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鲁教版选修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951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鲁教版选修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鲁教版选修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鲁教版选修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鲁教版选修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鲁教版选修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鲁教版选修6.docx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鲁教版选修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鲁教版选修6.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鲁教版选修6.docx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第三节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6

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掌握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实例说出资源、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了解城市和农村生态建设的基本知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一、自然资源保护

自然资源系统

(1)内部组成

在自然资源系统内部,土地、气候、水、生物资源等在不同区域的组合与匹配,构成了不同的资源类型与资源结构。

(2)外部矛盾

在自然资源系统外部,存在着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即资源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表现出的资源问题各不相同。

2.

3.影响资源问题的因素

自然资源问题随着人口数量、科技发展、生产力水平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4.资源问题的影响

(1)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资源因掠夺性开发而迅速退化甚至枯竭,影响了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

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

(1)对不可再生资源,应在加强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同时,加强资源勘测,增加后备储量并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

(2)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不断更新。

二、生态建设

农村生态建设

(1)含义:

指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有效的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生态经济系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2)内容

①农村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②农林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③农业资源多层与高效利用。

④乡镇企业污染管理。

⑤农村肥料、饲料、燃料建设。

⑥发展生态型庭院经济。

⑦生态农业或持续农业体制建设。

⑧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村建设等。

2.城市生态建设

(1)含义:

是通过运用生态学原理,实施生态工程,对城市进行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以达到或基本实现生态城市目标的综合性建设。

(2)城市生态系统

①含义:

是一个在人类活动支配下,以人为核心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复合体。

②特点

a.生物组成部分是以有思想意识的人为主体;非生物组成部分,除自然环境外,还有房屋、道路以及生产、生活设施等人工环境成分。

b.对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分解功能不完全,大量物质和能量常以废物形式输出,因而易造成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c.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都较弱。

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其生态平衡只有通过人们的正确参与才能维持。

一、判断题

1.在自然资源系统内部,存在着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

(  )

2.我国南方地区以水质性缺水为主,华北地区以水源性缺水为主。

(  )

3.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不断更新。

(  )

4.生态型庭院经济,主要由生物和环境两部分组成,一般不受人工干预。

(  )

5.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核心,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  )

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

6.为了保护和恢复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

④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选B。

减少资源开采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的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它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在一起,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9题。

7.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②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

③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8.为治理山区的水土流失,对荒山应(  )

A.综合治理与开发

B.全面封山育林、育草

C.修筑梯田

D.烧荒耕种

9.山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压力很大,为此应(  )

①改革耕作技术

②调整农业结构

③大力发展畜牧业

④加强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

第7题,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也属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

第8题,我国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大,全面封山育林、育草不现实;陡坡修筑梯田成本高,且易造成水土流失;烧荒耕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第9题,为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应调整农业结构,改进传统的耕作技术,加强对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

大力发展畜牧业会加重山区环境负担。

答案:

7.D 8.A 9.C

 自然资源保护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 50年规划,5000亿元以上总投资——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注定要被历史冠以“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我国“四横三纵”的水利地理版图。

材料三 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4)生态环境的建设对解决水资源问题有何作用?

提示:

(1)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径流量小 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密度大,水污染、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

(2)南水北调 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

(3)兴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限制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注意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控制人口增长;植树造林;适当提高水价;雨季回灌地下水、海水淡化等。

(4)有利于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提高区域水资源的储量,对于缓解区域水资源不足,具有重要作用。

【核心归纳】

我国资源问题的地区差异

地区差异

资源优势

资源劣势

资源问题

南北

差异

北方

土地资源多,能源和铁矿丰富

水资源缺乏,磷矿、有色金属矿少

地多水少,水土配合不佳

南方

水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磷矿丰富

土地资源少,能源缺乏

地少水多,易发生洪涝灾害

东西

差异

东部

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缺乏

人地矛盾突出

西部

能源资源丰富

干旱缺水

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不匹配

华北地区

平原面积广阔

降水相对较少,水资源短缺

人地和水土矛盾叠加,成为我国人口与资源矛盾的焦点地区

2.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及目标

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思路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地区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措施需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着手。

