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2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大赛获奖导学案 附配套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079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 第2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大赛获奖导学案 附配套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章 第2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大赛获奖导学案 附配套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章 第2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大赛获奖导学案 附配套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1章 第2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大赛获奖导学案 附配套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1章 第2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大赛获奖导学案 附配套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章 第2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大赛获奖导学案 附配套练习.docx

《第1章 第2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大赛获奖导学案 附配套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 第2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大赛获奖导学案 附配套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章 第2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大赛获奖导学案 附配套练习.docx

第1章第2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大赛获奖导学案附配套练习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导学案

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知识清单

一、地理信息技术

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①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②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③地理信息系统等.

2.所谓遥感(RS),是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④感知.遥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⑤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3.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⑥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简称GPS.它通过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⑦GPS信号接收机三大部分,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⑧三维坐标、速度和⑨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⑩全天候、⑪全球性、连续性和⑫实时性的特点.

4.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⑬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简称(GIS).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凡是用到⑭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借助GIS.

二、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数字地球是指⑮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⑯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数字地球是将不同⑰空间、时间的自然与人文的大量信息,按⑱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⑲动态的显示.

对点训练               

考查点一 遥感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内容说明航天遥感的什么特点(  )                 

A.监测范围广B.时效快,精度高

C.连续性强D.准确定位

2.就航天遥感而言,其探测的范围越大,则(  )

A.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B.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

C.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D.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由图中“我一次就可以把半个地球照进去”可知航天遥感的特点是监测范围广.第2题,获取资料的速度、周期与探测范围关系较小,但探测的范围越大,对分辨率的影响越大.

考查点二 全球定位系统

俄罗斯航天署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16时49分,用“质子—M”运载火箭成功发射3颗“格洛纳斯—M”卫星.这样一来,在太空中就有18颗卫星为“格洛纳斯”系统全天候工作,信号可覆盖俄全境.据此回答3~4题.

3.“格洛纳斯”卫星系统是(  )

A.遥感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计算机系统

答案 B

解析 由题目信息“由18颗卫星为该系统全天候工作”,可推知该系统属于全球定位系统.

4.“格洛纳斯”卫星系统“满编制”时应有卫星数目是(  )

A.18B.20C.21D.24

答案 D

解析 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因而“满编制”时应有24颗卫星.

考查点三 地理信息系统

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5~6题.

5.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

A.耕地分类和评价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D.学校布局

6.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 5.A 6.D

解析 本题组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为背景,主要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及相应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图示中的图层信息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5题,该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涉及到土壤、水系、地形等自然因素和土地利用及居民点分布等社会因素,这些信息可应用于耕地分类和评价.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商业分布和规划、学校布局等与自然因素关系不大.第6题,深埋垃圾场选址要考虑水文地质和区域规划,而大气污染、造纸厂、印刷厂分布与深埋垃圾无关.

考查点四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的出现是科技创新的又一典范.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数字地球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数字地球技术是高科技行业,难以走入我们的生活

B.数字地球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将日益影响我们的生活

C.数字地球技术是地理工作者的专用工具

D.数字地球技术就是指“3S”技术

8.关于“数字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数字地球”即数字化、信息化的虚拟地球

B.“数字城市”有利于加强城市的管理

C.“数字校园”能使更多的人共享教育资源

D.“数字化”管理不需要人的参与

答案 7.B 8.D

解析 “数字地球”已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数字化”生活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但并不把人排斥在外.

【方法技巧练】

图解RS、GIS、GPS之间的关系

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读“3S技术的综合运用图”,运用有关3S的知识回答

(1)~

(2)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各个圆的重叠部分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①和④

B.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③和⑥

C.乙部分可掌握水灾动态信息和分析水灾损失

D.丙部分可以用来判断火势蔓延方向,获取火场精确位置

(2)某兴趣小组要对学校所在城市的公交布局进行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运用了GIS系统.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下列中的(  )

①地形图层 ②交通图层 ③气候图层 ④人口图层

⑤商业网点图层 ⑥水系图层 ⑦管网图层 ⑧城市图层

A.①②⑤⑥B.③④⑤⑦

C.②④⑤⑧D.⑤⑥⑦⑧

答案 

(1)C 

(2)C

解析 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①和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④和⑥,乙部分为RS和GIS的综合运用,即可掌握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以及分析水灾损失,判断火势蔓延方向要运用RS;进行城市的公交布局,需要了解交通、人口、商业网点和城市的布局特点.

方法技巧 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三者具体关系如下:

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用途是(  )

①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空间位置 ②为交通运输的调度指挥提供移动数据 ③服务于资源勘查、动态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 ④为用户提供各种分类信息的查询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A

解析 ①②属于GPS的功能,③属于RS的功能,④属于GIS的功能.

2.下列不属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

①GPS信号接收机 ②北斗卫星 ③传感器 ④车载移动电话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部分(导航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组成.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3~4题.

3.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蓝波段B.绿波段C.红波段D.近红外波段

答案 D

解析 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棉花与番茄、玉米反射率差异明显,故选D.

4.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相期在6月份

B.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

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D.北疆地区发展棉花种植业的优势是耕地面积广布,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

答案 B

解析 从坐标图可知,棉花盛絮期为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相期,这一时期棉花反射率在前3个波段明显降低.北疆地区种植棉花优势是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

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完成5~6题.

