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句类型及句子成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2986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句类型及句子成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单句类型及句子成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单句类型及句子成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单句类型及句子成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单句类型及句子成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句类型及句子成分.docx

《单句类型及句子成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句类型及句子成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句类型及句子成分.docx

单句类型及句子成分

一、什么是语法?

1、语言有三个要素:

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

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

语法——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

2、在语言交际中,语法——通不通;逻辑——对不对;修辞——妙不妙。

比较分析:

人咬狗。

狗咬人。

狗咬狗。

3、语言的五级单位:

(1)词素(语素)<

(2)词<(3)短语(词组)<(4)句子<(5)句群

语法对语言五级单位都有所涉及,但重心在词法和句法。

二、六书——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

1、象形:

依物体的轮廓,画成相似的图形的造字法。

用象形这种方法造出的字称象形字。

如:

山、水、日、月、刀、木

2、指事:

用简单的符号指明要说的事物。

同样,用指事法造出的字便称指事字。

(1)纯符号指事:

一、二、三、四、上、下

(2)在象形基础上加指事符号:

甘、亦、本、末、刃

3、会意:

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体字合成合体字,单体字的意义会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即合体合意)。

(1)同体会意:

炎、焱、林、森、从、众、多、磊、淼、猋、骉、犇

(2)异体会意:

卡、尖、尘、孬、歪、;休、牧、莫、采

4、形声:

用一个单体字表示新字的意义范畴,另一个单体字比况新字的读音的造字法。

表意义范畴的部分叫形旁或意符,比况读音的部分叫声旁或声符。

形声字按形旁和声旁的结构方式可分为:

(1)左形右声:

潇、聆、把、靶、粳、赈

(2)右形左声:

郊、鹏、期、功、飘、鹅

(3)上形下声:

震、菜、莲、宇、简、蒂

(4)下形上声:

怒、忍、婆、赏、盆、裘

(5)外形内声:

圆、囿、固、裹、衷、闾

(6)内形外声:

闷、闻、辩、辨、辫、瓣

(7)形占一角:

载、裁、腾、滕、颖、颍

(8)声占一角:

庖、述、房、病、旗、遒

5、假借:

借用已有字中读音相同的来表示尚无法造出的新概念。

如:

借用“易”(象形字,“蜥蜴”的意思)来表示“难易”的“易”。

6、转注:

形旁相同的字义互释。

如:

“考”与“老”,“颠”与“顶”。

练习

1、形旁声旁结构方式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领、翻、切、政、剩;B肤、诬、航、根、谋

C想、恭、腐、背、合;D攻、究、园、闻、忠

2、挑出形声字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1)袤

(2)辜(3)飘(4)膏(5)肓(6)渺(7)紊(8)撇

A1257、B2457、C368、D157

3、下列各组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拦恐芳根歪斧、B贡园氛骑休雌

C枝洞钢警据呜、D衷硝扉故爸闻

4、选出下列汉字中的形声字()

翅、本、草、病、弓、明、颅、叹、己

三、词素

词素(又称语素)是构词的要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有一定意义的音节,词素不能再分割。

它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根据音节分:

(一)单音节语素:

山、水、白、天、你、走

(二)复音节语素:

蟋蟀(再分就只有语音,没有语义了)、坎坷、参差、苍茫、纷纷、悄悄、奥林匹克、阿斯匹林、布尔什维克

四、词

词是有固定的语音形式、表示一定的意义、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法单位。

(一)词的结构分类:

1、单纯词:

有一个词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1)单音词:

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古汉语中单音词占多数。

如:

山、水、马、羊。

(2)复音词:

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

A:

连绵词:

由一个双音节语素构成的词。

a双声词:

两个音节声母相同:

坎坷、崎岖、嘹亮、参差

b叠韵词:

两个音节韵母相同:

苍茫、玫瑰、蜿蜒、缠绵

c其他词:

