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菡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讲课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5889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菡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讲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黄菡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讲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黄菡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讲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黄菡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讲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黄菡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讲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菡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讲课稿.docx

《黄菡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讲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菡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讲课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菡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讲课稿.docx

黄菡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讲课稿

 

一个星期前就在报纸看到《非诚勿扰》的心理学教授黄菡要来无锡讲坛开讲,于是提前几天就到图书馆领票,倒不是因为附庸《非诚勿扰》这个节目(一直以来都觉得这个节目很庸俗),只是对黄菡讲的内容很有兴趣。

于是在很忙的星期一的今天还是放下工作带上笔记本很早的赶去了,谁知道到了门口工作人员对我说今天是女性的专场,男的不让进,我郁闷,领票的时候可没人跟我这么说哇,不过还好来了个貌似图书馆领导的人跟检票的工作人员说,等女生进得时间差不多了可以放我们这些有票的男性入场,不过要加座。

我一听有戏,于是在我目送伟大的另外半边天的女性朋友们入场半个小时后终于也得以坐在汇报厅的加座上听讲座。

并且很认真的做了笔记,以便回家后可以向老婆大人传达(本来今天的讲座就是针对职场女性的),可是回来后整理记录,发现还是记得不够仔细,于是在万能的互联网上查找讲义,居然还被我找到了,放到这里与有缘分看到的你们共享。

心理调试和心理健康

主讲人:

黄菡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常见的心理不适症状,这个问题我想无论时间如何仓促不可以被省略掉,讲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它是建立联系、唤起关注的讨论,我以为没有什么比让听众意识到这个问题跟他自己有关系,更能唤起他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兴趣的努力,这便是一种努力,你看看常见的心理不适状态,方方面面或多或少,你是不是有所体会有所感觉呢?

如果你觉得有,你听课一定更有兴趣一些。

第一种、焦虑,一种没有来由的担心,总觉得生活当中就将有一种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

注意,是不好的事情,如果你天天觉得自己马上要中头彩了,马上要中3.6亿了,马上要发大财了,马上要提拔了,那不叫焦虑,焦虑是觉得危险和损失的临近,比如每天临睡之前想我今天一定忘记做一件重要的事,出门的时候想我一定忘记了重要的东西,下楼的时候想我的煤气灶关了没有,防盗门锁了没有想不肯定,常常要折回去重新检查,一检查肯定是关了,肯定锁了,肯定下了楼你又想起来,我刚才到底检查了没有,也有的时候,焦虑会表现为诸如此类的梦境,做梦,梦到自己是老师或者是领导来讲课做报告,可是忘了带讲稿,底下的听众济济一堂,不知道怎么搪塞,梦到自己是考生参加考试,那个卷子密密麻麻一大张,一道题都不会做,或者都会做,就是时间来不及,还有一种梦境,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当中,也是非常典型的,遇到了一件紧急的事情要赶紧打电话通知,可是这个电话号码无论是7位8位还是11位,无论你怎么努力,拨到最后两三位,你发现自己又拨错了还要重头再来,都都是焦虑的状态。

第二种强迫。

不由自主、反复出现的、模式化的意念或者是行为。

不由自主,自己知道自己这样做毫无道理,会因为自己这样做了而感觉到烦恼、痛苦、内疚、自责,甚至有罪恶感,但是控制不住,反复发生,性质上特别近似、雷同的,细节很相象的模式化的,意念是说强迫的观念、思维、想法,行为是纯粹的简单的外部动作。

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想法和行动兼而有之的,比如总是喜欢做一些数字的计算,走到高速公路上就不停的数,一公里、两公里三公里,过去一个火车要数几节车箱啊上楼的时候一定要数楼梯的阶数,如果没有数或者数忘了,退回去重新数,听起来很夸张。

我学员跟我说,老师我都不好意思说,每天晚上我没事的时候,就要把我的存折和现金拿出来一数,跟贪污受贿没有关系,我知道我家有多少钱,也知道不会出错,我就是要通过数字的反复计算和确认才能获得安静的感觉。

第三种恐惧。

对于某种特定对象的,不合情理的害怕和惧斥。

恐惧跟前面两种不太一样,前面两种一看就知道是异常的,正常人好象不会有那种反应,但是恐惧不一样,恐惧是人之常情,我们讲,人有七情六欲,人有哪七情?

