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2716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八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八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八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八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八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八五发展规划.docx

《中国八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八五发展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八五发展规划.docx

中国八五发展规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制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的立足点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八十年代,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十年。

这十年,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全面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先后胜利完成了第六个五年计划和第七个五年计划,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为九十年代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一九九○年同一九八○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百分之八十四点六,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六点三。

粮食总产量先后登上三千五百亿公斤和四千亿公斤两个台阶,一九九○年达到四千三百五十亿公斤,棉花、油料、肉类、水产、水果等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提供了物质保障。

农、林、牧、副、渔各业都有很大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非农产业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一九八○年的百分之三十一点一提高到一九九○年的百分之五十四点六。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现在吸纳农村劳动力已达到九千多万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开创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工业生产迅速增长。

一九九○年同一九八○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二点三倍,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六。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一九八○年到一九九○年,原煤由六点二亿吨增加到十点八亿吨,原油由十点零六亿吨增加到一点三八亿吨,发电量由三千零六亿千瓦小时增加到六千一百八十亿千瓦小时,钢由三千七百一十二万吨增加到六千六百零四万吨,水泥由零点八亿吨增加到二点零三亿吨。

消费品工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花色品种丰富多采,市场供应充裕,改变了过去那种品种单调和供应紧张的状况。

工业技术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明显提高,一些产品和产业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步伐加快。

十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二点七七万亿元,超过前三十年的总和。

其中,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设投资一点零八万亿元,建成投产包括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方面的大中型项目一千多个。

投入更新改造资金五千四百七十亿元,完成技术改造项目四十点九万项。

一大批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经济的薄弱环节有所加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所调整,城乡建设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后续力量。

——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九九○年同一九八○年相比,进出口总额由三百八十一亿美元增加到一千一百五十四亿美元,增长两倍以上。

其中出口总额由一百八十一亿美元增加到六百二十一亿美元,增长二点四倍。

出口商品结构有很大变化,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一九八○年的百分之四十九点七上升到一九九○年的百分之七十四点五。

改革开放以来,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一百八十九点八亿美元,兴办外商投资企业二万多家。

借用外国贷款四百五十八点二亿美元,建设民用机场、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油田、电力、化工等项目五百五十个,补充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

引进一大批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了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以及国际旅游业,也得到很大发展。

——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较大发展。

十年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十一万多项,其中获国家奖励的近万项,一些领域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共实施专利五万多项,推广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提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正负电子对撞机、重离子加速器、同步辐射实验室等大型科研项目的相继投入使用,“银河”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水下导弹、“长征二号”大推力捆绑式火箭、“亚洲一号”通讯卫星的成功发射等,表明我国在高能物理、计算机技术、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社会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也有不少进展。

到一九九○年,已经有百分之七十六以上的县普及小学教育,多数城市普及了初中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技术培训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体系。

十年来普通高等学校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四百三十五万人,研究生近二十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共培养三百七十四万人,为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

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过渡;少数地区已经实现小康;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少数地区,人民生活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成就。

一九九○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千三百八十七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六百三十元,剔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一九八○年增长百分之六十八点一和百分之一百二十三点九。

一九八○年到一九九○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三点九平方米增加到七点一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九点四平方米增加到十七点八平方米。

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显著增加。

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一九八○年只有四十元,一九九○年达到六百一十五元。

这十年是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十年。

——国家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一九九○年同一九八○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由四千四百七十亿元增加到一万七千四百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一点三六倍,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九。

国民收入由三千六百八十八亿元增加到一万四千三百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一点三一倍,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八点七。

生产门类更加齐全,资源开发能力明显提高。

一些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钢、化学纤维由世界的第五位升至第四位,有色金属由第七位升至第四位,发电量由第六位升至第四位,煤炭、水泥由第三位升至第一位,乙烯由第十五位升至第八位,粮食、棉花、肉类、布匹已居世界首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产品的人均占有量还比较低,但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是极为明显的。

八十年代,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这是过去十年所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也是取得上述巨大成就的最基本的推动力。

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领域的改革。

在城市,以搞活企业为中心,相应进行了计划、财政、税收、金融、物资、商业、外贸、价格、劳动工资等方面的改革。

在改革经济体制的同时,科技、教育体制和政治体制也进行了改革。

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单一的公有制结构,逐步变化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从单一的分配制度,逐步变化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变化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经济大踏步走上世界舞台。

我们先后创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开放了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十四个沿海城市,开辟了十三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以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

一九九○年中央又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对内陆周边国家的开放正在逐步展开。

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在八十年代所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

