

夷甫晨起,见钱闪行,呼曰:

“举却阿堵物!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

人问其故,顾曰:

“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止在阿堵中。

○生活

人言“做生活”,有三出处。

祖莹云:

“文章须自出机杼,何能共人同生活。

”人问江[A170]兄弟群从,王长史曰:

“诸江皆复足自生活。

”梁武帝谓临川王宏曰:

“汝生活大可方。

”今言作诗,亦云冷淡生活。

●卷二

○武成次序

武王伐殷,往伐归,默识其政事,作《武成》。

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

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

王若曰:

呜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克笃前烈,至于太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于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

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

惟九年,大统未集。

予小子其承厥志,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

惟有道曾孙周王发,将有大正于商。

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燕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

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肆予东征。

绥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周王。

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

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既戊午,师渡孟津。

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

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

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一戎衣,天下大定。

乃反商政,政由旧。

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

厥四月哉生明。

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

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

重民五教,惟食丧祭,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洵直谨按:

《武成》之篇,自伏生口传,失其次序。

王氏《新义》,尝加考正,说书者愈疑。

且以式者,在车所行之礼也。

式商容闾,岂当在归至于丰之后?

洵直以《乐记》考之,孔子告宾牟贾以大武迟久之意,首言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则庶邦冢君,受伐商之命于周,乃其时也。

故其克商也,有未及下车而为之者;有下车而为之者;有济河而西然后为之者。

至其终也,左射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裨冕笏,而虎贲之士说剑也;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

以此五者为天下之教。

其先后有伦如此,则《武成》之次序可概见矣。

是以某验之以孔子之言而次第之,庶有所本云。

○辨诸葛武侯疏脱误句读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郭攸之、费、侍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惜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皆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迩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咎,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洵直谨按:

《蜀志诸葛武侯传》,载其五年所上后主疏云: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愿陛下责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盖武侯以兴复自任,故以谓不效则治其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攸之、、允,则任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而已,兴复非其任也。

武侯不效而遽责之,某恐三子者宜有所不服,武侯必不然也。

又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搀于武侯自叙之间,文意皆不相接续。

某疑其句读有所脱误,而不敢以臆断之。

乃取《文选》所载《武侯表》较之,亦同。

而李善、五臣皆无说。

又观《苏内翰集》,见其称武侯此《表》,与《伊训》、《说命》相表里,亦未尝疑其脱误。

然某之疑终不能释。

因于《蜀志》反复求之,乃得之于《董允传》,云:

“亮将北征,住汉中,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

上疏曰:

‘侍中郭攸之、费、侍郎董允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其任也。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若无兴德之言,则戮允等,以彰其慢。

’”乃知脱误之处。

兼董允止称侍郎,盖其本传所历之官也。

因以《武侯》、《董允传》,及《文选》参而补之,遂为全文。

右洵直,姓胡氏字次鱼,乡曲前辈,登科仕至别乘。

○内长文

汉武帝元朔三年,诏曰:

“夫刑罚所以防奸也,内长文所以见爱也。

”张晏曰:

“长文,德也。

”师古曰:

“诏言有文德者,即亲内而祟长之,所以见仁爱之道。

”鲁氏《自备》载:

章子厚家藏古本《汉书》,“内长文”,乃是“而肆赦”字。

盖“而”讹为“内”,“肆赦”皆缺偏旁而为“长文”。

诏云“其赦天下”,意甚明白。

右鲁氏字子明,自号笑坞老人,临江乡先生也,著书名《自备》云。

○性善辨

《孟子题辞》又有外书四篇:

《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正》。

予乡新喻谢氏,多藏古书,有《性善辨》一帙,则知与《文说》、《孝经》、《为正》,是谓四篇。

○汉砖

曩于周益公坐间,出示汉五砖,皆得于剑州梓潼县,因记其文,公亦书于后,并录之。

《谢君砖》。

其文云:

“元和三年五月甲戌朔,谢君久造此墓。

按:

元和之号,惟汉章帝、唐宪宗有之。

宪宗之三年,其五月则壬午朔也,而此甲戌其为汉隶不疑。

《扈君甲砖》。

其文云:

“持节使者、北宫卫令扈君千秋之宅,建武二十八年五月丙午,工李邑作。

《乙砖》。

其文云:

“北宫卫令扈君万秋宅。

”皆篆文。

汉北宫卫士令,秩六百石。

以《长历》考之,是岁壬子,下到今淳熙壬寅,一千一百二十载矣。

《范君甲砖》。

其文云:

“嗟痛明时,仲治无年,结亻重孳孳,履践圣门,智辩赐张,□噍孔言,宽博□约,性能渊泉,带徒千人,行无遗愆。

《乙砖》。

其文云:

“德积未报,曷尤乾巛,茂而不实,颜氏暴颠,非独范子,古今皆然,相貌睹形,列画诸先,设生有知,岂复恨焉。

汉范君阙旁,耕者尝获巨砖二,皆为当路取去,惟拓本传于好事之家。

乙砖仅存,此范君墓中之铭。

《晁错传》:

“公卿言邓先”,师古曰:

“邓先犹言邓先生也。

”列画诸先者,岂非墓中列画古贤士,如武梁石室之类邪?

先儒谓谢始为志铭,此可证其误。

《梓潼城砖》。

其文云:

“梓潼城。

篆文皆反,一砖之重至□斤,岁月虽无所稽,然字画劲奇,决非近古所能作者。

●卷三

○负兹

《公羊传》桓公十六年:

“属负兹”。

注曰:

“天子称不豫,诸侯称负兹,庶人称负薪。

莫知兹为何物。

”予观《史记周纪》:

“卫康叔封布兹。

”徐广曰:

“兹,藉席之名。

诸侯病曰负兹。

”然后知兹乃席也,与负薪盖有等级。

○折俎

《左传》宣公十六年:

定王享士会,淆。

武子私问,王召云云,“享有体荐,宴有折俎。

”襄公二十七年:

宋人享赵文子,司马置折俎。

皆释云:

“折,之设反,体解节折,升之于俎也。

”今人送馈,例用折俎,恐非此义。

○潜火

州郡火政必曰潜火。

《左氏襄公二十六年》:

“王夷师”。

释谓:

“火灭为熠。

熠,将廉切。

”或者当用此字。

○贤关

董仲舒《贤良策》:

“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

”颜曰:

“关,由也。

”世人乃以太学为贤关,则谬矣。

○仁频

司马相如《上林赋》:

“仁频并闾。

”徐广曰:

“频,一作宾。

”小司马《索隐》音宾。

颜师古曰:

“即宾良也。

”今观韩子苍《次抚州高使者韵》凡四首,一云:

“李侯梨座,风味胜仁频。

”乃与“雨频频”、“三顾频”同押,然则恐未之考耳。

○乾鹊

《漫录辨误论乾鹊音干为无义》:

《广韵》有干鹊亦起于后人,惟王荆公以为雁字意,见于“鹊之疆疆”,甚为得理。

然《绀珠集》载:

乾鹄云,鹊之别名,音干。

又何邪?

○紫荷

《漫录》载:

刘伟明《赠熊本待制诗》“西清寓直荷为橐”,欧阳文忠《回吴舍人启》以“红药翻阶”对“紫荷持橐”,皆为误。

然又引《隋志》,尚书录令仆射、吏部尚书,朝服缀紫荷,录令左仆射左荷,右仆射、吏部尚书右荷,以俟博识者。

予考《晋舆服志》:

八座尚书荷紫,以生紫为袷囊,缀之服外,加于左肩。

所谓荷囊乃负荷之荷。

然则《隋志》载紫荷、左荷、右荷,要知亦是负荷,分明非芰荷之荷也。

○糊名

《漫录事始门》载:

取士至仁宗时,始有糊名考校之律。

然尝记唐武后时,以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恐出于此。

○裴二端公

《漫录事实门》载:

鲍彪《杜诗谱》论《湘江宴饯裴二端公》及《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诗》,皆不著裴二端公为何人。

偶读蒋参政之奇《武昌怡亭序》云“裴虬作铭”。

又浯溪唐贤题名有“河东裴虬为道州刺史”,始知所谓裴二端公者,虬也。

以上吴说如此。

按杜诗有《送裴二虬作尉永嘉》,今《暮秋遣兴诗》自有“忆子初尉永嘉去”之句,即可见也,何必他证?

