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教师招聘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059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教师招聘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12教师招聘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12教师招聘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12教师招聘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12教师招聘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教师招聘试题.docx

《12教师招聘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教师招聘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教师招聘试题.docx

12教师招聘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B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C倡导建构的学习;

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3、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5、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理论和()理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3、新课程改革贯彻()的工作方针,坚持()的原则。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5、初中阶段设置()相结合的课程。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将错误的改正)

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

改为:

2、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

改为:

3、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

改为: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为“国定制”。

()

改为:

5、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

()

改为:

四、简答(本大题含3小题,共10分)

1、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什么?

(2分)

2、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

(4分)

3、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特点?

(4分)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中学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上课纪律混乱,打架成风。

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人物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

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

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

请分析说明:

(1)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

(2)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2、有一次上课时,初二(3)班的刘强不好好听课,而把旁边的同学推来搡去,扰乱了课堂纪律。

青年教师小李发现后先是高声喝斥,说刘强是“害群之马”,“朽木不可雕也”;又将刘强推出教室,罚站在楼道走廊。

请分析说明:

(1)小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要求?

(2)小李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哪些合法

法权益?

(3)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对?

六、作文(40分)

请阅读下面一段材料:

孟二冬,男,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他严谨施教,精心育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淡泊名利,潜心治学,出版了多部重要著作。

2004年3月到新疆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教,每周讲授10学时必修课,同时还为中文系教师开设《唐代科考》选修课。

一段时间后,他患上了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尽管每天打针吃药,他仍然坚持上课。

校领导和老师们多次劝他休息,但他都微笑着说:

“没关系,我还能坚持。

”2004年4月26日,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

近一年来,孟二冬在北京接受了三次大手术,但仍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病痛折磨,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

鉴于孟二冬同志的先进事迹,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决定授予孟二冬同志“全国模范教师”的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国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孟二冬同志学习。

请以“向孟二冬同志学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1000字。

中学教师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D;2、A;3、C;4、C;5、D。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多元智力;建构主义。

2、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4、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分科与综合。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改为:

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

2、√。

3、×。

改为:

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4、×。

改为:

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审定制”。

5、×。

改为:

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四、简答(共10分)

1、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

①行为主体;②行为动词;③行为条件;④表现程度。

2、教师角色的变化:

①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书匠→→→→→→→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封闭型→→→→→→→开放型的社会型的教师。

3、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有:

①努力将素质教育理论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部分之中;

②突破学科中心,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④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1)培养优良班集体的方法:

(4分)

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③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④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2)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的方法:

(6分)

①严格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规;

②利用其特长为班集体做好事,争荣誉;

③将“在野学生领袖”转化为“正式学生领袖”。

2、

(1)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3分)

(2)人身权、名誉权、受教育权;(3分)

(3)正确做法多种多样(略)。

(4分)

   六、简答题

  25.参考答案: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1)明确的共同目标。

当班级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定向时,群体成员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便会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一致。

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2)一定的组织结构。

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是通过一定的班级机构组织起来的。

按照组织结构建立相应的机构,控制着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共同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

一定的组织结构是一个班集体所不可缺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健全的集体不仅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而且受到相应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并取得集体成员认同的、大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完成学生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在集体中,成员之间在人格上应处于平等的地位,在思想感情和观点观念上比较一致;成员个体对集体有自豪感、依恋感、荣誉感等肯定的情感体验。

  26.参考答案:

(1)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所在;

  

(2)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

  (3)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4)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领域。

 

提问:

1、新课改与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回答: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

  提问:

2、为什么学生会偏科?

  回答:

学生偏科有很多因素,专家认为兴趣、态度是最主要的。

你有心去学一门功课,无论周围有什么影响你,你都可以坚持下去。

兴趣也是主要的,但只有你有这个心去学习,不管你是否喜欢这门功课,你都会变得比以前更加感兴趣。

老师也只能叫你如何去学,即使他教得不好,但只有你有心,还是回学好的。

  提问:

3、做好一个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

  回答:

首先、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我认为一个好教师还要乐业,这一点也很重要。

  其次,健康尤其是心理和精神健康、再有就是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学生满意,喜欢听!

  专家个人认为师德、人品及个人的修养。

良好的表达能力及为人处事能力;爱心与责任心。

  提问:

4、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

为什么?

  回答:

同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要因材施教。

专家很赞同,因为学生是人,作为个体,都有其特殊性。

老师要想教好学生,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要注意方法,好的方法和得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如孔子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

  提问:

5、学生记忆有什么特点,学科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回答:

动机的诱发——培养记忆能力的基础二、兴趣的培养——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三、方法的指导——提高记忆能力的关键。

  提问:

6、你认为一种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

平时你是怎样备课的?

