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西省祁县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680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西省祁县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山西省祁县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山西省祁县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山西省祁县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山西省祁县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西省祁县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

《学年山西省祁县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西省祁县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西省祁县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

学年山西省祁县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2017-2018学年山西省祁县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

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又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

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

明代的陆时雍说:

“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明诗篇》说: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

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迭。

正如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说:

“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

”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

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

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

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

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绚丽多彩的,但其最引人瞩目的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

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B.“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求变的特性。

C.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

七言取代了四言成为主流。

D.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一直延续到初唐,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于是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作者看来是因为一句诗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C.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要完美统一起来,就能真正成就一个伟大的诗歌时代。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格律体走向自由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的特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6题。

(14分)

怕周海亮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为女儿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

他喜欢躺在树荫下,枕着锄头,眯着眼,喝女人为他沏好的茶。

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禾尖上溜走,从茶香里溜走,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觉。

可是战争来了,安静的生活突然被打断,他不得不离开。

他离开,因为他怕死,怕女儿和妻子遭遇意外。

他亲眼看见弹片将一个男人瞬间撕裂,那个男人,不过是如他一样的农人。

还有远处的枪炮声,俯冲下来的飞机,映红天边的火光,撤进村里的伤兵,蠕动的肠子和流淌的鲜血……他必须离开,暂别祖辈留下的土炕、土屋、土狗、土地。

他曾以为战争与他无关,但现在,他必须逃离。

他怕死,更怕别离。

他随着人群,逃出村子,逃上公路。

飞机追赶着他们,炸弹不断在人群里爆炸,残肢断臂,随处可见。

人群躲进深山,燃烧弹倾泻下来,人被烧成炭,炭继续燃烧,世界变成地狱,地狱灼热滚烫。

他不明白农人有什么错,他只知道他们无处可藏。

又有士兵追赶上来,大山被层层围困,等待他们的,只剩死去和被俘。

很多人期待被俘,被俘还有机会,还有解释或者求饶的机会,但是他不想。

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他不想解释或者求饶。

他逃了出去。

几百个农人,他是唯一逃出去的一个。

他追上撤退的部队,成为一名士兵。

有老兵劝他不要当兵,老兵说:

“以我们的装备,这不是打仗,不是拼命,而是送死。

”他说:

“我当兵。

老兵说:

“当兵,肯定活不过三个月;被俘,运气好的话,可以熬到战争结束。

”他说:

“我当兵。

”老兵说:

“真不怕死?

”他说:

“怕死,但我当兵。

他怕死,更怕奴役。

他没有枪。

没有枪的新兵很多。

冲锋时,他扛着大刀,紧跟住前面的老兵。

老兵倒下了,他捡起枪,继续往前。

战斗打响以前,他曾担心过枪,老兵告诉他,这个最不用担心。

老兵说今天是自己当兵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正常的话,今天就该阵亡了。

老兵猜得很准。

现在他这才知道,老兵不过二十一岁,三个月以前,还是西式医院里的一名牙医学徒。

老兵说得没错,他们不是拼命,而是送死。

一拨人填进去,一拨人又填进去,一拨人再填进去,似乎死的不是人,而是牲畜。

长官说,这叫“添油”,这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战术。

他懂。

在乡下,冬夜长,想让油灯燃烧不息,就得不停地添油。

他想,之所以让士兵们前赴后继,是因为,那火焰可以奄奄一息,但绝不能灭。

现在,他怕死,更怕熄灭。

可是战争竟然结束了。

战争竟然真他娘的结束了。

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相信,仍然攥着烧火棍般的枪,缩在战壕,不敢出来。

他已当兵三年,他是整个师部唯一活过三年的士兵。

三年里他杀死十多名敌兵,他清晰地记得每一名士兵的模样和临死前的表情。

在他随后的生命里,那些士兵毫发毕现,面目狰狞,夜夜与他纠缠。

不管如何,他成为英雄,他应该受到赞美和礼遇。

可是他回到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

他说:

“我打仗,不就是为了回来吗?