据我所知,至少有这么些个说法,比如喜怒哀乐爱憎欲,喜怒哀乐悲恐惊,还有喜怒哀乐忧思惧,因为前面都是喜怒哀乐,所以大约我们比较容易记住,后面呢,其实你仔细想想,要么有恐,要么有惧的成分,换言之恐惧是人之常情,是人就有所敬畏,举头三尺有神明,那我怎么分辨这是正常的恐惧还是神经症的病态呢?

主要看两点,第一、他发生的时候,对象的指向性的特点,这是一个普遍性的反应,还是一个针对性特殊性非常强的反应,这么来讲,天生胆小,那不是毛病,那是一个个性特点。

天生胆小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是他对于所有的刺激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别人都差一点,比如我天生胆小,一要见陌生人就有点局促不安,工作稍微有点难度就很有畏难情绪,天一黑就容易害怕,一独处就容易紧张,对于所有刺激的承受能力比别人都差一点,这是个性特点。

神经症的病态恐惧是什么样的?

他发生的时候对象的指向性的针对性和特殊性是非常强的,就是我别的都没问题,都很正常,我就是受不了某一种特定的对象或者是情境,比如说幽闭,一间很小的房子,没有窗户,再把门关上我可能就要昏过去,有人是这样,一进电梯就有心慌气短的感觉。

比如我别的感觉都没有问题,就受不了锐气,一看到剪刀或者匕首的锋刃就要昏过去。

我有个学员说我不至于要昏过去,那太夸张了,但是只要我的视力范围有一把剪刀的刀尖对着我,我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它掉转,否则我就觉得不稳当,心里老是记着。

第二种,这种心绪情绪反应的强度是不是合情理了,这是更容易分辨的,比如我怕蛇,我特别怕蛇,这是毛病吗?

那你先说怕到怎样?

如果你拿一条蛇来,走进这个教室,哪怕离着我有四五米远,我可能都会吓着跳起来,失声尖叫然后跑开,这是不是正常?

做作了一点,但还算正常。

但是如果我在电视上看到蛇的画面,我听到别人说蛇这个字,我看到蛇这个字就花容失色、冷汗淋漓、浑身颤抖,这就不是做作能解释了。

有一次讲完课以后,班主任说,你好象是说我,但是有一个传神的东西我补充一下,我不但不能看到中文蛇这个字,连英文都不能看,如果有的话,我一定要剪一个白纸条把它贴起来,否则书我就不敢看不敢翻,这就不正常了。

这个对象的存在不可能给你构成现实的威胁和伤害,但是你却有过分敏感的反应,环境没有异常,那么就是你的状态出现了问题。

第四个,抑郁。

他指个体丧失的对生活的积极的体验和意义感,或者产生其他心理过程产生消极的反应,丧失积极的体验,就是丧失的快乐,生活所有的活动和目标都没有体会到快乐,同时还没有意义感,有人不快乐,但不是抑郁,比如那些苦行僧,他们要通过吃苦、受难、自虐、自我折磨进行修炼,他不觉得快乐,但是他会因为吃苦受难感觉到与自己的信仰更加接近,他的内心是坚定的。

抑郁的人不仅不快乐,最重要他有无法承受的空虚和虚无,所以这些人嘴里经常说的话是这样,人活着有什么意义?

你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人活着毫无意义,毫无意义,活着还要受罪,那活着不如死了算了。

言为心生,那是他们的切肤之痛,但是仍然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当我们说到抑郁的时候,很多人容易望文生义,看到这两个字一定觉得是情绪和情感活动的异常,消极的情绪、低落的心境,有段时间看过一个花边新闻,说林青霞得了抑郁症,娱乐记者去采访林青霞的朋友,她有没有得抑郁症?

林青霞的朋友说据我所知她没有得,我们前段时间在一块儿她还有说有笑。

林青霞是不是得抑郁症,我没有兴趣去确认,但是她朋友的话,我特有兴趣,说明大家对抑郁症存在误解,有说有笑就不是抑郁症吗?

他很多时候不表现为情感活动的异常,他是后面那句话,其他心理过程,我们除了情绪情感活动还有什么重要的其他心理过程?

最简单的说,最重要的无非就三个,知、情、意,除了中间的情,还有前面的知和后面的意,知是什么?

认识活动,比如是思维变得特别迟钝、散漫,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思考和解决一个问题,记忆力变得特别差,总是丢三拉四,说过就忘,或者言语有障碍,经常的反应是话到嘴边,那词怎么说来着?

