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学方案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610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学方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学方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学方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学方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学方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学方案设计.docx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学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学方案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学方案设计.docx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学方案设计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学方案设计

——以《水娃娃的家》为例

一、活动设计意图

爱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只要接触到水就会玩的不亦乐乎。

因为幼儿多喜欢玩水,在洗手时他们经常故意拖延时间想和水来个“长久接触”,洗澡时也喜欢在洗澡盆里自娱自乐。

在这个时候,他们也喜欢问一些与水有关的问题,例如“水从哪里来?

”“水要流到哪里去?

”等等。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水,激发他们对水的兴趣,初步探索水的奥秘,设计《水娃娃的家》的教学方案。

二、幼儿情况分析

随着年龄增长,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对周围世界的探知欲增强,有着极强的求知欲望,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已经对一些比较基本的事物进行归类,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他们已经能系统地讲述在生活中的见闻。

特别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主要是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以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亲自感知、操作、摆弄为主。

例如,看一看、尝一尝、闻一闻,帮水娃娃搬家,了解水的特性。

同时,由于幼儿园大班小朋友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的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

所以在活动中给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借助这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

幼儿园大班小朋友特别喜欢听故事,把东西拟人化,赋予它们感情、思想,于是可以把水比喻呈水娃娃和水妈妈,利用帮水妈妈找孩子、帮水妈妈的孩子搬家等情节将整个活动串起来,使幼儿园大班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幼儿对周围事务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因此,该活动从“搬”字入手,确立了能力、认知、情感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认知目标:

有玩水的兴趣,运用倒、吸等方法进行操作活动;引导孩子玩水和发现水的乐趣,感知水是会流动的,了解一些材料的吸水性。

2、能力目标:

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观察结果,完成记录表;激发幼儿园大班小朋友的探究兴趣,使幼儿园大班小朋友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语言能力、思维力以及想象力。

3、情感目标:

感知水的重要性和水的流动性,知道要节约用水以及节约用水的道理;了解水的重要性,萌发幼儿爱惜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喜欢动手做简单的与水相关的实验,乐于探索水的秘密;感知水的重要性和水的流动性,知道要节约用水以及节约用水的道理;喜欢动手做简单的与水相关的实验,乐于探索水的秘密。

四、活动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科学活动是让幼儿园大班小朋友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经验,因此,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尝试运用倒、吸、舀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了解一些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

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观察结果。

五、活动方法

1.以教师为主的方法:

示范法、讲解法;

刚开始教师主要通过各种实体展示让幼儿们看到水,并在帮水娃娃搬家之前,演示各种工具,让幼儿对各类工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选择一个工具帮助水娃娃搬家,为幼儿提供演示。

2.以幼儿活动为主的方法:

表达法;

在教师讲解和示范完成后,让幼儿自主的选择工具帮助水娃娃搬家,并让幼儿对自己帮水娃娃搬家的结果进行评价,是成功还是失败?

3.教师和幼儿相互作用的方法:

谈话法,问答法;

整个活动中,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使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让教师和幼儿之间能够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互动,并为幼儿帮水娃娃搬家活动提供指引和提醒,例如,提醒幼儿节约用水。

六、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

给孩子提供一个足够宽敞的活动空间,不仅方便教师观察直到幼儿的各种活动和表现,也便于孩子小组之间的操作与合作。

2、材料准备:

丰富的操作材料能够增强科学活动的活跃性和挑战性,能进一步激发幼儿不断探究的材料。

为此,准备了装满水的桶,将若干空桶放在场地另外一侧;各种能运水与不能运水的物体,如小碗、海绵、布、瓶子、塑料袋、纸盒、漏斗、竹篮、眼药水瓶等;红色圆点标记若干;记录表一张。

3、经验准备:

活动前请家长给孩子讲一讲有关水的故事,一起收集有关水的图片等,以便在活动的经验拓展上基于孩子更多的信息。

七、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

你们在哪里看见过水?

都是些什么水?

幼儿:

池塘、水管、饮料瓶、海洋里都看见过水的,我知道有自来水、雨水、海洋水、露水、饮料水……

教师:

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各种各样的水,比如:

写字用的墨水、孩子们流的泪水等等。

(同时出示各种水的图片进行展示)

(二)激发兴趣

教师:

水娃娃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今天水娃娃们也遇到困难了,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帮帮它们好吗?