这么多人送死,不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吗?

这样,我挺好,挺知足。

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记起他曾经是一名士兵。

又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知道这里曾经被轰炸、被占领、被蹂躏,这里的人们曾经被驱赶、被奴役、被屠杀。

每一天,他哆哆嗦嗦地走过村路,挤满老年斑的脸努力抬起。

他仰望天空,他怕有一天,天空里再次出现密密匝匝的飞机,然后,炸弹呼啸而下。

临终前几天,他想告诉每一个人,以前的村子,妻子,女儿,父亲,母亲,兄弟,炸弹,大火,老兵,战壕,履带,尘烟,炸成两段的尸体,黏稠的鲜血、鲜血、鲜血……可是他太老了,已经发不出声音。

他知道他不会忘记,但他怕活着的人们,会忘记。

现在,他不怕死,他怕遗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反复说“他怕死”,结尾又说“他不怕死”,看似矛盾实则表现他参军时的摇摆恐惧与被逼无奈,以及他人生的成长蜕变,更好地折射出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主题。

B.“他”在文中三次说“我当兵”,表现出面对残酷战争时他坚定不移的选择,以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大丈夫气概。

C.文中写他战争结束后回到乡下的生活,在情节上与开头相照应,充分表现他参战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为了和平安宁的生活。

D.小说开头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首先描述了战争爆发前宁静祥和的生活图景,接着描述了战争爆发后血腥惨烈的生活情状,突出表现战争的破坏性与毁灭性。

5.小说没有出现具体的人名,而是以“他”来叙事,请分析其妙处。

(5分)

6.“他不怕死,他怕遗忘”这句话在小说的人物、情节、主旨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志愿服务活动,是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

某种程度上,这一无偿的公益性活动,代表着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是奉献精神的体现。

在中国,这一群体近年来正在悄然壮大。

无论是救灾抢险还是扶弱助残,无论是文化传播还是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在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

可以说,志愿者精神是让社会产生凝聚力的有机力量,是抵御冷漠风气、抵抗“文明孤岛”的友爱之光。

弘扬志愿者精神,也因此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

需要看到,让志愿者精神持续闪光,不能仅靠人们自发的善念和善举,还应该依靠各方合力和制度保障。

“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实践学分管理”,“国家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可以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内容”……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志愿服务条例》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规范管理和活动开展等进行了系统规定。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关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也将逐步得到完善,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也将越来越健康持续发展。

(摘自《新华网》《人民日报》)

材料二:

2013~2016年志愿服务发展指数四项比较

 

(摘自《2016年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报告》)

材料三: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情况,蓝皮书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志愿者参加的活动类型方面,调研结果表明,60.01%的志愿者参加过社区服务,53.99%的志愿者参加过帮老助幼、帮残助弱志愿服务活动,49.76%的志愿者参加过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参加过扶贫济困、公共场馆服务、文化宣传与网络文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人数也都在30%以上,而参加过法律服务、医疗卫生、抢险救灾等专业志愿服务的人数所占比例较低,说明目前志愿者参加的活动以日常的活动为主。

志愿者的主体是社会大众,在强调志愿服务专业性的同时,要考虑到现实需求和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及服务意愿,为普通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

同时,要积极引导专业志愿服务发展,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士投入志愿服务活动。

(摘自《志愿服务蓝皮书:

2017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

材料四:

美国志愿服务是由社区组织推动,重在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需求。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以服务为中心的网络服务型志愿服务组织和以倡导为中心的倡导支持型志愿服务组织。

在志愿服务中,美国动员大量社会资源,依托民间组织和社区,丰富公共服务内容,在形式和职能方面更具多样性和灵活性,可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美国许多志愿服务多以项目方式开展,除联邦政府志愿服务项目外,还有众多美国社会各阶层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项目。