所谓“开源”,即增加资源供应来源,可以是同种资源,通过加大勘探开发而增加产量;也可以是其他资源,如煤炭供应紧张,可以增加石油供应;火电供应不足,可以发展风电、核电等。

所谓“节流”,即节约,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节流一方面是从生产中进行,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方式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损耗;另一方面是从生活中进行,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浪费一滴水,随手关灯等。

【跟踪训练】

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甲、乙两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解析:

(1)由图中经纬度及河流水系特点可确定图示地区为珠江流域。

甲位于珠江口,乙位于北部低山丘陵区,故甲地区环境保护应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河口湿地为主,乙地区以保护植被、水土保持为主,再联系两地的自然、人文特征分析原因。

(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应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思考。

答案:

(1)甲地区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湿地为主。

理由:

位于河流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

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

理由:

位于上游山区,地势起伏大。

(2)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上游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在三角洲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海水倒灌。

 生态建设

【合作探究】

读我国草地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

(1)草地在我国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2)甲地草地退化严重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其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防治草地退化的有效措施。

提示:

(1)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

(2)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过度垦殖、过度放牧

(3)退耕还草;建人工草场;规定合理载畜量;合理放牧。

【核心归纳】

农村生态建设与城市生态建设的对比

内容

生态系统的特点

生态建设方向

农村生态建设

农村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农林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农业资源多层与高效利用、乡镇企业污染管理,农村肥料、饲料、燃料建设,发展生态型庭院经济、生态农业或持续农业体制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村建设

①为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加入的辅助能源是经过加工的能源而非自然能量;②人工管理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使系统的特定生物产量最大;③系统中的主要生物在人工选择下形成;④系统受外部人为力量有目的的控制

重点搞好农田生态系统的高产、高效、持续发展;注重生态农业和持续农业体制建设;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村建设

城市生态建设

城市生态建设和保护、城市生态立法、景观布局规划、园林绿化、污染防治、城市灾害预警、城市环境卫生、城市资源配置等

①系统以人为主体,非生物组成由自然和人工环境组成;②系统资源利用效率低、分解功能差,造成大量废物、废能的排放,易造成环境污染;③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维持能力弱

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努力做好城市生态立法、景观布局、城市绿化、环境污染防治、城市灾害预警、城市环境卫生、城市资源配置工作

我国几个地区成功的生态农业建设

(1)华北平原——山东禹城的“鱼塘-台田”模式。

(2)南方低山丘陵——江西千烟洲的“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模式。

(3)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

(4)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

【跟踪训练】

读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表,回答下列问题。

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15

55—30—20

40

30

80—50—40

60

60—50—30

95—80—70

80

75—60—50

98—89—80

≥90

70

100—95—90

(1)植被覆盖率和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可知,植被具有的生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破坏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

(3)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除植被覆盖率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4)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必须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其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在山坡上______________,在沟壑中修建__________。

(5)黄土高原有丰富的______(矿产)资源,因此,在开采这一类矿产时要有计划地________,开展矿区________工作,避免因采矿引起大规模水土流失。

解析:

(1)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呈正相关。

(2)植被覆盖率的增加,使得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从而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从表中还可以看出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相反植被遭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

(3)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降水、地形、土壤等,这些因素都对水土流失有影响。

(4)由于黄土高原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就要在工程、农业技术、生物措施等方面做好工作。

(5)黄土高原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开采煤炭尤其是在露天开矿时,应做好表土存放工作,避免造成大规模的水土流失。

答案:

(1)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也在增加(答呈正相关亦可)

(2)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水土流失

(3)降水 地形 土壤

(4)工程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 生物措施 封坡育林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 淤地坝

(5)煤炭 存放表土 土地复垦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

重点必背

1.资源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2.我国资源问题的地区差异是什么?

3.自然资源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4.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是什么?

5.什么是农村生态建设?