就那两字的写法清晰的在我脑海里,就是说不出来,所以这些人经常会这样自我表达,我的脑袋变空了、变木了,不好死了。

也有可能是后面的意志活动,主观意志指挥身体的行动有了困难,特别要强调指出的是,尤其在我们中国文化当中,抑郁常常被直接体会为躯体化的症状,就像好象不是一个心理的毛病他就是一个身体的问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睡眠不好,不是这儿酸就是那儿疼,你检查还没有问题,因为种种反应,所以有时候抑郁会被误诊耽误了病情。

第五个,心身疾病。

有一些消极的、负面的不良的情绪,他们长期强烈的持续着,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一些,尤其是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的,内部脏器的功能的变化,功能变化持续下去,可能会引起身体各种各样的深化的代偿反应,再往下就可能产生问题,心理主要把这种因为情绪、心理因素影响和产生的身体的器质性或者功能性的障碍叫做心身疾病。

我这里推荐一本书,三年前我在南京新华书店买的,不知道现在在哪里可以买到,至少我每年都会到当当网上查一下,今年3、4月份看了一下还有,那是一本生活当中的解压手册,告诉我们怎么样正确认识和化解生活当中的诸种社会压力,写得很风趣,书名也很风趣,叫做:

斑马为什么不得胃溃疡。

斑马不仅不会得胃溃疡,它也不会得高血压、冠心病、偏头痛、神经性肠炎、支气管哮喘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这不是信口开河,心理认为这六种问题加上胃溃疡是非常典型的心身疾病,和人的心理原因和社会性压力更密切。

这么说,斑马不是压力,但是它的压力是比较单纯的,纯粹的生理生物压力,它找不到东西吃,饥肠辘辘的时候,它被狮子追的时候也很紧张,但是除此以外,吃饱了、喝足了、安全了,斑马就比较放松、安逸了吧?

人呢?

人可不是这样,作者开了一个玩笑,他说一个男斑马,绝对不会因为要跟一个女斑马约会而发愁自己该打什么样的领带,人呢?

不仅跟女朋友约会这么好的事,他也要发愁,那你更不要说,当他想到他严厉的上司、难缠的下属,貌合神离的同事,永远做不完永远做不好的工作,想到这些他吃得再好喝得再足也忧心忡忡的,人的社会压力太大。

我们看第三个方面:

心理调试的方法,我们直接看第三个问题。

在这里我有这样六个方面的建议,想跟大家做一个简单交流,说一个非常可以理解的原因,他们绝不是全面的,也未必是最重要的,比如讲到全面,拿我以为协调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而协调的亲情、友情包括配偶的爱情关系,可能是我们获得心理安慰,获得心理调试的最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但是因为我自己有一个专门的专题讲人际协调,我这里没有提它。

比如讲到重要,我以为一个坚定的信仰,尤其是一种虔诚的宗教信仰,可能是我们获得终极关怀,人生重要意义感的途径之一,这就是为什么科技实力第一的美国,他的牧师和心理医生的数量一样多,怎么理解?

我的理解是,科学的力量再强大,替代不了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更不要说宗教的力量。

但是你一个党校老师的身份,在这样一种意识形态当中,推荐这种做法,就算不是不合适,最起码我怕自己把握不好分寸,所以我避重就轻,我没提它。

那么于是这里的建议不全面,未必最重要,只是以此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更为有效有针对性的做法是各位听了以后,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实际去自我探索和寻找,这也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第一个,树立合理信念。

这倒不是说因为我是党校的老师,所以一开口就要谈三关,谈信念,实在是很容易从相关的心理健康理论当中,为自己找到足够的理论依据,上世纪6、70年代,美国有一个很活跃的心理健康专家叫艾丽斯的,他提出了一个合理情绪理论,或者叫做理性情绪理论,在这里我把它简单形象的叫做ABC理论,这不仅是一个很有解释力、说服力的理论,更是一个为心理健康的临床治疗所证明,特别是这个理论家他自身的生活实践所证明了的,非常行之有效的心理疗法,这个艾丽斯他40岁之前,曾经9次因为严重的肾脏病住院治疗,40岁的时候又得了严重的糖尿病,大概就是因为自己身心健康的困扰吧,所以使得他有动力,有毅力去研究健康问题,并且卓有成效。

我说40岁之前,他可谓百病缠身,但是他后来一直活到94岁,他2004年才过世,那他想说什么呢?

其实非常简单,消极负面不良的情绪,长期强烈的持续着,会影响到心理健康,那看来要维护心理健康,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尽量回避消极负面情绪的发生,但是在这里我们首先会遇到的问题是,我们能够主动回避消极负面情绪的发生吗?

