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导论网上自测打印版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695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导论网上自测打印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导论网上自测打印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导论网上自测打印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导论网上自测打印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导论网上自测打印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导论网上自测打印版3.docx

《中国文化导论网上自测打印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导论网上自测打印版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化导论网上自测打印版3.docx

中国文化导论网上自测打印版3

中国文化导论(网上自测题目及答案)

单选题:

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

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

(A)

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B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

C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D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阴阳”是一对中国古代哲学中范畴,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

在阴阳理论中,中国人是(A)为本的。

A阴B阳C阴阳互动D阳胜于阴

3.礼向“内圣”方面发展,由外在行为规范入于人“心”中在(D)时期出现的。

A孔子《论语》中B《庄子》一书中

C明代王阳明心学兴起之后D宋学兴起之时

4.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A)

A秦B西汉C东汉D唐

5.与儒家相比,佛教所谓的孝是指(B)

A给父母尽孝B为自己的法身尽孝

C为自己尽孝D为师父尽孝

6.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创造性地发挥了二程以来的(A)思想,并将之视为最高范畴。

A天理B天命C天人感应D天人合一

7.《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的历史背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B)

A清王室急于向历史学习,以便掌握汉人的统治之术

B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借修书以毁书

C用修书的办法表示清统治者已经完全汉化

D为了跟明代的《永乐大典》比较,显示清廷的强大

8.琴在古代中国之所以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根本性的原因是(D)

A古代只有琴这样一种乐器B古代帝王对琴有特别的喜爱C琴作为原始图腾代表着上天的意志

D自古以来,乐教即被视为至神至妙的统治术,而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9.“命”的本意是“令”,命令二字同意。

在儒学里,有一个终极之“令”,即(B)

A性命B天命C宿命D君命

10.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人是(D)

A魏源B冯桂芬C孙中山D郑观应

11.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六家之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是(A)

A儒、墨、道、法B儒、墨、道、名

C儒、道、法、阴阳D儒、道、墨、阴阳

12.“心性本觉”是(C)佛教的思想

A印度B西藏C中国D南亚

13.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A)

A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

B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

C南方成为政治中心

D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

14.儒家所谓的“智”是指(C)

A科学地分析世界的手段B明智的政治态度

C带有一定的伦理色彩的认知手段D客观的分析事物的能力

15.“义”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成为普通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指(D)

A侍仆对主人的忠诚B大臣对皇帝的尽忠

C江湖间人的一种气概D彼此间的一种信任

16.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C)

A东北亚文化圈B中原亚文化圈C南方亚文化圈D西北亚文化圈

17.在封建社会里,清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的。

下面所说正确的是(C)

A封建社会里清官是一种普遍现象B封建社会里清官是压迫者的心愿

C封建法制不健全D封建法制十分健全

18.自然山水在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A)

A天人合一的思想B山水本身的秀丽

C热爱祖国的情结D没有必然的联系,山水人文气息是近现代人加入的。

19.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A)

A借助西方的物质文明来扶持即将崩塌的封建大厦B揭开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序幕

C传播近代科技知识D奠定近代文化的物质基础

20.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C)

A在善地停止下来B停下来即是至善

C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D到了至善之境就停止下来

21.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D)

A术B仁C博爱D兼爱

22.下列诸子人物中,不是军事家的是(C)

A吴起B孙武C苏秦D孙膑

23.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

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

24.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

A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兴起B唐代的“安史之乱”

C永嘉之乱D靖康之难

25.“命”的本意是“令”,命令二字同意。

在儒学里,有一个终极之“令”,即(B)

A性命B天命C宿命D君命

26.儒家从一开始为中国知识分子选定了人生的最佳道路是(B)

A吾日三省吾身B学而优则仕

C自强不息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7.古老的仙文化在后来跟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究其源头,却可从多个方面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别,下面所列,不正确的是(C)

A先秦时期神仙之说就已广泛流行

B仙文化与原始天文学有关

C仙文化表现出万物有灵的思维,是道教所不具备的。

D仙文化中有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的迹象,跟先秦道家学说很不一样。

28.在隐逸文化中,所谓“大隐”是指(C)

A远避于深山老林与世隔绝B出仕朝廷随波逐流

C身在市朝却保持着隐退的情怀D因为隐居而出大名

29.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

宋代享有“梅妻鹤子”美誉是(B)

A苏轼B林逋C陆游D辛弃疾

30.清代时,清儒推尊汉儒,而攻击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呼其学为(D),以示与汉学区别。

A理学B道学C考据学D宋学

41.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A)

A德B道C君子D仁

42.关于八卦的起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是(A)

A《河图》所出的形状B上古时期结绳改书契时留下遗迹

C是一种生殖崇拜D是一种占卜的方法

43.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C)

A《诗经》B《春秋左氏传》C《史记》D《庄子》

44.侠文化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D)