6.农村生态建设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7.什么是城市生态系统?

8.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微点拨

1.南方地少水多,但仍存在水资源紧缺问题。

南方部分人口稠密地区,由于河流水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等原因,导致水质不符合要求,也存在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2.加强城市生态建设的措施

(1)搞好城市发展规划,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3)大力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4)加强宣传教育,扩大社会参与。

(5)因地制宜地搞好城市绿化、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

一、选择题

读某岛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1~2题。

1.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④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D.②④

2.图中显示出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③废弃物综合利用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④

解析:

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属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保护了当地环境。

第2题,图中显示出该湖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建立了各种农业基地,培育了优良品种,发展了高效农业。

答案:

1.D 2.D

读我国南方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土地利用结构图,回答3~4题。

3.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D.地面下沉

4.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解析:

第3题,由土地资源构成图可知该地山地较多,而由土地利用结构图可知该地开垦力度较大,故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第4题,针对该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草),调整农业结构。

答案:

3.B 4.B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据此回答5~6题。

5.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是(  )

A.人地矛盾

B.人与科技的矛盾

C.人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D.人与发展的矛盾

6.解决耕地供需矛盾的关键是(  )

A.大面积开垦荒地

B.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控制人口增长

D.提高人口素质

解析:

耕地资源短缺是近代社会出现的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非农业用地面积增加,占用了不少耕地,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所以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答案:

5.A 6.C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所示)。

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

据此完成7~8题。

7.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水资源短缺②土地荒漠化

③旱涝灾害④水土流失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①②

8.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人为原因有(  )

①过度用水②乱砍滥伐

③过度放牧④上游拦截河水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①②

解析:

第7题,民勤县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主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

第8题,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使绿洲消失,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下游缺水,绿洲消失。

答案:

7.D 8.C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

据此完成9~10题。

9.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森林破坏 ③滥捕乱杀 ④兴修水利 ⑤环境污染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①②⑤D.①③④

10.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

A.将山间湿地改造为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解析:

第9题,围湖造田、森林破坏、环境污染是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

滥捕乱杀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兴修水利有利于保护湿地。

第10题,湿地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将山间湿地改造为耕地的做法错误。

答案:

9.C 10.A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黑冠长臂猿是动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主要实验动物,它仅见于海南岛和西双版纳。

因人类的捕杀,海南岛现仅存30多只,主要生活在坝王岭林区。

材料二 根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登载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濒危动物已经达到10954种,其中动物达5423种,植物达5531种。

以动物为例,全世界现存鱼类的1/3、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的1/4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此外,与1996年统计数据相比,全世界生存受到威胁的鸟类已经从2059种上升到2133种,哺乳类动物从1978种上升到2133种,爬行动物从407种上升到454种。

(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问题是什么?

(2)以海南黑冠长臂猿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材料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和人类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

(1)物种灭绝或生物多样性减少。

(2)人类乱捕滥杀,生态恶化(栖息地缩小、食物短缺)。

(3)影响食物链(网)结构的完整性;减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农产品种类、产量、质量的改进;减少保障人类健康所必需的药物资源;影响许多工业的原料来源;影响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12.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1)仅需要描述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不需要指出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原因要从人口数量、对耕地的需求、城镇化等方面分析。

(2)湿地保护措施要从改变产业结构、政策措施、教育措施、城镇规划建设等方面考虑。

答案:

(1)特点:

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

由于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13.目前,我国农业部正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重点建设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的各类生态农业模式。

其中“四位一体”模式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读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及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日光温室为沼气池、猪舍、蔬菜创造适宜的________、________条件;猪的呼吸、沼气燃烧为蔬菜提供______________(气体)。

蔬菜的光合作用又为猪的生长提供________(气体),猪和人的粪尿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为农户提供________,还产生沼渣、沼液,为蔬菜提供________________。

(2)结构示意图中所显示的生产过程,______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

(3)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答案:

(1)温度 湿度 二氧化碳 氧气 燃料(能源)

有机肥料

(2)生产过程2

(3)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