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663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黑发和卷发B.兔的长毛和短毛

C.猫的白毛和蓝眼D.豌豆的高茎和圆粒

『答案』B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人的黑发和卷发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兔的长毛和短毛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猫的白毛和蓝眼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豌豆的高茎和圆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选用了自花且闭花传粉的豌豆

B.观察到细胞中颗粒状的遗传因子

C.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D.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研究

『答案』B

『解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材:

豌豆。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3)利用统计学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详解』A、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了自花且闭花传粉的豌豆,A正确;

B、孟德尔假设有颗粒状的遗传因子,但并没有观察到细胞中颗粒状的遗传因子,B错误;

C、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C正确;

D、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研究,D正确。

故选B。

3.在遗传实验中,测交是指()

A.F1与双亲之一杂交B.F1与显性纯合子杂交

C.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D.F1与杂合子个体杂交

『答案』C

『解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

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纯合子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一代个体的基因型,C正确,故选C。

4.基因型为BbRr和BBRr的小麦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依次为()

A.1种和2种B.3种和2种

C.6种和2种D.9种和6种

『答案』C

『解析』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RR、Rr的表现型相同,BB、Bb的表现型相同,Bb×BB→BB、Bb,Rr×Rr→RR、Rr、rr,据此答题。

『详解』已知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若基因型为BbRr和基因型为BBRr的小麦杂交,则后代的基因型种类为两对基因种类的乘积,即2×3=6种;表现型种类为两对表现型种类的乘积,即1×2=2种,C正确,故选C。

5.下列可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是()

A.百合花药B.马蛔虫受精卵

C.洋葱根尖D.人的皮肤细胞

『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数量。

另外,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要完整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象,特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图象,一般选择雄性个体。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要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象,一般选择雄性个体的精巢或植物的花药,A正确;

B、马蛔虫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

D、人的皮肤细胞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A。

6.同源染色体是指(  )

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D.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B

『解析』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项错误;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减数分裂过程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形态特征基本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C项错误;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3号染色体,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解答本题除了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还需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来源,但也要注意如D选项“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虽然与概念中说法相同,但还要明确同源染色体是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一号染色体。

7.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该细胞处于

A.有丝分裂中期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

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据图分析,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

8.正常女性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组成为()

A.44,XXB.44,XYC.22,XD.22,Y

『答案』A

『解析』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人体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中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

『详解』正常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有46条,包括44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所以女性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44+XX,故选A。

9.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A.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B.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D.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答案』C

『解析』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维持了亲代与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稳定;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结合在一起,使子代具有亲代双方的优良特性,有利于物种适应生存环境。

『详解』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作用,即C正确。

故选C。

10.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

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

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A.祖父B.祖母C.外祖父D.外祖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他的妈妈(而与父亲无关,父亲提供的是Y),但是妈妈正常,所以妈妈的基因型是XBXb,由题干已知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外祖父给妈妈的一定是XB,则妈妈的色盲基因肯定来自于外祖母(XBXb)。

考点: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11.下列S型肺炎链球菌的物质中,可促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的是()

A.DNAB.RNAC.蛋白质D.荚膜多糖

『答案』A

『解析』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

2、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详解』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可促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的是DNA,DNA是转化因子,A正确,故选A。

12.DNA分子的结构及特点不包括()

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B.两条链反向平行

C.属于小分子有机物D.多样性和特异性

『答案』C

『解析』DNA的特性:

①稳定性:

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

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碱基对的排列方式:

4n(n为碱基对的数目)。

③特异性:

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详解』A、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A正确;

B、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B正确;

C、DNA分子属于大分子有机物,C错误;

D、DNA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正确。

故选C。

13.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人体细胞内24条染色体上DNA的()

A.元素组成B.碱基的配对方式

C.分子大小D.碱基对排列顺序

『答案』D

『解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

这样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制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此答题。

『详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D正确,故选D。

14.下图是真核生物染色体DNA复制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DNA分子只有一个复制起点

B.DNA分子边解旋边双向复制

C.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酶催化

D.图示的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答案』A

『解析』1、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DNA分子,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真核细胞的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多个复制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的进程。

『详解』A、图示表明一个DNA分子可以有多个复制起点,A错误;

B、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B正确;

C、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酶催化,C正确;

D、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速率,D正确。

故选A。

15.如图为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①为模板合成②的过程称为转录

B.③是合成多肽链的场所核糖体

C.④是转运特定氨基酸的tRNA

D.④上的U与mRNA上的T配对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①是DNA,②是mRNA,③是核糖体,④是tRNA,据此答题。

『详解』A、①是DNA,②是mRNA,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A正确;

B、③是核糖体,是合成多肽链的场所,B正确;

C、④是tRNA,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C正确;

D、④是tRNA,其上的U能与mRNA上的A配对,D错误。

故选D。

16.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A.血液中镰刀状的红细胞易破裂B.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不正常

C.mRNA中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D.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的典型实例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碱基对的改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

『详解』A.弯曲的镰刀状红细胞易变形破裂不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A错误;

B.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改变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直接原因,B错误;

C.信使RNA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不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C错误;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相关实例,能正确区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进而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