  回答: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备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甚至变得胸有成竹。

同时,好的教案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效率等多个方面,最终对整个课堂课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专家认为无论是哪门学科,教师真正要备好一堂课,就必须脚踏实地,并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

  

(1)“研读”是备课的必要前提;

  

(2)“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

  (3)“细致”是备课的基本要求;

  (4)“创新”是备课的成功亮点。

  提问:

7、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

  回答:

本句话源于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是其衍生出的众多“伟辞”中最为著名的一句。

  专家认为,原来是陈老先生的一句勉励之语(可能勉励后人,也或是勉励老先生自己),陈老先生当初写这句话时,断然不会想到在多年以后的今天会引出如此多的讨论吧!

  提问:

8、你怎样认识集体备课制,它有优势吗?

  回答:

优点:

防止老师偷懒,提高教师教学主动性。

减少教师个人的一些违规举动。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亲密老师之间的同事关系,有利于互相提高水平。

  提问:

9、教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你倾向那一种看法,若两者都不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回答:

艺术,专家觉得任何一门事物都是艺术艺术来原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

  提问:

10、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回答:

从发展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⑴基础目标 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⑵提高目标 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发展。

主体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

主体性强的学生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⑶体验目标 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和愉悦。

  2、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好的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

  ⑴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

  ⑵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⑶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

  ⑷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

  3、教学策略与方法:

学生主动地学习

  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4、教学能力:

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也是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

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

  ⑴课堂驾驭能力

  ⑵实践操作能力

  ⑶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

11、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

  回答:

学生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继续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

很简单地打个比方,如果一颗正在茁壮成长的大树,突然之间,中间断了一节,您说会怎么样?

以学生为本,其实说的就是传承,接力棒需要有人接的,如果只有第一个,而没有第二个,那会是怎么样?

  第一编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

  一、新课程概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观,力图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概念的重建。

  二、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如何真正体现出新课程的"新"

  1.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充分体现人的作用

  4.教学应注重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经典真题回顾

  一、多项选择题

  课程标准对下列哪些内容没有作硬性的规定?

()

  A.课程目标、内容

  B.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基本标准

  C.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和课时安排

  D.评价基本标准和评价具体方法

  【答案】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程标准框架的了解。

2001年7月,我国首次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总体上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部分。

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容。

C项中我们知道,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的需要,调整"教学顺序",D项中"评价的具体方法"并没有具体规定。

考生也可以从题中的"硬性"一词入手,凡是和硬性有关的项即可排除。

  二、填空题

  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大致包括前言、______、______、_____、附录等部分。

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_____、过程与______以及情感态度与_______三个方面。

  【答案】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技能方法价值观

  三、简答题

  新课程如何克服过去教学内容上的"难、繁、偏、旧"的弊端?

  【答案】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3)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第一,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第三,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交流合作的能力。

第二章新课程中教育观念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对于新课程,我们应该树立哪些教学观?

  

(一)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二)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三)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二、新课程中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有两种含义:

一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二是作为一种课程领域。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四、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六、自主学习的含义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

  经典真题回顾

  一、单项选择题

  1.《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

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着力于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素质的发展,树立()的理念。

  A.以人为本B.创新精神C.以学生为本D.课程标准

  【答案】C 

  【解析】"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应尽可能尊重()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

  A.教学内容B.教师C.每个学生D.每个人

  【答案】C

  【解析】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案例分析题

  【案例现场】

  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地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将他们拒之门外。

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地说:

"白跑了一趟!

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

  作为教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

并说明理由。

  【案例分析】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这样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专业知识(中学部分)

  第一编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

  一、新课程概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观,力图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概念的重建。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且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改进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如何走出课堂教学的误区

  1.新课程的"新"不在于教学设备的求新

  2.新课程的"新"不表现为教学环节的多样化

  3.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给学生绝对的自由

  4.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对教师指导作用的限制

  经典真题回顾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名称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

  A.教材B.因特网C.实验室D.师生关系

  【答案】D

  【解析】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第四,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辩证统一;第五,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第六,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

正是由于隐性课程的特点,要求在隐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

首先,优化学校的整体育人环境;其次,要特别重视学习过程;最后,通过隐性课程的实施,塑造与完善学生的人格结构。

D项符合题意。

  二、多项选择题

  课程标准对下列哪些内容没有作硬性的规定?

()

  A.课程目标、内容

  B.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基本标准

  C.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和课时安排

  D.评价的基本标准和评价的具体方法

  【答案】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程标准框架的了解。

2001年7月,我国首次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总体上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

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容。

考生可从题干中的"硬性"一词入手,对凡是和硬性有关的项加以排除。

C项中我们知道,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的需要,调整"教学顺序",D项中"评价的具体方法"非课程标准的硬性规定。

  三、填空题

  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大致包括前言、_______、______、______、附录等各部分。

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过程与以及情感态度与三个方面。

  【答案】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技能方法价值观

 第二章新课程中教育观念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对于新课程,我们应该树立哪些教学观?

  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二、新课程倡导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