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自满。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深刻转变中,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有一个过程,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过一些缺点和失误。

主要是:

一度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经济发展和改革中都出现过求成过急,一度造成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国民经济的某些方面过于分散,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减弱。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总结经验,正确的加以坚持,不足的加以完善,失误的加以纠正,思想政治领域出现新的转机,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

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物价指数大幅度回落,农业连续两年获得丰收,工业增长速度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经济秩序有所改善。

在治理整顿中,改革开放不仅没有停滞,而且在继续深化和发展,并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民经济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保持了适度增长。

一九九○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百分之五,农业总产值增长百分之六点九,工业总产值增长百分之七点六。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来之不易的。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产成品积压较多、经济循环不畅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经济效益差、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国家财政困难,收支矛盾突出;经济体制在许多方面还没有理顺;在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下,还存在着某些不安定的因素。

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且认真加以解决,决不可掉以轻心。

我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提供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

集中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们在八十年代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近两年来所以能够在外有压力,内有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前进,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

尽管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正确道路走下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是大有希望的。

二、主要奋斗目标和基本指导方针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正确反映了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进程。

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走过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今后十年,我们要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更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精神,《纲要(草案)》规定了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

主要是:

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到本世纪末比一九八○年翻两番;全国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发展教育事业,推动科技进步,改善经济管理,调整经济结构,加强重点建设,为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初步建立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新的水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进一步健全。

第二步战略目标的上述基本要求,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迫切愿望和雄心壮志。

其主要精神有两点:

第一,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发展作为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

不仅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数量有明确的要求,而且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二,强调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这将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和下世纪初叶的持续发展提供经济体制、政治、思想和其他方面的保证。

《纲要(草案)》提出,今后十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六左右。

这个要求是积极的,也是留有余地的。

这个增长速度虽然比前十年低了一些,但由于现在的经济规模比十年前大得多,今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包含的绝对量要大得多。

达到了这个平均增长速度,就可以实现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年翻两番的既定目标。

在八十年代经济迅速增长的基础上,再连续十年保持百分之六左右的速度,到二○○○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就一定能够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虽然那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但由于分配制度比较合理,避免两极分化,坚持共同富裕,可以在总体上使全国人民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大体用了四十年时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现在要在今后十年从温饱达到小康,这无疑是一项极其宏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我国经济还不发达,人口增长的压力很大。

要解决各种经济社会矛盾,改善人民生活,逐步实现现代化,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行的。

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该努力争取经济发展有较快的速度。

但是,建设不能急于求成。

对速度要求过高,往往容易造成经济不稳定。

根据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经济态势,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

今后十年要求保持百分之六左右的中速增长,就是为了防止片面追求数量和攀比速度的偏差,以便创造条件,保持重大比例关系协调,推动科技进步,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速度,才是实实在在的、没有水分的、有后劲的速度。

同时,只有长期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避免大起大落,才能为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创造出较宽松的环境,这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所必需的。

关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基本指导方针,中共中央的《建议》提得非常明确,在今后十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要坚定不移地加以贯彻。

这些基本指导方针主要是:

第一,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十二大和十三大,在深刻总结历史的和当前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以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

中共中央的《建议》,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精辟地概括了十二条主要原则,这就是:

——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坚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专心致志地搞好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体制和其他领域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中央、地方、企业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采取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等多种形式,通过举办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和实行必要的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发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对公有制经济的有益的补充作用,并对它们加强正确的管理和引导;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先富起来的帮助未富起来的,以利于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

——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和实践,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逐步实现;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正义斗争,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理论和组织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这十二条,有些是我们几十年来所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新的发展,充实了新的内容;有些则是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鲜经验的总结。

这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昌,其中凝结了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卓越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就是沿着以这十二条为基本轮廓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走过来的,因而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实现九十年代的奋斗目标,最根本的保证,就是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全面落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方针政策,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

经过八十年代的努力,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但是,原有体制的弊端还没有完全消除,在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要妥善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顺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

把改革开放和不断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一条经验。

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不改革开放不行,改革开放不坚持正确方向也不行。

今后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进一步努力探索,使改革不断深化,开放更有成效。

第三,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

这条方针是长期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实现到本世纪末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持续,就是保持经济每年都有适当的发展速度;稳定,就是稳步前进,避免大起大落;协调,就是按比例发展。

持续、稳定、协调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比例协调,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按比例的速度才是合理的、效益好的、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速度。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最重要的是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防止急于求成的倾向。

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潜力,促进经济增长,又要防止国民收入超额分配,造成通货膨胀。