17.果蝇是二倍体生物。

下列果蝇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A受精卵B.精细胞

C.精原细胞D.唾液腺细胞

『答案』B

『解析』果蝇是二倍体生物,其受精卵、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和体细胞中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而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精细胞或卵细胞)中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

『详解』A、果蝇的受精卵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精细胞是减数分裂产生的,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正确;

C、精原细胞是特殊的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唾液腺细胞属于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B。

18.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幼苗,可获得多倍体植株。

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

A.干扰减数分裂过程

B.使染色体进行连续的复制

C.抑制着丝粒的分裂

D.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D

『解析』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

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分裂后的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得到多倍体。

『详解』由分析可知,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9.下列可作为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

A.地层中的化石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的证据D.分子生物学证据

『答案』A

『解析』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其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

『详解』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A正确,故选A。

20.一个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0%,Bb的个体占20%,bb的个体占10%。

B基因和b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50%、50%B.70%、30%

C.80%、20%D.90%、10%

『答案』C

『解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B的基因频率=BB的基因型频率+1/2Bb的基因型频率=70%+1/2×20%=80%,则b的基因频率=1-B的基因频率=20%,故选C。

21.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两大遗传定律。

下列不属于孟德尔观点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

B.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C.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D.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与染色体行为有关

『答案』D

『解析』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详解』A、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A正确;

B、孟德尔认为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B正确;

C、孟德尔认为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C正确;

D、孟德尔不知道遗传因子与染色体的关系,因此没有提出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与染色体行为有关,D错误。

故选D。

22.下图是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B.甲、丙、丁细胞属于减数分裂的过程

C.乙细胞示有丝分裂中期,不含同源染色体

D.甲、乙、丙细胞中DNA数:

染色体数=2:

1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

甲图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均匀的爱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图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丁图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由图甲和图乙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A正确;

B、据分析可知,甲、丙、丁细胞属于减数分裂的过程,B正确;

C、乙细胞示有丝分裂中期,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

D、甲、乙、丙细胞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其中DNA数:

染色体数=2:

1,D正确。

故选C。

23.一只基因型为HhXRY的灰身红眼果蝇,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4个精子中,有1个精子的基因型为HXR,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另外3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HY、hXR、hYB.HXr、hXR、hXr

C.hY、HXR、HXRD.HXR、hY、hY

『答案』D

『解析』由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细胞分裂方式是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进行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开。

因此由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细胞,一般基因组成两两相同。

『详解』由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可知,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互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相同,因此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条件下,一只基因型为HhXRY的灰身红眼果蝇,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4个精子中,有1个精子的基因型为HXR,和该精子来源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子的基因型是HXR,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子的基因型为hY、hY。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4.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鸡羽的芦花性状(B)对非芦花性状(b)为显性。

用非芦花公鸡(ZZ)和芦花母鸡(ZW)交配,F1代的公鸡都是芦花鸡,母鸡都是非芦花鸡。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鸡羽的芦花性状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B.F1代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或ZBZB

C芦花性状可用于淘汰某一性别雏鸡

D.F1代随机交配子代芦花鸡约占1/2

『答案』B

『解析』用非芦花公鸡(ZZ)和芦花母鸡(ZW)交配,F1代的公鸡都是芦花鸡,母鸡都是非芦花鸡,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ZBW。

『详解』A、由分析可知:

鸡羽的芦花性状遗传属于伴性遗传,A正确;

B、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ZBW,F1代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B错误;

C、由于F1代的公鸡都是芦花鸡,母鸡都是非芦花鸡,故可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根据芦花性状来淘汰雄鸡还是雌鸡,C正确;

D、F1代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母鸡的基因型为ZbW,F1代随机交配子代芦花鸡约占1/2,D正确。

故选B。

25.下列关于DNA的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

B.碱基的比例是(A+G)/(T+C)=1

C.GC含量高的DNA热稳定性较低

D.解旋酶可使DNA的两条链打开

『答案』C

『解析』DNA的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组成DNA的骨架,A正确;

B、在DNA中,碱基数目A=T、G=C,所以(A+G)/(T+C)=1,B正确;

C、G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故GC含量高的DNA热稳定性较高,C错误;

D、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可使DNA的两条链打开,D正确。

故选C。

26.将在14N培养基中连续多代培养的细菌转移到15N培养基中,培养两代后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实验结果应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1、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

2、全含15N的DNA分子比纯含14N的DNA分子密度大,在密度梯度离心试验中,只含15N的DNA分子均位于试管下部,只含14N的DNA分子应位于试管上部,而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的DNA分子位置应位于前两者之间。

『详解』将在14N培养基中连续多代培养的细菌转移到15N培养基中,培养两代后,得到22=4个细菌,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实验结果应为一半是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另一半是两条链都含15N,则条带数是一半的重带,一半的中带,B正确,故选B。

27.下列关于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而控制性状

B.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C.基因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发生选择性丢失

D.表观遗传是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答案』C

『解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

2、基因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

『详解』A、由分析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而控制性状,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B正确;

C、基因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发生选择性表达,C错误;

D、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识记表观遗传的概念和基因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8.如图甲表示野生型果蝇一条正常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乙、丙是两只变异果蝇相应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

下列叙述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