我们能主动选择自己的情绪的发生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好象首先要回答我的情绪是从哪里来的?

我不做这个课堂的问答,但是我建议在座的各位,你不要省略这个过程,五到十秒的时间,在心里思考一下,回答一下你自己,我的情绪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有这种问答,相信我们一定会听到,仍然有人有着这样的,或者近似于这样的理解,他说我的情绪来自于我所遭遇的事件。

比如说,我知道悲哀不好,但是家里有亲人过世了,能不悲哀吗?

我知道恐惧不好,可是我面临事业、工作的失败,我能不恐惧吗?

我也知道愤怒不好,可是我受到了严重的不公正的对待,能不愤怒吗?

那些倒霉的事让我遇着,是我自己做得了主吗?

既然我对我的遭遇无能为力,我对我的情绪反应自然也无能为力,因为情绪来自于我所遭遇的事件,是这样吗?

好象不是。

艾丽斯说,当然不是,他说好比事件是A,情绪是C,A后面就是C,C前面就是A吗?

不是,是ABC,中间还有一个B,B是什么?

相信。

信念,我们的情绪,从来都不是由我们遭遇的事件简单直接的决定了的,他经过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变量,你特定的生活信念,具体的生活态度的解释和作用,我打个比方:

我和张三,并肩走着,在我们的校园里,迎面遇到了李四,我们虽然谈不上跟李四关系有多好,但是大家都是熟人,同事。

见了面总要打个招呼寒喧两句吧,平常都这样,可是今天很奇怪,这个李四走过我们的时候,面色阴沉,一言不发,板着脸就过去了,我和张三面临同样的事件,但是我们俩的情绪反应完全不同,我是一下变得很气愤,我有我的道理,这李四有意思,什么人那,说翻脸就翻脸的,我又没得罪你,你摆什么脸色给我看?

你在张三面前也太不给我面子了,你以为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吗?

不就是因为昨天下午评优秀教师或者我们在竞争上岗,我上了你没有,或者我没投你的票,你知道了心里就不舒服是吧?

我很气愤,而且我觉得我有道理,因为首先是你这个人不能公正、尊重、豁达对我,就像有些人喜欢说的,他对我不仁不义,我对他彬彬有礼,难道我怕他不成吗?

这是我。

张三呢面临的事件跟我一样,但是情绪反应却与我完全不同,他是这么想的,李四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了?

刚才来单位跟工作对象吵架了?

还是被领导批评冤枉委屈了,记着点,今天有空问问他,同事嘛,人家遇到事,总该给点关心吧。

如果他这样想,他会有什么愤怒吗?

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愤怒,甚至于可以猜想,他因为想到自己可能对他人构成帮助而觉得,哎,我这人还不错,是个好人。

是不是多少还有点自得在心中啊?

那你看到,为什么面临同样的事件,我和张三会有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

抛开其他种种具体的可能,很重要的原因一定也是在于潜存在我和张三心底的,关于人际关系的基本信念不一样。

我之所以那样反应,说明我心生妒,怎么理解人和人的关系,有没有人这样理解的,人和人之间说什么公正和尊重,那都是骗人的,事情真相是你比他强,他就会嫉妒你,或者表面逢迎你,你比他弱,他就会欺负你,逮着机会就欺负你,弱肉强食,不就那么回事吗?

张三那样理解,说明他理解的是人和人之间说到底,最起码我们在追求公正、尊重、平等相待,是的,好些时候我们没有做到,会有冲突,甚至于很严重,但是那只是因为我们并不是总是有足够的时间和信息、智慧和能力,当然根本上来讲可能还是资源,去协调我们之间利益的分歧和观念的差异,没有能做到,不代表我们总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追求做到。

话说到这儿,我想我已经说明白了,信念,怎么影响了我们对具体事件的解释,进而引起我们不同的情绪反应,我说的确实太罗嗦了点,其实伟大的思想家早已一言以蔽之过,他说,这就是为什么?

君子坦荡荡小人藏细细。

有些人生活的境界确实低了点,所以渐渐的他目光狭窄、心胸狭隘,渐渐他就容易无事生非、庸人自扰。

那好,事情到这儿,好象变得简单明了了很多,那就是你要维护心理健康,你首先要能够尽量回避消极片面情绪的发生,在这里我要补充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完全避免消极负面情绪的发生,我们所做要的工作的重点只是避免它发生了之后对我构成过分长期的控制,过分强烈的伤害,而看来你要做到这一点,你首先要能剔除自己不合理的生活信念,我们的非理性的情绪,他往往是来自自己主观不合理的信念,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接下来。

咱们就来做这个工作。

其实这艾丽斯帮助我们做了这个工作,他说什么是不合理的生活信念?

