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236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含答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含答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5分

⑴        ,江春入旧年。

⑵苟全性命于乱世,                   。

⑶          ,五十弦翻塞外声。

⑷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

⑸          ,八年风味徒思浙。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2.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豁达(huò)    琴弦(xián)     诅咒(zhǔ)       稍纵即逝(jì)

B.奔丧(sāng)    窥伺(sì)       誊顾(juàn)      束手无策(shù)

C.曹禺(yú)        陨落(yǔn)    嘈杂(cáo)     韬光养晦(huì)

D.狞笑(níng)      峰拥(fēng)     掩映(yìng)    沁人心脾(pǐ)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思想者与无知者的差别或许就在一本书。

一本书所产生的精神距离是无法测量的。

思想者的沉默,本身就     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越是     ,就越发

      出其内心的苍白。

但是读书并不意味着     ,阅读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仪式,它的存在不依赖于外在的表演。

A.昭示喋喋不休 暴露 手不释卷

B.宣扬 口若悬河 流露 学而不厌

C.预示 滔滔不绝 表明 爱不释手

D.暗示 津津乐道 表现 孜孜不倦

4.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去哪儿了”之所以走红一时,是因为它成为人们对自身、对社会、对家庭的一种反思。

这种反思是对现代文明的呼唤,是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是对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警醒,更是对心灵能够诗意栖息的企盼。

A.文中的“反思”“呼唤”都是动词,“现代文明”“一种反思”都是偏正短语.

B.“这种反思是对现代文明的呼唤”这个句子中,“呼唤”作谓语.

C.“这种反思是对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警醒,更是对心灵能够诗意栖息的企盼.”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D.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

把“社会”和“家庭”调换位置.

5.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是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的代表作《春》通过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面来抒写对春天深沉的赞美之情.

B.《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叙事兼议论,“铭”一般是用韵的,“序”是临别赠言.

C.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替天行道”的主题.

D.江姐是《红岩》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

6.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对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B.《春兴》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C.《钱塘湖春行》通过“早莺”“新燕”“浅草”“乱花”准确而生动地将“早”春的气息状写的清新宜人,《春兴》同样通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勾画了一幅早春图景.

D.《春兴》前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梦抒情.《钱塘湖春行》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前面写景由远及近,俯仰.动静结合,尾联直接抒情.

7.(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

白侯之贤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

予问之曰:

“侯定科繇②如何?

”曰:

“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

”“侯律己何如?

”曰:

“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

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

”“侯驭吏何如?

”曰:

“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

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咸为侯荣。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

“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

白侯之贤信已。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释】①白侯:

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

  ②繇(yáo):

徭役。

 

③赋:

税。

  ④问:

问罪,责难。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不敢以意出入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天子嘉之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C.衢人咸为侯荣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D.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8.【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

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

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

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

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

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

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

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分

18.91分

98.85分

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076个

8951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个/44万人

个/1.3万人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0.58本

50本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7%

62%

人均年阅读量

4.39本

7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小说、科技等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

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

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

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

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

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

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释:

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

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材料四】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

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

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

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

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对以上四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阅读成就一个人长大后的命运与发展,父母对阅读的重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就.

C.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建议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多地阅读书籍.

9.良好的习惯

①早晨起床晨跑是一种习惯,拾金不昧是一种习惯,饭后走走是一种习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②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领奖时说:

“在人生之中,我认为受益最大的,不是大学,不是在高中,而是在幼儿园。

是幼儿园的老师使我养成了种种最基本的好习惯,才让我取得成就,这才是我成功的关键。

  ③一家大型企业的招聘会上,热闹非凡,一群应聘者正在进行复试。

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可却都未被录用,只得怏怏离去。

这时,一位应聘者小心翼翼地走进了房间,略显紧张。

走进房门后,他看到了地毯上的一个纸团,与干净整洁的地毯显得极不协调。

于是他俯身,将垃圾捡起,准备将它放进纸篓里。

这时考官发话了:

“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

”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

“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

”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

  ④的确,良好的习惯,会给人增加很多机遇;而不良的习惯,则会使人与机遇失之交臂。

  ⑤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

不久之后,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

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

当然,年轻人到死也不会知道是他"抠鼻孔"的坏习惯毁了他的工作,使到手的饭碗落入了他人之手。

  ⑥西汉的匡衡。

他从小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

为了读书,匡衡凿通了邻居家的墙角,借着“偷”来的一缕烛光读书。

由于从小养成了勤奋好学的好习惯,他长大以后成为了一名知识渊博的大经学家。

  ⑦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主席从小酷爱读书,他读书养成了“四多”的习惯:

“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他的书架上藏有十多万册书,一本《资治通鉴》他读了十七遍,上面写满了批注语和各种符号。

正是这些好习惯,促成了一个知识渊博、气度非凡的人民领袖。

⑧20世纪60年代,苏联要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在选拔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

进舱门的时候,只有一个叫加加林的人把鞋脱下来了。

正是他的这一习惯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

他觉得,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才放心。

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⑨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河的左岸是好逸恶劳、懒惰贪婪的崎岖之路;河的右岸是前程似锦、阳光明媚的坦荡之道。

习惯就是架在这两岸的桥梁。

当然,至于想要在人生的河流中乘风远航,还需要靠你这位水手直挂云帆,奋力划桨。

  ⑩为生命播下一粒树种,用好的习惯浇灌它,它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为生命画上一幅画,用好的习惯涂彩它,它会更显得画面的生动明丽;为生命谱写一首乐曲,用好的习惯演奏它,它会更加突显生命的雄浑壮阔。

  ⑾携手良好习惯,受益终生;把握人生方向,奋力拼搏。

坚持良好的习惯吧!