A自古以来就是侠士的天下

B侠文化有着特殊的土壤

C侠作为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墨家影响大而增加了影响

D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的良好愿望

45.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C)就开始的。

A先秦B秦C西汉D东汉

46.宋型文化格调雅,神韵超然体现在(D)

A宋画的淡远B宋诗的浅易C宋词的俚俗D宋文纡徐委备

47.作为一个重统的国家,在文化层面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统系意识,那么,其中最根本的统系观念是(A)

A正统B道统C文统D佛统

48.从本源上讲,炼丹是(C)的思想

A道家B道教C神仙家D佛教

49.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A)

A借助西方的物质文明来扶持即将崩塌的封建大厦

B揭开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序幕

C传播近代科技知识

D奠定近代文化的物质基础

50.作为现代新文化运动标志的书刊是(D)

A邹容的《革命军》B陈天华的《猛回头》

C陈天华的《警世钟》D陈独秀的《新青年》

51.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六家之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是(A)

A儒、墨、道、法B儒、墨、道、名

C儒、道、法、阴阳D儒、道、墨、阴阳

52.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D)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仁、礼B无为C兼爱D法、术、势

53.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C)

A《诗经》B《春秋左氏传》C《史记》D《庄子》

54.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 (  B  )

A 太宗对道教的崇奉          D 科举制的实施

C 武则天的圆融三教          D 韩愈的排佛

55.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创造性地发挥了二程以来的(A)思想,并将之视为最高范畴。

A天理B天命C天人感应D天人合一

56.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C)

A东北亚文化圈B中原亚文化圈C南方亚文化圈D西北亚文化圈

57.“恕”的本意是指(B)

A原谅别人的过失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严格地要求自己D严格地要求别人

58.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C)

A在善地停止下来

B停下来即是至善

C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D到了至善之境就停止下来

59.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

宋代享有“梅妻鹤子”美誉的是(B)

A苏轼B林逋C陆游D辛弃疾

60.最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D)

A.郑关应B.冯桂芬C.薛福成D.魏源

61.儒家思想中所谓的“仁”,究其根本,是(B)

A对普通百姓的统治手段B对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约束

C对封建统治政治的要求D对士人的要求

62.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D)

A术B仁C博爱D兼爱

63.佛教在中国民间流行起来的时间是(C)

A两汉之际B魏晋时期C东汉末年D隋唐时期

64.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  D  )

A 敦煌      B 洛阳      C 河北        D 长安

65.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A)

A唱B念C做D打

66.清代时,清儒推尊汉儒,而攻击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呼其学为(D),以示与汉学区别。

A理学B道学C考据学D宋学

67.关于我国古代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历朝统治者都建立了健全的法制

B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封建法律只针对百姓而不对官吏

D封建法制是相当严密的,只是与现在相比显得落后了。

68.《史记》中所记秦汉时期的游侠之士,多为(A)

A违法犯禁之徒B循规蹈矩之士

C好学谦虚之人D仁慈善良之辈

69.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D)

A唐诗B宋词C元曲D宋元话本

70.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题是(C)

A民主与博爱B和平与民主C民主与科学D自然与科学

多选题:

1.属于战国时期的优秀文化成果的是(BCD)

A.《史记》B.《左传》C.《孙子兵法》D.《离骚》E.《世说新语》

2.对待知(智),儒家和道家的看法有所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道家强调格物致知B.道家强调离形去智C.儒家强调格物致知

D.儒家强调离形去智E.儒家强调严密的科学实证

3.“礼”在先秦时期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BCD)

A.作为娱乐的阶段B.作为宗教的阶段C.作为群体组成方式的阶段

D.作为个人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的阶段E.作为君主教育的阶段

4.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的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

下列选项属于这一转变的表现的有(BCDE)

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B.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C.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D.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E.从青铜器的制式和纹样看出

5.儒家思想中,对仁的要求包括(ABCDE)

A.父子有亲B.君臣有义C.夫妇有别D.长幼有序E.朋友有信

6.乐在传统社会的主要功用有(ABC)

A.娱乐工具B.娱神功能C.教化功能D.科举工具E.医疗效用

7.春秋战国时期,士步入历史舞台时所担当的角色有(ABCD)

A.政治智囊B.军事参谋C.外交使节D.思想精英E.军队头领

8.符合中国化的佛教对“孝”的理解的有(CD)

A.父母在,不远游B.不孝有三,无后为大C.舍弃对生身父母行小孝D.出家修行向“法身”行大孝E.孝即是空

9.体现战国末期各家学说趋于融合之势的著作有(DE)

A.《诗经》B.《尚书》C.《左传》D.《吕氏春秋》E.《易传》

10.属于出世哲学的是(AB)

A.道教B.佛教C.儒学D.理学E.法家

11.天人感应说以天道更替配社会刑赏,以四时配四政,正确的是(ABCE)