原来啊,水娃娃住在一个房间里,实在是太挤了,这里有许多漂亮的新房子,它们想搬到新房子里去住。

看,它们的新家多漂亮啊,可是它们还没有想出好的办法,我们帮助它们想个好办法好吗?

(幼儿自由发言)。

活动中

幼儿:

把盆端过去

教师:

这个方法不错,可是,里面住了太多的水娃娃,太沉了,我们小朋友搬不动。

我们再想想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呢?

幼儿:

小碗、勺子、杯子、小盆……

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老师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工具,小碗、海绵、布、瓶子、塑料袋、纸盒、漏斗、竹篮、眼药水瓶等。

提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工具来帮水娃娃搬家,我们给水娃娃搬家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水娃娃洒出来丢在半路上了,否则水娃娃会迷路的,我们要把水娃娃安全的送到新家。

(三)动手探究

第一次运水

首先,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一个魔术,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出示两个杯子,一个装有水娃娃,另一个空的,这时候老师要变魔法了,将水娃娃倒入另一个空杯子里,水娃娃不见了。

幼儿讨论水娃娃为什么不见了,跑哪里去了?

你们也想变魔术吗?

好的那你们也来试试。

小朋友们,过来选工具吧。

这时候强调在搬家的过程中,要记住每样东西都要试一试;把能运水的东西与不能运水的东西分开放在不同的箩筐里;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衣服弄湿。

1.幼儿用小工具操作运水,老师一边参与幼儿一起运水,一边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2、集中幼儿:

小朋友们快来休息一会儿,把你的小工具放在小脚的前面,老师做示范。

活动中:

教师:

你们刚才使用什么工具帮水娃娃搬家的呀?

为什么没有用这种工具呀?

(漏勺、竹篮等)。

有个别幼儿一开始用漏勺但一实验不行就立马换了,于是问为什么换工具了?

幼儿:

因为用这样的工具水会漏下去。

教师总结:

因为他们选择的工具下面有很多小孔,水娃娃漏下去了,用这样的工具运水成功吗?

(不成功)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

还有的水娃娃没有住进新家,我们再来帮帮他们好不好?

小朋友也可以互相交换工具。

第二次运水

1、幼儿再次操作运水,相互交换工具。

教师:

这次我们在运水的过程中,可以和好朋友相互交换工具,也可以和老师桌子上的工具交换一下,而且要注意运水时不要把水娃娃漏出来了……

幼儿:

漏出水来会滑倒的。

2、鼓励孩子在运水的过程中要有合作精神。

活动中:

最后盆子里还剩下一点水娃娃,小朋友们的工具已经盛不出来时,教师:

现在大盆里的水娃娃我们用工具盛不出来了,小朋友快帮他们想想办法吧?

幼儿:

思考

教师:

其实我们还可以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帮水娃娃搬家,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鼓励)

教师:

现在请大家小组商议后自由选择操作工具帮助水娃娃搬家。

幼儿:

眼药水瓶的洞太小了,它能装进水吗?

能用来帮水搬家吗?

怎么搬呢?

教师:

你试试不就知道了吗,快试试吧!

(目的及策略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侧重在各组间进行巡回观察,看看、问问、听听,目的是了解幼儿们都选择了哪些材料来帮水娃娃“搬家”;有无相互学习、借鉴、模仿的行为;同时认真倾听并记录下孩子们对探究对象提出的问题,如上述关于用“眼药水帮水娃娃搬家”的问题等。

(四)突破重难点

教师:

刚才小朋友想的这些办法都很好,顺利的帮水娃娃帮到新家了。

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东西,通过刚才的搬家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哪些东西能帮水娃娃搬家,哪些东西不能帮水娃娃搬家。

教师出示:

小碗、海绵、布、瓶子、塑料袋、纸盒、竹篮、漏斗、眼药水瓶等,并逐一进行介绍。

请幼儿根据搬家活动说明哪些物体能够帮助水娃娃搬家、哪些物体不能够帮助水娃娃搬家,如果认为不能运水的请把自己的红色圆点标记贴到教师的操作纸上,一一进行猜测与记录。

1、出示记录表,让幼儿猜猜,记录表上的其它材料能不能帮水娃娃搬家。

带着你们的记录表再去试一试,在会吸水的材料图片上画出个小水滴,不能吸水的就画个圆圈。

2、实验操作:

幼儿随意将材料放在水里,看看能不能吸走水,并完成记录表。

教师根据幼儿操作后的反馈意见,将幼儿操作的结果记录在验证栏中,可以用“√”表示能运水,用“×”表示不能运水。

教师:

老师看见你们把小碗都放在了能运水的箩筐里,你们都试过了吗?

