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二 61.docx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二 6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二 6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61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
兼 爱
一、基础运用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破碎乱行
B.富必侮贫,贵必敖贱
C.既以非之
D.韦以带剑,练帛之冠
【解析】选D。
A项,碎,通“萃”,聚集;B项,敖,通“傲”;C项,以,通“已”,已经。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
看待
B.人之与人之相贼贼:
残害
C.胁息然后带带:
腰带
D.诈必欺愚 愚:
敦厚,脾气和性情憨厚、忠厚
【解析】选C。
带:
名词作动词,系好腰带。
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解析】选C。
两个“易”都当“改变”讲。
A.连词,如果/副词,像;B.连词,因为/动词,使用;D.动词,反对/副词,不。
4.下列各句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例: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A.君臣不惠忠
B.富必侮贫
C.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
D.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
【解析】选A。
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忠:
尽忠。
B项,“富”指富足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C项,“野”指在野外,名词作状语。
D项,“说”通“悦”,喜好。
5.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
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A.入以见于君
B.此则天下之害也
C.此何难之有焉
D.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
【解析】选C。
C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A项是被动句,B项是判断句,D项为一般句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选文开篇,墨子先说明,“仁人”的事业就是“兴利”与“除害”,然后围绕什么是“害”,什么是“利”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B.墨子认为,“害”就是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君对臣不惠,臣对君不忠,父对子不慈爱,子对父不孝顺,兄弟之间不和睦,并且认为这是天下“祸篡怨恨”的源起。
C.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才是“除害”“兴利”的最好办法,只要普遍地不分远近不分亲疏互相施爱,互相使对方得到好处,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就不会发生。
D.墨子认为,“天下士君子”不懂得兼相爱交相利的好处,分辨不清事情的得失,“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越王句践好士之勇”的故事,就是最有力的例证。
【解析】选D。
“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越王句践好士之勇”的故事,主要用来证明“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7.将下面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父亲对儿子不慈爱,儿子对父亲不孝敬,兄弟之间不融洽、不协调,这些都是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
(2)现在像那些攻打城池、在郊野打仗以及牺牲生命以成名的事情,这些都是天下老百姓难以做到的。
(3)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会因此爱他。
8.(原创)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字。
墨子指出“爱无差等”,即天下人人平等的观点。
他认为,不管亲疏远近,高低贵贱,① ,这实际上也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普遍行为规范。
人究其一生,需要承担多种社会角色,协调各种社会关系。
② ,直接影响人际和谐。
我们需要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到爱自己的朋友,③ ,最终达到更高的境界——博爱。
答案:
①人与人都应平等对待 ②处理这些关系的得当与否 ③到爱人、爱一切需要关爱的人
9.(2017·广州高二检测)下面是某校开展“齐学习,共成长”合作学习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5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齐学习,共成长”合作学习活动要求学生采用生生互助的学习方式完成知识、问题、作业、评价、教养等五大方面的合作内容,还需根据学习实际,灵活运用“小先生”授课式、“一对一”辅导式、合作探究式等三大组织形式进行合作学习。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
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
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
谮慝①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
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