非双声叠韵的连绵词:

逶迤、磅礴、月季、杜鹃

B:

叠音词:

同音节重叠:

悄悄、纷纷、猩猩、惺惺

C:

音译词:

从外语中音译过来的单纯词:

吨、雷达、咖啡、沙发、摩托、模特、布尔什维克、奥林匹克、阿斯匹林

2、合成词:

两个以上词素组合成的词。

根据词素的意义和结构关系,可分为几类:

(1)联合式:

语言、人民、斗争、买卖、迟早、忘记

(2)偏正式:

铁路、火车、飞快、大胆、冰凉、雪白

(3)动宾(支配)式:

知心、司令、扶手、出席、放心

(4)补充式:

说服、说明、提高、推广、改善、建成

(5)主谓(陈述)式:

头疼、眼花、心虚、民主、军用

(6)重叠式:

妈妈、奶奶、星星、本本、哥哥、妹妹

(7)附加式:

A前缀+词根:

老虎、老鼠、阿姨、阿哥

B词根+后缀:

——子、儿、头、者、化

C词根+中缀:

土里土气、古里古怪、来不及、吃得开

(二)词的功能类别

1、实词(词汇表实在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具体名词:

人、水、山、香烟、牡丹

抽象名词:

思想、精神、风气、友谊

集合名词:

布匹、车辆、花卉、马群

处所名词:

非洲、上海、南京路

方位名词:

东西南北左右中、傍边、附近

时间名词:

早上、昨天、三月、星期五

专有名词:

长城、鲁迅、黄河、《围城》

(2)动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动作行为:

走、看、笑、告诉、讨论

发展变化:

生长、扩大、提高、缩小

存现消亡:

出现、消失、现成、诞生

使令:

使、派、让、请、求、禁止、命令

趋向:

来、去、上、下、过来、出去

判断:

心理活动:

爱、想、喜欢、思念、讨厌

能愿:

能、敢、会、应该、可以

(3)形容词:

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状态的词。

形状:

红、白、大、小、方、圆、正、歪

性质:

好、坏、冷、热、酸、甜、伟大、勇敢

状态:

快、慢、安静、熟练、喧闹、陌生

区别:

小型、慢性、公共、西式

如何区别名动形三类词呢?

(1)前面+“不”

(2)前面+“很”(3)后面+宾语

(4)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基数词:

一、三、十、百、万、九十九

序数词:

第一、初三、老五

确数:

五、八十八

概数:

二三十、八十多、六十以上

(5)量词:

表示单位的词。

物量词:

米、升、亩

动量词:

次、回、阵

现代汉语中,数词和量词常构成数量短语出现。

如:

三对、五回、九块、一阵

(6)代词:

代替名、动、形和数词的词。

人称代词:

我、你、他、它、咱们、你们

疑问代词:

谁、什么、哪、哪里

指示代词:

这(近指)、那(远指)、这里

(7)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肯定否定、语气情态的词。

程度:

很、最、极、挺、顶、十分、非常、更、分外、越、稍、略微、几乎、尤其、格外

范围:

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概、单单、就

时间、频率:

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时、往往、渐渐、早晚、一向、从来、总是、始终、永远、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又、也、再三

肯定、否定:

必、必须、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用、甭

情态、方式:

大肆、恣意、特意、亲自、猛然、忽然、公然、连忙、赶紧、悄悄、暗暗

语气:

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就、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反倒、反正、果然、居然、竟然、何尝、何必、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

(8)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前面,组成介宾短语,表示方位、处所、时间、对象等的词。

在、从、向、比、把、被、对于

(9)连词:

连接语言单位的词。

和、如果、假如、倘若、虽然、但是

(10)助词:

帮助语言单位表附加意义或语气的词。

结构助词:

的、地、得;时态助词:

着、了、过;语气助词:

吧、吗、呢、啊

(11)叹词:

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啊、哎呀、喂、呸、唉、吆

(12)拟声词:

摩拟事物声音的词。

啪、呼呼、轰隆隆、砰、哗啦啦、噼里啪啦

练习:

指出句中的词性:

1、四个人把一具沉重的尸体抬到我们面前,扔到地上。

不等它落地,胡狼们就叫了起来。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

她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褶皱里,从春到夏,从东到秋,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五、词组(短语):

词组是由词组合成的没成为完整句子的语言单位。

(一)词组按结构分类:

(1)并列:

老师和学生、调查研究、干净整齐

(2)偏正:

我们的祖国、热烈地讨论、很美丽

(3)动宾(支配):

歌唱友谊、抒发情感、踢球

(4)补充:

看得很仔细、漂亮无比

(5)主谓(陈述):

天下雨、雨淋人、人洗澡

(6)介宾:

在上海、被他、向西、对于分数

(7)“的”字词组:

打猎的、唱歌的、见到的、

听到的、说的、吃的

(8)复指:

首都北京、我们大家、大鲨鱼奥尼尔、

(9)连动:

张嘴就哭、出门上学

(10)兼语:

让我发言、禁止儿童下河、命令他滚

(二)词组的功能类别:

1、名词词组:

定+名

2、动词词组:

动+宾;动+补;状+动

3、形容词词组:

状+形;形+动

练习:

指出词组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一泻千里、好为人师、笑容可掬、勃然大怒、烟消云散、发号施令、一望无际、莫名其妙、啼笑皆非、不约而同、千山万水、被别人、总理温家宝、开口大笑、禁止学生中午打球、读书的、在上海

六、句子

(一)定义: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带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并有较大停顿、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完成交际任务的语言单位。

(二)句子的类型

1、按结构分:

单句和复句。

单句又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复句分一般复句和多重复句。

2、按用途分: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按陈述对象分:

主动句、被动句

4、按排列顺序分:

常序句、倒装句

(三)单句

1、定义

2、句子成分及简易符号

3、用简易符号法分析主谓句成分的方法:

(1)用“||”将句子分成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2)用符号标示主要成分(找句子主干)

(3)用符号标示附加成分

4、六种成分间关系图通常如下:

[句首状语],(定语)的主语||[状语]地谓语得<补语>(定语)的宾语

练习:

用符号法分析下列句子成分。

1、枫叶红了。

2、十月,香山的枫叶红得像燃起的野火。

3、我去黄山。

4、最近两年,喜欢旅游的我兴奋地去了四次风景绝美的黄山。

5、中午,天热得狗都趴在树阴下伸长舌头喘粗气。

6、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顽强地打退了五次敌人的进攻。

(四)复句

1、定义: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合构成的比较复杂的句子。

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在复句中叫分句,常用关联词连接。

分一般(一重)复句和多重复句。

2、根据分句间意义和逻辑关系,复句可分为多种类型,并有相应的关联词。

基本类型如下:

并列、递进、选择、假设、因果、条件、转折

 复句的类型

名称

说           明

关联词语

例            句

并列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事物几个方面,或平行的几个事物

“一边…一边…”“又…又…”“不是…而是…”

“也”“同时”

(1)       他一边走路,一边唱歌。

(2)       不是警察怕小偷,而是小偷怕警察。

递进

后一分句意思比前一分句意思进了一层

“不但…而且…”“不仅…还…”“尚且…何况…”“并且”“甚至”“反而”

(1)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2)见面尚且怕,更不用说有托付了。

选择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择一种情况。

“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决不…”“不是…就是…”

(1)上北京要么坐火车要么乘飞机。

(2)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转折

后一分句意思不是顺着前一分句,而是有转折

“虽然…但…”“尽管…却…”“固然…但…”“然而”“可是”