5.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6.下表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

表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57.80

37.32

0.76

3.59

0.53

40.96

25.68

0.16

11.60

21.60

30.71

31.15

0.37

31.86

5.91

20.16

50.95

0.56

7.61

20.72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结合各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在各项地理信息技术中,遥感主要是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分析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进行定位、导航.第6题,要结合题干中安徽省各类土地的比重和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如果用排除法也可迅速得出答案,根据水面比重可排除①、③(其他用地比重应高于水面比重);平原比重大于山地、丘陵比重,前者适合发展耕地,后者适合发展林地、草地,由此可排除④.

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完成7~8题.

7.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

A.河流分布B.地形特征C.商店布局D.客货流量

答案 C

解析 丙图层是交通分布,丁图层是人口分布,与人口和交通相关的是商业布局.

8.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

A.甲与乙B.甲与丁C.乙与丁D.甲、乙、丁

答案 D

解析 交通建设首先要考虑尽可能多的连接居民点,以获得经济效益,在具体选线上,要考虑到地形和河流等自然条件,以降低建设成本.

二、综合题

9.回答有关“3S”系统的问题.

(1)数字地球系统是由“3S”组成的.“3S”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技术系统.

(2)2010年的夏秋,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洪涝灾害监测主要靠______________系统,运用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查询某地的三维地形或全部或局部的地图信息,靠的是__________系统.写出下图该技术操作的简要程序: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答案 

(1)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2)遥感

探测范围大 获得资料速度快 受地面条件限制小 获取信息量大 (3)地理信息 数据库 空间分析 表达

解析 “3S”技术相关题目关键是搞清各自的功能、作用、特点及应用领域.RS主要是采集获取信息,GPS主要用于定位与导航,而GIS则对信息进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导学案

【学习目标】了解热带雨林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及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知识清单

一、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在自然界中,森林在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繁衍物种和维护③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④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⑤生物群落.

3.亚马孙流域大约⑥50%的降水量是由该地区的雨林自身所产生的.整个亚马孙雨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⑦地表淡水总量的23%.

4.由于雨林植被的强大生命活动,大气层中每年大量⑧二氧化碳被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⑨氧气.一旦雨林被毁,雨林中积累的大量碳素就会转化成⑩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造成⑪全球变暖.

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亚马孙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⑫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是由于雨林⑬光合作用强烈,⑭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这是雨林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所在.

2.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⑯淋洗而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恢复.

对点训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一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关于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

B.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C.雨林能起到类似海绵的作用,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D.雨林是世界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答案 B

解析 茂密的雨林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只是区域性的,非全球性的.

2.热带雨林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优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强烈B.土壤肥沃

C.生物生长迅速D.生物循环旺盛

答案 B

解析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考查点二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3.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降水多生物残体分解快

B.热量充足生长季节连续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4.雨林有“长着森林的沙漠”之说是因为(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似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3.C 4.A

解析 雨林生态系统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加之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贫瘠,生态脆弱.

方法技巧练

图解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垂直运动)

(1)A处降水类型为__________.

(2)据研究,该地区地表水的直接蒸发量很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上升冷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__________.

(4)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约20%),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降水量减少了,但流入河中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流雨 

(2)植物蒸腾作用强烈 (3)大西洋 (4)热带雨林被破坏,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 森林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的雨水减少,大量雨水汇入河中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图表示的是南美洲地区的低纬环流圈,在亚马孙河流域空气上升,因此降水类型属于对流雨.第

(2)题,该区植被茂密,地表水主要用于蒸腾.第(3)题,亚马孙河流域水汽还来源于大西洋,通过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输送到内陆.第(4)题,审题时应特别注意“近年来”,要选择“雨林的破坏”为问题的突破口,然后依据水循环的原理进行回答.

方法技巧 图解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对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效应

详解阐释

地球之肺

巨大的

储水库

生物基

因宝库

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B.难以通行、开发较晚

C.本区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较强D.本区开发的难度较大

答案 C

解析 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2.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位于(  )

A.东南亚地区B.非洲刚果河流域

C.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D.加拿大的北部

答案 C

解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答案 C

解析 “三北”防护林建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因此其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吸烟滞尘、降低噪声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A

解析 近年来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中下游河道、湖泊对水量的调节,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5.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B.BC.CD.D

6.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A—枯枝落叶B.B—土壤

C.C—生物D.D—供给养分

答案 5.A 6.B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A表示生物,B表示土壤,C表示供给养分,D表示淋溶作用流失养分;同时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大小,由图可知雨林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位是生物.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7~8题.

7.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气候对生物的数量和体积、枯枝落叶的腐烂速度、土壤的发育有决定性影响.

8.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  )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

答案 D

解析 低纬度地区热量和水分最多,生长的生物数量多,体积大.高纬度地区寒冷,枯枝落叶腐烂的速度最慢.

二、综合题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右侧是未受破坏的雨林,树林覆盖使土壤免受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树木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而不断形成的________经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给土壤,又供植物利用,使森林资源得到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左侧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结果降水直接到达失去保护的地表,会使__________作用增强,导致__________,没有了树木,____________逐渐减少,树木失去营养源,可能造成森林退化、土壤侵蚀、____________等严重问题.

(4)上述事例说明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______.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会使其他资源及其________发生变化.

答案 

(1)暴雨冲刷 烈日暴晒 

(2)枯枝落叶 不断更新

(3)淋溶 土壤侵蚀 枯枝落叶 物种灭绝 (4)整体环境

解析 本题通过热带雨林地区生物、气候、水、土壤等资源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关系,反映陆地自然资源的整体性特征.做题时联系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行处理,形成成果,并供用户查询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