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育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071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语教育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双语教育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双语教育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双语教育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双语教育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语教育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docx

《双语教育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语教育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语教育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docx

双语教育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

 

《双语教育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阿克苏市英巴扎双语幼儿园

 

《双语教育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和科目的繁重,使得许多孩子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尤其是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幼儿一进入小学就要面临模式二(即全汉语)教学,对他们而言除了要面对上述的困难以外,还要同时面临语言关,这是我们双语幼儿园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课题组的安排部署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的指导下,我们结合双语幼儿园的实际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衔接途径,缩短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使幼儿能较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为此,我们向幼儿园周边小学教师了解了一年级的民族学生入学后汉语口语水平差,无法理解教师的指令,对教师授课的内容基本听不懂,阅读困难,部分纯粹张不开口,不表达任何想法;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制力差,管不住自己;对自己的事情缺乏责任心,管理不了自己的物品;学习品质差,等现象。

另外家长缺乏幼小衔接的意识和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不到位。

要想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必须要抓住孩子学习双语的最佳时间(3—6岁),激发幼儿对双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口语听说能力,培养良好习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由此我园确立了“双语教育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旨在为孩子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们深入贯彻和实施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寻求双语幼儿园幼小衔接中幼儿双语口语能力和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的策略、途径和方法,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适宜的学习、活动环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衔接意识,提高幼儿双语口语水平,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性适应能力,使孩子们在语言、行为、习惯、能力等方面达到入学成熟水平,整体和谐发展。

2、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幼儿园各年龄班开展双语口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研究,寻求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3.通过研究,提高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性适应能力。

4.通过研究,寻求幼小衔接中家长、教师的教育准备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工作步骤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创设良好双语学习环境,在一日生活和学习中渗透双语口语教育,培养幼儿学习双语的兴趣,提高幼儿双语口语听说能力的策略。

2.在幼儿一日生活个环节中提高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性适应能力的方法。

    

3.幼小衔接中家、园、校三位一体进行配合教育的策略。

  

2、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的对象:

主要以大班、学前班幼儿为主。

小、中班为辅。

  

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行动动研究法。

3、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启动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月)

建立机制,形成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相关知识水平,取得家长及周边小学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第二阶段:

实践研究阶段(2012年3月—2013年9月)

各年龄班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发展水平制定教师子课题研究方案、目标与内容并组织实施,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如何创设适宜幼儿需要和发展的生活、学习环境,从听说能力、认知水平、社会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与小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第三阶段:

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1月)

总结前阶段实践研究情况,形成初步研究经验,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得出课题和结论。

形成相关论文、案例、教案等研究成果,提高教师分析总结能力。

第四阶段:

实践反思阶段(2014年3月—2015年1月)

实践研究成果,反思研究的内容、方法、形式,进一步完善论文、活动设计、案例、成长档案等成果,编写课题研究专集。

提高教师实践反思能力。

第五阶段:

总结推广阶段(2015年3—2015年9月)

总结课题研究目标、过程、结果,形成研究报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办园水平,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课题成果,交流教研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

(一)理论依据

1、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

3、《关于加强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管理的意见》(新政办发〔2010〕16号文件)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

1、成立以园长为组长,保教主任为副组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讨论及与小学教师交流沟通、听课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将“幼儿双语口语听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作为研究的重点,为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

2、通过与学校沟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和习惯。

具体方法是:

组织教师之间的观摩与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园和小学两大教育机构的特点,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学要求等多方面进行衔接。

3、在各年龄班开展关于幼小衔接的教师小课题研究活动。

在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进行培养,帮助幼儿提高双语口语水平,从心理上、能力上、习惯上及身体素质上进行衔接。

4、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主要措施是: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

  

(2)利用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宣传幼儿园幼小衔接课题的实施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在家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与幼儿园教育相一致。

(4)在家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时间观念、定时作息;如:

有计划的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不迟到等等。

三、课题研究过程与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

准备启动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月)

1、成立园课题领导小组以及教师子课题研究小组。

2、组织教师开展幼小衔接相关理论知识培训。

3、与阿克苏市第八中学(小学部)建立联系,从观念、方法、形式、要求等多方面进行沟通。

4、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第二阶段:

实践研究阶段(2012年3月—2013年9月)

1、各年龄班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发展水平制定并实施幼小衔接的教师小课题方案,创设适宜环境,组织幼小衔接教育活动。

2、组织教师及幼儿观摩小学的一日生活、学习。

3、开展研讨课,活动个案分析交流研讨活动。

第三阶段:

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1月)

1、对入小学后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情况,制定整改措施。

2、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整理分析。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撰写论文、反思、心得,收集整理教学案例、活动设计、幼儿成长档案。

第四阶段:

实践反思阶段(2014年3月—2015年1月)

1、运用课题成果,实践反思环境创设、活动设计、指导方法是否有利于幼儿养成习惯、形成经验、提高能力,促进发展。

2、对2014年9月入学儿童进行跟踪调查,反思幼儿园、学校教育教学方法是否能适应孩子的需求。

3、完善论文、活动设计、案例、成长档案等成果,编写课题研究专集。

第五阶段:

总结推广阶段(2015年3—2015年9月)

1、园内开展教师子课题成果交流、研讨、开放日活动。

2、总结园课题成果,形成课题报告。

3、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园课题、教师子课题成果汇报活动。

四、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宣传片。

  

3.幼小衔接相关的活动图片资料集。

  

4.小衔接教师教育策略集

幼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发展,幼儿园教研管理的水平逐步提高。

一是教师衔接意识得到了不断强化。

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不再是盲目的,形成了教学、思考和学习相结合的习惯,逐渐有了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

教学中,教师既关注孩子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注重了孩子的习惯培养。

在教师的努力下,孩子们的朗读能力提高了,语言积累丰富了,读写兴趣更浓了。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其他方面的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例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管理值日生等等。

二是教师研究能力得以渐进提高。

通过参与研究,增强了我园课堂教学研究氛围,追求浮华、好看的花架子少了,扎扎实实的研究活动多了,并在不断地创新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特色,实现了由“教书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

三是教师反思和积累的习惯逐步养成。

老师们能自觉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既关注教材对幼儿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又关注自己的研究课题,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率随之提高了。

再如,以往园本教研,由于目的不明,研究方向不集中,难免会流于形式或随意。

现在,老师们能结合课题自觉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章,搜集相关的案例,并自觉对照理论反思自己的研究实践,不断地纠正偏差,从而保证课题实验更加稳妥有序地开展。

五、问题与思考

1、从目前社会对“幼小衔接”课题的认识上看,多是幼儿园单向与小学衔接,强调幼儿园该如何提高孩子的知识技能,向小学衔接,忽略学校该如何创设有助于学前儿童适应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甚至有人提出“孩子在幼儿园毕业时该有个标准来衡量是否合格入学”,显而易见这些观点是违反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

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小学化”倾向。

2、我园教师均为2011年3月入编教师,2011年8月才正式进入我园工作,且大部分教师专业不对口,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都存在经验上都不足的问题,对教师小课题研究方案的选题、方案设计、组织实施都有很大困难。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老师都在逐渐进步、成熟。

3、我园为新建双语幼儿园,附属工程、办公设备、生活设施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课题所需设备资金短缺,影响课题研究进度及资料收集。

4、是在大班学段的研究中,如何解决尊重孩子个性与小学整齐划一的常规要求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由于考核教师、评价学生体系不同而造成的不衔接的问题。

5、是幼儿园的家长是多层面的,好的习惯在幼儿园形成,更需要在家庭中得以坚持,因此,如何进一步强化交流与沟通,形成有效的家园教育合力,还需深入研究、探讨。

总之,参与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的认识和收获由零碎和片面逐步走向完整。

我们发现课题研究成员就要有学习精神、专研精神、奉献精神,具有沟通能力、协调能力。

但因各种原因我们会而缺乏这种热情,缺乏一份恒心与耐心,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为做课题寻找理论支撑。

静下心来,给自己一份信念,相信在这份信念的支撑下,自己的努力定会有所收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以完善。

虽然我们的课题马上就要结题,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课题组成员依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依然会把教学和教研紧密相连,在教中研,以研促教,让幼小衔接工作在我园开花结果,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实效性充分得到发挥。

我们期待在教科研这条路上能越走越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