这些项目往往关注政府无暇顾及的特定领域或特定群体,节省了大量的政府资源。

美国政府在1973年就制定了志愿服务法,后历次修正法案内容,从法律层面不断明确志愿者地位和志愿者活动的发展目标。

另外,美国在其他领域立法和发布政策,如设立相关奖项,为志愿者就学、求职提供便利等。

(摘自《国内外志愿服务研究》)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志愿服务活动,是奉献精神的体现,志愿者精神能够让社会产生凝聚力,能够抵御冷漠风气、抵抗“文明孤岛”。

B.图表数据显示,从2013到2016年,我国的志愿者总数和志愿服务时间总体呈增长趋势,志愿者贡献价值年年递增。

C.美国许多志愿服务多以项目方式开展,其中联邦政府志愿服务项目关注了特定领域或特定群体,节省了大量的政府资源。

D.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志愿者主要参加社区服务、帮老助残等日常服务活动,而参加专业志愿服务的人数较少。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我国重视志愿服务的发展,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

B.志愿服务活动代表着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因此弘扬志愿者精神,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

C.基于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情况,国家应积极引导专业志愿服务发展,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士投入志愿服务活动。

D.各项数据表明,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及服务意愿能够满足现实需求

E.美国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已经非常完善,我们可以借鉴其先进经验,发展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事业。

9.根据上述材料,请从公民角度谈谈如何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4分)

二、文言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完成10-11题。

(11分)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

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于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范增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座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座,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

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项羽目之,问为谁。

张良曰:

“沛公参乘樊哙。

”项羽曰:

“壮士。

”赐之卮酒彘。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曰:

“能复饮乎?

”哙曰:

“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默然。

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等见上流涕曰: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

“吾尝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

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中酒:

喝得似醉非醉;参乘:

古时乘车,兼任车夫和警卫员的人;"附骥尾"比喻依附先辈或名人而成名

10、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舞阳侯樊哙担心刘邦病惫中重蹈始皇帝宠信赵高之覆辙,故有不惧身险之举。

B.舞阳侯樊哙面对众人不得见刘邦的困局,以公心排闼直入,令沛公汗颜折节。

C.舞阳侯樊哙参与鸿门宴,凭借自己的勇猛豪爽,直言指责,令项羽语塞,给刘邦争取了逃离的机会

D.舞阳侯樊哙起初只是普通百姓,默而无名,后垂名汉廷,德流子孙。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4分)

(2)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4分)

(二)文言文阅读2,完成12-15题。

(19分)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

祖随,散骑常侍。

父仲任,治书侍御史。

藩少孤,居丧以毁称。

太守韩伯见之,谓藩叔尚书少广曰:

“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

”州府辟召,不就。

高祖素闻藩直言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军军事。

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藩言于高祖曰:

“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

”高祖乃遣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

将拔之夜,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

藩起贺曰:

“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

”明旦,攻城,陷之。

从伐刘毅。

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道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拜阙。

高祖出倪塘会之。

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许。

至是谓藩曰:

“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

”又从征司马休之。

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高祖呼藩令上,藩顾曰:

“藩宁前死耳!

”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随之者稍多。

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引退。

因而乘之,一时奔散。

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

至河东,藩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

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

又遣藩及朱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

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

元嘉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曰壮侯。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十》)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直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B.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C.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D.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直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丧,也称守丧、值丧,是古人对去世的父母或祖父母表达哀悼之情的习俗。

B.食邑指卿、大夫的封地,收其赋税而食。

“食邑五百户”是古代最高级别的封赏。

C.阙指王宫前的高大建筑物。

拜阙即向皇帝居住的宫阙叩拜,以表示对皇上的尊敬。

D.元嘉,南朝宋文帝的年号。

年号纪年的方法始于汉武帝,一位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L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幼年丧父,极尽孝道,太守韩伯见到他后,对他高度评价。

