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416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例1:

使学生明白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关系。

我国的计数习惯,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

例2:

多位数的读法:

读数时,先分级,然后从高位到低位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

例3:

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万级,在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例4:

亿以内数的比较: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例5:

为了读写方便,把整亿、整万地数改写成用“亿”、“万”做单位的数。

例6:

四舍五入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大于还是等于。

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或比小,把尾数都舍去。

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或比大,把尾数省略后向前一位进一。

1.关于近似数的问题:

⑴在实际问题中,有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

如:

三班有12个男同学,27个女同学。

这里的“12”“27”都是准确数。

⑵还有些数据,只是与实际大体符合的近似数。

我们在测定物体的长度、质量时,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必然会产生误差,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

如:

小明身高140厘米,体重35千克。

这里的“140”、“35”都是近似数。

⑶在对大的数目在进行统计时,一般也只需要用它的近似数来表示。

如:

平常说一个城市有人,一个钢铁厂去年产钢万吨。

这里的“万”、“万”都是近似数。

二、数的产生

古时人们是通过“实物”、“结绳”“刻道”等方法来记数的。

表示物体个数的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0也是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1,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十进制计数法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四、亿以上数的认识

例1:

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例2:

写数时先写高级,再写哪低级,哪一个数位上没有单位,就用0占位。

例3:

不是整亿数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五、计算工具的认识

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早在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现在比较常见的计算工具是电子计算器。

了解计算器上常见的功能键名称,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六、用计算器计算

例1:

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例2:

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一、直线、射线和角

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的看成是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二、角的度量

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半圆分成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度,记作“1°”。

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2)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3)从与边重合的零刻度往上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例1:

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三、角的分类

例2:

认识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能依据角的度数正确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例3:

小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了解对顶角相等。

五、画角

画角的步骤:

画一条射线,是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在画一条射线。

一幅三角板能拼出的角有:

15°,75°,105°,120°,135°,150°,165°。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乘法

例1:

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二、笔算乘法

例1:

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

重点让学生明白: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怎样写积?

最后算什么?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2:

通过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使学生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例3:

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千米时。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例4:

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掌握: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例5:

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习惯。

乘法估算,关键在于如何对两个因数进行估算。

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数。

估算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方便计算,二是要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垂直与平行

例1:

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

平行和垂直。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例2:

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例1:

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右面的图来表示。

例2:

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

掌握平行四边形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例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结论:

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必免出现120÷30=40的情况,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30×40=1200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前两位,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看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

二、笔算除法

例1:

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例2:

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小结: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例3:

让学生学会把除数、被除数看作是12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如例题中的除数26:

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个25是125,接近140,所以商5。

把24、25、26都看作25来试商。

例4:

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第六单元统计

例1: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例2:

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当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更方便。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例1、例2:

讨论烙饼时怎样操作最省时间;分析家里来客人需要沏茶时,怎样安排各种事情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例3:

安排的是在码头卸货时,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让三艘船总的等候时间最少,接下来的“做一做”是医务室的就诊顺序问题。

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简单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例4:

用“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出:

用优化的思想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田忌赛马”是对策论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例1:

以主题图“冰雪天地”的“滑冰区”为背景,提供了一天上、中午滑冰人数的变化信息,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这样的数量关系在二上已经接触过,如上车下车、借书还书等等,教材呈现了两个学生的解决方法,一个是分步列式解答的,另一个是列综合算式解答的,主要是从思路上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两种形式是“等价”的,但从运算顺序的角度来看,要在充分肯定前者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例2:

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例2的教学上,在学生读题后,让学生尝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照这样计算”一句话的含义。

同桌先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在班上交流,使每个学生明白“照这样计算”的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

教材呈现了学生的两种不同解法,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中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如先求(), 再求(),最后求()。

教师可以用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数量关系。

在例1、例2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得出: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