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199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docx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docx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

——关于人的成长

一、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狭义:

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广义:

研究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个体发展:

个人从诞生到成年直至衰老的身心变化过程

发展的基本性质: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二、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发展的关系

霍尔:

个体心理发展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过程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相关理论:

1、遗传决定论

2、环境决定论

3、二因素论

4、相互作用论

(1)遗传和生理成熟是个体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个体心理状态的发展(爬楼梯实验)

(2)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起决定作用

(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

(4)个体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5、生态系统理论:

微系统:

直接环境

中间系统:

外层系统:

宏系统:

(相关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故省略详细记录)

内因与外因(由于本人极其厌恶马克思主义,故省略)

年龄特征: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重点,切记)

关键期:

环境影响能起到最大作用的时期(由于废话太多,省略)

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与演变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Preyer,1842-1897)撰写的《儿童心理》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第一阶段:

1882年以前——准备时期

第二阶段:

1882~一战——形成时期

第三阶段:

一战~二战——分化演变时期

第四阶段:

二战~——发展增新时期

二、从儿童的发展到生命全程的发展的研究

(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了青春期

(二)精神分析学派最先研究生命全程的发展

荣格对人生的阶段划分

(三)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的问世

在冯特之后美国的心理学家何林渥斯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而出版《发展心理学概论》第一部生命全程发展的心理学著作,1932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

矛盾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重要)

生态化原则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

(一)横断研究设计

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探究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二)纵向研究设计

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群个体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

也叫追踪研究。

局限:

取样有限,且样本容易流失

(三)系列交叉研究设计

将横断研究设计与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的方法。

(四)跨文化研究

指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以期探讨个体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自我报告法

由调查者提出问题让被试回答。

1、访谈法和问卷法

研究者向孩子和孩子的父母询问一系列有关儿童的行为、情感、信念或思维的特点等发展方面的问题,被试通过问卷或口头问卷回答调查的问题的方式。

2、临床法

与访谈技术有很大关系,研究者向被试提供某个任务或某刺激,然后要求被试作答,根据被试对上一个问题的反应相应地提出下一个问题的访谈方法,临床法把每个研究对象当作一个独特的个体来研究,非常灵活。

(二)观察法

1、自然观察法

研究者通过观察人们在自然生活环境(如家庭、学校或操场)中的日常活动,来检验自己的假设的一种方法。

2、结构观察法

在实验室中,研究者从被试身上引发自己感兴趣的行为并且观察被试反应的一种方法。

局限:

有些不经常发生的行为遗漏观察;自然环境中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难以确定其中关系;行为失真

(三)个案研究法:

研究者广泛收集个体生活中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个体生活中的历史事件来检验发展假设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人种态研究法

研究者与某个文化或亚文化群体的成员住在一起,对之进行广泛的观察和记录,以便了解某独特的价值观、传统和文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五)心理生理学方法

测量儿童生理过程与其身体、认知、社会化或情绪行为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测量生理反应和行为之间关系的技术。

第一章导论

某个时候你会对人类发展的某些方面感到好奇。

新生儿:

这个世界看起来是什么样的?

他们对新的环境有感觉吗?

婴儿:

什么时候认出父母,什么时候再镜子里认识自己?

…………………………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解说

一、发展心理学

狭义:

研究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心理和行为发生与发展规律与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广义:

研究各种系心理发展,即研究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儿童发展心理学

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一)种系心理发展

1、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

2、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

(二)个体心理发展

1、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

个体发展:

个人从诞生到成年直至衰老的身心变化过程。

发展不仅仅指向前的过程也指衰退消亡的变化。

2、发展的基本性质:

(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发展的差异性

3、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发展的关系

20世纪初霍尔(Hull,1844-1924)

复演论:

个体心理发展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过程。

胎儿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

儿童期重演了人类原始的古代的远古时代

少年期是中世纪的复演

青年期是比较新近的祖先特征的复演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1)一向发展的因素——观点回顾

理论遗传决定论

认为心理发展是有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心里发展的过程就是先天遗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达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F.Galton)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顿

环境决定论

重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华生(J.B.Watson)

程序教学理论的创立者、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

二因素论

折衷的观点被统称为“二因素论”

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大(R.S.Woodworth)

心理的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斯滕。

相互作用论

认为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两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

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法国的瓦龙(H.Wallon)

(2)遗传和生理成熟是个体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个体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个体心理状态的发展

(爬楼梯实验)

(3)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起决定作用

环境和教育是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新变为现实。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个体心理发展水平方向的最重要因素。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4)个体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环境影响着遗传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及生理成熟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5)生态系统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UrieBronfenbrenner,1979.1989.1993)对环境影响作了详细分析,认为自然对人的发展是一个主要影响源,强调发展中的个体嵌套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同时他承认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影响着人的发展。

微系统

是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包括家庭、托儿所、幼儿园、学校以及与同伴群体和社区玩伴的交往等。

儿童不仅受微系统中人的影响,而且他们的生物和社会性特征——习惯、气质、生理特征和能力,也影响着同伴的行为。

中间系统:

指微系统如家庭、学校和同伴群体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

如果微系统之间有较强的支持性关系,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

外层系统:

儿童和青少年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影响他们发展的社会系统如:

父母的工作环境、家庭的收入、学校的整体计划、学校的收入等。

宏系统:

是个体发展所处的大的文化或亚文化环境和社会阶层背景。

它实际上是一个广阔的意识形态。

它规定如何对待儿童、交给儿童为什么以及儿童应努力的目标。

2、心理发展的外因与内因

在个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的个体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一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二)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年龄阶段的划分

胎儿期(从受孕到出生)

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乳儿期(1个月~1岁)

婴儿期(1岁~3岁)

幼儿期(3岁~6岁)学龄前期

童年期(6岁~11、12岁)学龄初期

少年期(11、12岁~14、15岁)学龄中期

青年期(14、15岁~17、18岁)学龄晚期(青少年期)

成人期(18岁~35岁)

中年期(35岁~55、60岁)

老年期(60岁以后)

2、年龄特征的研究

(1)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实质

(2)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年龄特征: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3、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关键期内,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系的特别容易。

心理发展特别迅速,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

有时也较敏感期

第二节脑、体能与动作的发展

一、儿童脑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

4周的时候形成神经系统;8周可以分辨大脑皮层;26周具有成人的沟回以及皮层六层结构;15——18大脑皮层细胞形成;出生后6个月——2岁细胞增殖;2岁以后脑细胞停止增长,但仍继续发育

1、脑重量的增加

新生儿脑重390克左右,达成人的25%其后脑重量随年龄的而增长,增长的速度为先快后慢,20岁左右停止增长

2、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

儿童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脑皮质结构的复杂化和脑机能的完善,重量增加主要由于脑神经细胞的结构复杂化和神经组织的伸长,.

神经纤维髓鞘化的逐渐形成.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是由后往前进行的: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此外,大脑的反射活动时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儿童的枕叶到9岁基本上成熟,颞叶到11岁基本成熟,而全皮质(枕叶,颞叶和顶叶)则到13岁才基本成熟。

(二)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

1,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发展

2.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谈虎色变、谈梅生津)

3,大脑功能的侧化

第一,大脑两半球功能侧化的出现和形成.

第二,利手的出现

二,体格发展

个体达到成熟以前的生长发育大致分为4个时期:

(1)0-2岁,迅猛发展

(2)2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

(3)青春发育期开始(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