A.赏为春B.庆为夏C.刑为秋D.刑为冬E.罚为冬

12.以下关于酒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ABDE)

A.殷商时期,酒文化与原始宗教及政治统治有关

B.魏晋时阮籍长醉是借酒忘记现实及现实中的痛苦

C.宋代的酒文化与唐代的酒文化一样,带有很浓的放旷色彩

D.宋人内敛的文化品格使宋代的酒文化趋向于中庸

E.微醺的状态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训在酒文化中的体现

13.秦汉时期对外文化非常发达,这方面重要的事件包括(CD)

A.玄奘西行B.利玛窦来华传教C.张骞出使D.徐福率众出海E.日本派使团来中国

14.符合名士价值观的是(CD)

A.但求独善其身B.追求与世隔绝C.视个性自由为人生第一要义D.心存兼济之志E.视富贵利禄为人生第一要义

1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AB)

A.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B.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文化的融合C.士族文化与庶族文化的融合D.儒士与商人的融合E.儒士与隐者的融合

16.唐代儒学复兴最初的形态及形式是(AB)

A.古文运动B.以诗为文C.科举考试D.以文为诗E.排斥佛教

17.经过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终于实现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这种南移主要表现在(ABC)

A.学术中心的南移B.政治人物的南人化C.政治中心的南移

D.商业中心的南移E.少数民族文化的南移

18.宋代理学的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开创期的代表人物是(CD)

A.董仲舒B.朱熹C.周敦颐D.邵雍E.韩愈

19.构成中国画遗貌取神的审美追求的是中国画中的哪些特质?

(BD)

A.画面均衡B.散点构图C.写实主义D.写意的笔调E.色彩的鲜艳

20.禅宗宗旨主要有两点,即(BD)

A.发乎情止乎礼B.单刀直入C.玄之又玄D.直指心源E.大象无形

21.构成精致典雅的宋代文士世界的文化质态的有(ABCDE)

A.宋诗B.宋词C.宋文D.宋画E.理学

22.明代时,面对西学的传入,知识分子的态度各有不同,其中,主张全面接受西学的人物有(ABC)

A.徐光启B.李之藻C.王徵D.方以智E.严复

23.清初对君主专制提出批判,对封建君权提出质疑的思想家有(BCD)

A.朱熹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E.王阳明

24.剑文化原本跟侠文化的关系不大,但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趋势,即(AC)

A.与侠文化结合起来B.与中庸文化结合起来C.与道教结合起来

D.与仙文化结合起来E.与占卜文化结合起来

25.元杂剧是市民文化的代表,作为一种戏剧形式,元杂剧得以发展的基础是(BC)

A.话本B.院本C.诸宫调D.宋词E.昆曲

26.在封建社会后期,复古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思潮,在明代诗坛上前后出现过两次复古思想,史称“前后七子”的复古诗文运动,其中前七子的领袖是(AD)

A.李梦阳B.冯梦龙C.徐光启D.何景明E.徐文长

27.明代后期市民文化日趋高涨,以下关于明代市民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BDE)

A.社会风尚趋于简单质朴B.社会风尚趋于导奢导淫C.贵义轻利

D.礼拜金钱之风日益强盛E.市民文学唱主角

28.以下元杂剧作品中,属于揭露社会现实的公案戏的有(CDE)

A.《西厢记》B.《墙头马上》C.《窦娥冤》D.《鲁斋郎》E.《陈州粜米》

29.从文化学的角度透视毛泽东思想,它有两个来源,即(AC)

A.进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B.康德哲学思想C.中国传统文化D.美国民主思想E.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30.洋务运动是官商知识分子对西学入侵的理性应对,而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包括(BD)

A.复古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袁世凯复辟D.义和团运动E.五四新文化运动

31.安土重迁体现出的特征是属于哪几类文明的?

(BC)

A.长江文明B.黄土文明C.农业文明D.商业文明E.欧洲文明

32.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大量的报刊出版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华大地,其中由中国人所办的报纸包括(CD)

A.《万国公报》B.《申报》C.《澳门新闻纸》D.《中外纪闻》E.《文汇报》

33.以下对鹤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BDE)

A.鹤被视为入世之物B.鹤成为名士高情远致的象征C.鹤与松结合,成为富贵的象征

D.鹤与松结合,成为长寿的象征E.鹤在道教中,成为神仙的坐骑

34.有着道教渊源的仙文化在以儒学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儒学化了,其主要表现(BD)

A.仙本身没有等级差别,高居于普通人之上

B.仙本身是有等级差别的

C.神仙生活的世界里有着绝对自由,没有伦理的约束

D.神仙生活的世界里维持其秩序的是儒学的礼教伦理

E.神仙文化中有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

35.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成果之一,以下人物属于当时文学革命的有(ACDE)