○振字

《漫录》载颜师古《匡谬正俗》曰:

“赈济当用振字。

”《说文》曰:

振,举也,救也。

诸史传振给、振贷,并以饥馑穷厄,将就困毙,故举救之,使存立耳。

但未有所据。

按《左传》文公十六年楚人出师,“自庐以往,振廪同食”注:

“振,发。

廪,仓也。

”然则当以《左氏》为证。

以上吴说如此。

《周易蛊卦》:

“君子以振民育德。

”注:

“振,济也。

”何不引此,岂偶忘邪?

○山谷南还误

《漫录说诗门》云:

山谷南还至南华竹轩,令侍史诵诗版。

按南华在韶州,属广东。

山谷谪宜州,属西路,且卒于宜,而曰南还,何邪?

○漫录书人官位差误

《事始门》载“宋莒公以宋元宪为宗衮”。

今考元宪即莒公,当作宋次道。

又《地理门》载《闽中记》,南台沙合出宰辅。

其间举吴丞相育、吴枢密充。

《记事门》载吴侍郎待问生四子,参政育、枢密充。

考《元辅表》,熙宁元丰间,充尝为相,而育特执政。

今互言之。

又《说诗门》载丞相冯当世少尝薄游。

《记事门》云,大丞相冯当世记富家翁有宅。

《记文门》云,冯当世丞相《答伯庸诗》,然当世未尝为相。

又《事实门》载参政蒋之奇《武昌怡亭序》,而蒋未尝参政,当作枢密。

凡此,岂皆笔误邪!

○晋人吊丧弹琴作驴鸣

晋人放旷,至于吊丧亦出礼法之外。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

张季鹰往哭之,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

“顾彦先颇复赏此不?

”因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此二事如一。

又王仲宣好驴鸣。

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

“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赴客皆一作驴鸣。

王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孙子荆后来,临尸恸哭毕,向灵床曰:

“卿常好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

“使君辈存,令此人死,亦复相类。

○雁行

《礼记王制》:

“兄弟之齿雁行。

”《史记魏世家》:

无忌谓魏王:

“请为天下雁行顿刃。

”《韩世家》:

陈轸言:

“必不为雁行以来。

”《索隐》曰:

“旅进也。

”晋庾中郎与王平子雁行。

庾乔元日朝贺,不肯就列,曰:

“乔忝为端右,不能与范兴话为雁行。

○打字

欧阳公《归田录》云:

世俗言语之讹,而君子小人皆同其谬,惟打字耳。

如打船、打车、打鱼、打水、打饭、打衣粮、打伞、打黏、打量、打试,触事皆谓之打。

《漫录》以释文取偏旁证之,谓打字从手从丁,盖以手当其事者也。

此说得之矣。

然世间言打字尚多:

左藏有打套局,诸库支酒谓之打发,诸军请粮谓之打请,印文书谓之打印,结算谓之打算,贸易谓之打夥,装饰谓之打扮,请酒醋谓之打醋、打酒,盐场装发谓之打袋,席地而睡谓之打铺,包裹谓之打角,收拾为打叠,又日打进。

畚筑之间有打号,行路有打伴,打包,打轿。

负钱于身为打腰。

饮席有打马,打令,打杂剧,打诨。

僧道有打化,设斋有打供。

荷胡床为打交椅,舞傩为打驱傩。

又宋歌曲调:

“打坏木楼床,谁能坐相思。

”又有打睡,打嚏,打话,打闹,打斗,打和,打合(读作阁),打过,打勾,打了,至于打糊,打面,打饼,打线,打百索,打绦,打帘,打荐,打席,打篱巴。

街市戏谑有打砌、打调之类。

因并记之。

○饣迅盆

今人祠祭或燕设,多以高架燃薪照庭下,号为“生盆”,莫晓其义。

予因执事合宫,见御路两旁火盆皆叠麻饣迅,始悟为“饣迅盆”,俗呼为生也。

●卷四

○孙叔敖碑

楚相《孙君碑》,不见书撰人名氏。

考《史记》本传,列于《循吏》之首,独载改币高捆事为详,而碑则略之。

埋蛇阴德,仅书于刘向《新序》。

属于云云,则在《优孟传》,然其文意皆不同。

碑谓生于季末,仕于灵王,则谬矣。

且庄之后,为共、为康、为郏敖,历三世凡五十年,始为灵,安得仕于灵卒后数年,而庄复封其子邪?

六一先生跋,喜其得叔敖之名,兼以集录,二十年求之博且勤,乃得之,故不暇订正耳。

○周府君名

汉《周府君碑》,六一先生凡三四首跋,最后方辨其名煜。

蒋颖叔作《武溪深》,乃谓名煜,且押之韵。

盖石古剥落,以其形似求合于君光之字,故云尔。

《曾南丰集》顾云:

“从知韶州王之材得此碑,书来曰:

‘按曲江县图经,名晰’。

”则并与其形似而不辨,何至遽信而以六一为未详考邪。

○中阳里

《汉高祖纪》,沛丰邑中阳里人也。

盖里名中阳。

今《汉书标注》乃题云沛、丰邑中。

岂公是先生误笔邪?

因以知史笔无羡字。

○心经

释氏《心经》,其中自云般若波罗蜜多,盖梵语也。

尝观六一先生《集古跋》中,乃书“多心经”。

经为多心何以为佛?

恐公误笔尔,因书以祛见者之惑。

○羹子国

夔州,春秋时巴子国也。

今人言夔州,以至文字间率曰夔子国,而不知其误,往往以刘禹锡为证。

余考禹锡之记云:

“夔,子国也。

”其文意谓夔乃子国,盖是两句。

误以传讹,因不复辨,殊不知夔子国今实在归州。

○扬州

《广陵志》载扬之得名,李巡以为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

《隋志》亦谓江都人性躁劲,风气果决,平陈之后,颇变淳质,俗敝稍愈于古。

盖尝疑之,禹别九州,扬居其一,历三代秦汉隋唐,虽更徙分合不常,而名终勿易。

谂如前说,则隋以前扬人举非良士美俗矣。

是岂古圣人所以名州之意邪?

考《太康地记》,谓东渐太阳之位,履正含文,天气奋扬,故取名焉。

余尝为《续志》引斯言以冠篇首,因为一洗躁劲轻扬之耻云。

○巴丘

《漫录地里门》载,巴丘县以巴山得名,县有巴山故也。

巴丘,晋属庐陵,梁改置巴山郡,隋以来称崇仁县是也。

以上吴说。

予按《临江志》,建安四年,孙策下豫章,分置庐陵郡,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留周瑜镇巴丘。

裴松之注云:

“巴丘县。

”前说谓晋属庐陵,固无异矣。

然《九域志》以新淦县为古巴丘城,《舆地志》又以吴后主分石阳、新淦两县,置巴丘郡。

隋平陈,开皇九年,章巡抚东南,遂废巴丘郡,复以新淦属庐陵。

今县南八十里峡江市有古巴丘废城,六十里间有周瑜旧庙。

今载瑜归江陵治,行于巴丘,病卒,后人因祠之。

然则巴丘在新淦明矣,岂崇仁又一巴丘邪?

然皆谓属庐陵,又何也?

或云吴取荆州,周瑜镇巴丘,乃今岳州巴陵郡,姑存之,以俟博古者订焉。

○贤女铺

《漫录》载南康有贤女铺,盖祥符间女子,姓刘氏,夫死誓不再嫁,父兄强之,因自沉于水,铺因得名。

然予尝过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