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 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5624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 语文.docx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 语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 语文.docx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语文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字词梳理

《最后一次讲演》

卑bēi劣liè:

卑鄙恶劣。

无耻:

不知耻辱;没有羞耻之心。

诬wū蔑miè:

诋毁和破坏名誉。

捶击:

用重物猛力敲打。

毁灭:

彻底破坏,消灭。

卑鄙bǐ:

低级、恶劣。

光明正大:

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挑拨离间tiǎobōlíjiàn:

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蛮mán横hèng:

强横而不讲道理。

赋fù予yǔ:

交给重任,使命等。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诚意:

真心实意。

正心:

端正心思。

修身:

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

治理好家政。

格物致知:

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

袖手旁观:

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其事。

不知所措cuò: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有鉴于此:

在这个问题上有所警戒。

鉴,指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彷徨pánghuáng: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肇zhào 埋mái没 埋mán怨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无与伦比: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他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可乘chéng之机:

表示可以利用的时机。

与众不同:

表示和大家不一样。

无名小卒zú:

古时指士兵。

不出名的小兵。

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忧心忡chōng忡:

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在担心着什么。

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专心致志:

意为用心专一,聚精会神,丝毫不马虎,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

抉择juézé  堕duò落 丰硕shuò 轮廓kuò 不懈xiè

疙瘩gēda 开辟pì 时髦máo 淘汰táotài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纯chún粹cuì:

真正体现了事物的本质的。

阐chǎn述shù:

阐明陈述。

萦yíng绕:

萦回环绕。

绚丽:

耀眼而华丽。

歧qí途tú:

比喻错误的道路、不同的途径。

束shù缚fù:

捆绑,指约束限制。

严峻:

严厉,严格或苛刻。

沉chén甸diàn甸:

物因重量过重而下坠的样子。

坟fén茔yíng:

埋葬死人的地方。

肤(fū)浅:

学识浅薄;理解不深刻。

祈qí求:

指恳切地希望得到。

通常表示人们内心迫切的希望某事的达成,表达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崩溃bēngkuì 

《壶口瀑布》

浪沫横溢:

浪花不断上涨溢出,形容水大而多。

震zhèn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推推搡sǎng搡:

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

驰chí骋chěng:

形容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之意。

霎shà时:

形容极短的时间。

霎,短时间;一会儿。

寒噤jìn:

寒战。

雾wù霭ǎi:

雾气,形容雾气腾腾的样子。

潺chán潺:

溪水、泉水等的流动声音。

出轧zhá:

(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打旋xuán:

这里指水回旋流动。

湿漉漉:

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汩gǔ汩:

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è: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黧lí黑:

形容黑。

气势磅páng礴bó:

广大无边的样子。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气喘chuǎn吁xū吁:

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接踵zhǒng而至:

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接踵,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后跟。

砾lì石:

经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石块。

虔qián诚chéng:

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

诅zǔ咒zhòu:

原指祈求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蜷quán卧wò:

意思是蜷缩卧倒。

熠yì熠烁烁:

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褶zhě皱zhòu:

皱纹,这里指冰山上的波形纹。

懈怠xièdài 敦dūn实 演绎yì气势磅páng礴bó 

气喘吁吁qìchuǎnxūxū 琼qióng瑶yáo仙境 棱léng角冰凌líng

《登勃朗峰》

翌yì日:

次日。

络luò绎yì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辚lín辚:

象声词,指雷鸣声、车行声。

巉chán峻jùn:

险峻陡峭。

拾shè级:

逐步登阶。

拾,轻步而上。

俯fǔ瞰kàn:

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皑ái皑白雪:

意思指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轻歌曼màn舞: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霓ní裳cháng羽衣:

指仙人的衣服。

辚辚línlín 穹顶qióngdǐng 蔓延mànyán浮躁fúzào

颠簸diānbǒ 沟壑gōuhè 旷野kuàngyě 打嗝gé 

《一滴水经过丽江》

轻盈yíng:

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马帮:

驮运货物的马队。

驿yì道:

我国古代为传车、驿马通行的大道,沿途设置驿站。

草甸:

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矗chù立:

高耸直立。

目眩xuàn神迷: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喧哗 翡翠fěicuì 眺望tiàowàng五彩斑bān斓lán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北冥有鱼》

1、内容概括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

从北海到南海;高度:

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2、重点词句

冥,同“溟”,海。

怒: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

悬挂。

海运:

海水运动。

徙:

迁移。

天池:

天然形成的水池。

志:

记载。

怪:

怪异的事物。

击:

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抟(tuán):

盘旋飞翔。

扶摇:

旋风。

去:

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

息:

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尘埃:

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苍苍:

深蓝色。

极:

尽。

邪:

同“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3、课文理解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

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形象: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_

作者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

从北海到南海;高度:

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

3)赏析句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内容概括

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

其题虽小,其旨甚大。

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

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

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2、重点词句

是鱼之乐:

安:

怎么。

固不知子矣:

固然。

子固非鱼也:

本来。

全:

完全,肯定(是这样)。

请循其本:

循,追溯。

其,话题。

本,本原。

云者:

如此如此。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之,指“鱼之乐”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请允许我从最初的话题说起(或:

追溯话题本原)。

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那是(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

(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课文理解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虽有嘉肴》

1、课文概括

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2、重点词句

虽有嘉肴:

虽然

嘉肴:

美味的菜肴。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

味美。

至道:

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善:

益处,好处。

是故:

所以。

困:

困惑。

自反:

自我反思。

自强:

自我勉励。

强,勉励。

兑:

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

学学半: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教导。

其此之谓乎: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课文理解

1.解释课文中“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获得成功。

2.“教”与“学”的关系如何?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有《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

大多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

4.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

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运用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说理的力度大大增强。

即通过比喻,引入“至道”,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不能删去。

5.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用原文填空)

6.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例子:

“我—你”师生关系的确立表现出互惠的崭新特点。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教育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相互提高。

(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经历谈)

7.“教学相长”在教学中的意义。

在教学意义上,“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师生共同展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生命潜能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大道之行也》

1、内容概括:

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此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的一个美好愿景。

2、重点词句

①大道②之③行也

③行:

施行。

④为:

是。

⑤公:

公共的。

⑥选贤与(jǔ)能: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选,选拔。

贤,指品德高尚。

与,同“举”。

能,指才干出众。

⑦讲:

讲求。

①信②修③睦。

④故人不⑤独⑥亲其⑦亲,不独⑧子其⑨子,使⑩老有所终,

①信:

诚信。

②修:

培养。

③睦:

和睦(气氛)。

④故:

因此。

⑤独:

只。

⑥亲:

以……为亲。

⑦亲:

父母。

⑧子:

以……为子。

⑨子:

子女。

⑩老有所终:

老人能够善终。

终,善终。

①壮有所用,②幼有所长,③矜、寡、孤、独、

①壮有所用:

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②幼有所长(zhǎng):

幼年人能顺利成长。

③矜(guān)、寡、孤、独:

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

①废疾者②皆有所③养,④男有分,⑤女有归。

⑥货⑦恶

①废疾者: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

者,……的人。

②皆:

都。

③养:

供养。

④男有分(fèn):

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职守。

⑤女有归:

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女子出嫁。

⑥货:

财货。

⑦恶:

憎恨。

其①弃于地也,不②必③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①弃:

丢弃。

②必:

一定。

③藏:

私藏。

①是故②谋闭而不③兴,④盗窃乱贼而不作,⑤故⑥外户

①是故:

因此。

②谋:

奸诈之心。

③兴:

兴起。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

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乱,指作乱。

贼,指害人。

作,兴起。

⑤故:

所以。

⑥外户:

从外面把门带上。

而不闭。

①是②谓③大同。

①是:

这。

②谓(wèi):

是。

③大同:

指理想社会。

同,有和、平的意思。

1.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让老年人能够善终,让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让幼年人能够顺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有人供养。

4.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那种)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对于)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兴起。

7.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因此(家家户户)门都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

这就是理想中“大同”的境界。

课文分析

1.文学常识。

(1)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2)“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这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是分述。

①“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②“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

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作“德才兼备”。

③“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对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

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4.“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

5.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都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7.“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这句话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9.《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大道之行也》中的成语:

天下为公、老有所终、矜(鳏)寡孤独。

11.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示例一:

不会实现。

因为那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社会,现实社会中存在太多自私自利,尔虞我诈。

(言之有理即可)__

示例二:

会实现。

现在的社会还不是“大同”社会。

(言之有理即可)

12.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这个“大同”社会有何相似之处?

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看出“桃源”中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男有分,女有归”。

③从“设酒杀鸡作食”“皆出酒食”可看出“桃源”中百姓热情好客,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桃花源记》

重点词句

1.缘溪行(沿着、顺着)

2.芳草鲜美(新鲜美好)

3.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4.复前行(又)

5.欲穷其林(尽)

6.林尽水源(尽头)

7.才通人(仅仅、只)

8.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9.桑竹之属(类)

10.悉如外人(全、都)

11.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12.黄发垂髫(指老人)(指小孩)

13.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14.乃大惊(于是、就)

15.鸡犬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6.具答之(详细)

17.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18.咸来问讯(全、都)

19.率妻子邑人(同乡的人)

20.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1.遂与外人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2.乃不知有汉(竟然)

23.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2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向)

25.皆叹惋(感叹)

26.延至其家(邀请)

27.此中人语云(告诉)

28.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不必)

29.便扶向路(先前的)

30.处处志之(做记号)

31.及郡下(到)

32.诣太守(拜访)

34.寻向所志(标志)

35.欣然规往(打算,计划)

37.寻病终(随即,不久)

38.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39.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40.遂迷(终于)

41.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三、原文填空。

1.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自然美景的句子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文中陆游《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境相似的一句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表明桃花源人与“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7.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间隔之久的句子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表明桃花有人甘愿过隐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句子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9.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别有洞天的总体感觉的句子是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0.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

12.描写渔人初见桃花林感受的句子是渔人甚异之。

13.表现桃花源人民生活安定恬适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问答题。

1.《桃花源记》一文以时间为线索。

以渔人进入桃花源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到访问桃花源,再到离开桃花源,到再访桃源一线贯之,串连全文。

2.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

3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

外界变化大,社会黑暗,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长时间与世隔绝。

4.当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嘱托“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源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想让外人知道,打扰了他们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

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桃源人居住在与世隔绝的地方,过着平等,自由,安定,富足的生活,不愿饱受战乱之苦。

6.渔人离开桃源后。

“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的人“寻向所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