(!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2)尽管雷声阵阵,却不见半点雨滴。

因果

分句间有原因|结果或依据|结论的关系

“因为…所以…”“由于…就…”“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

)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心情总是抑郁的。

(2)既然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就应该深入到他们中间去。

条件

前一分句是条件,后一分句是这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只有…才…”“只要…就…”“除非…不…”“无论…都…”

(1)       只有全力拼搏,才有成功的可能。

(2)       除非身体不好,她干工作从不懈怠。

假设

前一分句是假设情况,后一分句是假设下产生的结果

“如果…就…”“假设…也…”“纵然…也…”“哪怕…也…”“即使…也…”

(1)       如果没有扎实功底,要想深造是困难的。

(2)       即使条件不具备,我们也要创造条件上。

练习:

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

(1)你去,我也去。

(2)不单你去,我也去。

(3)你去,还是我去

(4)要么你去,要么我去。

(5)因为你去,我才去。

(6)只有你去,我才去

(7)不是你去,而是我去。

(8)不是你去,就是我去。

(9)是你去,而不是我去。

(10)要是你去,我也去。

(11)既然你去,我也去。

(12)只要你去,我就去。

(13)与其你去,不如我去。

(14)你去,可我不去。

(15)即使你去,我也不去。

第五节单句类型及句子成分

一、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

从结构上看,短语和句子同属句法结构:

不带语气的句法结构是短语,带上语气的句法结构是句子。

但短语与句子毕竟不是一回事。

短语是材料单位、静态单位,句子是表达单位、动态单位。

句子有自己的结构类型和语气类型,还有特殊成分。

二、句子的类型

1.从结构上分,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由一个短语或一个词构成,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取消了独立性的单句)构成。

我们一般所说的“句子”,指的是“单句”。

单句又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如“明天晴天。

”“这里风景优美。

”“他来了。

”是主谓句。

“好!

”“严禁吸烟。

”是非主谓句。

2.从语气上分,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例如:

A.理想是前进的灯塔。

(陈述句)

B.你上哪儿?

(疑问句)

C.请勿吸烟!

(祈使句)

D.多么可爱的秋色啊!

(感叹句)

从结构上对句子划分得出的类型叫句型,从语气上对句子的划分得出的类型叫句类。

句型和句类是对句子作不同角度的划分得出的类型,因此,一个句子总是兼属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类型。

例如:

A.理想是前进的灯塔。

(主谓句、陈述句)

B.你上哪儿?

(主谓句、疑问句)

C.请勿吸烟!

(非主谓句、祈使句)

D.多么可爱的秋色啊!

(非主谓句、感叹句)

E.你真了不起!

(主谓句、感叹句)

三、单句句型

单句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一)主谓句

由主谓结构构成的句子叫主谓句。

1.名词性谓语句

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名词性谓语句。

名词单独充当谓语的情况较少,较多的情况是名词性偏正结构。

例如:

A.今天阴天。

B.明天中秋。

C.鲁迅浙江人。

D.赣,江西省的简称。

E.猪肉两斤半。

F.他两个儿子。

G.这部小说去年出版的。

H.他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

I.老李好眼力。

2.动词性谓语句

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性谓语句。

例如:

A.他去了吗?

(单个动词作谓语)

B.我喜欢这绚丽的秋色。

(动宾结构作谓语)

C.她急忙告诉我去月亮湖就在这里上岸。

(双宾结构作谓语)

D.他讲得很清楚。

(动补结构作谓语)

E.水生昨天从北京出发。

(动词性偏正结构作谓语)

3.形容词性谓语句

由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性谓语句。

例如:

A.冬天冷,夏天热。

B.这声音清脆、响亮。

C.小伙子壮壮实实的。

D.地里的小麦绿油油的。

E.他的学习成绩很好。

F.时机和条件都已成熟。

G.老李高兴得合不上嘴。

4.主谓谓语句

由主谓结构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

例如:

A.他一个字都不会写。

B.我什么苦都吃过。

C.中国人死都不怕。

D.整个晚上眼都没眨一下。

E.我们上海也去过。

F.这个困难,我们一定能克服。

G.北京我没有去过。

H.这种专业,报考的人不多。

I.你那种说法,我认为有些片面。

J.鲁迅的文章,我读过很多。

K.庐山风景秀丽。

L.这部电影,女主角是刘小庆。

M.他态度和谒。

N.孩子们心早就飞到动物园了。

O.甲班五个人一间住房。

P.他的孩子,一个胜过一个。

Q.他们谁也不理谁。

R.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

S.新兴的边缘科学,他的兴趣十分浓厚。

T.田间管理,他的经验很丰富。

U.这次比赛,你得的分最高。

5.主谓句中的省略句

A.去北京。

(省略句,省去了主语“我”)

B.说吧!

(省略句,省去了主语“你”)

(二)非主谓语句(无主句)

非主谓句是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结构以外的其他结构构成的句子。

可分为名词性的、动词性的和形容词性的三种。

1.名词性的非主谓语句,如:

A.王老师!

(称呼)

B.春天。

大龙须沟。

(背景说明)

C.票!

(表示祈使)

D.多美的风光!

(赞叹)

E.一声汽笛。

(表示事物的呈现)

2.动词性的非主谓语句,如:

A.出太阳了。

(说明自然现象)

B.有人找你。

(说明出现的情况)

C.祝你生日快乐!

(表示祝愿)

D.严禁攀折花木。

(表示禁止)

E.多谢!

(表示恭敬)

3.形容词性的非主谓语句,如:

A.好极了!

(表示评价)

B.多美呀!

(表示感叹)

C.好吧!

(表示同意)

4.叹词、象声词也可以构成非主谓句,如

“唉!

”“哎哟!

”“哗”“轰!

”。

注意:

省略句不是非主谓句。

省略句是由于语言环境(包括上下文)的帮助而省略了某些成分;省略的成分是确定的,如果要补出来,可以准确地补上。

而非主谓句本身是完整的,不需要添上任何成分去理解。

例如:

A.严禁吸烟!

(非主谓句,本身是完整的,不需要添上主语去理解。

即使要添上主语,也无法准确地补出。

B.别抽烟。

(省略句,可以准确地补上主语“你”)

C.出太阳了!

(非主谓句,句意本身是完整的,不需要添加什么成分)

D.好大的胆子!

(同上)

四、单句的成分

为了简化关于句法成分的内容,通常只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句法成分,在词组里是词组成分,在句子里是句子成分。

(一)主语

1.主语的类型

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能回答“谁”或“什么”之类的问题。

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可以是动作的施事、受事、工具、范围、时间、处所等。

例如:

他吃了西瓜(施事)西瓜被他吃掉了(受事)

那个筐子啊,只能装白菜(工具)采访工作,他的经验很丰富(范围)

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时间)墙上挂着一幅画(处所)

从构成材料上看,主语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充当,也可以由动词性词语充当。

①最常见的是名词性词语(特别是名词)充当主语。

例如:

A.老师马上就到B.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C.我借来一台录音机D.三个人坐一条凳

E.九是三的三倍F.一斤等于十两

②其次是动词性词语作主语,其谓语一般是形容词,或是由“是”“使”等非动作性动词构成的词组。

例如:

A.说说容易,做起来就难了B.开车不容易

C.干净最重要D.坚持说英语很有必要

E.谦逊是一种美德F.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③时间主语和处所主语

时间名词、处所名词跟一般人物名词(包括代名词,下同)一样,也可作主语。

如:

A.小王去了深圳(人物名词作主语)

B.昨天来了一位新老师(时间名词作主语)

C.屋里能住十个人(处所名词作主语)

(二)谓语

谓语和主语是相对的,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怎么样”或“是什么”之类的问题。

从构成材料上看,谓语有动词性的,也有形容词性的。

最常见的是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

例如:

A.会议开始了(动词谓语)B.主席作报告(动词谓语)

C.秋收即将结束(动词谓语)D.我们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动词谓语)

E.大伙儿坐在台前看表演(连动谓语)F.我们选他当代表(兼语谓语)

G.这酒劲儿大(形容词谓语)H.北方干燥,南方潮湿(形容词谓语)

名词、数词、量词、一部分代词以及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充当谓语,并且一般是肯定形式。

例如:

A.他广东人B.这间屋子三扇门

C.今天星期三D.他厚脸皮

E.那个战士挺高的个儿F.每人刚好两本

G.他才二十岁H.这间屋子就三扇门

(三)宾语

1.宾语的类型

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能够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

表示动作行为的受事、施事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

宾语是动词性成分后边表示人物或事件的成分,能够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

宾语与动词性成分相对待。

从语义上看,宾语可以是动作的受事、施事、工具、处所、结果等。

例如:

A.他读英语(受事)

B.我家里来了客人(施事)

C.他写毛笔(工具)

D.我住四楼(处所)

E.巴斯卡(BlaisePascal)发明计算机(结果)

一个及物动词可以带各种各样的宾语,如“打球”的“打”,就可以有:

“打篮球、打半场、打联防、打主攻手、打时间差、打短平快、打奥运会、打北京队、打决赛、打世界冠军”等等,其中好些宾语很难叫个什么名目。

A.喜欢英语喜欢学英语

B.爱书爱热闹

C.担心他担心出事

D.研究方案研究怎样安排工作

E.赞成他的做法赞成去黄山春游

F.开始新的生活开始上课

2.双宾语

双宾语指的是一个谓语带两个宾语,这两个宾语分别叫直接宾语(近宾语)和间接宾语(远宾语),双宾语由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组成。

双宾语一般是前一个指人,叫近宾语,后一个指事物,叫远宾语。

如“她教我们数学”“我们”是近宾语,“数学”是远宾语。

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如“问、教、欠、还、交、租、给、送、赠、输、赔、奖、告诉、请教、称、骂、托”等。

①他给我一支笔。

②那位老人昨天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③他发放店员一些钱。

④我送她一束花。

⑤小王告诉我们,火车明天上午九点开出。

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特殊的双宾句。

①我借了图书馆两本书。

()

②我要了他一张纸。

()

③会计收了我30元钱。

()

④老李租了旅馆一间房子。

()

判断方法:

看近宾语是不是远宾语的定语,是定语就不是双宾语,反之就是双宾语。

(四)补语

补语是动词性词语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表示“怎么样”或“多久”等意思,或者表示程度,常常由“得”引出。

1.补语的类型

从语义上看,补语可以是动词性成分的结果、趋向、情态、数量等。

(1)结果补语

听得<清楚>听<不清楚>喝得<醉>喝<不醉>

写得<完>写<不完>看得<懂>看<不懂>

(2)趋向补语

送得<去>送<不去>传得<过去>传<不过去>

爬<上>山<去>跑<下>楼<来>放<回>动物园<去>

拿<出>一支钢笔<来>拿<出来>一支钢笔拿一支钢笔<出来>

注意:

“起来”“下去”用在谓词后面,有时不表示趋向,而分别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开始或继续。

例如:

打<起来>说<下去>冷<起来>胖<起来>冷<下去>瘦<下去>

(3)情态补语

说得<好>说得<很好>说得<不好>

累得爬<不起来>了洗得<干干净净>弄得<到处是水>

这项工作做得<很好>你有经验,这项工作你一定做得<好>

(4)数量补语

表示动作的量,由动量结构和时量结构充当,分别称为动量补语和时量补语。

例如:

看<一遍>去<一趟>打<一拳>砍<一刀>

成立了<两年>等了<老半天>那件衣服在外边晒了<两天>。

我来到天津<八个月>了。

(5)程度补语

在谓语(主要是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