确定它能运水吗?

幼儿:

教师:

好的,谁来试给大家看。

(请一个幼儿示范用小碗运水)

(教师重点让幼儿示范一些孩子们不能确定的东西,如:

海绵等)

小结:

我们发现这些搬水工具有的是通过吸水帮水娃娃搬家的,有些是直接把水舀过去的,其实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

(五)活动总结

孩子们,我们帮水娃娃搬好家了,快过来参观一下水娃娃的新家。

今天多亏了小朋友们的帮助,想出了那么多好的办法,水娃娃才住进了新家,水娃娃要老师对你们说“谢谢”。

小朋友用了不同的方法帮水娃娃“搬家”,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也都可以运水,老师想请你们回家再去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它不仅能运水,而且还能搬得多,搬得快。

好吗?

八、活动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吸水的呢?

(玩水池里投放材料,幼儿进一步探索。

2、你认为哪种“搬家”的方法比较好?

为什么?

九、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科学领域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根据纲要的精神,在设计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了表演“小魔术”的环节。

这个小魔术是与水紧密有关的活动:

把杯子里的水变走。

幼儿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住了,他们展开想象:

明明看到水倒进杯子里的,怎么就倒不出来,没有了呢?

水杯里的水究竟跑哪里去了?

在操作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去,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去试能不能帮助水娃娃搬家。

有的幼儿玩得很开心,忘了记录。

这也是幼儿的特点。

在交流探索结果时,有的幼儿兴奋,不能安静倾听别人的发现。

有幼儿发现汤勺和吸管能让水娃娃搬家,但它们是不一样的。

由于幼儿语言表述不清,让幼儿用动作来解释,老师用简单的语言加以引导,这下幼儿就表达顺畅了。

在最后活动环节中,幼儿讨论得很激烈,他们各执已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做实验时,让孩子们做了两次实验,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提供丰富多样的工具,为幼儿的相关探索提供了条件。

第一次操作活动是让幼儿自由的选择工具,大部分幼儿有过玩过水的经验,所以在选择工具时能够选择不漏水的工具,有的幼儿对竹篮、漏勺、吸管、眼药水瓶等工具不了解,但是非常感兴趣,因此进行了尝试,尝试失败后立即选择换工具,从中引导幼儿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经验。

第二次操纵进一步强化了低幼儿运水的要求,提醒幼儿不要把水漏出来。

在活动中让幼儿分享运用不同工具进行搬水活动的欢乐体验,他们和好朋友互相交换工具,也和老师交换工具,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整个活动从整体的活动效果看,幼儿基本都能了解水娃娃的搬家过程,大多数幼儿能说出水娃娃搬家的工具,并尝试记录。

但是记录的顺序有点提前了,我觉得可以稍微往后一点,让孩子们更加了解水娃娃的流动形态以后再去记录,这样可能会让孩子们影响更加深刻一点,这节课的记录环节在中间,有些孩子可能还是不太理解,没有能记录出来。

“水娃娃的家”这个故事贴近幼儿生活,能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幼儿有话可讲。

环节一中通过图片的形式导入故事,再请幼儿利用操作材料自主地探索水娃娃搬家的经过,使幼儿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下进行探索与学习,让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有兴趣的学习氛围中。

水娃娃的流动形态,孩子们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

活动不足的地方是在水的试验中,如何引导幼儿之间进行交流和互相合作也是在次活动中欠缺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孙洁.“水娃娃”要“搬家”[J].少儿科技,2017,(Z1):

40.

[2]韩宇轩,韩涛.帮“水娃娃”搬家[J].小学生作文,2017,(10):

64-66.

[3]袁梦婷.水娃娃[J].新作文(小学1-2-3年级版),2011,(10):

28.

[4]赵琦,李思东.水娃娃[J].小雪花,2002,(Z1):

36-37.

[5]王欢.水娃娃[J].今日小学生A版,2007,(09):

35.

[6]宋京芸.关于开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实施建议[J/OL].现代交际,:

(2017-06-05).

[7]薛琴.幼儿社会活动应注重优质选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11):

80.

[8]陈春莲.社会活动对渗透幼儿语言教育的作用[J].科普童话,2016,(33):

75.

[9]杨慧.幼儿中班社会活动实践[J].新课程学习(上),2014,(08):

1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