你会发现,因为好的习惯,我们的梦想,像一把硬币,在怀里次第撞响!

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的那位成功获得诺贝尔奖的智者认为小学时期养成的好习惯,是自己人生成功的关键。

B.选文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有了良好的习惯,就一定会获得良好的机遇。

C.加加林因为有在干净的场所脱鞋的习惯,而被选拔为苏联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D.第⑨段中不仅强调了习惯的影响力,还补充论证了“为目标奋力拼搏也是重要的”这一观点。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0.【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

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

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

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

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

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

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

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分

18.91分

98.85分

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076个

8951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个/44万人

个/1.3万人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0.58本

50本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7%

62%

人均年阅读量

4.39本

7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小说、科技等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

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

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

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

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

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

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释:

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

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材料四】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

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

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

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

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读完上述文字,关于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一些建议。

如果对父母,你会建议:

                                              。

如果对老师,你会建议:

                                                  。

如果对政府,你会建议:

                                                 。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11.(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

白侯之贤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

予问之曰:

“侯定科繇②如何?

”曰:

“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

”“侯律己何如?

”曰:

“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

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

”“侯驭吏何如?

”曰:

“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

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咸为侯荣。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

“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

白侯之贤信已。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释】①白侯:

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

  ②繇(yáo):

徭役。

 

③赋:

税。

  ④问:

问罪,责难。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

(2)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乙)文中白侯治理三衢表现出的贤能与(甲)文诸葛亮的主张有一致之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乙)文中白侯的贤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选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法来塑造人物?

                                             (4分)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12.一件毛衣的温度

①19岁那年,我第一次去北京,为了挽救濒临死亡的爱情。

事情终究还是发展到了那一步。

任我在他校门口一直等着,他始终没有出现。

深秋的夜静得出奇,寂寞的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

我流着泪,无奈地准备打道回府。

   ②等我到火车站,去南京的火车已走了。

幸运的是,去上海的还有一班,半夜的时候,我坐上了去上海的列车。

车厢里人很少,也很冷。

心急来寻男友的我,竟忘记带件外套,只穿了件薄薄的长袖。

一会儿的工夫,身上的鸡皮疙瘩像好斗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出来。

我把长袖拉得紧紧的,希望能将自己尽可能多地装进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鼻子开始发痒了,喷嚏一个接着一个地喷涌而出,还带着黏黏的液体。

   ③我四下寻看着,抱着一丝希望看看能否找到什么东西来御寒。

当头转到左前方的时候,我发现45°角处一个二十三四岁的男生在看着我。

当我俩眼神交汇的时候,他赶忙将头低下,我没再理会,继续寻找着。

再看到他的时候,发现他还在看着我,眉目微蹙着,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觉得奇怪,便仔细打量起他来。

这是个长相不错的男孩儿,挺拔的身材,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因为瘦,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外套显得空荡荡的。

   ④可能感觉到我一直看着他,他微微抬起头盯着我,嘴微微蠕动了一下,又没了声响。

随即,又低下头去。

顺着他的眼睛看下去,我发现他一直盯着手中的袋子看,从我的位置处,可以辨别出袋子里装的是衣服。

是衣服又怎么样呢?

难道我要向别人借衣服吗?

可是,寒冷一阵阵袭来,我越来越觉得冷,身上的温度越发的低了。

心里的两个念头在不停地打架,“借”还是“不借”,抗争越来越激烈。

最后,还是“不借”败了!

   ⑤打定主意后,我借着去厕所的名义,回来的途中,经过他的位置前,小心地问他一句:

“袋子里的衣服可以借我穿下吗?

等下车我就还你。

”他猛然抬起头,瞪大了眼睛,又有些欣喜地看着我,拿出袋子里的毛衣。

他红着脸说:

“毛衣上有个小洞,你不介意的话,就穿上吧!

”道了声谢谢,我拿着毛衣疾步回到位置上,立刻就将它套在身上。

   ⑥有了大大的毛衣,身子顿时暖了起来,一个个鸡皮疙瘩也像败军一样急急撤退了。

等身子暖和起来,我才注意到毛衣的袖口处的确有个小洞,不大,但在一整片灰色中还是显得很扎眼,像个自卑的小孩子一声不响地躲在角落里。

我看着那个手指般粗细的洞,幡然醒悟过来为什么他一直看着我又欲言又止的样子了。

他一定早就觉察出我的处境,想借衣服给我,却又碍于衣服的不完美不好意思将衣服递上。

瞬间,一股热热的东西在我心里来回翻滚起来……

   ⑦到南京的时候,他将毛衣留给了我,我没有拒绝,因为有毛衣的相伴,我不再感觉到寒意。

   ⑧至今,我还留着那件毛衣。

虽然它旧了,还有一个小洞。

   ⑨人生就是如此奇妙。

一个陌生人与你相遇,只占你生命中短短的一寸光阴,有时却又显得如此珍贵。

不知道,远方的他是否还记得自己的一件带着破洞的毛衣,给当时失恋的女孩儿带来多大的宽慰与温暖。

               

 (选自《读者丛书》,有改动)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一会儿的工夫,身上的鸡皮疙瘩像好斗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出来。

选文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选文第⑧段中那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