A.胡适B.严复C.陈独秀D.鲁迅E.郭沫若

36.作为近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除梁启超张君劢师徒二人外,还有(BCD)

A.鲁迅B.熊十力C.梁漱溟D.冯友兰E.老舍

37.在封建社会后期,复古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思潮,在明代诗坛上前后出现过两次复古思想,史称“前后七子”的复古诗文运动,其中后七子的领袖是(CD)

A.王阳明B.方以智C.李攀龙D.王世贞E.顾炎武

简述题:

1.简述春秋时期士的崛起有哪些原因

春秋时期士的崛起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经济基础。

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促使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使士“不耕而食”成为可能。

其次,社会原因。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度受到挑战,使士失去生活保障,他们便凭借才能重新寻找生活出路和进行人生价值定位。

最后,是政治条件。

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

士于是作为政治智囊、军事参谋、外交使节、思想精英步入了历史舞台。

2.简述魏晋时代“人性的自觉”的文化特征

魏晋时代,从整个时代精神来讲,可以称之为“人性的自觉”的时代。

魏晋玄学,第一次将个体人格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体现出的是一种重个性的、审美的人生价值追求,和自由的、适性的、唯美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判断。

清谈名家殷浩说: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张融说:

“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

”无不体现出魏晋时人张扬的个性。

在审美追求上,魏晋艺术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气韵生动”,而不是合乎古范。

如顾恺之的绘画,陶渊明的诗,王羲之的书法,《世说新语》中的名士无不体现出他们各有千秋的个性特征。

3.简述宋代理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宋代理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首先,理学重新构筑起“礼”的封建秩序。

其次,理学家以个人的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学问的根本,促成了儒学朝“内圣”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再次,理学家们强调的道德自觉,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积极的因子。

此外,在以“天理”为根本的理学本体论中,妇女丧失了一切权力,变为男性的附庸和奴隶。

一系列的封建礼教枷锁,至今仍给中国妇女的文化心理留下阴影。

4.简述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及其意义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汹涌而来,表现为三点:

其一,西学传播的渠道大为增加。

其二,西学传入的内容广泛和丰富。

其三,影响的深刻和久远。

全方位的文化输入,对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发生了影响。

近代史上,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在这一背景上展开的。

可以说,西学东渐,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走向,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5.简述诸子百家主要学派及其基本特点

先秦诸子之中,“显学”主要是儒家和墨家,其次是道家、法家。

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儒家学说以现实伦理为主要关怀对象,以“仁”为其思想核心,礼为行为规范,义为价值标准,智为认知手段,其学术导向则是以恢复西周的宗法社会模式为指归的,因而表现出复古守旧的特性。

墨家身体力行,在对原始天道观改造过程中,形成独具个性的“天志”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节用、节葬、非乐、兼爱、非攻、尚贤等一系列的观点,具有平等色彩,对后世影响巨大。

道家以“无为”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

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以现实的社会结构为主要关怀对象,在对社会现象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术”、“势”等一系列规范社会生活及行为准则为观念。

6.简述唐代科举制的特点

唐代统治者废除了魏晋时期只于士族选拔官员的九品中正制,取而代之的是给所有士子公平竞争机会的科举制。

它给了大批中下层士子或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寒士)一个通过考试参政的机会。

唐代科举与后代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开放性和透明度。

唐时科举不用糊名制,录取的关键并不在一次考试的成绩,而在于平时的声誉。

这既迫使考生在科考之前就要漫游天下以激扬身价,结交豪俊名流以求延誉,使唐代士人从一开始就离开象牙塔,步入壮阔的社会生活,多方面体验人生,铸造其雄视百代的阔大胸襟。

另外,也迫使主考官员注意社会公识和舆论,以显示他的识贤和得人。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激荡出唐代士人壮浪豪纵的英发之气。

完善的科举制,以制度文化的形式,为寒士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保证,从根本上消除了先秦战国时期士人政治关怀的无秩状态。

唐代寒士以士节为重,自觉地将个体的功名之心与国家的整体利益挂起钩来,在为自己谋得统治集团一席之地的同时,也推动了这个统一大帝国文化的前进。

7.简述古代中国文化南移的过程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华文明呈现出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南移之势。

历史上,文化南移运动有三个十分集中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南北朝时的永嘉之乱。

五胡乱华,晋室南迁,迫使汉族士民大规模南移,中原文化随之南播,打开了南方经济文化的新局面。

到唐初,南方已经在经济上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个时期是唐代的安史之乱。

叛乱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残破凋弊,加上紧随而来的藩镇割据和政局动荡,使士民再次大规模南迁。

此消彼长,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的南移埋下伏笔。

第三个时期是宋代的靖康之乱,给文化中心的南移以最后的推动力,完成了文化中心的南移。

8.简述明代市民文化发达的主要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