太多了。

我也不能一一道来。

但是我可以帮助大家归纳总结,他总结了15个,在他的基础上,后来的学者提炼概括为这样三个特点,在这里我就讲一个。

必须和应该。

用必须和应该做关键词,提出对这个事件,对他人,对自己的一种不合理的预测和要求,然后,一旦事与愿违就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体验难以自拔,比如我必须要成功,不成功就成仁。

比如人都必须按照道德的原则行事,我期望在别人身上看到应有的道德标准,否则我就会很愤怒。

比如我努力了,我就应该有成绩,我有成绩了,我就应该受到提拔奖赏和重用,这世界应该是公平的。

再接下来就更荒唐可笑了,我对你好,你就应该对我好,我爱你,你就应该爱我。

他未必这样直接表达,否则他自己都会觉得这好象有点说不过去吧?

可是有些人在生活当中的有一些感慨却让你推测到,根本上来讲,他就是这么一种信念,你有没有听过有人这样的感慨?

你看看那人,我对他那么好他竟然对我这样!

就好比我现在可不可以感叹,你看看有些人,我讲的这么卖力,他们竟然不听。

我们很容易理解到,我卖力的讲,跟你们认真的听之间,不是这么简单的因果关系,能不能进一步想到,你对他好跟他对你好之间不是这么简单的因果关系,这个前提和那个结果之间不是那么简单的因果关系,这其实是什么?

这其实都是在同样用一些简单、幼稚但往往任性而固执的要求去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

而问题在于,一旦我们有了这样的信念,一旦事情的发展不如我们期望的那样,我们就会很难通过反省自己而与现实和解。

就是我这些想法错了吗?

我这些要求错了吗?

没错,那谁错了?

那就是这该死的世界出了问题,是这个世界和所有其他的人都背叛了我,我怎么尽快这样遇人不淑?

你有没有听人有这样的感慨我经常听到。

有人经常这么说,你说我这人怎么这么倒霉,身边尽是这样一些小人。

还有人说得更极端,我们那单位,从上到下没有一个好人。

2007年4月16号发生在美国那个大学的惨案,那个凶手也这样说,杀了32个无辜的人之后他还这样说,我完全可以不这样做,是你们逼我这样做,你们有亿万次的机会让我不这样做,但是你们没有,这是你们造成的。

这些人身边的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他们面对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

跟大家交流一个小故事:

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小故事能更好的表达我对这种事的理解,所以尽管他流传甚广,我仍然要再次重复,有一个律师在家里准备一个案子,明天早晨就要开庭,时间很紧张,可是律师的小儿子不停地缠着爸爸陪自己玩,律师被缠不过,于是心生一计,他想找点事给他打发了,他拿一张世界地图,撕碎了递给儿子你什么把世界地图拼好了,我什么时候陪你玩,在他看来这对于一个6、7岁的孩子来说是很艰难的工作,一定可以给自己赢得很多的时间,可是没想到6、7分钟以后,儿子拿着拼好的世界地图,兴冲冲的找爸爸,我拼好了,你陪我玩。

律师很惊讶,说孩子,世界地图很难的,你怎么这么快就拼好了,儿子说爸爸,世界地图很难,可是人像很简单,你没有注意到这个地图的背面画了一个人像,爸爸,我想如果这个人对了,这世界就对了,如果这人错了,这世界就错了。

我听到最后一句话,我也是心有所动,我的理解是我们不是不可以去批判世界指责他人,但是首先要学反省和检讨自己,我们也不是不可以对世界和他人提出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但是同时,一定要能学会妥协和让步,必须和应该是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艾丽斯说,相应的会是对生活充满了理解和弹性的信念。

对于现实世界的多种可能性,再多一种理解,对于自己对这个世界对他人的期望,赋予再多一点的弹性,就算是事情的发展不如我所期望的那样,我所体会到的也只是可以调和的冲突,而不是宁折不弯的崩溃,我不知道是不是过往的意识形态的原因,我觉得有些人的生活字典确实缺少诸如此类的词汇,妥协、和解、退让、让步、宽容,包括认输,而是充满了斗争哲学,那种哲学的基础就是非此即彼、黑白分明、不容调和。

我原来经常到江苏卫视,原来叫超级调解现在叫人间的节目,大家看那个节目就知道,那确实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但我也不知道普通人生活当中有什么事关宏图的大事,就是这些小事,是一些琐事,但是不知道怎么会闹到夫妻分离,父子反目,邻里成仇。

我经常跟人说,你生活里不能这样吗?