面对州府的征召,他没有就任。

B.胡藩敢于直言,竭尽忠心。

当年他对刘毅的诡异行为早就有察觉,极力阻止高祖和刘毅会面,并劝说高祖抓住时机除掉刘毅,但是高祖没有听从。

C.胡藩镇定自信,稳定军心。

在征讨鲜卑时,众人对飞入高祖帐篷中的大黑鸟非常惊恐,都认为是不祥之兆,而胡藩认为这预示着胡人归顺。

D.胡藩作战勇敢,屡建奇功。

在江津战役中,他身先士卒,沿着狭窄陡峭的岩壁径直而上,士兵受其鼓舞奋勇杀敌,最后大胜。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高祖乃遣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

(5分)

(2)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实行王道仁政的君王保民教民出现的必然结果

,。

(2)体现孔子担心国家祸患不是来自国家外部,而在内部纷争思想的句子,

,。

《论语季氏》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南唐后主李煜作词才华横溢,但政治上毫无建树,“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堪称持平之论。

②在实体书店如履薄冰的现实重压之下,吴清友二十余年如一日坚持办好诚品书店的理想难能可贵。

③小岛气候条件悲劣,但在专家的指导下,当地居民大力发展蔬莱大棚,在方寸之地开辟出了独具特色的致富道路

④写完这本书之后,原本要善刀而藏的,但是终究经不住总编先生的再三约稿,所以就不得不又拿起笔写此书的续编。

⑤我的表哥唱歌非常动听,在老家名气很大,但是到了群英荟萃的《中国好声音》这个舞台上,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⑥凡涉及非法添加等严重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正本清源,一査到底,并应举一反三,切实加强日常检查工作。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借力新科技、新兴传媒,在一些地方近年来重点推进一系列红色文化展示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体验感受红色文化。

B.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许多企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加大,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C.道德模范的事迹尽管各不相同,但都彰显了人间大爱,展示了人性大美,体现了文明底色,让人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品格、一种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体现。

D.成千上万的津巴布韦民众18日走上首都哈拉雷的街头,他们群情高涨地要求在位37年的总统穆加贝下台,并表达了对军方夺权行动的支持。

据悉,这是穆加贝自1980年掌权以来,该国国内一次所发生最大规模的民众抗议游行活动。

19、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

B.经常光顾其他系的自习室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的爱好。

C.先生的大作《金秋不再遥远》已付梓,本期将就正于读者

D.余老师刚退休,接到学生小王的一封信,信中写道:

“如今,您离我而去,在我心中您的音容宛在,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刻苦学习,争取考上重点大学。

20.阅读下面文字,请指出王飞同学的回答犯了什么逻辑错误,并简要分析,不超过120个字。

(5分)

 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讲完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后,提问王飞:

“你是怎样认识孙中山的?

”王飞脱口而出:

“我根本不认识孙中山。

”全班哄堂大笑,老师也啼笑皆非。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同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面临与生俱来的劣势,国内企业即使开发出了世界领先的新技术、新产品,也往往受到怀疑,__①__,很多用户还是更倾向于购买国外技术和产品。

应该说,“后来者劣势”不只是我国面临的问题,__②__。

但是,“后来者劣势”在日本、韩国的负面影响没有那么突出。

一个关键因素是,日本、韩国在追赶过程中执行的是一条“高度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

__③__,即使不愿意买国货,也没有别的选择。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2月15日起,琼州海峡出现罕见持续性大雾天气,导致大量游客和车辆滞留海口。

高峰期滞留车辆一度超过2万辆,排队长达20公里。

海口市政府启动应急响应,市民、热心企业、志愿者等纷纷投入到为返程旅客的服务与保障之中。

②2017年,上海市提出未来五年要成为人文之城:

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③某春节庙会景区发出上万张“寻亲”门票,门票背面发布丢失儿童的照片和相关信息,并鼓励游客拍照发至朋友圈,让孩子多一条回家的路。

④某护理院为了鼓励病人儿女多来探望老人,推出“奖孝金”——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得200元现金抵用券。

⑤“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祁县中学2018年高一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B(A自由体和格律体并存,没有取代。

C五七言取代了四言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D“主要体现”在文中没有依据。

2、C“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在文中没有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