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②,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秏。
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
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惰,反其路者也。
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
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选自《墨子·修身第二》)
【注】①谮慝:
恶意的诽谤。
②隳颠:
秃顶。
这里指年纪大。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B.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C.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D.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解析】选A。
回答此题,主要根据句意、句式和虚词标志断句。
“也”是句末语气词,在“也”后断开,排除B项。
“贫则见廉”与后文“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等几个句子结构相同,句式相同,在这四个句子之间断开,排除C项。
在“反之”后断开句意不通顺,排除D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战虽有陈 陈:
同“阵”,阵法
B.必察迩来远来:
招徕
C.名不徒生徒:
白白地
D.其唯圣人乎其:
难道
【解析】选D。
其:
恐怕。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中,墨子从行军打仗、丧葬和求学三个方面说起,并以根基不牢就不要期望枝繁叶茂为喻,意在告诫我们做事要从基础做起。
B.作者认为一个人品德好不好,从与他关系亲近的朋友亲戚的德行就能看出。
所以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必定会选拔贤士辅佐自己。
C.二、三两段中,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句,讲明了君子应有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准则。
条理清晰,同时极具气势,发人深省。
D.第四段中,正反对比鲜明,告诉我们君子的言行是一致的;嘴上说得好听,却只是想着牟利,甚至不顾名誉,这样是不能成为天下贤士的。
【解析】选B。
应为从他跟周围的人的关系就能看出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拥有财富却不能与别人分享,不值得与他交朋友。
(2)追求话说得好听但行为迟缓,即使能言善辩也不会被人听取;花了很多的力气却夸耀功劳,即使辛苦也不一定能实现意图。
附【译文】
君子率军打仗虽有阵法,但勇敢却是根本;办理丧葬讲求礼仪,但哀痛是根本;士人虽有学问,但德行是根本。
所以根基不牢,就不要期望枝繁叶茂;身边的人不亲近,就不要期望招徕远人;亲戚都不归附,就不要追求对外交往;办事有始无终,就不要追求多种事业;一个事物都弄不明白,就没有必要追求广博多识。
所以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必定明察左右、招徕远人。
君子能够明察远近,提高自己的修养。
君子看到左右之人非但不能修养品行,还要诋毁自己,就反躬自问,这样他们的抱怨和诋毁之言减少,品行也得到修养提高。
不听谗害他人的话,不说恶毒的话,不存心害人。
这样,即使有谄谀之人,也无法施展其伎俩。
所以君子做事能力日益加强,志愿日益广大,修养更加提高。
君子处事的原则是:
贫穷时要表现他的廉洁,富足时要显示他的义气,活着时显示出关爱之心,他人死时为别人表达哀伤之情,这四个方面不可虚假,而且要反身自问是否有虚伪之处。
存在心底的是无尽的爱;自身的举止行为是无限的谦恭;出口之言是无限的善良。
能够使存在于内心之爱体现于外表行为,一直到年老,还坚持不懈修身的,恐怕只有圣人了吧!
意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智慧就不能充分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
拥有财富却不能与别人分享,不值得与他交朋友。
不信守原则,不遵守正道,不明辨是非,不值得与他交游。
内在品质不能牢固确立,结局必定危险;有雄心而不能持久,以后一定懒惰。
水源浑浊则流水不清,行为不可信则名誉必损。
名声不会凭空而生,名誉也不会自我长成,功成名就,名誉不可以虚假,这都要反问自身。
追求话说得好听但行为迟缓,即使能言善辩也不会被人听取;花了很多的力气却夸耀功劳,即使辛苦也不一定能实现意图。
聪明的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努力做事而不夸大功劳,这样就名扬天下了,言语不求多,但求说得机智,不求文采华丽,但求说得明确。
没有智慧又不能明察,自己又懒惰,那就事与愿违了。
善不发自内心就不能长久,德行不从自身辨明的,就不能坚定贯彻。
名声不会轻易得到,树立名声不能取巧。
君子的言行是一致的。
那种只是想着谋利,不顾名誉,这样可以为天下贤士的,是从来没有的。
三、经典研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注]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
【注】其:
反身代词,指自己。
14.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在这一点上,上述两段中儒、墨两家思想有何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墨家和儒家的主张都有关爱他人的要求,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两家有相同之处。
但两家所主张的爱是有差别的。
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差别。
15.你是同意儒家的观点,还是赞同墨家的主张呢?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
我倾向于儒家。
在爱的问题上,儒家比较实际,利用了人人都有的私心,层层扩大,向外类推,因此也较为可行;墨家比较理想,认为爱是无差别的兼爱,但他们的“兼爱”难于实行。
示例二:
我倾向于墨家。
虽然难于实行,却为天下提出了一种纯粹的爱的理想。
这种理想就像天际的光照,虽不可触及,却让人明亮。
而儒家之爱更注重尊卑等级,人与人之间不平等。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