要坚持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

第四,坚定不移地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

坚持自力更生与实行对外开放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国外的技术、经验和资金,有利于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另一方面,只有坚持自力更生,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才有条件更好地扩大对外开放。

九十年代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争取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智力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但也要准备更多地依靠国内资金和自己的力量进行建设。

要克服经济建设中资源相对不足和资金短缺的困难,最重要的,是千方百计地节约一切可能节约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努力克服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领域中存在的严重浪费现象。

今后十年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时期,都必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思想。

第五,坚定不移地贯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

任何时候也不能忘记,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克服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是我们的重要目标,又是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只有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使人们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这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所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密切配合,井同努力,尽心尽责,广泛吸引群众自觉参与,把任务真正落实到基层。

上述基本指导方针,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规定了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正确途径。

在今后十年的各项工作中,要始终保持基本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全面加以贯彻。

在基本方针不变的前提下,具体的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通过大量的工作,把已经确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

提交大会审议的《纲要(草案)》,是把制定“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结合起来考虑的。

这是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许多问题是有连续性的,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科技攻关课题以及人才培养等,也往往不是在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能够完成的。

从今后十年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和奋斗目标来确定五年计划,可以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较多,《纲要(草案)》对十年规划不可能定得过细,只能规定主要目标、基本任务、重大方针政策和若干重要指标。

“八五”计划因为现在就要执行,规定的指标多一些,项目具体一些,但重点也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任务、政策以及改革开放的总体部署上,比较详细和具体的计划将在年度计划中制定。

在“八五”计划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还需要对现在规定的指标加以必要的调整和充实。

在“八五”后期,还要制定“九五”计划。

现在,治理整顿的任务尚未完成,“八五”计划的头一年或更长一点时间,要继续进行治理整顿,在治理整顿中求发展。

在转入正常发展以后,还要继续完成治理整顿遗留下来的某些任务。

一九九一年是执行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第一年,又是继续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我们要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工作,在继续保持总量平衡,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要汲取过去丰收以后就放松农业的教训,继续加强和发展农业。

要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力争在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方面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要认真组织好“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并且年复一年地长期抓下去,切实抓出成效。

要加强财政税收工作,控制集团消费,努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缩小财政收支差额。

按照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要求,继续深化改革。

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城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努力保持社会安定和正常秩序,努力为人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我们要认真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争取“八五”计划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关于经济建设

关于今后十年的经济建设,总的出发点是,按照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纲要(草案)》着重考虑了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一)继续努力保持经总量的平衡。

今后十年和“八五”期间,既要保证各方面建设资金的需要,又要使人民生活逐步有所提高,经济总量平衡面临许多矛盾。

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防止国民收入超额分配和通货膨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从历史经验看,经济发展出现大起大落,主要是指导思想上片面追求高速度,建设规模过大,消费基金膨胀,导致国民经济总量不平衡和重大比例失调,最后不得不进行调整。

从这两年来的现实情况看,治理整顿所以能够取得明显成效,首先是经济总量控制得比较好。

今后十年,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避免出现大的波折,最重要的仍然是要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特别是保持财政、信贷、外汇收支和物资的各自平衡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平衡。

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安排,都要量力而行。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生活消费的增长要与生产的发展相适应。

由于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有一个过程,财政体制“八五”期间仍将基本维持现行财政包干格局,制约着国家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重点建设投资、国防经费、科学教育事业费必须适当增加,而每年大量的企业亏损和物价补贴,以及其他一些开支,只能逐步压缩下来。

因此,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很大,每年都还有一定数量的财政赤字。

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开源节流,尽可能减少一些赤字。

现在各方面要求财政给照顾、给优惠的呼声比较高,要下决心不再开新的口子,防止出现新一轮的减税让利。

银行信贷要继续坚持稳定货币的方针,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把货币发行量和贷款总规模保持在经济发展合理需要的范围内,避免通货膨胀。

要及时结汇,努力增加对外贸易收汇和非贸易收汇,保持适度进口和合理的外债规模。

现在各地区、各部门提出要在今后十年和“八五”期间上的项目,加起来的总规模,已经大大超出资金和物资供应的可能。

虽然有些项目从地区或部门的局部来看,是需要上的,其中有的项目也已经过论证,但从全局来看,财力物力就那么大,不能不分别轻重缓急,量力而行,有所取舍。

《纲要(草案)》所列的建设项目,是要在五年至十年的时间内陆续开工兴建的,各个年度的投资规模要根据资金的可能,具体加以安排。

年度间要保持大体均衡,循序而进,不能一哄而上,打乱仗。

(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