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010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授课人

学科

年级

课题

放大镜的特点

内容与过程

目的

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教师活动

老师分发材料,讲清放大镜的构造,作用及用途,

边巡视边指导

学生活动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用不同信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重点

学会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难点

学会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授课

方式

分组观察

授课

时间

课时

1课时

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透明器皿,铁丝,水

说明:

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放大镜不仅使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还能观察到很多细节。

分组实验教案

授课人

学科

年级

课题

放大镜下的晶体

内容与过程

目的

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

一、引入

1.观察:

教师出示一些矿物的晶体,如水晶、黄铁矿、方解石和雪花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赏。

2.描述:

学生描述这些晶体的不同和共同特征。

3.小结:

在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的物质都是晶体,但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今天我们就用放大镜来看看它们的真面目。

二、观察晶体

1.谈话:

白糖、食盐或碱面是我们经常用到的。

今天我们来仔细观察它们。

2.观察:

用肉眼观察白糖、食盐或碱面,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再用放大镜观察看看它们又是什么样的。

3.汇报交流:

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白糖、食盐和碱面的样子。

三、制作晶体

1.对话:

我们自己也来制作晶体。

2.对话:

我们在四年级时怎样分离食盐和水?

用了哪些方法?

3.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晶体。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石晶体。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的制作方法是减少水分法。

4.分组制作晶体:

学生用白糖、食盐或碱面溶液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

5.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自己制作的白糖、食盐或碱面晶体,并画图记录。

7.对制作晶体的活动进行小结。

四、欣赏更多的晶体,介绍晶体的用途

1.欣赏更多的晶体:

教师用实物或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晶体。

2.讲解:

晶体不仅美丽,用途也很广。

如红宝石晶体激发后能发出激光,叫做激光晶体。

例如,激光电视。

重点

了解晶体用途。

难点

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授课

方式

分组观察

授课

时间

课时

1课时

分组材料:

放大镜、糖、食盐、碱面、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学生活动手册。

2.演示材料:

矿物质晶体的实物和图片。

说明:

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晶体的用途还很多很多。

晶体是一类美丽、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体。

它既具有特殊的结构,又有着优异的性能。

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它的认识犹如冰山之一角,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分组实验教案

授课人

学科

年级

课题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内容与过程

目的

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并画图记录下来

教师活动

老师分发实验材料,讲明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出示生物细胞图片。

边巡视,边指导。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重点

通过观察,生物细胞,使学生看到生物细胞形态多种多样

难点

通过观察,生物细胞,使学生看到生物细胞形态多种多样

授课

方式

分组实验

授课

时间

课时

1课时

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细胞装片,显微镜。

说明:

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分组实验教案

授课人

学科

年级

课题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内容与过程

目的

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原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老师分发实验材料,讲解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边巡视,边指导。

 

学生先观察混合前沙和豆子的特点并记录,预测混合后会怎样,沙和豆混合,搅拌,再观察描述并做记录,用筛网分离混合物,观察比较是否发生了变化。

重点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

难点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

授课

方式

分组探究

授课

时间

课时

1课时

说明:

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混合前后沙和豆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没有变化,即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分组实验教案

授课人

学科

年级

课题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内容与过程

目的

利用淀粉遇碘酒会变成蓝紫色这一特点,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老师分发实验材料,讲解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边巡视,边指导。

 

学生拿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

思考:

蓝色的物质还是米饭和淀粉吗?

是新物质吗?

重点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难点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授课

方式

分组探究

授课

时间

课时

1课时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及自带常见食物。

说明:

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分组实验教案

授课人

学科

年级

课题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内容与过程

目的

实验目标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老师分发实验材料,讲解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边巡视,边指导。

 

学生将小苏打倒入白醋中,推测:

究竟产生产了什么气体?

怎么验证?

将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

说明什么?

将收集气体倒在正燃烧的蜡烛上,观察现象。

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重点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难点

知道CO2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授课

方式

分组实验

授课

时间

课时

1课时

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说明:

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分组实验教案

授课人

学科

年级

课题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内容与过程

目的

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老出未实验材料,配制硫酸溶液,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观察反应,记录表格中;把铁钉浸入溶液约2分钟,拿出再观察记录,让学生思考,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分析现象,思考是什么变化,得出结论。

重点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难点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授课

方式

演示实验

授课

时间

课时

1课时

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

说明:

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

分组实验教案

授课人

学科

年级

课题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内容与过程

目的

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将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另一枚铁钉一半浸在盐水里,一半暴露在空气中,让学生预测,哪枚生锈快?

进行实验。

 

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并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重点

探索铁生锈的速度,研究控制生锈速度的方法

难点

理解生活中防锈的措施。

授课

方式

分组实验

授课

时间

课时

1课时

两个试管、两个铁钉、清水、盐水。

说明:

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铁生锈所需要的条件主要是水,空气和酸,盐,碱

分组实验教案

授课人

学科

年级

课题

我们来造“环形山”

内容与过程

目的

能够大胆地想像,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月球上的环形山。

(1)出示月球上的具有环形山的局部照片,说说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2)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图片或教材插图。

(3)说说月球环形山的特点。

(4)补充环形山的资料。

2.制造“环形山”。

(1)提出:

我们来造“环形山”。

(2)讨论:

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

用什么方法?

(3)集体交流,说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4)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法,小组共同制作“环形山”。

(5)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

3.提出环形山形成的假说。

(1)交流小组中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

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

(3)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4)你们能搜集一些材料来证实自己的推测吗?

4.阅读资料——环形山的成因。

(1)阅读教材中的环形山的成因资料。

(2)说说目前科学家们对环形山的形成有哪些推测,对此有什么看法。

重点

认识月球表面环形山的特点;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

难点

经历月球环形山的模拟实验过程;了解有关月球环形山的成因的假说。

授课

方式

分组实验

授课

时间

课时

1课时

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

说明:

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形山的特点:

分布没有规律、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有深有浅等

分组实验教案

授课人

学科

年级

课题

日食和月食

内容与过程

目的

意识到模拟实验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1.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或课件或观察图片。

(2)讨论:

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

(3)教师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2.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提出问题:

日食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教师讲述古代人们对日食发生的认识。

(3)推测日食发生的原因。

(4)如何用模拟实验来证实我们的推测?

实验怎样做?

需要什么材料?

(5)小组制定模拟实验计划。

(6)预测: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才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7)小组实验。

(8)实验后的交流:

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

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

这时地、月、日三者的位置是怎样的?

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3.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3)交流:

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4)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发生的农历时间,并对照事实加以证实。

4.月食的成因。

(1)推测月食发生的原因。

(2)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3)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4)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5)讨论:

为什么说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要多一些?

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重点

知道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及其特点,以及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原因。

难点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

授课

方式

分组探究

授课

时间

课时

1课时

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说明:

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为什么会发生日食和月食?

分组实验教案

授课人

学科

年级

课题

污水和污水处理

内容与过程

目的

污水经过复杂的处理可以使用

教师活动

教师出示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再出示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引导学生观察;用插图介绍沉淀,过滤方法,进一步观察比较;制作过滤装置实验。

学生活动

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做好记录,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重点

做污水净化实验

难点

做污水净化实验

授课

方式

演示实验

授课

时间

课时

1课时

石子、粗砂、细沙、矿泉水瓶、

说明:

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污水经过处理,一般可以无害地回归环境,还有一些污水处理后,也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