你打赢了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不了就认输,不可以吗?

不可以,我没有错,为什么要认输?

我要血战到底,到底了往往就是血战。

生活当中的这种冲突,我以为一来没有赢家,二来实在没有必要这样钻牛角尖,其实就是说一个牛角尖的问题。

这就是我想给的第一个方面的建议,我就讲这么一点,这里还有两点,我不说它了。

这里还有两点我也不去说他了,我简要说明艾丽斯的ABC理论固然精辟,但是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事情了,对于现代人来说有两种不合理的信念更容易发生和存在。

就是自我关注和追求完美。

时间关系都不说他们了,有兴趣的话可以其他方式进一步交流。

我的第一个建议在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

矫正A型性格。

或许是多余的话,这里的A型跟血型没有关系,不是日本心理学家喜欢讲的血型心理学,血型性格学,因为每次讲到这儿常常有听众说我就是A型血,你是什么型?

这跟血型没关系,这个概念它最早来自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两个心脏内科的医生,这两人是心脏内科的医生,那经常会跟冠心病人打交道,交往的过程当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联系,这些病人好象不仅有同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而且他们好象有同样的人格特征,什么呢?

深入研究下去,他们就提出了A型性格,说如果一个个体他在这样三个个性特点上,有强烈突出典型表现的话,我们就叫它A型性格的人,而这种人好象比较容易罹患冠心病。

我当然不是要讲心脏病,我要讲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呢?

我有一个判断,不知道是不是对,我觉得尤其是我们中国目前的、当下的这样一种社会的主流文化,他有着一种非常强烈的A型的倾向,所以强化了我们好多个体人格当中A型的那一面,这种性格可能会给心理健康带来比较大的威胁,你看看是不是。

有这样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时间紧迫感强。

他有这样几个常见的具体表现,第一,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总是试图在单位时间里做出更多的事情来,就是尝试着一边做这个,一边做那个,一边上班赶路,一边吃早点,一边吃晚饭一边看新闻联播,一边听课一边读书看报,一边听别人讲话一边想自己的问题,如果不能同时做两件甚至更多的事情,他就觉得我没把时间用足了,是浪费了时间,一遇到需要等待的时候情绪就变得不好,路上塞车,到餐厅吃饭要排队,到银行办事一排队,到超市买东西要排队,飞机晚点要等待,一遇到需要等待情绪就不好,容易被激怒跟人发生冲突,即使没有着急的事,他走路说话的速度也非常快,即使是休闲的事情他也匆匆忙忙的做完,然后用不耐烦的情绪等别人。

我遇过这种人,这种人在生活里,去度假,他的时间表都要安排到几点几分,你跟他散步都要追着他,这种人的生活里从来没有散步,永远只有赶路,这是一。

第二个特点,竞争性强,他有这样两个常见的具体表现,一、特别的争强好胜,特别看重输赢,总是希望自己赢,很难接受失败。

包括很多娱乐、休闲性质的活动当中,他都会表现得特别较真,常常体会到不公平,试图讨个公道,关于这个,我想最常见的现象大概莫过于打扑克、打牌。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为什么打牌?

为了变换一种活动方式休息,但是打牌会有输赢啊,那只是为了让这个活动做来更有趣让我们做来更放松,可是总有那么些人,打起牌来的时候会比输房子输地还紧张,非要跟对家较真到脸红脖子粗,或者不停数落、指责、批评他的搭档,直到对方忍无可忍的说你再这样认真我就不跟你玩了,不就是玩吗?

何必呢?

他就说玩?

玩也要认真,否则就没意思。

其实是什么?

输不得。

这是第一。

第二,竞争性强的第二个常见表现是A型性格的人把竞争的情境在生活当中泛化了,不是每种活动都是竞争性的,竞争只是生活的一个部分,甚至于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A型性格的人会倾向于从每一个活动、每一个关系,每一个场景中都体会出高与下,优与劣,胜与败、赢与输的竞争性关系。

比如教师节的时候,我们学校开全体教职员工大会,我和张三两个老师作为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到台上领奖,多荣耀啊,全校好几百人,就我们俩有登台领奖的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