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宏志班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175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宏志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宏志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宏志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宏志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宏志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宏志班试题.docx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宏志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宏志班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宏志班试题.docx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宏志班试题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宏志班)试卷

1.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钴酞菁”分子能透过半透膜

B.“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带电

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

D.“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为溶液

【答案】C

【解析】

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属于胶体分散系,具有胶体的性质,具有丁达尔现象、能透过滤纸等性质。

A、“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故A错误;B、“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不带电,呈电中性,故B错误;C.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恢复了磁性,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故C正确;D.“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故D错误;故选C。

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电解质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

A、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故A错误;B、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得失或偏移,即宏观特征是有化合价的改变,故B正确;C、溶于水因自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如果溶于水又与水反应所得溶液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SO2、NH3等,故C错误;D、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酸性氧化为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故D错误。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B.S2和S8的混合物共6.4g,所含硫原子数为0.2NA

C.等质量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7︰11

D.98gH2SO4溶解于500mL水中,所得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计算物质的量的几个公式解答。

【详解】A项:

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摩尔质量是98g/mol。

A项错误;

B项:

S2和S8的混合物6.4g,其中含S原子6.4g,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硫原子数为0.2NA。

B项正确;

C项:

据n=m/M,等质量时n与M成反比。

N(CO)∶N(CO2)=n(CO)∶n(CO2)=44∶28=11∶7。

C项错误;

D项:

98gH2SO4溶解于500mL水中,所得溶液体积不是500mL,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2mol·L−1。

D项错误。

本题选B。

4.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铝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可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B.将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提取出来,可用四氯化碳进行萃取

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Cl3溶液注入热水中,并搅拌均匀

D.除去Na2CO3溶液中少量的Na2SO4,可加入适量氯化钡,过滤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原理分析评价简单实验方案。

【详解】A项:

铝粉、铁粉都能溶于盐酸,无法除去铝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A项错误;

B项:

四氯化碳不溶于水,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水中的大。

B项正确;

C项: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得Fe(OH)3胶体。

C项错误;

D项:

Na2CO3、Na2SO4都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不能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2SO4杂质。

D项错误。

本题选B。

【点睛】选择除杂试剂应符合:

不增加新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物质,操作简便易行等要求。

5.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为2KClO32KCl+3O2↑,反应后从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已知MnO2为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A.溶解、蒸发、洗涤、过滤B.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C.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溶解、洗涤、过滤、加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评价简单的提纯方案。

【详解】加热KClO3制氧气后的固体残留物中,含有MnO2、KCl和可能未分解的KClO3,其中只有MnO2不溶于水。

故将残留物加水溶解、过滤,再将滤渣洗涤、干燥,即得纯净的MnO2。

本题选C。

6.等质量的CO和N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密度一定相同B.分子数一定相同

C.原子数一定相同D.物质的量一定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密度ρ=M/Vm,由于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相同,则二者的密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

B.CO和N2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根据N=nNA=mNA/M可知,二者含有的分子数一定相同,B正确;

C.CO和N2为双原子分子,根据选项B可知二者分子数相同,则含有原子数也一定相同,C正确;

D.CO和N2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根据n=m/M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密度与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A

B.4.0gNaOH固体溶于100mL水中,得到1mol·L−1的NaOH溶液

C.常温、常压下,22g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D.1L0.5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2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22.4L水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A错误;

B、4.0gNaOH固体溶于1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0.1L,不能得到1mol/L的NaOH溶液,B错误;

C、22gC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C正确;

D、1L0.5mol/LNa2SO4溶液中含有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5mol,但溶剂水中还含有氧原子,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解答该类试题时要注意:

①气体的体积,一要看是否为标准状况下;二要看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是否为气态,如CCl4、水、液溴、SO3、己烷、苯等常作为命题的干扰因素迷惑学生。

②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干扰学生正确判断,误以为无法求解物质所含的粒子数。

8.下列实验装置与实验目的对应的是()

A.用海水制蒸馏水

B.将碘水中的碘单质与水直接分离

C.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D.稀释浓硫酸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A.利用沸点差异蒸馏海水可得蒸馏水,图中蒸馏装置合理,故A正确;B.分离碘和水,应加入苯或四氯化碳进行萃取,分液后再蒸馏,不能用分液的方法直接分离碘和水,故B错误;C.胶体、溶液都可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应用半透膜渗析分离,故C错误;D.容量瓶只能在常温下使用,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故D错误;故答案为A。

9.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

K+、Al3+、Cl-、SO42—

B.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K+、Cu2+、NO3—、SO42—

C.含有0.1mol·L−1Ca2+的溶液中:

Na+、K+、CO32—、Cl-

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

Na+、Fe3+、NO3—、SO4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强碱性溶液含有OH-离子,与Al3+反应,生成Al(OH)3沉淀,故不能共存;B、溶液无色透明,故要排除Cu2+,错误;C、Ca2+与CO32-形成沉淀,故错误;D、酸性溶液中,均共存。

考点:

考查了离子共存的相关知识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

B.氯化铝与氨水反应:

Al3++3OH-===Al(OH)3↓

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

2Al+6H+===2Al3++3H2↑

D.铁跟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详解】A项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错误;

B项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不应拆写,错误;

D项应生成Fe2+,错误。

本题选C。

【点睛】离子方程式中常出现的错误有:

不符事实、拆写错误、质量不守恒、电荷不守恒、离子配比不当、不符合量的要求等。

11.在xR2++yH++O2===mR3++nH2O的离子方程式中,对系数m和R3+的判断正确的是

A.m=4;R2+是还原剂B.m=y;R3+是氧化产物

C.m=2;R2+是氧化剂D.m=y;R3+是还原产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反应xR2++yH++O2=mR3++nH2O中由原子守恒可知x=m,n=2,y=4,由电荷守恒可知,2x+4=3m,所以m=4,该反应中R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R3+是氧化产物,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水是还原产物。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注意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的应用,侧重基本概念的考查,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2.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时,应先在两盘上放等质量的纸,再将固体NaOH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

B.将称量好的固体NaOH放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C.将烧杯中溶解固体NaOH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

D.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再吸出多余部分

【答案】C

【解析】

A:

固体NaOH应放置于小烧杯中进行衡量

B:

固体NaOH应先在烧杯中进行溶解、冷却后再移液至容量瓶中

C:

正确

D:

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只能重新配制溶液

答案为C

13.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

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

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D.KClO3是还原剂

【答案】C

【解析】

A.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则氯酸钾得电子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B.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所以氯酸钾对应的产物ClO2是还原产物,故B错误;C.H2C2O4为还原剂,C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4价,在反应中被氧化,故C正确;D.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所以氯酸钾得电子为氧化剂,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4.有些电影、电视剧中的仙境美轮美奂,这些神话仙境中所需的烟雾是在放于温热石棉网上的NH4NO3和Zn粉的混合物中滴几滴水后产生的白烟:

NH4NO3+Zn===ZnO+N2↑+2H2O,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NH4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